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PS和IC卡数据的公交出行OD推算方法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万波 王昊 +2 位作者 叶晓飞 徐闯闯 姜冬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主要基于GPS和公交IC卡数据研究推算交通小区公交出行OD的一种方法。将居民公交出行分为闭合型出行链和非连续型公交出行链,通过数据的挖掘融合技术,结合居民公交出行规律推算交通小区的公交OD矩阵,利用站点吸引强度对无明显规律的紊乱... 主要基于GPS和公交IC卡数据研究推算交通小区公交出行OD的一种方法。将居民公交出行分为闭合型出行链和非连续型公交出行链,通过数据的挖掘融合技术,结合居民公交出行规律推算交通小区的公交OD矩阵,利用站点吸引强度对无明显规律的紊乱出行数据进行修正,提出了基于GPS和公交IC卡数据推算公交出行交通小区OD的方法,并以佛山市中心城区为例验证推算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所得公交出行OD矩阵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gps数据 ic数据 交通小区OD 数据融合 聚类分析 吸引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交IC卡和GPS数据的换乘识别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莹 翁小雄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79-586,共8页
为提高公交换乘识别的精度,将IC卡和GPS数据融合推断得到乘客上车站点和下车站点及下车时间,在此基础上根据居民公交出行的特点及过程,从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来判断公交换乘行为。时间角度判断是从乘客站台候车时间及乘客站台候车时间段... 为提高公交换乘识别的精度,将IC卡和GPS数据融合推断得到乘客上车站点和下车站点及下车时间,在此基础上根据居民公交出行的特点及过程,从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来判断公交换乘行为。时间角度判断是从乘客站台候车时间及乘客站台候车时间段内是否乘坐第一辆目标线路车辆两个方面进行换乘行为识别。空间角度判断通过两个参数即迂回系数和直达系数来进行换乘行为的判断。最后,与只从时间角度识别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考虑空间因素的识别方法更为合理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换乘行为 公交ic数据 gps数据 公交出行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卡与GPS数据的公交通勤出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淑庆 刘耀鸿 邱豪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1-177,184,共8页
公交通勤人群是公交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通勤出行特征是制定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公交规划、优化与运营管理的数据基础。针对传统以“车”为研究对象的碎片化公交通勤出行特征分析方法,基于公交IC卡与GPS数据,从公交乘客“人”角度出... 公交通勤人群是公交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通勤出行特征是制定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公交规划、优化与运营管理的数据基础。针对传统以“车”为研究对象的碎片化公交通勤出行特征分析方法,基于公交IC卡与GPS数据,从公交乘客“人”角度出发,系统分析提出了公交出行链特征、区间客流不均衡系数、职住平衡水平及线路黏性系数4个维度指标参数计算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连续5个工作日47条代表性线路的公交乘客为例,对通勤出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主城区通勤客流换乘次数较少、长线公交客流需求较大、职住平衡水平较高、约1/4的通勤出行者对线路选择具有较强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通勤乘客 ic数据 gps数据 预处理 通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卡和GPS数据的城市公交系统评价及优化——以淄博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聪 王晓琳 +1 位作者 张荣基 孙锋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4,共9页
城市道路网络的拥堵与环境污染是我国城市空间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公交系统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城市空间治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城市常规公交系统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两方面入手,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城市道路网络的拥堵与环境污染是我国城市空间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公交系统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城市空间治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城市常规公交系统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两方面入手,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以淄博市中心城区常规公交系统为例,调取为期一周的共计230万条公交IC卡和车载GPS数据,通过Python编程进行数据挖掘计算得出不同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结合市民日常出行的问卷调研,对中型城市公交系统发展模式与城市空间形态协调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城市公交服务水平为中等,并从线网优化、公交优先措施、实时调度等7个方面提出了具体问题和解决对策,这对于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城市公交系统 ic gp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卡数据的公交乘客上下站点预测研究
