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舆情监控与构建公共信息空间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坤瑾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3,88,共4页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与网民参政议政意识的觉醒,网络舆情正对中国政治领域产生着深刻影响。舆情的表达与传播构建着网络公共信息空间,推动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引起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然综观现有成果,尚有待深入挖掘其政治意义与发...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与网民参政议政意识的觉醒,网络舆情正对中国政治领域产生着深刻影响。舆情的表达与传播构建着网络公共信息空间,推动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引起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然综观现有成果,尚有待深入挖掘其政治意义与发展前景。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网络舆情重大事件,从网络媒体的特性入手,探讨确实可行的研究方法,确立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公共信息空间(公共领域) 监控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信息模型的OPC UA地址空间管理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善益 杨强 徐庆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15-121,共7页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能量管理系统接口(EMS-API),是为了促进电力企业应用间的集成而制定的标准。针对EMS-API标准的组件接口规范(CIS)升级为采用过程控制对象链接与嵌入(OPC)统一架构(OPC UA)技术这一改变,就如何使用OPC UA对电力公共...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能量管理系统接口(EMS-API),是为了促进电力企业应用间的集成而制定的标准。针对EMS-API标准的组件接口规范(CIS)升级为采用过程控制对象链接与嵌入(OPC)统一架构(OPC UA)技术这一改变,就如何使用OPC UA对电力公共信息模型(CIM)进行管理,提出了CIM到OPC UA地址空间模型的映射规则、CIM对应UA节点的标识、命名以及关联关系的处理方法;基于OPC基金会开发的UA Stack库,研究实现了CIM的OPC UA服务器,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实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管理系统接口 IEC TC57 公共信息模型 组件接口规范 过程控制对象链接与嵌入 统一架构 地址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政治公共领域中的空间正义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新星 叶继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2,共7页
城市空间兼具自然性和政治性,并以政治属性为本质属性。城市空间的政治性与城市空间正义的政治学意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城市空间正义是社会正义在城市空间领域的体现,可从城市权利、社会正义、空间地理三重维度来理解。在政治学视角下... 城市空间兼具自然性和政治性,并以政治属性为本质属性。城市空间的政治性与城市空间正义的政治学意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城市空间正义是社会正义在城市空间领域的体现,可从城市权利、社会正义、空间地理三重维度来理解。在政治学视角下,城市空间不正义的根源是城市空间利益关系的失序,表现为城市化、城市治理、空间功能、生态空间四个层面治理问题。实现城市空间正义的核心,在于重塑城市政治公共领域中空间利益主体之间的公共理性、主体价值、制度规范和集体行动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要持续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确立一核多元的政社互动主体格局,建立和完善协同治理集体行动机制,以制度规范保障城市空间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政治 城市空间 政治公共领域 空间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领域的异化及其在网络空间中的回归 被引量:10
4
作者 邱雨 申建林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37,共7页
公共领域是处于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公共话语领域,它是形成公众舆论、凝聚公共理性并从政治之外规制政治的社会公共空间。公共领域成长与公众自由对话的交往媒介息息相关。以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克服了面... 公共领域是处于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公共话语领域,它是形成公众舆论、凝聚公共理性并从政治之外规制政治的社会公共空间。公共领域成长与公众自由对话的交往媒介息息相关。以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克服了面对面交流的局限,但由于其内含的"赋权"力量,使公共领域在权力和商业因素的裹挟下发生了"再封建化"和"殖民化"的变异而走向衰落。网络媒介的兴起再度引起了交往方式的变革,并以其非控制性和强交互性的特征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媒体,政治和商业因素操控公共领域的局面被打破,公共领域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去"再封建化"和"殖民化",从而迎来了复兴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网络空间 去“再封建化” 去“殖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空间公共领域、私人领域的融合及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长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6-159,共4页
文章以"网络空间"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空间"理论,从私人领域公共化和公共领域私人化两方面描述了公私领域的融合现象。从网络空间中主体的自由切换性、"秀时代"个人空间的开放性、网络技术等三方面探讨... 文章以"网络空间"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空间"理论,从私人领域公共化和公共领域私人化两方面描述了公私领域的融合现象。从网络空间中主体的自由切换性、"秀时代"个人空间的开放性、网络技术等三方面探讨了公私领域融合的动因,指出网络空间中公私领域融合的现实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公共领域 私人领域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领域对话语空间及舆论方向的影响与作用——以大光明电影院事件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易丹 彭瑾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1-176,共6页
