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矮化型八倍体小偃麦的选育
被引量:
3
1
作者
畅志坚
胡河生
王志国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73-77,共5页
矮化型八倍体小偃麦“TAI7044”是以天蓝偃麦草(Agropyron glaucum)作父本,春小麦品种“晋春7号”作母本杂交,并采用冬小麦品种“21124”回交克服其属间杂种的不育性,经过连续9年选育而成。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它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5...
矮化型八倍体小偃麦“TAI7044”是以天蓝偃麦草(Agropyron glaucum)作父本,春小麦品种“晋春7号”作母本杂交,并采用冬小麦品种“21124”回交克服其属间杂种的不育性,经过连续9年选育而成。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它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56的植株占77.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 2n=28 Ⅱ的细胞占59.95%,其染色体构型为1.43 Ⅰ+27.48 Ⅱ+0.09 Ⅲ+0.04 Ⅳ。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它的酯酶比双亲(普通小麦和天蓝偃麦草)多出5条新生酶带,同时又缺少双亲分别具有的3条酶带,进一步证明了利用外源种质与小麦遗传背景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新性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化
八倍体小偃麦
小
麦
天蓝
偃
麦
草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八倍体小偃麦中5的利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耀辉
宋建荣
+2 位作者
岳维云
吕莉莉
王希恩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10期8-10,共3页
观察比较了八倍体小偃麦中5与利用该材料育成的中梁22号等小麦品种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中5在株高和生育期方面的缺陷在其后代得到很好的改良;利用中5能够选育出产量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中5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能力较强,特别是...
观察比较了八倍体小偃麦中5与利用该材料育成的中梁22号等小麦品种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中5在株高和生育期方面的缺陷在其后代得到很好的改良;利用中5能够选育出产量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中5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能力较强,特别是抗锈性的遗传稳定持久,是难得的抗源材料。同时指出了中5利用中存在植株较高,抗倒伏性差;分离世代较长;生育期长,花期不遇;后代不育,结实性差等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中5
小
麦
抗性亲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八倍体小偃麦种质系的细胞学初步鉴定
3
作者
刘爱峰
张芝兰
+2 位作者
郝元峰
王玉海
王洪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15-,共1页
八倍体小偃麦是由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的新物种,它保留了偃麦草的许多优良性状,是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和染色体工程研究的基础材料.综合运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分析和GISH技术对八倍体小偃麦山农19,山农20和山农122进行了分析.白粉...
八倍体小偃麦是由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的新物种,它保留了偃麦草的许多优良性状,是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和染色体工程研究的基础材料.综合运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分析和GISH技术对八倍体小偃麦山农19,山农20和山农122进行了分析.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山农20和山农122表现免疫,而山农19表现高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分析表明,山农20和山农122附加了相同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基组,且与小偃68为同一类型;山农19附加的染色体基组不同于前二者,也不同于小偃693和68.因此,将山农19地染色体基组表示为ABDX,山农20和山农122的染色体基组记为ABDE2.它们的外源染色体基组归属将进一步利用GISH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农
染色
体
八倍体小偃麦
偃
麦
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间套复种小麦——早优504的选育
4
作者
钟冠昌
穆素梅
+2 位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王岳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26-28,共3页
钟冠昌,穆素梅,张荣琦,陈春环,王岳:间套复种小麦——早优504的选育,《生态农业研究》,3(4)1995:26—28 本文以八倍体小偃麦中_5为远缘亲本材料,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一个适合间套复种的小麦新品...
钟冠昌,穆素梅,张荣琦,陈春环,王岳:间套复种小麦——早优504的选育,《生态农业研究》,3(4)1995:26—28 本文以八倍体小偃麦中_5为远缘亲本材料,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一个适合间套复种的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具有特早熟、矮秆、株型紧凑、叶片上挺、抗病、优质、高产等优良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杂交育种
小
麦
品种
早优50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陕麦139及其栽培要点
5
作者
任志龙
吉万全
+3 位作者
张宏
王长有
王亚娟
蔡东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9期64-64,共1页
陕麦139(原代号:远丰13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所利用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和野生二粒小麦创制的陕麦8003、陕麦8007、N9134等抗病种质与野生二粒小麦AS846和农艺亲本陕229、矮早丰、小偃22等采用复合杂交、阶梯式杂交、回交...
