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八大关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时代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晰 段明新 +3 位作者 任云生 侯召硕 孙德有 郝宇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4-1367,共14页
八大关铜钼矿床为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发现较早但研究程度较低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为确定其成矿机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对主成矿阶段矿石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气相组分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利用LA-ICP-MS锆石U... 八大关铜钼矿床为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发现较早但研究程度较低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为确定其成矿机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对主成矿阶段矿石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气相组分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辉钼矿Re-Os法分别测定了成矿石英闪长斑岩体和铜钼矿石的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八大关铜钼矿床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 Cl-H_2O-CO_2±CH_4流体体系,流体的沸腾作用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成矿石英闪长斑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17.6±2.6)Ma,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模式年龄为(222.4±3.3)Ma,因此八大关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晚三叠世。综合本文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及前人在区域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资料认为,八大关矿床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向南俯冲所引起的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测年 成因 构造背景 八大关铜钼矿床 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