1930年代,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不怕死"事件,客观上促成了国民政府、民族资本、左翼知识分子、中共地下党等形成基于民族主义认同的一致战线。公共物理空间聚集所激发的话语空间鼓噪,是现代都市才可能出现的群体性现象,是现代性... 1930年代,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不怕死"事件,客观上促成了国民政府、民族资本、左翼知识分子、中共地下党等形成基于民族主义认同的一致战线。公共物理空间聚集所激发的话语空间鼓噪,是现代都市才可能出现的群体性现象,是现代性在公共空间的凸显。电影院作为主体间交往的空间和场域,使上海的现代公众意识得以释放,公共空间延伸至媒体空间的公共辩论,形成公共舆论,促成了相关制度的形成和实施,进而导致政策和法律的长期推行,最终塑形了上海的文化公共领域。在今天的互联网碎片信息网络中,如何平衡公共领域,正向引导、树立舆论环境,促成社会和谐发展成为新的社会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公共话语空间 公共舆论 影院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还是解构——关于网络空间公共领域命运的争议 被引量:22
7
作者 申建林 邱雨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6-154,共9页
“公共领域”作为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公众话语实践领域,已成为当代政治哲学中用于评判政治权力的公开性、公共性和理性化的强有力概念。传统媒体时代逐渐式微的公共领域在网络空间中将面临何种命运,学术界已出现了重构论与解... “公共领域”作为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公众话语实践领域,已成为当代政治哲学中用于评判政治权力的公开性、公共性和理性化的强有力概念。传统媒体时代逐渐式微的公共领域在网络空间中将面临何种命运,学术界已出现了重构论与解构论之间的重大争议。重构论基于网络信息来源多样性、话语主体多元化、政治商业侵蚀的弱化、网络监督参与的可行性等事实而坚信网络空间给公共领域带来了重构的前景。解构论则根据网络话语交往的无秩序性和非理性、信息失真和过剩、技术和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侵蚀而认为网络难以成为公共领域的成长空间。通过对这场学术争议的认识论根源的挖掘可以发现:研究视角上的宏观构成要件与微观交往生态的差异、研究案例选取上的对异质网络舆论议题的同质化处理和对权力主体反应的整体化解读是导致重构论与争构论之争的实质所在。重构与解构之争恰好反映了网络空间公共领域的双重性:既具有一定的激活功能,也带来解构性特征。要解决解构性问题,需要通过明晰网络话语交往属性、推动“线上”言论规范的法治化而实现公共领域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公共领域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与公共领域实践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丹鹤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1-74,共4页
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理论基础,从网络空间的特质出发分析了网络空间成为公共领域的潜质,并进一步指出由于进入网络空间受经济、知识等门槛限制,以及网络空间语言霸权、数字鸿沟等面向所造成的不平等,仍制约着网络空间成... 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为理论基础,从网络空间的特质出发分析了网络空间成为公共领域的潜质,并进一步指出由于进入网络空间受经济、知识等门槛限制,以及网络空间语言霸权、数字鸿沟等面向所造成的不平等,仍制约着网络空间成为公共领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网络技术 网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公共领域”中的“文学公共空间”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4-196,共3页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属于跨文化研究的理论范畴。在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建立、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公共领域一开始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质,在此基础上文学逐步摆脱对政治的依附关系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学公共空间&q...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属于跨文化研究的理论范畴。在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建立、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公共领域一开始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质,在此基础上文学逐步摆脱对政治的依附关系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学公共空间"。作为一个理想模式,文学公共空间应当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广泛参与的,自律、理性而又多元、宽容的交往对话空间。它是发表作品的阵地、文学传播的载体、争论的讲坛、作家聚集的核心,各种思想、观点、主张借此进行多元、理性、批判性的对话和讨论,进而,以此空间为核心的文学群体、流派得以凝聚壮大,新的文学思想观念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文学整体上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文学公共空间 近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与虚拟空间:论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培育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松林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2-35,共4页
