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个体困扰到公众论题:高教研究的实践理性省思
1
作者 何晨玥 张新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从个体困扰到公众论题"的视角转换,能够帮助研究者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增进"实践理性",可从理论意向、经验立场和行动旨趣三个方面省思。从理论意向看,高等教育系统无序理论"在场"的情况使得研究者在思想... "从个体困扰到公众论题"的视角转换,能够帮助研究者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增进"实践理性",可从理论意向、经验立场和行动旨趣三个方面省思。从理论意向看,高等教育系统无序理论"在场"的情况使得研究者在思想、方法等各方面皆暗含无序信条,"不在场"的情况使得研究者在思想与方法上缺乏灵活性安排。从经验立场看,以系统视界、层级视界和体系视界探寻复杂性关系、规律性因素和制度化过程,研究者才能跨越从"心智"到"智识"的鸿沟。从行动旨趣看,"基于历史解释现在"与"运用文化关联结构",使得研究者能够在研究行动的关系汇流中不断获取意义。可见,研究者的实践理性不仅关涉其自身,还适用于他人、他物,甚至适用于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从个人视角转换至他人视角和社会视角,可解析各种力量综合影响下的多向度高等教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困扰 公众论题 实践理性 高等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问题的社会学想像力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103,共3页
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体现为一个过程。米尔斯提出的“个人困扰”、“公众论题”与“社会问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根本的区别。苏力温继承了米尔斯的“社会学想像力”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来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背景因素,包括背离集团的... 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体现为一个过程。米尔斯提出的“个人困扰”、“公众论题”与“社会问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根本的区别。苏力温继承了米尔斯的“社会学想像力”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来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背景因素,包括背离集团的价值观和准则、社会制度有效性的下降、社会及文化分化的扩展和权力的应用。这四大社会背景因素的排列次序既体现了社会问题从初显到确认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展现了各自对社会问题由低到高的作用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困扰 公众论题 社会问题 社会学想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