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9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杨剑 程云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3,共10页
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探讨三者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者耦合... 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探讨三者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引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环境规制综合水平最高;(2)三者耦合协调度存在时空差异,时间层面上全国耦合协调度位于中等和良好协调之间,总体呈现“W”型上升态势,空间层面上“链条式”和“组团式”特征明显,呈现“马太效应”;(3)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上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模式;(4)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和国际贸易是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研发资金、人口压力成为抑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规制 可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GT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现陕西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白永秀 严汉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0-14,共5页
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在其指引下的新发展观。在对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作了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分别从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审视陕西的发展现状,现阶段陕西的发展... 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在其指引下的新发展观。在对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作了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分别从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审视陕西的发展现状,现阶段陕西的发展距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最后,提出了陕西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陕西 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婧雅 宋周莺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市场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和交互关系,探讨其耦合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环境、数字经济市场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全球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态势和交互关系,探讨其耦合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全球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但地区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和可持续发展差异;(2)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之间高度相关,耦合协调度从初级协调发展至中级协调阶段,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3)数字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进是系统内各要素增强型交互作用的结果,可持续发展目标1(无贫穷)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交互尤为关键;(4)耦合动力机制包括内部的数据生产力、数字技术变革力和破坏力、自然资源支撑力,以及外部的市场拉动力和失衡力、政府调控力和阻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可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 地理探测器 耦合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涵式发展: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关键特征、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侯冠宇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6,共8页
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出发点,深入探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内涵、特征及实践路径,旨在以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回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与演变,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政策创新与实践路径,系统阐... 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出发点,深入探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内涵、特征及实践路径,旨在以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回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与演变,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政策创新与实践路径,系统阐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的核心内容,强调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及健全市场、合作和互助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保障。其次,探讨该战略的价值意蕴,指出推动区域间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优化地区分工与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经济效率及发展质量的重要意义。最后,从实践路径角度,提出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协调发展、深化区域合作与互助机制、创新区域发展政策和保障机制,为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解决以什么样的发展观指导发展实践的问题。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对发展和发展观的... 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切实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解决以什么样的发展观指导发展实践的问题。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对发展和发展观的认识不断与时俱进,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坚定不移地树立和长期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协调 可持续 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传栋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3,共3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发展观,是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五个“统筹”进一步强调要全面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各方面的统筹协调。这可以说是这次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重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发展观,是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五个“统筹”进一步强调要全面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各方面的统筹协调。这可以说是这次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分别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统筹” 统筹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志勤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档案事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 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化建设 欠发达省份 档案工作 改革开放 党的十六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评价与制度安排 被引量:2
8
作者 章寿荣 《学海》 CSSCI 2004年第6期91-94,共4页
从经济、社会、人文、资源和环境各个方面的综合、系统、科学、可行出发,建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评得出了江苏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为6653%,表明江苏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等。指标分析... 从经济、社会、人文、资源和环境各个方面的综合、系统、科学、可行出发,建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评得出了江苏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为6653%,表明江苏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等。指标分析表明江苏省劳动力生产率较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城乡收入差异持续扩大。与国际标准相比,环境质量、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距比较明显。提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即改革政绩考核制度、创新管理法规制度、推行环境税收制度、建立新型社会道德制度,形成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合力,完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安排 江苏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发展能力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克强 《行政管理改革》 2009年第3期3-6,共4页
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作出重要指示。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 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作出重要指示。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为我们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人口问题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统筹 党的三代领导人 胡锦涛总书记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振国 《职业技术教育》 2008年第30期22-22,共1页
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办教育的积极性。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空间。首先,坚持依法治... 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办教育的积极性。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空间。首先,坚持依法治教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全面落实教育优允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调整各种教育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教育立法是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育规律 教育工作者 优先发展 社会力量 受教育者 发展空间 依法治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估与未来趋势预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亚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3,共10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旅游意识的提高,全域旅游已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研究以H省为例,探讨了全域旅游在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首先,概述了全域旅游的概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旅游意识的提高,全域旅游已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研究以H省为例,探讨了全域旅游在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首先,概述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随后,通过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3大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3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发现,尽管H省的全域旅游系统在研究期间内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上显示出向更好协调水平发展的积极趋势.并且,通过采用GM(1, 1)灰色预测方法,对H省未来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全域旅游策略的持续推进,H省全域旅游的耦合协调度将进一步改善.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为地方政府和旅游业实践者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可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度评估 未来趋势预测 灰色预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
12