网络公共领域超越了实体空间,但它仍从属于传统公共领域的意涵。前者相对于后者,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虚拟性。网络公共领域虽然是虚拟的,但最终还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与实体空间中的各个因素发生着紧密联系。对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必须突... 网络公共领域超越了实体空间,但它仍从属于传统公共领域的意涵。前者相对于后者,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虚拟性。网络公共领域虽然是虚拟的,但最终还是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与实体空间中的各个因素发生着紧密联系。对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必须突破虚拟空间的局限,把它置于虚拟与实体空间中考察。在我国,各项改革事业的逐步推进及"网络"特性与"公共领域"具有一定的契合性是网络公共领域的乐观因子。培植网络公共领域产生抑或成长的适宜土壤需要从实体与虚拟这两个空间治理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空间 现实空间 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信息体现社会治理理念
11
作者 佟文娟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8,共3页
在现代民主社会里,公共信息的来源对应着一定的社会结构,公共信息的发展程度成为评判社会和政治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在信息化社会里,公共信息的发达程度也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执政、管理理念以及执政、管理能力的主要标识。
关键词 公共信息 社会结构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领域视角下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的空间建构与文化转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倪京帅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视角出发,围绕公众、公共场所和公众舆论,重点分析近代上海公园、跑马场、商务印书馆等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公园既是近代上海公众消遣游憩的场所,还是别国侨民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跑...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视角出发,围绕公众、公共场所和公众舆论,重点分析近代上海公园、跑马场、商务印书馆等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公园既是近代上海公众消遣游憩的场所,还是别国侨民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跑马场由于具有体育休闲娱乐和进行社会交往的双重功能,成为体育公共文化空间的典型代表;商务印书馆成为体育文化空间中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对于近代体育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近代上海体育文化的空间建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封建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向现代的转化,推动和加速了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 体育文化 公共领域 空间建构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社会背景下网络空间公共领域的自反性重构及治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晓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01,共10页
网络公共领域是公众发表公共意见和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场域。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风险叠加期,网络公共领域为规避风险以获得确定性最大化,不断在网络公众、公众舆论和公共媒介等层面产生自反性建构。自反性建构的网络公共领域对转型期的我... 网络公共领域是公众发表公共意见和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场域。社会转型背景下的风险叠加期,网络公共领域为规避风险以获得确定性最大化,不断在网络公众、公众舆论和公共媒介等层面产生自反性建构。自反性建构的网络公共领域对转型期的我国社会既具有化解主体参与缺位、多元社会矛盾和权力集约风险的功能,也可能衍生私人领域被入侵、公共理性缺失及社会分化的风险。依据网络公共领域的自反性建构过程及其社会功能,相应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构建的自反性治理模式,以规范网络公共领域社会秩序实现其正向功能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反性现代化理论 网络空间公共领域 重构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荆江河段洪水预警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应用”获大禹奖二等奖
14
作者 程学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由长江科学院牵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气象科学院参加研究的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长江荆江河段洪水预警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应用”获2009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主要承担单位为长... 由长江科学院牵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气象科学院参加研究的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重点项目“长江荆江河段洪水预警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应用”获2009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主要承担单位为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公共信息平台 洪水预警 荆江河段 应用 中国科学院 空间信息技术 勘测规划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 被引量:104
15
作者 陈竹 叶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5,共7页