5
作者 迟剑 李秀云 刘艳飞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当前一票制的公交IC卡收费系统无法获取乘客的上车站点和下车站点,为公交线路客流量分析造成了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充分研究IC卡数据以及GPS数据,构建了以IC卡数据为基础的乘客上下车站点匹配模型,挖掘数据中包含的公交运行特征以及乘客... 当前一票制的公交IC卡收费系统无法获取乘客的上车站点和下车站点,为公交线路客流量分析造成了一定困难。本文通过充分研究IC卡数据以及GPS数据,构建了以IC卡数据为基础的乘客上下车站点匹配模型,挖掘数据中包含的公交运行特征以及乘客出行特征。模型同时考虑封闭式公交出行链以及非封闭式公交出行链,并采用二分算法以及多概率融合的方法在乘客乘车特征基础上推测乘客的上下车站点,可有效提升公交的高效化运行管理。以承德市7号线路为例进行验证,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对上下车站点匹配结果进行分析,相关系数高达0.977,校验回归方程系数值为0.9785。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实现对公交车乘客上下车站点的有效匹配,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车站点 ic数据 gps数据 数据挖掘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上车站点推算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马晓磊 刘从从 +2 位作者 刘剑锋 陈锋 于海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4,共7页
为了分析城市公交乘客的出行特征,本文利用公交IC卡及GPS数据对公交IC卡乘客上车站点推算进行研究.针对安装车载GPS设备的车辆,运用GPS数据与IC卡数据融合算法进行推算;对于无车载GPS设备的情况,为适应一票制IC卡数据挖掘,对贝叶斯决策... 为了分析城市公交乘客的出行特征,本文利用公交IC卡及GPS数据对公交IC卡乘客上车站点推算进行研究.针对安装车载GPS设备的车辆,运用GPS数据与IC卡数据融合算法进行推算;对于无车载GPS设备的情况,为适应一票制IC卡数据挖掘,对贝叶斯决策树算法进行改进,允许节点跳跃,推算上车站点,并且利用Markov链特性降低算法的运算复杂度.同时,本文以北京公交数据为例,对提出的两种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推算上车站点,3站之内误差的准确率达到90%以上,算法在兼顾算法精度的同时合理地控制了运算复杂度,可以实际运用于城市公交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 上车站点推算 贝叶斯决策树算法 ic数据 gp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卡数据的多模式公交相对可靠性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周雨阳 姚琳 +2 位作者 赵晋 陈艳艳 赵倩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7-1233,共7页
为了更好地引导出行者采用绿色公交出行,缓解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提升公交网络的服务水平刻不容缓.多模式公交包含地铁、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因此,基于IC卡提取个体出行链数据,确定研究线路及区域,计算区域的站点覆盖率,结合车辆满载率... 为了更好地引导出行者采用绿色公交出行,缓解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提升公交网络的服务水平刻不容缓.多模式公交包含地铁、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因此,基于IC卡提取个体出行链数据,确定研究线路及区域,计算区域的站点覆盖率,结合车辆满载率、行程时间的相对可靠性评价多模式公交的相对可靠性.以京冀四大住宅区到国贸的出行者为例,对研究线路及区域的相对可靠性进行评级.结果表明:站点覆盖率越高、车内客流量越接近额定载客量、行程时间的相对可靠性指数越高,公交的相对可靠性越好.天通苑、回龙观、通州和燕郊到国贸的公交相对可靠性分别为0.85、0.70、0.50和0.25.多模式公交相对可靠性为公交站点的布设提供了定量化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ic数据 多模式公交 相对可靠性 车辆满载率 行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乘客出行分类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军 邓红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为得到体现公交乘客出行时空规律的数据,采用基于出行链方法推导出公共汽车乘客的下车站点;建立了描述单个乘客多天出行的完整数据框架;根据乘客参加不同活动所产生的出行时空特征定义了3类出行:通勤类出行、普通类出行和随机类出行,将... 为得到体现公交乘客出行时空规律的数据,采用基于出行链方法推导出公共汽车乘客的下车站点;建立了描述单个乘客多天出行的完整数据框架;根据乘客参加不同活动所产生的出行时空特征定义了3类出行:通勤类出行、普通类出行和随机类出行,将出行频次与出发时间的标准差作为分类标准对公交乘客出行进行分类。研究表明:39.1%的乘客具有普通类或通勤类出行,生成总客流的76.4%;60.9%的乘客只具有随机类出行,生成总客流的23.6%。通过对乘客出行的分类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乘客公交出行的规律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公共交通 ic数据 公交出行行为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交IC卡和AVL数据的换乘行为识别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海波 陈学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9,共7页