作者 王西庆 李忠良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19,共3页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新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新发展观的科学性、整体性和实践理性的特点。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转变观念、走出传统发展观的误区;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制度化、规范化和秩序化;认真贯彻好"...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新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新发展观的科学性、整体性和实践理性的特点。要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转变观念、走出传统发展观的误区;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制度化、规范化和秩序化;认真贯彻好"五个统筹",正确处理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全面 协调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促进东北三省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13
作者 赵建国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F0002,共13页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本文立足东北地区实际情况,着眼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详细刻画东北地区人口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征;结合当前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从生育政策、养老保障政策和就业保障政...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本文立足东北地区实际情况,着眼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现实需求,详细刻画东北地区人口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征;结合当前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从生育政策、养老保障政策和就业保障政策等层面剖析东北人口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究人口变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深刻把握人口变动规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本文提出多渠道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多层次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多维度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等对策建议,以期更优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协同共进,更好促进东北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振兴 人口老龄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上海市长期照护资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
14
作者 张诗文 荆丽梅 +4 位作者 张小雨 王丽丽 范怿 金慧鑫 唐友阳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长期照护资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为优化长期照护资源配置和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构建长期照护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评价体系,分析2019—2021年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U值),... 目的:探讨上海市长期照护资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为优化长期照护资源配置和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构建长期照护资源、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评价体系,分析2019—2021年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U值),并结合耦合度(C值)和耦合协调度(D值)评估系统间的协调性。结果:2019年,人口结构(U3=0.344)领先,长期照护资源(U1=0.160)和经济发展(U2=0.240)滞后,系统协调性较差(D=0.486)。2020年,长期照护资源(U1=0.593)提升,超越经济(U2=0.175)和人口(U3=0.318),系统协调性有所改善(D=0.566)。2021年,经济发展(U2=0.890)领先,长期照护资源(U1=0.653)和人口结构(U3=0.574)相对滞后,但系统协调性显著提高(D=0.833)。结论:2019—2021年,上海市长期照护资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三个子系统总体发展较好且呈现动态变化特征,子系统间耦合性较强但协调性仍有不足。未来应加强系统的动态、协同调整和持续监测,优化政策和资源配置,推动长期照护与人口和经济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照护资源 经济发展 人口结构 耦合协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渊源及科学内涵
15
作者 余正琨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28,共4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丰富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 理论渊源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县域生态-经济协调性评估及可持续发展分区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金里 徐丽萍 +3 位作者 李晓航 高志玉 席芸芸 李智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4-1804,共11页
基于当量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南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应用生态-经济协调度(Ecological-economic harmony,EEH)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南疆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生态贡... 基于当量因子法估算2000—2020年南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应用生态-经济协调度(Ecological-economic harmony,EEH)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南疆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协调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通过生态贡献率模型揭示各县域ESV变化主要贡献因子,并结合其ESV损益状况和生态-经济协调水平进行差异化的可持续发展分区。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南疆地区ESV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量缩减167.99×10^(8)元;草地和水体的ESV占总量的70%以上,单项ESV调节服务(57.1%)>支持服务(27.5%)>文化服务(10.0%)>供给服务(5.4%);草地和农田是多数ESV实现增益(减损)县域的主导地类。(2)2000—2020年南疆地区37个县域ESV均有不同程度减损,ESV实现增益县域共计9个;约80%的县域为生态-经济初始恶化区,其余县域表现为生态-经济协调稳定状态。(3)南疆地区整体呈轻度生态-经济不协调状态,少数生态-经济协调稳定县域主要分布于南疆中、东部地区。综合分析将南疆县域划分为林草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农田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水体生态-经济不可持续区、林草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区和农田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区5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经济协调 EEH模型 可持续发展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人口结构—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17
作者 岁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0-231,共2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走廊,覆盖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多个生态区域,横跨九个省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内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城镇化失衡...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走廊,覆盖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等多个生态区域,横跨九个省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内人口结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城镇化失衡、资源型经济结构与生态承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导致人口、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优化人口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已成为黄河流域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经济 经济走廊 生态环境 生态安全屏障 耦合协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承载力 生态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18
作者 毛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通过应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评估了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影响与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农业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了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 通过应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评估了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影响与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农业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了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议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等,进一步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者和区域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促进河南省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综合发展评价模型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协调发展视角下林下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
19
作者 李发胜 《种子科技》 2025年第7期92-94,共3页
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传统林业生产模式日益凸显其局限性,难以满足两者协同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林下种植作为一种融合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创新模式,愈发受到重视。林下种植通过精心挑选作物种类、实施科学的布局设计、改良土壤质... 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传统林业生产模式日益凸显其局限性,难以满足两者协同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林下种植作为一种融合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创新模式,愈发受到重视。林下种植通过精心挑选作物种类、实施科学的布局设计、改良土壤质地以及精细化的水肥管理调控策略,能显著优化土壤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为农民开辟多样化的增收渠道。深入分析了林下种植技术的应用价值及推广林下种植技术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示范基地、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提供技术培训、鼓励社区参与以及利用网络宣传等技术推广措施,旨在有效促进林下种植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协调发展 林下种植技术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小水电绿色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20
作者 徐锦才 《农电管理》 2025年第3期6-9,共4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本文聚焦我国小水电绿色发展及其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阐述小水电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与实践成果,分析其在实现碳中和目标及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小水电绿...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本文聚焦我国小水电绿色发展及其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阐述小水电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与实践成果,分析其在实现碳中和目标及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并探讨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小水电绿色转型、储能调节、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等方面深入探讨,旨在为推动小水电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能源变革与生态改善提供有益参考,助力我国能源转型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 碳中和 绿色转型 可持续发展 小水电 能源转型 生态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