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下工程开挖面空间效应特征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20
1
作者
乔丽苹
刘杰
+3 位作者
李术才
王者超
姜彦彦
王子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81-487,共7页
地下工程开挖面对围岩变形具有约束作用,在该约束作用下开挖面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效应。通过开展地下工程开挖面空间效应现场试验,获得了开挖面空间效应特征。根据现场试验结果,提出了描述开挖面空间效应的双曲正切函数经验公式。利用上...
地下工程开挖面对围岩变形具有约束作用,在该约束作用下开挖面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效应。通过开展地下工程开挖面空间效应现场试验,获得了开挖面空间效应特征。根据现场试验结果,提出了描述开挖面空间效应的双曲正切函数经验公式。利用上述经验公式,开展了洞室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获得了不同预警等级条件下拱顶沉降值控制标准。研究发现,对某特定断面,空间效应最显著时并非开挖面透过该断面时;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越差,开挖面空间约束效应越不明显;若采用常规先开挖再监测的方法,不能监测到围岩全部位移,从而影响参数反分析的准确性;利用开挖面空间效应原理可以获得地围岩稳定性位移控制标准。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地下工程空间效应和开展地下工程稳定性控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稳定性
参数反分析
位移控制标准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收敛约束法中隧道开挖面空间效应方法比较
被引量:
22
2
作者
张常光
曾开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7-1424,共8页
合理的开挖面空间效应方法是充分调动与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的前提,对2种代表性的开挖面空间效应方法:T-N(09)支护力系数法和V-D(09)位移释放系数法,进行了来源、因素考虑、适用范围、空间效应实现及收敛约束差异等的定性与定量比较。研...
合理的开挖面空间效应方法是充分调动与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的前提,对2种代表性的开挖面空间效应方法:T-N(09)支护力系数法和V-D(09)位移释放系数法,进行了来源、因素考虑、适用范围、空间效应实现及收敛约束差异等的定性与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开挖面空间效应方法都易与围岩特征曲线相结合,便于实际工程应用,且在一定参数范围内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T-N(09)支护力系数法仅适用于理想弹-塑性围岩,得到的支护压力偏小、围岩稳定变形偏大,应对其材料模型及参数范围进行有效拓展;V-D(09)位移释放系数法适用于各种弹塑性围岩,能较直观地反映开挖面空间效应的变化及影响范围,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支护力系数
位移释放系数
支护压力
围岩稳定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开挖面空间效应的隧道支护设计新方法
被引量:
5
3
作者
曾开华
韩小川
张常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64,82,共4页
隧道开挖面的空间效应对选择合理的支护时机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位移释放系数来确定隧道前期变形,提出了考虑开挖面空间效应的隧道支护设计新方法,给出了其具体应用步骤,并得出因素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围岩剪胀特性及不...
隧道开挖面的空间效应对选择合理的支护时机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位移释放系数来确定隧道前期变形,提出了考虑开挖面空间效应的隧道支护设计新方法,给出了其具体应用步骤,并得出因素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围岩剪胀特性及不同施作距离对支护的起始作用位置及围岩稳定变形均有显著影响,但支护压力间的差异却相对较小,因而隧道支护设计既要依据支护压力,还要保证对围岩变形的有效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支护设计
位移释放系数
支护压力
围岩稳定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弹塑性变形条件下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全过程解析
被引量:
49
4
作者
侯公羽
李晶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1-970,共10页
围岩-支护作用机制是正确认识支护结构对围岩进行有效支护作用的基础理论问题。根据开挖面的空间效应及Hoek拟合方程计算了某工程实例的巷道顶板径向位移沿巷道纵向剖面方向分布的曲线,建立了围岩-支护耦合作用的力学模型,进而建立了描...
