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1
作者 田兵兵 辜德宏 卿凯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应探索政社互动的新型举国体制,打造竞技体育多元协同治理体系;联动政社多元主体,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青训体系;强化科技助力,提升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统筹赛事安排,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强化思想引领,促进竞技体育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竞技体育 实践路径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逻辑进路、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占斌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246,共11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的深刻统一,其科学内涵与重要特征为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如期实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的深刻统一,其科学内涵与重要特征为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以及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走向复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路径展现为:以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为时代主题,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路径,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制度重点,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前进方向,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形成逻辑 科学内涵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研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钟贞山 王希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9,174,共11页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内核,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独...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内核,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独立自主科技攻关的宝贵经验,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系统全面、科学深刻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内涵特性论、短板论、战略论、主体论等为核心要义的重要理论,从建立权威决策、发挥制度优势、加强基础研究、优化主体协同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五个方面指明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践路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自立自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内涵
4
作者 辛世俊 王鑫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4,共8页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关键一步。准确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关键一步。准确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内涵,对于进一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动性、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的演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正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认识新时代“四个全面”的辩证关系,坚持问题导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
5
作者 南俊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12,共4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南俊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思想。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一些地区、一些单位的领导未...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南俊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思想。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一些地区、一些单位的领导未能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战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精神文明建设 政治民主 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标准 党的建设 邓小平文选 物质文明建设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视域下相对贫困治理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3,共9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表明尽管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相对贫困治理是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石。对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表明尽管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相对贫困治理是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石。对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现实难点,相对贫困治理的路径应为:一是创新贫困治理的体制机制,建立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化的对接机制、相对贫困的认定标准和识别体系、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对标机制;二是坚持内扶与外扶协同联动,建立一体化“扶智”体系,在乡村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增强其获得感,破解“等靠要”意识,强化内扶的动力之源;三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相对贫困群体的就业培训体系和创业支撑体系,为相对贫困群体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相对贫困治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全面”的深刻意蕴 被引量:1
7
作者 米亭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4-161,共8页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上,迈向更加全面、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新阶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现代化从“工业化”...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上,迈向更加全面、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新阶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现代化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全面现代化”的演进逻辑突出体现在“全面”二字的深刻意蕴。之于“全面”,从广度看,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容布局的系统性;从深度看,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模式的高质量性;从跨度看,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空间布局的协调性;从维度看,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谐性;从高度看,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内容布局 高质量 区域布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8
作者 廖盖隆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2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廖盖隆同志于一九八一年十月七日在云南中共党史学会上作了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报告。本刊特将其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及“保证伟大目标实现的四项基本原则”两部份选载于后。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 剥削阶级 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思想 坚持马列 基本原则 绝对领导 人民民主专政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
9
作者 张莉 孙熙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0,共7页
1956年到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吸收并沉淀了建国初期的经验成果,自觉践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和通俗化、群众化的核心要求。但这一时期未能遏制"左"的思想倾向,未能处理好毛泽东思想与... 1956年到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吸收并沉淀了建国初期的经验成果,自觉践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和通俗化、群众化的核心要求。但这一时期未能遏制"左"的思想倾向,未能处理好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理论理解与理论运用的关系、群众运动与理论建设的关系以及正面学习与反面批判的关系,从而使大众化事业逐渐走向庸俗化,并为"文革"时期极左路线的形成埋下历史隐患。对这一承上启下特殊时期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加以梳理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很强的学术史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历史进程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0
《求实》 1981年第Z2期30-38,共9页
这一部分阐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在这十年中,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着重讲了三个... 这一部分阐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在这十年中,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着重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讲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巨大成就和重要经验;第二个问题是讲十年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第三个问题是讲十年中党的一切成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集体领导下取得的,这个时期工作中的错误,责任同样也在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毛泽东同志 人民公社 国民经济 阶级斗争扩大化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中央集体领导 社会主义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 党的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践行初心使命 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夺取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巾帼力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跃跃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0,共5页
