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典的颠覆与再建——重返八十年代文学史之二
被引量:
18
1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0,共8页
关键词
“
八十年代文学
”
文学
史
文学
经典颠覆
再建
文学
合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个人主义:“重返八十年代”的重要视角
2
作者
李定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6,共4页
"重返八十年代"是近年学界热点之一,凭借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可以把"个人主义"分析为一些单元观念。"个人主义"不仅可以成为"重返八十年代"的一个有效视角,而且,从"个人主义"视角"...
"重返八十年代"是近年学界热点之一,凭借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可以把"个人主义"分析为一些单元观念。"个人主义"不仅可以成为"重返八十年代"的一个有效视角,而且,从"个人主义"视角"重返八十年代"也是一个很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返
八十年代
”
个人主义
“
八十年代文学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九十年代文学”的一些散见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清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58,共5页
对1980年代文学的理想化认识长久以来压抑和掩盖了“九十年代文学”的意义。实际上,相对于1980年代的初级变革之路,1990年代才真正获得了丰厚的文学实绩。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主体性与文化身份的自觉,这是内在变革的关键;其次是出现了...
对1980年代文学的理想化认识长久以来压抑和掩盖了“九十年代文学”的意义。实际上,相对于1980年代的初级变革之路,1990年代才真正获得了丰厚的文学实绩。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主体性与文化身份的自觉,这是内在变革的关键;其次是出现了真正成熟的文本,特别是大量优秀的长篇小说;第三是“中国故事”与本土叙事方式及美学的自觉,这些对于即将跨入百年门槛的新文学来说,是至为关键的。基于此,我认为九十年代文学的意义还远未充分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文学
九十
年代
文学
本土意识
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0年代选本与文学经典化问题——以1980年代短篇小说选本为例
4
作者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3,共7页
"经典的构成"与时代社会的变动及其现代性的逻辑息息相关,就选本编纂所涉及的八十年代文学经典化问题而言,其不仅表现在通常所谓的作品的经典化上,还表现在经典作家的确定、文学思潮的建构等几个方面。选本编纂不仅仅是在&qu...
"经典的构成"与时代社会的变动及其现代性的逻辑息息相关,就选本编纂所涉及的八十年代文学经典化问题而言,其不仅表现在通常所谓的作品的经典化上,还表现在经典作家的确定、文学思潮的建构等几个方面。选本编纂不仅仅是在"选""编"作品,其实也是遴选作家和构造思潮。特别是争鸣性作品选,就其所制造的经典而论,这是一些"开放式的经典",其"经典性"正在于"相关性"属性的构造,以及因此而开创的话语敞开的空间,为各种相关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提供了多种可能,其"经典性"往往不会因为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很快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本编纂
经典的构成
八十年代文学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媒介批评与文学的新尺度--杨毅文学批评印象
5
作者
何同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在博士论文《电台广播与八十年代文学经典的生成--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节目为中心》的“结语”部分,杨毅这样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没有必要指责今天的人们不关心文学,因为文学自身的形态结构正发生着变化:文学不仅...
在博士论文《电台广播与八十年代文学经典的生成--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节目为中心》的“结语”部分,杨毅这样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没有必要指责今天的人们不关心文学,因为文学自身的形态结构正发生着变化:文学不仅不再局限于纯文学,也不再是静态的客体对象或文本结构,而是更具包容性的文学生活。”这一判断的依据在杨毅这部视角新颖、视野开阔的论文中已经得到充分论证。他通过研究无线电广播这一传播媒介与小说的传播,乃至与新时期文学的发生之间的丰富关联,“复活”甚或是“再造”了1980年代文学生活的“声音”,唤醒了我们感受和理解文学的不可或缺的听觉系统。这样一个看起来并非创新的研究方式,其意义却是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从文学史的维度,它提醒我们,原有的纯文学观念和认知是如何通过压抑和忽略文学中的“声音”,来拘囿我们的文学感受力和文学研究路径;从现实和当代性的维度,文学观念的“媒介思维”是我们理解和回应新媒体时代诸种文学现象、文学乱象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我们理解自身、安顿自我的重要观念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
文学
批评
八十年代文学
文学
自身
媒介批评
电台广播
听觉系统
博士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思文学”:如何反思?如何可能?——重读《绿化树》《蝴蝶》
被引量:
3
6
作者
王侃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41,共12页
和“伤痕文学”一样,“反思文学”的提出,也是在相关文学作品接踵问世后不久便立即进行了清晰定义的命名行为,它由一个文学批评的概念而迅速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知识单元。这些当机立断的命名,这些迅即抛出的概念,体现了八十年...