围岩-支护作用机制是正确认识支护结构对围岩进行有效支护作用的基础理论问题。根据开挖面的空间效应及Hoek拟合方程计算了某工程实例的巷道顶板径向位移沿巷道纵向剖面方向分布的曲线,建立了围岩-支护耦合作用的力学模型,进而建立了描述巷道顶板径向位移与力学模型中的虚拟支护力的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力学模型的解析与分析,研究了围岩-支护在其相互作用的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对弹塑性变形阶段围岩-支护的相互作用原理给出了最新的认识。应用该研究成果,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支护作用效果的计算与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对围岩-支护耦合作用的全过程解耦,可以对围岩-支护的相互作用进行实时地预测或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支护相互作用
全过程
解析
: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虚拟支护力
围岩弹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岩质隧道施工过程变形时空问题的位移释放系数法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建智
俞缙
+2 位作者
张小燕
刘士雨
蔡燕燕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7,共10页
岩质隧道施工过程变形具有显著的成洞时间效应与开挖面空间效应。由于应力释放率与施工过程参数、围岩力学性态等的关系难以量化,应力释放系数法在解析岩质隧道施工过程变形问题时存在局限性。为描述岩质隧道与时间、空间相关的复杂的...
岩质隧道施工过程变形具有显著的成洞时间效应与开挖面空间效应。由于应力释放率与施工过程参数、围岩力学性态等的关系难以量化,应力释放系数法在解析岩质隧道施工过程变形问题时存在局限性。为描述岩质隧道与时间、空间相关的复杂的施工力学过程,假设围岩为Burgers体和Drucker–Prager组合模型。利用弹性–黏弹性对应原理与非关联流动法则建立无支护隧道变形解,采用位移释放系数法描述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的时空效应。获得的2维平面应变无支护隧道最大径向位移的数学函数形式与Manh解一致;当不考虑时间因素时,本文解可退化为Park解。通过与既有数值解和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本文解的正确有效性。进而分析隧道时空变形曲线,包括隧道蠕变特征曲线、围岩变形径向分布曲线和隧道纵剖面变形曲线,得到关于黏聚力、内摩擦角、扩容角与延迟时间等参数的敏感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或纵向距离的增大,隧道变形非线性递增;随着围岩深度的增加,隧道变形递减,隧道变形和塑性区半径均为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非线性递减函数;围岩扩容加剧了隧道变形;延迟时间控制了隧道变形的时程规律;隧道时空变形对介入参数的敏感性与其物理意义一致。位移释放系数法成功描述了岩质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的时空效应,可为施工过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隧道
施工
过程
时间
效应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位移释放系数法
解析
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矩形巷道冲击地压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忠华
包思远
+1 位作者
梁影
尹万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57,共7页
为研究矩形断面巷道冲击地压问题,采用顶板剪切梁模型,考虑煤层损伤软化特性,根据冲击地压响应失稳理论,对矩形断面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载荷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巷道两帮煤层塑性区宽度和上覆岩层载荷之间关系,...
为研究矩形断面巷道冲击地压问题,采用顶板剪切梁模型,考虑煤层损伤软化特性,根据冲击地压响应失稳理论,对矩形断面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载荷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巷道两帮煤层塑性区宽度和上覆岩层载荷之间关系,得到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载荷;临界载荷与矩形断面巷道宽高比呈良好负相关关系,但随顶板厚度增大而增大,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矩形断面巷道宽高比越小,顶板越厚,越不易发生冲击地压;临界载荷随煤层与顶板的刚度比增大而减小,随煤模量比增大而增大;考虑开挖空间效应影响,提出了适用于矩形断面巷道的位移释放系数数学模型,解释了在煤矿现场,巷道冲击地压不是发生在掘进面附近,而是滞后一定距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巷道
临界载荷
顶板剪切梁模型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均匀应力场中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刘海龙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69,共4页
根据岩石的力学特征及峰值应力前后的力学性能,结合岩体损伤特性,得到三维连续损伤演化方程。利用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连续损伤力学方法,考虑巷道开挖过程中的空间效应,分析并推导出巷道围岩处于非均匀应力场中损伤应力场的分布,以...
