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魏武 葛京平 +6 位作者 马宏青 高建平 张征宇 周文泉 周水根 程文 王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20-522,531,共4页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寻找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输尿管镜手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294例,分别对输尿管镜手术时间、术前有无尿路感染、结石负荷、双侧结石或单...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寻找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输尿管镜手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294例,分别对输尿管镜手术时间、术前有无尿路感染、结石负荷、双侧结石或单侧结石、性别和年龄等因素与SIRS发生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有尿路感染及结石负荷较大的患者术后SIRS发生率明显增高,而手术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对SIRS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由于手术途径及结石的客观因素,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有发生SIRS的可能,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低压灌注,术后早期诊断治疗是降低手术SIRS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碎石术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术围术期血清重要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被引量:8
2
作者 罗爱林 廖志品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06-80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术后血清主要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CPB心内直视术患者,根据手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成SIRS组和非SIRS组。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心内直视术后血清主要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CPB心内直视术患者,根据手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成SIRS组和非SIRS组。围术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60例心内直视术患者术后26例合并SIRS,发生率为43%。其中2例继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OF)而死亡。SIRS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从CPB期间至术后第10天均较手术前对照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且显著高于非SIRS组。结论CPB心内直视术后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明显升高者常合并SIRS,甚至继发M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 炎性细胞因子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评分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比值动态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越夫 姚彤 +1 位作者 王古岩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择期OPCABG患者24例,年龄55~64岁,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或Ⅱ级,体重66~87kg...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择期OPCABG患者24例,年龄55~64岁,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或Ⅱ级,体重66~87kg,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基础值)、术毕即刻、术后4h、8h、20h及24h时记录SIRS评分,同时采集静脉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浓度,计算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10浓度比值(R)及其动态变化程度(D,D=R_(各时点)/R_(基础值)),计算SIRS评分与D的自然对数的绝对值|LnD|的相关性。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术后4h、8h血浆白细胞介素-6浓度升高,术后4h、术后20h血浆白细胞介素-10浓度升高(P<0.05或0.01);SIRS评分与|LnD|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r=0.43,P<0.01)。结论:OPCABG患者术后SIRS严重程度与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10比值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临床观察
4
作者 寿松涛 柴艳芬 崔书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576-1576,共1页
目的: 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转归及其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住院病人,根据入院24 h内的资料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者归SIRS组,不符合标准者归非SIRS组.SIRS组病... 目的: 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转归及其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住院病人,根据入院24 h内的资料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者归SIRS组,不符合标准者归非SIRS组.SIRS组病人根据有无明确感染灶又分为非感染组和脓毒症组.脓毒症组病人符合脓毒性休克者归入脓毒性休克组.结果: 本组病人SIRS发病率高达74.2%,其中死亡16例(16.3%),非感染性SIRS、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分别为7.6%、28.1%和45.5%.SIRS患者阳性指标越多病死率越高,符合4项指标者病死率达30.3%,符合3项指标者病死率18.2%,符合2项指标者病死率3.7%.SIRS患者中非感染性SIRS、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者MODS发病率依次为16.7%、40.6%和51.3%.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危重病人SIRS的发病率高达74.2%.脓毒性休克病人较非感染性SIRS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入院时的病情直接影响预后.高龄、营养不良、高APACHEII评分等是SIRS、脓毒性休克发生MODS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所致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研究概况 被引量:4
5
作者 范志霞 王伟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感染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侯一峰 周艳春 周永双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经“一次打击”和“二次打击”后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肺损伤 (systemicinflammato ryresponsesyndrome acutelunginjury ,SIRS ALI)的动物模型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梯级剂量的大肠埃希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 目的 研究大鼠经“一次打击”和“二次打击”后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肺损伤 (systemicinflammato ryresponsesyndrome acutelunginjury ,SIRS ALI)的动物模型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梯级剂量的大肠埃希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伤大鼠 ,复制“一次打击”模型 ;用小剂量油酸致伤大鼠后 ,再予小剂量LPS ,复制“二次打击”模型。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湿重 干重比值 (W D)及肺组织病理观察 ,评估两种SIRS ALI动物模型。结果 在“一次打击”模型中 ,当LPS≥ 8mg kg时 ,动物出现顽固的低氧血症和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类似SIRS失控 ;小剂量油酸加LPS两次打击 ,亦可导致SIRS失控。