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变迁与理念嬗变: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中公众参与模式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伟 李和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4,共6页
在特定历史环境与理念的影响下,基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与现实因素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模式依次选择了与特定历史时空"耦合"的"政治动员型"参与模式、"大民主型"... 在特定历史环境与理念的影响下,基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与现实因素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模式依次选择了与特定历史时空"耦合"的"政治动员型"参与模式、"大民主型"参与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参与模式。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中公众参与模式历史演进的实际落差来看,公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要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与认同聚合,要将政治动员与物质利益有效结合,置于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框架内。当然,党风廉政建设不可能存在一劳永逸的公众参与模式,必须依据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与公众参与的愿望与需求,自觉转换与创新党风廉政建设中公众参与模式使之适应变化的形势,建立政府和公众合作治理的伙伴关系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客观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风廉政建设 公众参与模式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长制推行中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马鹏超 朱玉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36,175,共9页
农村水环境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模式既是对农村水环境长效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对现有政府主导的“河长制”治理模式的重要补充,对实现宏观层面农村公共事务的“善治”有重要驱动作... 农村水环境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探寻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模式既是对农村水环境长效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对现有政府主导的“河长制”治理模式的重要补充,对实现宏观层面农村公共事务的“善治”有重要驱动作用。依据参与式治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数字治理理论,按照公众参与程度不同,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分为决策型、管护型、改善型及监督型四种类型。通过对江苏农村地区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实地调查,深入剖析和比较了四种参与类型所对应的典型参与模式:村庄磋商小组、民间河长、以河养河与互联网+河长制。研究发现:四种模式各有优劣,参与主体及适用条件也不尽相同。公众主体认知强、村两委大力支持的村庄适宜村庄磋商小组模式;治水氛围浓、双河长合作能力强的村庄适宜民间河长模式;市场化程度高、公众经营能力强的村庄适宜以河养河模式;数字化程度高、干群互动频繁的村庄适宜互联网+河长制模式。就农村水环境的善治而言,公众参与边界仍需平衡,只有实现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有效融合、政府权力与公众权利的良性互动、正式与非正式途径的适度平衡,才能使河长制推进中持续吸引公众有效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农村水环境治理 公众参与模式 参与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模式在健康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国安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10期779-781,共3页
关键词 健康城市 公众参与模式 参与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公众参与模式差异化选择的逻辑——基于“合法性-有效性”框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金阁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8,95,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总体部署,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背景下,实现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是新时代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要求。环境治理领域中,地方政府能够在统一的制度体系下,发挥自主...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总体部署,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的背景下,实现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是新时代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要求。环境治理领域中,地方政府能够在统一的制度体系下,发挥自主性作用进行差异化的公众参与模式选择。为了阐释其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文章以“合法性-有效性”为分析框架,通过S市A区两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的比较,分析了地方政府如何在合法性压力和有效性激励下选择差异化的公众参与模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会在合法性压力下按照制度要求设定公众参与流程,但在有效性的强激励下,地方政府则会更为积极地增设和优化公众参与的形式和流程,表现出制造公众同意的行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环境治理 公众参与模式 “合法性-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的公众参与及其模式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琪 弓孟春 马永慧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4期450-456,共7页
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已经成为患者、医院、政府相关机构组织关注的焦点。由于健康医疗大数据自身的特点,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如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知情同意不完善、人文关怀缺失等伦理问题。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亟待治理,而随着信息获取... 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已经成为患者、医院、政府相关机构组织关注的焦点。由于健康医疗大数据自身的特点,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如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知情同意不完善、人文关怀缺失等伦理问题。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亟待治理,而随着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公众知识面不断拓展,过去科学家和专家主导的治理模式适用性降低,公众参与已成必然之势。在论述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引入公众参与的必要性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公众参与的几种模式,包括公开征询、定向征询、公开听证会、公民共识会议等,分析适合不同的公众参与形式的研究类型,以架起科学家和数据提供者间的桥梁,确保研究合乎公众利益,其他需要纳入公众参与的新技术可根据需要在此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医疗大数据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模式 科技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预算的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蕴波 景宏军 张磊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6,F0003,共9页
在政府预算监督领域,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监督模式。在这种监督模式下,预算单位与预算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合谋行为可能。为消除或降低这种合谋隐患,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补充。将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 在政府预算监督领域,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国家监督模式。在这种监督模式下,预算单位与预算监督主体之间存在合谋行为可能。为消除或降低这种合谋隐患,有必要引入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补充。将国家监督模式与公众参与监督模式进行对比,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分别建立博弈模型。在对两种预算监督模式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得出:引入公众这一外部监督主体参与预算监督是消除国家监督模式合谋隐患的必要方式。公众参与监督模式必将对今后我国政府预决算监督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预算监督体系 监督模式 国家监督模式 公众参与监督模式 政府预算 财政预算 预算改革 预算管理 社会监督 决算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环境事件公众参与过程的有序性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洁洁 向晓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76-579,596,共5页
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研究是突发事件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突发环境事件概念出发,结合环境保护、环境评价等环境问题中公众参与现状的研究,从参与意识、参与行为、参与过程、参与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现状及参与... 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研究是突发事件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突发环境事件概念出发,结合环境保护、环境评价等环境问题中公众参与现状的研究,从参与意识、参与行为、参与过程、参与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现状及参与不足的原因。从突发环境事件过程的整个周期探讨了公众参与的具体行为和相对应的公众参与模式,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公众参与突发环境事件有序性逻辑框图,从而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防控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模式 有序性逻辑框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周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21,共7页
要解决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在当前实施中存在的注重形式而忽视效果、消极被动的参与模式等问题,就必须认识到中国公众参与制度与西方公众参与制度在法律化、程序化、技术化优势下的本质及其不足,并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中国公众参与制度... 要解决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在当前实施中存在的注重形式而忽视效果、消极被动的参与模式等问题,就必须认识到中国公众参与制度与西方公众参与制度在法律化、程序化、技术化优势下的本质及其不足,并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理论基础,凸显人民群众在公众参与中的主体性,全方位实现"群众路线"在公众参与中的主动性和开放性,同时也可以使公众参与成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时代化、制度化的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中国模式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