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区域灌注和全身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冯耀良 钱祝银 +1 位作者 刘训良 施海彬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区域灌注生长抑素、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全身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SAP患者 ,区域灌注组 2 7例 ,全身给药组 19例。前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分别将导管留置于胃十二指肠动脉 ,... 目的 :探讨经导管区域灌注生长抑素、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全身给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SAP患者 ,区域灌注组 2 7例 ,全身给药组 19例。前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技术分别将导管留置于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 ,胰大或胰背动脉 ,用微泵持续 2 4h连续灌注生长抑素、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 ,时间为 5~ 10d。后一组则采用静脉给药的方法给予上述药物。结果 :两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 ( 14 .3± 2 .2 )d和( 2 8.4± 4.3 )d ,感染发生率为 14 .8%和 5 2 .6% ,治愈率为 96.3 %和 5 7.9% ,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区域灌注组对SAP的治愈率高于全身给药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 生长抑素 抗生素 血管活性 给药 经导管区域灌注法 全身给药 疗效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评价区域灌注和全身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宝华 王文辉 周怀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持续性区域动脉灌注(CRAI)和全身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和会议论文集,均从建库至2012年7月,查找关于CRAI和全身给药治... 目的系统评价持续性区域动脉灌注(CRAI)和全身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和会议论文集,均从建库至2012年7月,查找关于CRAI和全身给药治疗SAP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其方法质量学后,采用RevMan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5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治愈率:两种给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2,95%CI(2.14,5.45),P<0.00001];②中转手术率:两种给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9,95%CI(0.23,0.64),P=0.0002];③继发感染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4,95%CI(0.14,0.42),P<0.00001];④并发症发生率:两种给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8,95%CI(0.13,0.59),P=0.0009]。结论 CRAI和全身给药两种给药方式治疗SAP的有效性存在差异,CRAI在治愈率、中转手术率、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区域动脉灌注 全身给药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全身给药后在人非炎性玻璃体中的药动学
3
作者 Horcajada JP Atienza R +2 位作者 Sarasa M 曹国英 施耀国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利奈唑胺 全身给药 玻璃体 非炎性 动学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耐金葡菌 穿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圆窗膜给药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义德 郑宏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30-332,共3页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给药治疗 圆窗膜 有效物浓度 血-迷路屏障 全身给药 治疗效果 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给药途径对内耳耳蜗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海丽 于湛 魏永祥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耳后给药和鼓室给药对内耳耳蜗作用靶点间的区别和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耳后给药组、鼓室内给药组,所有小鼠注射0.1ml的亚甲蓝后2小时,处死动物经耳后进路,耳蜗中阶侧壁开孔,取耳蜗,显微镜下观察亚甲蓝在内耳的... 目的探讨耳后给药和鼓室给药对内耳耳蜗作用靶点间的区别和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耳后给药组、鼓室内给药组,所有小鼠注射0.1ml的亚甲蓝后2小时,处死动物经耳后进路,耳蜗中阶侧壁开孔,取耳蜗,显微镜下观察亚甲蓝在内耳的分布状况。结果耳后注射组亚甲蓝分布以耳蜗蜗顶最强,其次为中转,底转微弱,药物可能沿神经鞘膜逆行进入内耳。鼓室内注射组可见亚甲蓝优先进入耳蜗底转,顶回基底膜、血管纹蓝染,中回、低回也有轻微染色,但明显少于耳蜗底回,亚甲蓝可能通过圆窗膜渗透入内耳,通过内淋巴液传导至耳蜗内基底膜的毛细胞。结论耳后给药同步联合鼓室给药可以精确有效地治疗各种内耳疾病,药物可有效渗透到内耳各个部位,具有非侵入性、微创性特点,是一种新的内耳疾病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给药 鼓室给药 全身给药 糖皮质激素 内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去卵巢诱导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龚海虹 林志航 林志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对卵巢切除(OVX)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比较其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切除大鼠卵巢12周后,分别用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治疗OVX大鼠。治疗2个月后,在实验结束时对大...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对卵巢切除(OVX)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比较其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切除大鼠卵巢12周后,分别用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治疗OVX大鼠。治疗2个月后,在实验结束时对大鼠进行安乐死,获取其血清和股骨。通过生物力学测试、Micro-CT扫描和血清生化分析评估治疗的效果。结果与未处理的OVX大鼠相比,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的全身给药显著增加了血清成骨指标、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和生物力学指标(P<0.05)。结论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洛伐他汀能有效改善OVX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此外,经辛伐他汀治疗的动物的BMD、血清骨代谢指标和生物力学性能都显示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全身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