公交换乘枢纽是多模式公交系统的关键节点,而公交换乘行为特征是公交换乘枢纽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公交出行过程入手,将公交换乘过程抽象为若干时间节点.结合现状公交系统数据的特点,通过公交IC卡和AVL数据的有效融合,推算得到... 公交换乘枢纽是多模式公交系统的关键节点,而公交换乘行为特征是公交换乘枢纽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公交出行过程入手,将公交换乘过程抽象为若干时间节点.结合现状公交系统数据的特点,通过公交IC卡和AVL数据的有效融合,推算得到乘客换乘前的下车时间和步行到换乘站点的时间.基于'随到随走'的出行假设,本文提出通过比较换乘前下车时间、换乘上车时间与换乘线路的车辆到站时间,来进行换乘行为的判断.本文应用苏州市某乘客的IC数据对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算法比直接通过连续两次刷卡的时间间隔判断更加合理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公交换乘行为 ic数据 AVL数据 公交出行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卡数据的公交下车站点区间不确定性客流推导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伍生 周向栋 匡凯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988-2994,共7页
在交通大数据背景下,针对现有公交客流推导研究中站点客流皆为固定单一值与实际波动区间值不符的问题,利用区间不确定性理论,以及公交IC卡数据与GPS数据相结合,得到上车站点的公交区间客流。对公交刷卡行为进行分析,考虑乘客个体出行特... 在交通大数据背景下,针对现有公交客流推导研究中站点客流皆为固定单一值与实际波动区间值不符的问题,利用区间不确定性理论,以及公交IC卡数据与GPS数据相结合,得到上车站点的公交区间客流。对公交刷卡行为进行分析,考虑乘客个体出行特征和乘客出行距离于站点吸引权重中,得到下车站点客流推导概率模型,结合区间不确定性理论,得到下车站点客流区间值。以深圳市的21路公交IC卡数据和GPS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对推导结果的合理性分析,表明得到的公交区间不确定性客流,更符合实际,算法流程清晰,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客流OD 区间不确定性理论 ic数据 gps数据 下车站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卡数据的长距离公交客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雨阳 赵倩阳 +3 位作者 陈艳艳 姚琳 赵晋 熊杰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85,132,共7页
围绕长距离公交客流时空特征,基于公交IC卡数据,提出以时间不均衡指数、高峰时间占比、方向不均衡指数、沿线公交资源密度、线路平均里程利用系数5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选取4条京冀长距离公交线路进行案例分析并给出评价雷达图。研究表明... 围绕长距离公交客流时空特征,基于公交IC卡数据,提出以时间不均衡指数、高峰时间占比、方向不均衡指数、沿线公交资源密度、线路平均里程利用系数5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选取4条京冀长距离公交线路进行案例分析并给出评价雷达图。研究表明:建立的指标体系可有效量化分析评价长距离公交的客流特征,进而对其运营管理提供优化建议。案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心城区长距离公交各项评价指标均小于城区外部公交;815等通勤比重大的跨市域线路公交里程利用率、不均衡性较高,可采用区间车或直达车等调度方式;对于915等资源密度小、里程利用率低的线路,可适当优化线网,调整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智能交通 长距离公交 客流特征 ic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交IC卡和AVL数据的公交客流OD推算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文胜 卢梦 +2 位作者 朱冀军 闫涛 段钊宁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105,共6页
针对国内城市公交乘客下车不用刷卡,无法获知下车站点的问题,利用公交IC刷卡数据、AVL数据和公交站点数据,提出公交站点吸引强度与公交出行链结合的公交客流OD推算方法。基于时间匹配方法融合IC刷卡数据和AVL数据,设立时间匹配弹性因子... 针对国内城市公交乘客下车不用刷卡,无法获知下车站点的问题,利用公交IC刷卡数据、AVL数据和公交站点数据,提出公交站点吸引强度与公交出行链结合的公交客流OD推算方法。基于时间匹配方法融合IC刷卡数据和AVL数据,设立时间匹配弹性因子,提高乘客上车站点识别率;针对不同乘客公交出行行为,采用多时段公交站点吸引强度与公交出行链结合的方法,实现下车站点的推算,在集计层面基于最小二乘法判断模型有效性。以石家庄市公交客流为例进行验证,乘客上车站点匹配率提高了15.51百分点,乘客下车站点推算成功率稳定在90%,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客流OD推算 多时段公交站点吸引强度 公交ic数据 公交AVL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卡数据的公交出行OD推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费晔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0-194,共5页
