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打压植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中重度髋臼内陷
1
作者 刘鹏 宋晓阳 +3 位作者 常彦峰 甄平 刘军 周胜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87-1095,共9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联合打压植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继发髋臼内陷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采用生物型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0例... 目的: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联合打压植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继发髋臼内陷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采用生物型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0例(28髋)RA继发髋臼内陷患者,男5例(8髋),女15例(20髋),年龄45~64(55.10±4.96)岁。术前髋臼内陷深度8.43~16.29(11.91±2.59)mm。根据Sotello-Garza和Charnley分型:Ⅱ型(内陷6~15mm)15例(23髋)、Ⅲ型(内陷>15 mm)5例(5髋)。术中采用自体股骨头颗粒骨和(或)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重建髋臼,采用压配方式固定生物型多孔髋臼杯。术后随访评估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双下肢长度差、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Harris评分;X线片评估植骨愈合情况、髋臼旋转中心恢复情况及假体松动情况。结果:20例获随访,时间2~10(5.45±2.50)年。手术时间75~160(103.32±18.18)min;术中出血量150~650(319.64±122.61)ml。术中均未发生神经血管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水平移位由术前(11.40±1.85)mm增加到(25.99±2.56)mm(P<0.01);髋关节旋转中心的垂直移位由术前(89.36±5.20)mm增加到(71.84±3.55)mm(P<0.01);髋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44.43±10.57)°增加到(98.75±12.52)°(P<0.01);髋关节的外展活动度由术前(12.50±6.01)°增加到(32.82±5.39)°(P<0.01);双下肢长度差由术前(19.39±5.93)mm减少到(6.64±2.87)mm(P<0.01);VAS由术前(5.36±0.78)分降低到(1.82±0.86)分(P<0.01);Harris评分由术前(41.39±7.77)分增加到(89.00±4.67)分(P<0.01)。末次随访的患者均可在不借助辅助下自主活动。其中,2例(2髋)患者活动后髋部疼痛不适,1例(1髋)因摔倒致假体周围骨折。结论:采用自体股骨头颗粒植骨重建髋臼,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联合生物型多孔钽/钛金属髋臼杯治疗RA继发髋臼内陷取得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类风湿关节 髋臼内陷 骨移植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S接骨板治疗假体稳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8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管东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股骨周围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LISS接骨板 稳定 治疗 微创内固定系统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早期松动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永红 刘毅 丰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假体早期松动的原因,以提高假体的存活率。方法收集27例THA后假体发生早期松动(5年内)进行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失败关节髋臼假体与骨性髋臼的大小比例、假体安装前倾角及外展角的大小、髋臼假体的旋转...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假体早期松动的原因,以提高假体的存活率。方法收集27例THA后假体发生早期松动(5年内)进行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失败关节髋臼假体与骨性髋臼的大小比例、假体安装前倾角及外展角的大小、髋臼假体的旋转中心位置、假体安装后双下肢的长度、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等指标及术后是否存在感染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7例假体松动患者均实施了全髋关节翻修术,其中生物型假体翻修22例、骨水泥型假体翻修5例。假体松动原因为感染性松动8例,假体安装失误7例,软组织平衡失调、假体选择与固定方式失误各5例,其他原因如无菌性松动2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早期松动原因有感染、假体安装与选择失误、软组织平衡失调及无菌性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松动 髋关节翻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建锋 李传杰 +2 位作者 唐延军 李艳菊 吕成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68-68,共1页
对8例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骨折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骨折均愈合,关节功能评分为83.6分。认为TH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骨折类型采用恰当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缪中平 吴云霞 陶苏文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9期1388-1389,共2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利用人工材料将人体的股骨头和髋臼置换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段。被称为本世纪的一个重大贡献,其手术目的是减轻或解除患者髋关节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术后易发生各种局部和...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利用人工材料将人体的股骨头和髋臼置换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段。被称为本世纪的一个重大贡献,其手术目的是减轻或解除患者髋关节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术后易发生各种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假体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2%-6.2%。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给患者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脱位 术后预防 身并发症 护理 关节运动功能 髋臼置换 人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晋东 王岩 +6 位作者 周勇刚 陈继营 卫小春 梁炳生 纪斌平 毕树雄 张志强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8期729-732,共4页
目的:总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对157例患者(191个髋)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141例(176个髋关节)得到了平均51.3个月的完整... 目的:总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对157例患者(191个髋)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141例(176个髋关节)得到了平均51.3个月的完整随访,借用Livemore方法了解聚乙烯衬垫是否存在磨损,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Harris评分的优良率达96.6%。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和骨溶解;未见聚乙烯磨损,未见陶瓷人工股骨头碎裂。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陶瓷头非骨水泥人工股骨假体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陶瓷人工股骨头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冠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1616-1617,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水泥型假...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生物型假体置入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不及骨水泥型假体,但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质疏松 髋关节置换术 生物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和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欣 雷孝勇 康大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构建评估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术后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9年2月行THA患者538例为研究对象,男318例,女220例,年龄40~60(50.79±6.37)岁。根据对所有行THA患... 目的:构建评估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术后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9年2月行THA患者538例为研究对象,男318例,女220例,年龄40~60(50.79±6.37)岁。根据对所有行THA患者跟踪随访3年的结果,将其分为无骨折组506例和骨折组3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行THA患者术后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构建行THA患者术后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该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区分度。