指出公共空间虽广泛被认为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学科的重要关注对象,但对于其跨学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国内学术界还未形成清晰的共识。文章通过对西方城市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公共空间理论文献的回顾,对其中主要研究角度和主要理论进行了分... 指出公共空间虽广泛被认为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学科的重要关注对象,但对于其跨学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国内学术界还未形成清晰的共识。文章通过对西方城市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公共空间理论文献的回顾,对其中主要研究角度和主要理论进行了分析,以期形成较完整的公共空间的理论框架,并有助于全面了解公共空间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 空间 公共空间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领域”之系谱考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玲 申恒胜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11期143-148,共6页
"公共领域"肇始于汉娜·阿伦特,继而由哈贝马斯作系统阐述,然后扩散至全球。海外汉学界曾借此概念探讨中国社会尤其是晚期帝国的历史,受此影响,国内学者也拾起这个时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解读。时至今日,公共领... "公共领域"肇始于汉娜·阿伦特,继而由哈贝马斯作系统阐述,然后扩散至全球。海外汉学界曾借此概念探讨中国社会尤其是晚期帝国的历史,受此影响,国内学者也拾起这个时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解读。时至今日,公共领域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概念、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以及一种独特的理论派别。但由于具体语境不同,学术旨归各异,公共领域的概念、类型、结构功能以及变迁脉络也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同时其概念的模糊性、内容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诸多混乱,引发了不少争议。为使该领域的理论价值得以彰显,同时避免对已有思想的误读和对这一概念的滥用,本文拟以系谱学的视野来全面审视"公共领域"的传承和演变,即从公共领域的历史发展的纵深脉络中,对其进行全面的系谱学式的梳理,并尝试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系谱 生活世界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群对乡村公共空间的重构——以D村“行政外生型”网络空间为例 被引量:24
17
作者 吴海琳 周重礼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8-184,171,190,共9页
在西方视域下,公共领域作为国家权力与私人领域的中间结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中国村落公共空间是构建村民社会公共关联的重要场所,村民在公共空间中可就彼此相关的事务表达各自意见,经协商达成理性共识,进而形成规范行... 在西方视域下,公共领域作为国家权力与私人领域的中间结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中国村落公共空间是构建村民社会公共关联的重要场所,村民在公共空间中可就彼此相关的事务表达各自意见,经协商达成理性共识,进而形成规范行动者行为的公共舆论,最后达成集体行动,以实现公共利益。但近年来,在各种现代化因素影响下,中国乡村公共空间产生衰落危机,并由此引发沟通不畅、村民“原子化”程度加剧、村集体行动力下降等负面影响,乡村基层社会面临失序解体。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村级微信群这一崭新实践形态,在乡村主体严重流失的背景下为乡村公共空间的重构提供了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舆论 乡村公共空间 网络空间 私人领域 集体行动 外生型 动力下降 微信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防卫空间与城市公共环境设计 被引量:9
18
作者 姜玉艳 周官武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城市公共环境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通过支持和激发有意义的城市公共活动,城市公共环境可以成为城市整体中更为意义重大的组成部分。从可防卫空间理论的四个主要关注角度探讨了城市公共环境与城市公共活动建立良性关系,提... 城市公共环境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特定的功能要求,通过支持和激发有意义的城市公共活动,城市公共环境可以成为城市整体中更为意义重大的组成部分。从可防卫空间理论的四个主要关注角度探讨了城市公共环境与城市公共活动建立良性关系,提升城市公共环境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环境 可防卫空间 城市公共活动 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公共领域的解构危机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邱雨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8,110-111,共14页
公共领域是通过公众的话语交往论证公共性的意见领域,它处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力图建构起维护社会公益的道义力量。在传统媒体时代,公共领域在政治和商业因素的裹挟下式微,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看到了公共领域复兴的契机。... 公共领域是通过公众的话语交往论证公共性的意见领域,它处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力图建构起维护社会公益的道义力量。在传统媒体时代,公共领域在政治和商业因素的裹挟下式微,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看到了公共领域复兴的契机。尽管网络空间满足了公共领域形成的基本构成要件,但是通过考察这一虚拟空间的微观交往生态可以发现,由于网络空间复兴了大众之"魅",使得话语交往容易呈现肤浅化、极端化和对抗情结;即逝公众和碎片化议题使得讨论往往缺乏持续性和深度;"沉没的螺旋"和群体极化使得话语交往走向偏激和不宽容;标签化舆论和理性的沉没造成了公众批判精神的失落。此外,导致传统公共领域衰落的政治和商业因素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作用,这些使得网络时代的公共领域可能继续走上式微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公共领域 话语交往 解构危机 网络空间 “碎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落构成与公共空间营造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蕾 李红 《规划师》 2004年第9期81-82,共2页
公共空间的意义在于能够承载起公共领域、私有领域及社团生活的各种情境,满足当代人对空间的精神需求,并以情境化的空间反映出城市这一更大的复杂综合体的各种内在作用因素。
关键词 公共空间 营造 聚落 公共领域 精神需求 作用因素 综合体 承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