上海市公交线路分布范围广、人员流动性大,制定合适的公交线路,每年人工调研耗时耗力。为了减少人工调研中出现的耗时耗力等问题,基于交通IC卡在POS机上的刷卡交易数据,结合公交GPS车载数据形成的公交客流的分析方法,分析数据得出公交出... 上海市公交线路分布范围广、人员流动性大,制定合适的公交线路,每年人工调研耗时耗力。为了减少人工调研中出现的耗时耗力等问题,基于交通IC卡在POS机上的刷卡交易数据,结合公交GPS车载数据形成的公交客流的分析方法,分析数据得出公交出行OD分布的推算,以最省时省力的方法为公交线网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ic数据 gps车载数据 OD分布推算 公交线网数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京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功能区识别 被引量:77
14
作者 韩昊英 于翔 龙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60,共9页
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识别这些功能区并理解其分布特征,对于把握城市结构以及制定和使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2008年4月北京市连续一周的7797余万条公交IC卡刷卡数据,... 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不同的功能区。识别这些功能区并理解其分布特征,对于把握城市结构以及制定和使用科学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2008年4月北京市连续一周的7797余万条公交IC卡刷卡数据,将其转换为每个公交站台流量的二维时间序列数据,结合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基于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城市功能区识别模型,并将识别结果在交通分析小区尺度上汇总。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城市功能区识别模型,通过冗余数据的筛除和特征的创建实现对数据的有效降维,并选用期望最大化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居民日常出行相关特征和兴趣点分布数据对聚类结果进行诠释,可以快速有效地识别出与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地图具有一定匹配度的北京市各功能区。本研究的方法可以辅助规划人员和公众有效识别和理解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地理及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ic数据 兴趣点 出行行为 功能区识别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出行链的公交IC卡乘客下车站点判断概率模型 被引量:32
15
作者 胡继华 邓俊 黄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2-67,86,共7页
综述了一票制公交IC卡乘客下车站点推断的研究现状.为充分利用乘客出行链和站点上车客流量等信息,分析了公交出行的特征,提出了公交出行若干假设条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相关集合变量来描述单个乘客的出行链,将乘客个体出行特征融入到站... 综述了一票制公交IC卡乘客下车站点推断的研究现状.为充分利用乘客出行链和站点上车客流量等信息,分析了公交出行的特征,提出了公交出行若干假设条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相关集合变量来描述单个乘客的出行链,将乘客个体出行特征融入到站点吸引权重的计算中.然后根据乘客出行链信息的完整程度,综合集计分析和非集计分析方法建立了结合出行链的概率模型,并提出了应用模型判断乘客下车站点的算法,以及模型检验方法.最后,以广州公交448路为例,对比了本文模型和单纯非集计分析方法的下车站点判断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适用性更广,在集计分析层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下车站点 OD估计 出行链 公交ic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卡和RBF神经网络的短时公交客流量预测 被引量:9
16
作者 陆百川 邓捷 +2 位作者 马庆禄 刘权富 张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在公交客流量特性分析基础上,通过IC卡获取了实时公交客流量数据;结合GPS数据,利用OD反推法分析了实时客流分布;进而建立了基于IC卡和RBF神经网络的短时公交客流量预测模型并介绍了具体预测过程。对重庆市841公交线路进行了实例分析,得... 在公交客流量特性分析基础上,通过IC卡获取了实时公交客流量数据;结合GPS数据,利用OD反推法分析了实时客流分布;进而建立了基于IC卡和RBF神经网络的短时公交客流量预测模型并介绍了具体预测过程。对重庆市841公交线路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上下车客流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均小于1.5%,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获取实时客流数据,预测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ic信息 gps数据 RBF神经网络 短时公交客流 客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卡数据的公共交通换乘识别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若琳 赵娅丽 谭永凯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79,85,共5页