结果:骨折组行THA患者中存在骨质疏松状态、有外伤史、有髋关节翻修占比高于无骨折组(P<0.05),骨水泥型假体占比低于无骨折组(P<0.05)。骨质疏松状态[OR=4.177,95%CI(1.815,9.617),P<0.05],外伤史[OR=7.481,95%CI(3.104,18.031),P<0.05],髋关节翻修[OR=11.371,95%CI(3.220,40.153),P<0.05]是影响行THA患者术后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骨水泥型假体[OR=0.067,95%CI(0.019,0.236),P<0.05]是影响行THA患者术后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独立保护因素。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7.864,P=0.32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行THA患者术后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2,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77.7%。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行THA患者术后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有益于临床预测行THA患者假体周围是否发生骨折,为进行个体化预防骨折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骨折 预测模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代辉 王艇 +1 位作者 周强 罗加龙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4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185例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185例患者均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在术后,这185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了切口红肿(经过处理后切口完全愈合),其余患者的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有3例患者出现人工髋关节脱位(接受人工髋关节脱位翻修术后病情痊愈)。对这185例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其髋关节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术前,这185例患者的Harris评分平均为(65.0±1.5)分。在末次随访时,这185例患者的Harris评分平均为(90.2±1.9)分。与接受手术前相比,这185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其Harri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型假体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学锋 刘晶 徐红利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1期34-35,共2页
目的:对比用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唐山弘慈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 目的:对比用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唐山弘慈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物型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的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长和术中的出血量相比,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长更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Harris的评分更高,P<0.05.在术后的第6月,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与使用生物型假体相比,使用骨水泥型假体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更好,可明显缩短其住院的时间,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 生物 老年 不稳定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景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3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对...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年两组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 77%(3/52)低于对照组19.23%(10/52)(χ2=4.308,P<0.05)。结论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对改善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效果虽不及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但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生物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肢DV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邹文 陈福灵 +5 位作者 陈扬 胡杨 谭富强 李晓斌 朱美忠 何苗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0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近年来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10例患者作为脱位组,将其中术后未发生假体脱位的... 目的:探讨并分析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近年来在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10例患者作为脱位组,将其中术后未发生假体脱位的332例患者作为未脱位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导致其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结果:脱位组患者中年龄≥76岁患者的占比、有髋关节手术史患者的占比、术中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患者的占比、术中所用人工股骨头的直径为22 mm患者的占比及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差患者的占比均高于未脱位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研究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76岁、有髋关节手术史、术中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术中所用人工股骨头的直径为22 mm及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差是导致脱位组患者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发生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其年龄≥76岁、有髋关节手术史、术中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术中所用人工股骨头的直径为22 mm及术后髋关节的功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脱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亚秋 孙爱敏 李淑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6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假体脱位的影响。方法 127例行THA患者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出现术后脱位现象的原因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假体脱位的影响。方法 127例行THA患者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出现术后脱位现象的原因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规定时间内无一例假体脱位。结论分析原因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预防或杜绝THA髋关节脱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脱位 综合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龙龙 王波 +1 位作者 张斌青 郭会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SPECT/CT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58例患者(69个髋关节),行SPECT/CT检查,观察分析其图像特征。最终结果由手术或5个月以上随访确诊。计算SPECT/CT显像对假体松... 目的探讨SPECT/CT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58例患者(69个髋关节),行SPECT/CT检查,观察分析其图像特征。最终结果由手术或5个月以上随访确诊。计算SPECT/CT显像对假体松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69个髋关节,临床最终确诊假体松动61个(髋臼松动17个,假体柄松动36个,髋臼及假体柄均松动8个)。SPECT/CT显像阳性64个(其中假阳性3个,余61个与手术结果一致);阴性5个,均为真阴性。SPECT/CT对假体松动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61/61)、62.50%(5/8)、95.65%(66/69)。结论SPECT/CT显像可灵敏、准确地诊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假体松动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松动 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文 王磊 邓雄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9期72-73,共2页