和“伤痕文学”一样,“反思文学”的提出,也是在相关文学作品接踵问世后不久便立即进行了清晰定义的命名行为,它由一个文学批评的概念而迅速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知识单元。这些当机立断的命名,这些迅即抛出的概念,体现了八十年代文学批评的勃勃生机、慧眼独具以及鹰觑鹘望般的超常敏锐。经过近四十年的“历史化”,“反思文学”在我目力所及的几乎全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中获得了默认式注册,在各种流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科书中永久定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文学
史
反思
文学
《蝴蝶》
伤痕
文学
《绿化树》
八十年代文学
文学
作品
文学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四次文代会主题报告的起草难点与争论焦点
7
作者
斯炎伟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8,共8页
1970年代末,新旧意识形态的迂回交锋与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悬而未决,令第四次文代会"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的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尽管此次文代会主题报告起草的牵涉人员之多与行政规格之高实为历次文代会所罕见(1),...
1970年代末,新旧意识形态的迂回交锋与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悬而未决,令第四次文代会"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的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尽管此次文代会主题报告起草的牵涉人员之多与行政规格之高实为历次文代会所罕见(1),但观念的分歧与对象的复杂,使大会报告的起草不仅过程漫长,而且内部矛盾丛生。一些核心问题的争论与角力,既是其时文学艰难转折的外部症候,同时也构成了八十年代文学发生与衍变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遗留问题
第四次文代会
争论焦点
展望未来
八十年代文学
内部矛盾
主题报告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典的颠覆与再建——重返八十年代文学史之二
被引量:
18
1
作者
程光炜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0,共8页
关键词
“
八十年代文学
”
文学
史
文学
经典颠覆
再建
文学
合法化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个人主义:“重返八十年代”的重要视角
2
作者
李定春
机构
湘南学院中文系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6,共4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个人主义与1980年代中国文学"阶段性成果
课题编号:10B103
文摘
"重返八十年代"是近年学界热点之一,凭借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可以把"个人主义"分析为一些单元观念。"个人主义"不仅可以成为"重返八十年代"的一个有效视角,而且,从"个人主义"视角"重返八十年代"也是一个很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论题。
关键词
“重返
八十年代
”
个人主义
“
八十年代文学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九十年代文学”的一些散见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清华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58,共5页
文摘
对1980年代文学的理想化认识长久以来压抑和掩盖了“九十年代文学”的意义。实际上,相对于1980年代的初级变革之路,1990年代才真正获得了丰厚的文学实绩。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主体性与文化身份的自觉,这是内在变革的关键;其次是出现了真正成熟的文本,特别是大量优秀的长篇小说;第三是“中国故事”与本土叙事方式及美学的自觉,这些对于即将跨入百年门槛的新文学来说,是至为关键的。基于此,我认为九十年代文学的意义还远未充分发掘。
关键词
八十年代文学
九十
年代
文学
本土意识
中国故事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0年代选本与文学经典化问题——以1980年代短篇小说选本为例
4
作者
徐勇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选本编纂与80年代文学生产"(15FZW019)
文摘
"经典的构成"与时代社会的变动及其现代性的逻辑息息相关,就选本编纂所涉及的八十年代文学经典化问题而言,其不仅表现在通常所谓的作品的经典化上,还表现在经典作家的确定、文学思潮的建构等几个方面。选本编纂不仅仅是在"选""编"作品,其实也是遴选作家和构造思潮。特别是争鸣性作品选,就其所制造的经典而论,这是一些"开放式的经典",其"经典性"正在于"相关性"属性的构造,以及因此而开创的话语敞开的空间,为各种相关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提供了多种可能,其"经典性"往往不会因为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很快消失。