基于2012年3月"深圳通"IC卡数据进行了公共交通换乘识别方法的研究。换乘识别涉及到了道路公交不同线路的换乘、道路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分别确定了三种换乘方式各自不同的换乘时间阈值,进而判断出乘客的两次乘车... 基于2012年3月"深圳通"IC卡数据进行了公共交通换乘识别方法的研究。换乘识别涉及到了道路公交不同线路的换乘、道路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分别确定了三种换乘方式各自不同的换乘时间阈值,进而判断出乘客的两次乘车是换乘行为还是出行行为。最后抽取了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各一天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乘识别 公交换乘 ic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交刷卡数据的城市通勤时空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晓 柳林 邹健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74,105,共7页
目前大部分公交卡仅用于收费,刷卡记录中不包含乘客的出行站点信息,无法研究乘客的空间出行特征。为了获取乘客的上车站点,将公交刷卡数据和GPS定位数据相匹配,增加到离站弹性阈值,改进传统的上车站点推导算法;通过对公交刷卡行为进行分... 目前大部分公交卡仅用于收费,刷卡记录中不包含乘客的出行站点信息,无法研究乘客的空间出行特征。为了获取乘客的上车站点,将公交刷卡数据和GPS定位数据相匹配,增加到离站弹性阈值,改进传统的上车站点推导算法;通过对公交刷卡行为进行分析,将乘客个体融入到公交乘客整体中,提出下车站点推导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出行时间链的概念,结合PTD模型来识别通勤乘客。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公交大数据为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了通勤时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点推算 职住识别 通勤分析 公交数据 gps定位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
19
作者 连莲 穆雅伟 +2 位作者 宗学军 何戡 商家硕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为提高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来优化具有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注意力机制对LSTM的输入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突出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客流特征,... 为提高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来优化具有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AM)的公交客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注意力机制对LSTM的输入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突出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客流特征,提高了LSTM对特征变量重要程度的提取和记忆能力。提出利用带有随机因子的非线性动态递减惯性权重并结合自适应柯西变异等操作来改进PSO的寻优性能,利用改进后的NACMPSO算法自动调整LSTM-AM模型的参数达到最优值,解决了LSTM-AM模型参数选取困难的问题,提升了客流预测精度。以公交IC卡数据和天气数据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并设置多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NACMPSO-LSTM-AM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流量预测 粒子群优化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公交ic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数据下的公交站点客流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柳伍生 周向栋 谭倩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利用长期收集的公交站点IC卡刷卡数据,基于区间不确定性理论,提出公交上下车站点区间不确定性客流推导方法.首先,将公交IC卡数据和GPS数据与公交站点信息相融合,确定IC卡刷卡的上车站点及其区间不确定性客流;然后,对公交刷卡行为进行分... 利用长期收集的公交站点IC卡刷卡数据,基于区间不确定性理论,提出公交上下车站点区间不确定性客流推导方法.首先,将公交IC卡数据和GPS数据与公交站点信息相融合,确定IC卡刷卡的上车站点及其区间不确定性客流;然后,对公交刷卡行为进行分析,考虑乘客个体出行特征、乘客出行距离和站点吸引权重,提出下车站点客流推导概率模型及相应算法,通过区间数处理方法,得到下车站点客流区间值.最后,以2015年11月13日~12月25日深圳市21路公交为期6周的IC卡刷卡数据和GPS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站点客流分析 区间不确定性理论 城市公交站点 ic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