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的提升效果
1
作者 李丽 成燕 张金花 《中国卫生产业》 2025年第3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comprehens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CNRM)对护理人员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淄博一四八医院45名护理人员作为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2023年7月—2024年7...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comprehens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CNRM)对护理人员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淄博一四八医院45名护理人员作为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2023年7月—2024年7月将同一批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实施CNRM。对比两组风险识别能力与风险应对能力。结果观察组风险知识掌握度、风险识别工具运用、环境风险评估能力与风险识别记录规范性评分分别为(24.36±0.19)分、(24.17±0.26)分、(24.18±0.29)分与(24.42±0.11)分,均高于传统组的(23.58±0.23)分、(23.49±0.37)分、(23.52±0.18)分与(23.77±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39,10.087,12.971,15.445;P均<0.05)。观察组风险应对能力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RM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对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护理人员 风险识别 风险应对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内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汤阳 梁晨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0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内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于2024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以此为时间点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选取2023年10—12月内镜中心处理的内镜器械50件作为对照组,选取2024...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内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于2024年1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以此为时间点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选取2023年10—12月内镜中心处理的内镜器械50件作为对照组,选取2024年1—3月内镜中心处理的内镜器械50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工作人员管理质量、职业暴露发生率及两组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结果:实施后,工作人员的清洗消毒、应急操作、操作技能、生物监测、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实施前(P<0.001)。观察组内镜内腔、内镜表面、内镜附件生物检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01)。实施后,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3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内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质量和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降低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内镜中心 器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洋洋 吴秀存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血管介入术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患者。为A组患者实施常规...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血管介入术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患者。为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为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B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高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护理风险不良事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接受血管介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可加强其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显著降低其护理风险,提升其对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术 急性脑梗死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陈慧 杨莲华 蔡胜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2期112-114,118,共4页
目的评价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2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3年6—12月应用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2024年1—6月应用风险管理模式,为观察组。... 目的评价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2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3年6—12月应用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2024年1—6月应用风险管理模式,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测评成绩、自我评价、工作能力及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测评成绩、自我评价、工作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管理满意度为100.00%(25/25),高于对照组的80.00%(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改善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及自我评价,能提高其工作能力及管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模式 工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模式在改善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钟立婷 刘锋 张晓晨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2期151-153,共3页
目的考察风险管理模式在改善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阳光融和医院行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目的考察风险管理模式在改善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在阳光融和医院行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方法。比较2组的C反应蛋白(CRP)、血钾、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肾脏疾病生活质量-36(KDQOL-36)评分。结果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CRP、血钾、BUN及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较护理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基础护理、操作准确性、护理安全性、感染防控管理和仪器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KDQOL-36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2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均<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行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CRP、血钾、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病情,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化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风险管理模式 护理服务质量 不良事件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思维导图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方慧孜 单海霞 +1 位作者 王利维 陈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 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风险管理模式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时间、复苏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5、10 min内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思维导图的风险管理模式可缩短新生儿窒息抢救时间,提高复苏成功率,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思维导图 风险管理模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52
7
作者 伍永慧 施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7期42-44,67,共4页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一种基于团队的、系统的及前瞻性的分析方法,用于识别一个程序或设计出现故障的方式和原因,并为改善故障提供建议和制定措施,是持续的质量改进过程[1]。由于医疗运作包...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一种基于团队的、系统的及前瞻性的分析方法,用于识别一个程序或设计出现故障的方式和原因,并为改善故障提供建议和制定措施,是持续的质量改进过程[1]。由于医疗运作包含各式各样的流程与功能,彼此间也可能环环相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护理 风险管理 患者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梁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评价两组...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室相关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查意识和安全隐患意识,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率,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9
作者 郝雪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5期147-148,共2页
目的分析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240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 目的分析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240例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0%,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水平、护理效果、准备工作、外在形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可减少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隐患白查模式 手术室护理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差错事件与管理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津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对护理管理差错事件及管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0月—2021年11月儿科工作人员25名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医院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使用常规方法,纳入53例患儿,...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对护理管理差错事件及管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0月—2021年11月儿科工作人员25名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医院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使用常规方法,纳入53例患儿,命名为对照组;于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医院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使用全面风险管理方法,纳入53例患儿,命名为干预组。对两组管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护理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相比,干预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总满意度相比,干预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风险管理效果评分相比,干预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评分结果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管理质量评分相比,干预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工作态度、文书记录评分结果同样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开展中采取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手段具有突出的应用价值,不但可以降低护理管理差错事件的产生,同时还能够提升满意度,对增强风险管理效果、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其可行性强,值得深入探讨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差错事件 满意度 全面护理风险管理 管理质量 儿科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红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登封市中医院内一科住院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7—12月的8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2017年1—6月的80例患者接受基于...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登封市中医院内一科住院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7—12月的8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2017年1—6月的80例患者接受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管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专业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考核的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7.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2.5%和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3%)低于对照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8%)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的管理模式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有助于提升护理水平,安全性高,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循证护理 风险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题 谢映红 林雪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1期113-114,共2页