根据岩石的力学特征及峰值应力前后的力学性能,结合岩体损伤特性,得到三维连续损伤演化方程。利用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连续损伤力学方法,考虑巷道开挖过程中的空间效应,分析并推导出巷道围岩处于非均匀应力场中损伤应力场的分布,以及围岩—支护达到平衡时的相互作用力解析解。通过现场支护设计和监测,验证了计算分析的有效性,在实际工程计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
损伤理论
非均匀应力场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下工程开挖面空间效应特征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20
1
作者
乔丽苹
刘杰
李术才
王者超
姜彦彦
王子豪
机构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高唐县人民政府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81-48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No.41202205
No.51309145)
+1 种基金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No.BS2013NJ018)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No.2012TS058)
文摘
地下工程开挖面对围岩变形具有约束作用,在该约束作用下开挖面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效应。通过开展地下工程开挖面空间效应现场试验,获得了开挖面空间效应特征。根据现场试验结果,提出了描述开挖面空间效应的双曲正切函数经验公式。利用上述经验公式,开展了洞室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获得了不同预警等级条件下拱顶沉降值控制标准。研究发现,对某特定断面,空间效应最显著时并非开挖面透过该断面时;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越差,开挖面空间约束效应越不明显;若采用常规先开挖再监测的方法,不能监测到围岩全部位移,从而影响参数反分析的准确性;利用开挖面空间效应原理可以获得地围岩稳定性位移控制标准。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地下工程空间效应和开展地下工程稳定性控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地下工程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稳定性
参数反分析
位移控制标准
经验公式
Keywords
underground facility
excavation face
spatial effect
stability
back analysis of parameters
control standard of displacement
empirical equation
分类号
U451.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收敛约束法中隧道开挖面空间效应方法比较
被引量:
22
2
作者
张常光
曾开华
机构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省水利土木特种加固与安全监控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7-142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202191)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42BAB206001)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No.GJJ151117)~~
文摘
合理的开挖面空间效应方法是充分调动与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的前提,对2种代表性的开挖面空间效应方法:T-N(09)支护力系数法和V-D(09)位移释放系数法,进行了来源、因素考虑、适用范围、空间效应实现及收敛约束差异等的定性与定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开挖面空间效应方法都易与围岩特征曲线相结合,便于实际工程应用,且在一定参数范围内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T-N(09)支护力系数法仅适用于理想弹-塑性围岩,得到的支护压力偏小、围岩稳定变形偏大,应对其材料模型及参数范围进行有效拓展;V-D(09)位移释放系数法适用于各种弹塑性围岩,能较直观地反映开挖面空间效应的变化及影响范围,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关键词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支护力系数
位移释放系数
支护压力
围岩稳定变形
Keywords
spatial effect of excavation face
support stress coefficient
displacement release coefficient
support pressure
stable deformation of rock mass
分类号
TU45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开挖面空间效应的隧道支护设计新方法
被引量:
5
3
作者
曾开华
韩小川
张常光
机构
南昌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64,8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191)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3753)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2BAB206001)
文摘
隧道开挖面的空间效应对选择合理的支护时机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位移释放系数来确定隧道前期变形,提出了考虑开挖面空间效应的隧道支护设计新方法,给出了其具体应用步骤,并得出因素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围岩剪胀特性及不同施作距离对支护的起始作用位置及围岩稳定变形均有显著影响,但支护压力间的差异却相对较小,因而隧道支护设计既要依据支护压力,还要保证对围岩变形的有效限制作用。
关键词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支护设计
位移释放系数
支护压力
围岩稳定变形
Keywords
Spatial effect of excavation face
Support design
Displacement release coefficient
Supporting pressure
Stabl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分类号
U451.2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弹塑性变形条件下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全过程解析
被引量:
49
4
作者
侯公羽
李晶晶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1-970,共10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No.2009KL02)
文摘
围岩-支护作用机制是正确认识支护结构对围岩进行有效支护作用的基础理论问题。根据开挖面的空间效应及Hoek拟合方程计算了某工程实例的巷道顶板径向位移沿巷道纵向剖面方向分布的曲线,建立了围岩-支护耦合作用的力学模型,进而建立了描述巷道顶板径向位移与力学模型中的虚拟支护力的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力学模型的解析与分析,研究了围岩-支护在其相互作用的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对弹塑性变形阶段围岩-支护的相互作用原理给出了最新的认识。应用该研究成果,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支护作用效果的计算与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对围岩-支护耦合作用的全过程解耦,可以对围岩-支护的相互作用进行实时地预测或再现。
