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信任视角下空巢小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驱动机理与优化路径
1
作者 雷勉芳 聂志平 《现代农机》 2024年第6期43-46,共4页
空巢小农户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主体,其生产行为的绿色化转变关乎我国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相比于国家自上而下的强制措施,思考如何在公共领域的视角下激发空巢小农户的内驱动力,实现其农业... 空巢小农户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主体,其生产行为的绿色化转变关乎我国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相比于国家自上而下的强制措施,思考如何在公共领域的视角下激发空巢小农户的内驱动力,实现其农业生产行为的绿色化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以公共信任为切入点,研究空巢小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的驱动机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公共信任视角下的优化路径,为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农产品安全,进而促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信任 空巢小农户 绿色农业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分配正义
2
作者 卞桂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诉求机会均等与伦理关怀的分配正义是新时代社会公共信任建设的题中之义。公共资源是公配正义的物质前提,品德是分配正义的必备条件。分配正义不仅可促成经济−政治−社会的有效互动、推动社会信任的合理循环,也有益于提升公民的权力−权... 诉求机会均等与伦理关怀的分配正义是新时代社会公共信任建设的题中之义。公共资源是公配正义的物质前提,品德是分配正义的必备条件。分配正义不仅可促成经济−政治−社会的有效互动、推动社会信任的合理循环,也有益于提升公民的权力−权利意识。强化分配正义中的社会公共信任建设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分配正义的实践既要谨防分配的绝对平均化,忽视个体差异的经济化,更要杜绝过程中对地位、金钱或关系的依赖。理想的分配是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统一,在分配−发展中诉求公共资源分配的他律与自律结合,突出分配的发展原则、公正原则及共享原则。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有赖于执政党认知力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升,要有对社会客观规律与人民群众的敬畏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共信任 分配正义 伦理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公共信任的制度基础及其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清 周殷夏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6,共4页
大学公共信任是公众出于大学给自己(或子女)提供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带来的预期获益而保持对大学持续依赖的信念。制度是信任得以产生的关键保障,运用"制度信任"原理从大学的外部诸制度来分析我国大学公共信任得以产生的机理,... 大学公共信任是公众出于大学给自己(或子女)提供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带来的预期获益而保持对大学持续依赖的信念。制度是信任得以产生的关键保障,运用"制度信任"原理从大学的外部诸制度来分析我国大学公共信任得以产生的机理,解释公众信任我国大学的传统依据,并分析基于制度而形成的大学信任所产生的信任错位等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寻求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公共信任 制度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公共信任问题的伦理道德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卞桂平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1-16,共6页
中国社会公共信任问题肇因有四其一,是公职人员失职渎职、知行不一对权力公共性的僭越;其二,是从业者道德式微、唯利是图对市场公共性的僭越;其三,是文化发展产业化、媚俗化对文化公共性的僭越;其四,是社会风尚的物质化、人情化对社会... 中国社会公共信任问题肇因有四其一,是公职人员失职渎职、知行不一对权力公共性的僭越;其二,是从业者道德式微、唯利是图对市场公共性的僭越;其三,是文化发展产业化、媚俗化对文化公共性的僭越;其四,是社会风尚的物质化、人情化对社会公共性的僭越。中国社会公共信任问题生成的多元交叉复合性,决定其解决方案既要重视伦理规范的科学预制,更要夯实道德教化的实践基础,关键在于立足先进群体的引领示范,启蒙大众的道德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公共信任 公共 伦理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工程学院科研顼目介绍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公共信任建设的伦理基础研究
5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公共信任建设的伦理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9BZX119)公共信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征,是现代社会得以维系与健康发展的基础。“缺信用的个体——不信任的社会”之恶性循环,已构成中国社会公共安全及社会道德治理难题的...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公共信任建设的伦理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9BZX119)公共信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征,是现代社会得以维系与健康发展的基础。“缺信用的个体——不信任的社会”之恶性循环,已构成中国社会公共安全及社会道德治理难题的重要肇因。