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落实全面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儿科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管理后患儿家长... 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中落实全面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儿科患儿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管理后患儿家长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管理、病房管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全面风险管理措施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规避儿科风险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秋晨 苗艳 曲双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7期9-13,共5页
目的评价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手术室的23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研究,于2021年1月实行安全隐患自查模式风险管理,将安全隐患自查模式风险管理实行前的2020年1—12月设为对照组,... 目的评价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手术室的23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研究,于2021年1月实行安全隐患自查模式风险管理,将安全隐患自查模式风险管理实行前的2020年1—12月设为对照组,将安全隐患自查模式风险管理实行后的2021年1—12月设为干预组。比较两组安全隐患意识评价、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满意评价与手术室差错事件率。结果干预组安全隐患意识得分、护理质量得分、护理满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与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室差错事件率,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隐患 自查模式 手术室护理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璐璐 范晓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7期5163-5165,共3页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在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前、护理1个月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U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64%)低于对照组(27.66%)(P<0.05);护理1个月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1个月研究组MIU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1.49%)高于对照组(63.83%)(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护理中,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心理状态与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护理模式 脑胶质瘤 并发症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模式在对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5
作者 蒋利兰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6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对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广安市人民医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2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对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广安市人民医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2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使用PDCA循环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消化道感染的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结果 :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感染的发生率、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对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模式 消化内镜检查 护理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及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明月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4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输液患儿128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6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儿科门诊收治的输液患儿128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6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和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科门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门诊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急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晏升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在急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80名护理人员和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将这80名护理人员和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护理人员... 目的 :探讨在急诊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80名护理人员和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将这80名护理人员和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名护理人员与100例患者。我院让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对本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让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本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果 :实验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中应用风险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急诊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方法值得在护理管理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 风险管理模式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覃凤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3期49-50,共2页
目的探究PDCA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2019年2月(实施PDCA模式风险管理阶段)接诊的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2017年1—12月(常规护理管理阶段)接诊的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究PDCA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2019年2月(实施PDCA模式风险管理阶段)接诊的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2017年1—12月(常规护理管理阶段)接诊的患者93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PDCA模式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医患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较对照组少(χ2=8.774、13.355,P=0.03、001),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t=15.65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缓解医患纠纷。减少护理差错发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模式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模式降低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国连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19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该院各科室护理单元自2015年1月起,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科室护理风险评估、针对性处理措施、护理安全再教育及风险管控体系建立等内容;并与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该院各科室护理单元自2015年1月起,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科室护理风险评估、针对性处理措施、护理安全再教育及风险管控体系建立等内容;并与2014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制度时进行比较。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风险因素一般认识得分为(20.4±3.2)、风险管理认识(21.1±3.6)、风险管理态度(22.1±2.9)及风险管理行为意向(23.1±1.9),显著高于实施前的(12.5±7.1)、(11.5±6.7)、(13.5±5.4)及(12.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前,共出现112例操作错误、174例给药失误、63例坠床及89例输液外渗,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30%;实施后,共出现51例操作错误、127例给药失误、40例坠床及35例输液外渗,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可帮助护理人员培养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并有助于提升其抗风险能力,从而显著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风险管理模式 护理安全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中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季苏楠 陆芹珍 冯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期8-9,12,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中实施效果。方法 2016年7—12月该院进行常规护理的1 180例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6月实施护理风险的1 2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既往...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中实施效果。方法 2016年7—12月该院进行常规护理的1 180例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6月实施护理风险的1 2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既往临床工作中患者出现的护理不良情况进行分析,临床应用中不断地完善相关措施: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护患之间沟通、开展个体化风险管理、持续安全质量管理。结果观察组三基理论考试成绩(94.23±2.67)分、护理安全考试(95.22±2.43)分、护理满意度99.00%,高于对照组(89.42±4.24)分、(90.15±3.08)分、91.00%。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确切,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风险管理 护理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