关键词
围岩-支护相互作用
全过程
解析
: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虚拟支护力
围岩弹塑性变形
Keywords
interac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support
analysis of complete process
spatial effects of excavation face
virtualsupport force
elastioplastic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分类号
TU45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岩质隧道施工过程变形时空问题的位移释放系数法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建智
俞缙
张小燕
刘士雨
蔡燕燕
机构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华侨大学福建省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7,共10页
基金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CYB180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1679093
+1 种基金
51874144)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资助(SKLGDUEK1701)
文摘
岩质隧道施工过程变形具有显著的成洞时间效应与开挖面空间效应。由于应力释放率与施工过程参数、围岩力学性态等的关系难以量化,应力释放系数法在解析岩质隧道施工过程变形问题时存在局限性。为描述岩质隧道与时间、空间相关的复杂的施工力学过程,假设围岩为Burgers体和Drucker–Prager组合模型。利用弹性–黏弹性对应原理与非关联流动法则建立无支护隧道变形解,采用位移释放系数法描述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的时空效应。获得的2维平面应变无支护隧道最大径向位移的数学函数形式与Manh解一致;当不考虑时间因素时,本文解可退化为Park解。通过与既有数值解和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本文解的正确有效性。进而分析隧道时空变形曲线,包括隧道蠕变特征曲线、围岩变形径向分布曲线和隧道纵剖面变形曲线,得到关于黏聚力、内摩擦角、扩容角与延迟时间等参数的敏感性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或纵向距离的增大,隧道变形非线性递增;随着围岩深度的增加,隧道变形递减,隧道变形和塑性区半径均为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非线性递减函数;围岩扩容加剧了隧道变形;延迟时间控制了隧道变形的时程规律;隧道时空变形对介入参数的敏感性与其物理意义一致。位移释放系数法成功描述了岩质隧道施工过程变形的时空效应,可为施工过程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岩质隧道
施工
过程
时间
效应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位移释放系数法
解析
解
Keywords
rocky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time effect
spatial effect of tunnel face
displacement release coefficient method
analytical solution
分类号
TU45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矩形巷道冲击地压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李忠华
包思远
梁影
尹万蕾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5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801401)
文摘
为研究矩形断面巷道冲击地压问题,采用顶板剪切梁模型,考虑煤层损伤软化特性,根据冲击地压响应失稳理论,对矩形断面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载荷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巷道两帮煤层塑性区宽度和上覆岩层载荷之间关系,得到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载荷;临界载荷与矩形断面巷道宽高比呈良好负相关关系,但随顶板厚度增大而增大,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矩形断面巷道宽高比越小,顶板越厚,越不易发生冲击地压;临界载荷随煤层与顶板的刚度比增大而减小,随煤模量比增大而增大;考虑开挖空间效应影响,提出了适用于矩形断面巷道的位移释放系数数学模型,解释了在煤矿现场,巷道冲击地压不是发生在掘进面附近,而是滞后一定距离的现象。
关键词
矩形巷道
临界载荷
顶板剪切梁模型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Keywords
mine rectangular roadway
critical loading
shearing beam model of roof
space effect of excavation face
分类号
TD324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均匀应力场中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研究
被引量:
7
7
作者
刘海龙
机构
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69,共4页
文摘
根据岩石的力学特征及峰值应力前后的力学性能,结合岩体损伤特性,得到三维连续损伤演化方程。利用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连续损伤力学方法,考虑巷道开挖过程中的空间效应,分析并推导出巷道围岩处于非均匀应力场中损伤应力场的分布,以及围岩—支护达到平衡时的相互作用力解析解。通过现场支护设计和监测,验证了计算分析的有效性,在实际工程计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巷道围岩
损伤理论
非均匀应力场
开挖
面
空间
效应
变形控制
Keywords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damage theory
non-uniform stress field
spatial effect of excavation face
deformation control
分类号
TD32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下工程开挖面空间效应特征研究及应用
乔丽苹
刘杰
李术才
王者超
姜彦彦
王子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收敛约束法中隧道开挖面空间效应方法比较
张常光
曾开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考虑开挖面空间效应的隧道支护设计新方法
曾开华
韩小川
张常光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弹塑性变形条件下围岩-支护相互作用全过程解析
侯公羽
李晶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岩质隧道施工过程变形时空问题的位移释放系数法
张建智
俞缙
张小燕
刘士雨
蔡燕燕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矩形巷道冲击地压影响因素研究
李忠华
包思远
梁影
尹万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非均匀应力场中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研究
刘海龙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