目的 观察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为52 ~ 88min,术中出血120~650 mL.随访期间2例死... 目的 观察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为52 ~ 88min,术中出血120~650 mL.随访期间2例死于内科疾病.至末次随访时无1例出现脱位、假体松动现象.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7.6分,优良率为80.00%.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矩形柄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非骨水泥涂层矩形柄 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固定方式及摩擦界面的选择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新峰 张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07-108,共2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晚期髋关节骨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等引起的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髋关节强直等髋关节疾病的最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工假体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晚期髋关节骨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等引起的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髋关节强直等髋关节疾病的最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人工假体设计的变化和外科技术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固定方式 髋关节关节 摩擦 髋臼发育不良 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闭合复位1例
17
作者 王俊杰 李红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86-588,共3页
尽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仍然需要预防不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假体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例报道了国内第一位曾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而行骨盆截骨术,后因同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行... 尽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仍然需要预防不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假体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例报道了国内第一位曾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而行骨盆截骨术,后因同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年后妊娠、分娩后2个月发生髋关节假体脱位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妊娠 术后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近中期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辉 常海峰 +1 位作者 李新衡 赫明堂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2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内轴型(MP)膝关节假体与后稳定型(PS)膝关节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中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176例接受TKA的患者,随机分为MP组(87例)、PS组(89例)。MP组使用MP膝关节假体,PS组使用PS膝关节假体。对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 目的研究内轴型(MP)膝关节假体与后稳定型(PS)膝关节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中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176例接受TKA的患者,随机分为MP组(87例)、PS组(89例)。MP组使用MP膝关节假体,PS组使用PS膝关节假体。对患者进行为期24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KSS评分、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膝关节活动度(ROM)、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组影像学特点。结果两组术后3、6、12、24个月KS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组FJS及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8.7±4.3)、(107.5±4.17)°,与PS组的(87.9±5.6)、(109.0±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组共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PS组共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经针对治疗后并发症均痊愈。两组均未出现进展性的透亮带或≥2mm的明显透亮带。结论MP膝关节假体与PS膝关节假体近中期总体疗效相当,但M P膝关节假体可更好地提供膝关节自然的屈伸及内外旋运动,防止股骨髁和胫骨的撞击,满足自然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轴关节 关节置换术 后稳定关节 后交叉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型假体旷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文静 张晓东 +1 位作者 杨晓旭 杜贵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10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周围感染后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型假体旷置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3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情况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型假体... 目的探讨患者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周围感染后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型假体旷置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3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情况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型假体旷置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记录相关数据。测评患者术前2周和术后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程度评分(VAS)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情况。结果患者术后2周拆线后,其中29名患者创口恢复情况佳,未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患者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前2周升高,但术后2个月VAS评分较术前2周降低(P<0.05)。患者术后2个月CRP、ESR水平较术前2周降低(P<0.05)。结论对于出现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型假体旷置疗法,其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有利于积极控制感染,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抗生素骨水泥 周围感染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星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9期63-6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于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和风湿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假体... 目的:对比分析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于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的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和风湿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假体的差异分为后稳定组、后交叉组,每组各38例。后稳定组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交叉组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后不同时间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JS)评分、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量表(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后稳定组,后交叉组的手术时间较短,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相比,P>0.05。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两组的FJS评分相比,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的FJS评分均高于手术后3个月,P<0.05。手术前,两组的HSS评分相比,P>0.05。手术后3个月,两组的HSS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两组的HSS评分相比,P>0.05。两组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松动、脱位及关节僵硬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风湿性骨关节炎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绝大多数手术指标无明显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相关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保留 后稳定 关节置换术 关节遗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