关键词
选本编纂
经典的构成
八十年代文学
现代性
Keywords
compilation of anthology
classic composition
literature in the 1980s
modernity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媒介批评与文学的新尺度--杨毅文学批评印象
5
作者
何同彬
机构
《扬子江文学评论》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文摘
在博士论文《电台广播与八十年代文学经典的生成--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节目为中心》的“结语”部分,杨毅这样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没有必要指责今天的人们不关心文学,因为文学自身的形态结构正发生着变化:文学不仅不再局限于纯文学,也不再是静态的客体对象或文本结构,而是更具包容性的文学生活。”这一判断的依据在杨毅这部视角新颖、视野开阔的论文中已经得到充分论证。他通过研究无线电广播这一传播媒介与小说的传播,乃至与新时期文学的发生之间的丰富关联,“复活”甚或是“再造”了1980年代文学生活的“声音”,唤醒了我们感受和理解文学的不可或缺的听觉系统。这样一个看起来并非创新的研究方式,其意义却是巨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从文学史的维度,它提醒我们,原有的纯文学观念和认知是如何通过压抑和忽略文学中的“声音”,来拘囿我们的文学感受力和文学研究路径;从现实和当代性的维度,文学观念的“媒介思维”是我们理解和回应新媒体时代诸种文学现象、文学乱象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我们理解自身、安顿自我的重要观念向度。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
文学
批评
八十年代文学
文学
自身
媒介批评
电台广播
听觉系统
博士论文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思文学”:如何反思?如何可能?——重读《绿化树》《蝴蝶》
被引量:
3
6
作者
王侃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文艺批评研究院
出处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41,共12页
文摘
和“伤痕文学”一样,“反思文学”的提出,也是在相关文学作品接踵问世后不久便立即进行了清晰定义的命名行为,它由一个文学批评的概念而迅速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知识单元。这些当机立断的命名,这些迅即抛出的概念,体现了八十年代文学批评的勃勃生机、慧眼独具以及鹰觑鹘望般的超常敏锐。经过近四十年的“历史化”,“反思文学”在我目力所及的几乎全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中获得了默认式注册,在各种流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科书中永久定居.
关键词
中国当代
文学
史
反思
文学
《蝴蝶》
伤痕
文学
《绿化树》
八十年代文学
文学
作品
文学
批评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四次文代会主题报告的起草难点与争论焦点
7
作者
斯炎伟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研究”(项目编号:19AZW017)阶段性成果。
文摘
1970年代末,新旧意识形态的迂回交锋与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悬而未决,令第四次文代会"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的工作变得困难重重。尽管此次文代会主题报告起草的牵涉人员之多与行政规格之高实为历次文代会所罕见(1),但观念的分歧与对象的复杂,使大会报告的起草不仅过程漫长,而且内部矛盾丛生。一些核心问题的争论与角力,既是其时文学艰难转折的外部症候,同时也构成了八十年代文学发生与衍变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历史遗留问题
第四次文代会
争论焦点
展望未来
八十年代文学
内部矛盾
主题报告
意识形态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典的颠覆与再建——重返八十年代文学史之二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个人主义:“重返八十年代”的重要视角
李定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于“九十年代文学”的一些散见
张清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980年代选本与文学经典化问题——以1980年代短篇小说选本为例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媒介批评与文学的新尺度--杨毅文学批评印象
何同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反思文学”:如何反思?如何可能?——重读《绿化树》《蝴蝶》
王侃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第四次文代会主题报告的起草难点与争论焦点
斯炎伟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