培育公民诚信、强化公共信任建设是当前社会必须破解的伦理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共安全 公共信任 伦理难题 伦理基础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恶性循环 南昌工程学院 重要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视域中的信任区隔与公众参与策略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36,共6页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是构建高质量治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现有参与理论主张将公众偏好和社会力量吸纳至治理过程中,但尚未提供相应的参与策略与机制将公众间存有分歧甚至冲突的诉求加以聚合。信任可以改变利益表达与实现的方式,对解决冲...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是构建高质量治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现有参与理论主张将公众偏好和社会力量吸纳至治理过程中,但尚未提供相应的参与策略与机制将公众间存有分歧甚至冲突的诉求加以聚合。信任可以改变利益表达与实现的方式,对解决冲突也至关重要;信任判断会影响公众的参与偏好,进而影响治理有效性。为此,以认知信任和社会信任为基准维度来定义四种理想化的信任区隔,即专家与社会均高的信任区隔Ⅰ、高社会信任区隔Ⅱ、高专家信任区隔Ⅲ和专家与社会均低的信任区隔Ⅳ,以制度信任为修正维度指导公众参与的策略设计和机制选择:在区隔Ⅰ中,可选择官僚策略与告知机制;在区隔Ⅱ中,可选择倡议策略与协商机制;在区隔Ⅲ中,可选择安心策略与卷入机制;在区隔Ⅳ中,可选择审议策略与合作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公共信任 信任区隔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视界中的信任研究:理路与前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清 种艳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39,共5页
信任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论题,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信任越来越成为个人之间、个人与系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教育研究者借鉴其他学科有关信任研究的成果,从社会信任与大学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中的人际信任、信任对于政府和大... 信任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论题,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信任越来越成为个人之间、个人与系统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教育研究者借鉴其他学科有关信任研究的成果,从社会信任与大学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中的人际信任、信任对于政府和大学关系的意义以及大众对大学教育的社会信任等理路展开探索,取得丰硕成果。在归纳和评价这些理路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高等教育视界中信任研究向纵深发展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高等教育 大学 公共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QoS可信度评估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昕民 桂卫华 +1 位作者 潘迪宏 龙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6-101,共6页
为识别虚假QoS信息并识别Web服务间的共谋欺骗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QoS可信度评估方法.该方法从公共信任(即基于服务间的历史交互记录)和私有信任(即基于服务自身交互经验)两方面评估QoS可信度,量化QoS信息,并以此判定QoS... 为识别虚假QoS信息并识别Web服务间的共谋欺骗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QoS可信度评估方法.该方法从公共信任(即基于服务间的历史交互记录)和私有信任(即基于服务自身交互经验)两方面评估QoS可信度,量化QoS信息,并以此判定QoS真实性,揭露和辟除Web服务间的共谋欺骗行为.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随着Web服务交互次数的增加,可信服务请求成功率也逐步上升,且要高于基于用户反馈的方法(即无法识别虚假、恶意服务的传统方法).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证据理论 WEB服务 QOS 可信度评估 公共信任 私有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公信度——艺术公赏力系列研究之五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一川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3,18,共11页
本文考察当前艺术公信度问题。认为从《三枪拍案惊奇》遭遇质疑和"人造韩寒"之争可集中凸显艺术公信度的重要性及其问题化状况,其原因在于社会体制的转变、全球性现代艺术中的实验蔑视与实验好奇之间的悖逆、艺术体制中公共... 本文考察当前艺术公信度问题。认为从《三枪拍案惊奇》遭遇质疑和"人造韩寒"之争可集中凸显艺术公信度的重要性及其问题化状况,其原因在于社会体制的转变、全球性现代艺术中的实验蔑视与实验好奇之间的悖逆、艺术体制中公共领域对艺术品的自由质疑、社会敏感问题假道艺术公信度问题而隐秘显现等。从中外信任研究表明,当前条件下艺术公共信任已必不可少。艺术公信度问题主要是艺术公共信任如何重建的问题,意味着建立跨越单纯的艺术家信誉、艺术社团信誉、艺术国家信誉和艺术商业信誉之上的艺术品在与公众相互作用关联场中获取公共信任的品质及能力。艺术公信度有四点特征:艺术客观性、艺术中立性、艺术自律性和艺术纯洁性。艺术公信度是由以下诸维度共同构成的整体:艺术品公信度、艺术家公信度、艺术社团公信度、艺术产业公信度、艺术媒体公信度、艺术展演机构公信度、艺术批评家公信度、艺术评奖机构公信度。当前艺术公信度问题往往由一系列耦合关系缠绕而成:艺术家个人创造力与文化产业集体制作之间、艺术创作个性与艺术商业属性之间、艺术作品无价与艺术商品有价之间、艺术实验被蔑视与艺术兴趣增长之间、艺术炒作与艺术感召之间、艺术短时轰动与艺术长久流芳之间。这些维度和耦合关系表明,艺术公信度的检验是一项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公信度 问题化 艺术公赏力 公共信任 艺术公信度诸维度 艺术公信度的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