妇女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妇女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投身构建新发展格局主战场,奋力... 妇女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妇女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投身构建新发展格局主战场,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巾帼华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半边天”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妇女事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里程碑──纪念党的八大召开40周年
12
作者 玲霄 汤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S2期71-73,共3页
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里程碑──纪念党的八大召开40周年玲霄,汤治武警专科学校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 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里程碑──纪念党的八大召开40周年玲霄,汤治武警专科学校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党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政治经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式 社会主义改造 战略决策 毛泽东 中国共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
作者 吴兴福 《求实》 1983年第4期10-13,共4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任务。党的十二大文献,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了充分的阐述。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概念,这种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人们的理解还不一致。深入研究和领会这一问题,有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任务。党的十二大文献,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了充分的阐述。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概念,这种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人们的理解还不一致。深入研究和领会这一问题,有利于准确理解十二大文献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国家 经济建设 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社会主义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4
作者 程玄 《云南社会科学》 1982年第6期4-5,共2页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这次大会的每一个文献,都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我们要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这次大会的每一个文献,都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我们要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思想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共产主义实践 思想体系 社会制度 现行政策 大胜利 全国代表大会 十二次 革命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的地位和作用
15
作者 浩帆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1-6,共6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十二大和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它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已经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并在各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进入了一个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十二大和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它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已经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并在各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进入了一个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时期。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今后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是不可能的。 哲学社会科学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历史任务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这个宏伟的历史任务,是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经验,即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的。党中央制定的这些路线、方针、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哲学社会科学 “双百”方针 马列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地位和作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新的历史时期 能源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十年”史研究的新开拓——推荐《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史稿》第二卷
16
作者 许法根 徐之顺 《探索(浙江)》 CSSCI 1989年第2期67-68,共2页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历史(简称“前十年”),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历史,情况异常复杂,疑难问题很多。这个时期党内外矛盾比较尖锐;党的路线和政策正确的方面与错误的方面交织在一起;国际斗争和国内斗争交叉进行,相互影响,党中央领导...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历史(简称“前十年”),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历史,情况异常复杂,疑难问题很多。这个时期党内外矛盾比较尖锐;党的路线和政策正确的方面与错误的方面交织在一起;国际斗争和国内斗争交叉进行,相互影响,党中央领导人之间的意见时而一致,时而分岐;左倾错误不断出现,屡屡重犯;党的历史经验极为丰富,教训也相当深刻。因此,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 新开拓 《史稿》 中苏大论战 庐山会议 左倾错误 政策正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内外矛盾 党的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颜晓峰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2,共5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中的创新实践。要从科学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伟大历史创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历史任务、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大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的视野,看待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建设什么样的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中的创新实践。要从科学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伟大历史创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历史任务、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大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的视野,看待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入和展开,需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研究、领域研究、问题研究等方面整体推进。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域。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面系统总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颜晓峰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2,共9页
党的现代化理论,依据的是党领导的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呈现出新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基于对新时代新阶... 党的现代化理论,依据的是党领导的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呈现出新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基于对新时代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特点新要求的准确把握,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为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
19
作者 李敬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45-52,共8页
社会主义民主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科学地阐明了民主建设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党在新时期的一个奋斗目标,并确定了建设高度民主的主要内... 社会主义民主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科学地阐明了民主建设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党在新时期的一个奋斗目标,并确定了建设高度民主的主要内容和根本方针。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对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民主权利 领导体制 国家制度 新宪法 人民群众 人民民主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史课的改革应从加强社会主义时期的教学入手
20
作者 张勤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5年第1期76-79,共4页
革命史课的改革应从加强社会主义时期的教学入手张勤中国革命史课的改革应从加强社会主义时期的教学入手,这是由中国革命史课的基本特点和这次“两课”(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中国革命史是一门... 革命史课的改革应从加强社会主义时期的教学入手张勤中国革命史课的改革应从加强社会主义时期的教学入手,这是由中国革命史课的基本特点和这次“两课”(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中国革命史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同是也是一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时期 中国革命史课程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两课”改革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教学 基本要求 新民主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