陕麦139(原代号:远丰13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所利用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和野生二粒小麦创制的陕麦8003、陕麦8007、N9134等抗病种质与野生二粒小麦AS846和农艺亲本陕229、矮早丰、小偃22等采用复合杂交、阶梯式杂交、回交等方法,于1998年完成亲本组配,组配方式为:小偃22/6/[野生二粒小麦AS846//(陕麦8003/陕麦8007)F4/3/陕229/4/矮早丰IF3/5/N9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
麦
新品种
抗病种质
栽培要点
野生二粒小
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八倍体小偃麦
陕229
亲本组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矮化型八倍体小偃麦的选育
被引量:
3
1
作者
畅志坚
胡河生
王志国
机构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出处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73-77,共5页
文摘
矮化型八倍体小偃麦“TAI7044”是以天蓝偃麦草(Agropyron glaucum)作父本,春小麦品种“晋春7号”作母本杂交,并采用冬小麦品种“21124”回交克服其属间杂种的不育性,经过连续9年选育而成。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它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56的植株占77.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 2n=28 Ⅱ的细胞占59.95%,其染色体构型为1.43 Ⅰ+27.48 Ⅱ+0.09 Ⅲ+0.04 Ⅳ。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它的酯酶比双亲(普通小麦和天蓝偃麦草)多出5条新生酶带,同时又缺少双亲分别具有的3条酶带,进一步证明了利用外源种质与小麦遗传背景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新性状的可能性。
关键词
矮化
八倍体小偃麦
小
麦
天蓝
偃
麦
草
杂交
Keywords
Dwarfism, Octoploid Trititrigia,Triticum aestivum, Agropyron glaucum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八倍体小偃麦中5的利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耀辉
宋建荣
岳维云
吕莉莉
王希恩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10期8-10,共3页
文摘
观察比较了八倍体小偃麦中5与利用该材料育成的中梁22号等小麦品种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中5在株高和生育期方面的缺陷在其后代得到很好的改良;利用中5能够选育出产量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中5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能力较强,特别是抗锈性的遗传稳定持久,是难得的抗源材料。同时指出了中5利用中存在植株较高,抗倒伏性差;分离世代较长;生育期长,花期不遇;后代不育,结实性差等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中5
小
麦
抗性亲本
Keywords
Octoploid Tritelytrigia
Zhong No. 5
Wheat
Parent materials with resistance to rust and powdery mildew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八倍体小偃麦种质系的细胞学初步鉴定
3
作者
刘爱峰
张芝兰
郝元峰
王玉海
王洪刚
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山东泰安分中心
出处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15-,共1页
文摘
八倍体小偃麦是由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的新物种,它保留了偃麦草的许多优良性状,是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和染色体工程研究的基础材料.综合运用抗性接种鉴定、细胞学分析和GISH技术对八倍体小偃麦山农19,山农20和山农122进行了分析.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山农20和山农122表现免疫,而山农19表现高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分析表明,山农20和山农122附加了相同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基组,且与小偃68为同一类型;山农19附加的染色体基组不同于前二者,也不同于小偃693和68.因此,将山农19地染色体基组表示为ABDX,山农20和山农122的染色体基组记为ABDE2.它们的外源染色体基组归属将进一步利用GISH进行鉴定.
关键词
山农
染色
体
八倍体小偃麦
偃
麦
草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间套复种小麦——早优504的选育
4
作者
钟冠昌
穆素梅
张荣琦
陈春环
王岳
机构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出处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26-28,共3页
基金
国家"八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文摘
钟冠昌,穆素梅,张荣琦,陈春环,王岳:间套复种小麦——早优504的选育,《生态农业研究》,3(4)1995:26—28 本文以八倍体小偃麦中_5为远缘亲本材料,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一个适合间套复种的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具有特早熟、矮秆、株型紧凑、叶片上挺、抗病、优质、高产等优良性状。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杂交育种
小
麦
品种
早优504
Keywords
Octoploid tritielytrigia, Common wheat variety. Cross-breeding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陕麦139及其栽培要点
5
作者
任志龙
吉万全
张宏
王长有
王亚娟
蔡东明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9期64-64,共1页
文摘
陕麦139(原代号:远丰13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所利用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和野生二粒小麦创制的陕麦8003、陕麦8007、N9134等抗病种质与野生二粒小麦AS846和农艺亲本陕229、矮早丰、小偃22等采用复合杂交、阶梯式杂交、回交等方法,于1998年完成亲本组配,组配方式为:小偃22/6/[野生二粒小麦AS846//(陕麦8003/陕麦8007)F4/3/陕229/4/矮早丰IF3/5/N9134,
关键词
小
麦
新品种
抗病种质
栽培要点
野生二粒小
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八倍体小偃麦
陕229
亲本组配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矮化型八倍体小偃麦的选育
畅志坚
胡河生
王志国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八倍体小偃麦中5的利用
张耀辉
宋建荣
岳维云
吕莉莉
王希恩
《甘肃农业科技》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八倍体小偃麦种质系的细胞学初步鉴定
刘爱峰
张芝兰
郝元峰
王玉海
王洪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间套复种小麦——早优504的选育
钟冠昌
穆素梅
张荣琦
陈春环
王岳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陕麦139及其栽培要点
任志龙
吉万全
张宏
王长有
王亚娟
蔡东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