结论 较大剂量LPS一次性致伤 ,类似临床严重感染导致单相速发型SIRS ALI的发生过程 ;而油酸加LPS两次致伤 ,可模拟创伤后继发感染导致双相迟发型S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大鼠模型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梗阻性黄疸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放 闫雄 +2 位作者 王洪林 王济明 蒋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提高对梗阻性黄疸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关系的认识,探SIRSMODS讨的防治策略。MODS方法:分析收治的例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要求患者符合项以上的诊断标准。2562SIRS结果:恶性梗阻病人术前出现例,发生率... 目的:提高对梗阻性黄疸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关系的认识,探SIRSMODS讨的防治策略。MODS方法:分析收治的例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要求患者符合项以上的诊断标准。2562SIRS结果:恶性梗阻病人术前出现例,发生率为,发生率为,而良性黄疸病人术前出现例,发生率,SIRS4833.6%MODS31%SIRS36 31.9%发生率为,两组比较及发生率无显著差异(MODS30.5%SIRSMODSP),中随着标准项增加,比例增>0.05MODSSIRSMODS加,死亡率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认识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阻塞性黄疸病人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57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黄俊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9-319,共1页
机体对不同的严重刺激(感染和非感染)所产生一种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我科1997年~1999年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的共157例.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临床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内毒素水平测定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明 法宪恩 +3 位作者 杨景学 赵根尚 王宏山 黄真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85例,入院后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16例)...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85例,入院后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16例)和生存组(69例)。分别于入院时(T1)、入院后12 h(T2)、入院后24h(T3)取患者血液分离血浆,测定血浆中IL-6、IL-10、TNF-α及内毒素水平。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IL-6、TNF-α、内毒素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增高(F组间=3.914、5.973、9.156,P均<0.05);生存组与死亡组内各时间点IL-6、TNF-α、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135、11.548、8.875,P均<0.05),且与T1比较,生存组T3的IL-6、TNF-α水平,死亡组T2的IL-6水平,死亡组T3的IL-6、TNF-α、内毒素水平均升高(P均<0.05)。2组间IL-10水平比较及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674,F时间=2.901,P均>0.05)。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情进展迅速,IL-6、TNF-α及内毒素水平的急剧增加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细胞因子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细胞因子TNF-α、IL-6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晓刚 郭德和 +1 位作者 边虹 何进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85-1587,1602,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炎症反应过程中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CPB前、CPB40min、CPB停机和停机后2、6、24h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TNF-...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炎症反应过程中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与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30例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CPB前、CPB40min、CPB停机和停机后2、6、24h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CPB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浓度和中性粒细胞值较CPB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TNF-α、IL-6水平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CPB结束后2h,TNF-α的血清水平达到高峰,CPB结束后24h TNF-α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血清IL-6水平在CPB结束后6h达到高峰,然后下降,CPB结束后2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中性粒细胞的变化趋势同TNF-α。2组TNF-α、IL-6血清水平(高峰值)与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正相关(P<0.01)。围手术期中性粒细胞值与TNF-α、IL-6血清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CPB可触发全身炎症反应,表现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与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CPB和ACC的时间长短影响TNF-α、IL-6的释放,可能影响到术后患者炎性反应的程度;CPB期间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IL-6水平、中性粒细胞的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细胞因子 中性粒细胞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封小美 徐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38-441,443,共5页
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发生机制认识的深入,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包括早期液体复苏、活化C蛋白、加强胰岛素和肾上腺功能替代治疗以及一些新的治疗靶点的出现,使脓毒症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作者对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 脓毒症 内毒素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S大鼠心肌刺激性G蛋白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丽 刘春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心肌刺激性G蛋白(Gs)含量、GsmRNA表达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Gs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大鼠给予大肠杆菌脂多糖(LPS)20mg/kg腹腔注射,制造SIRS大鼠模型。地塞米松(DXM)组在同样给予LPS后10min给地塞米... 目的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心肌刺激性G蛋白(Gs)含量、GsmRNA表达的变化及地塞米松对Gs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大鼠给予大肠杆菌脂多糖(LPS)20mg/kg腹腔注射,制造SIRS大鼠模型。地塞米松(DXM)组在同样给予LPS后10min给地塞米松20mg/kg腹腔注射。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Gs含量,RTPCR半定量法检测Gs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3h组、LPS6h组大鼠心肌Gs的相对含量下降,尤以6h组下降明显(P<0.01)。DXM组与LPS3h组比较,Gs的相对含量略有回升,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LPS3h组、LPS6h组GsmRNA的表达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尤以6h组下降明显。DXM组与LPS3h组相比,较前者略有好转,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S大鼠心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的Gs发生异常,此种异常改变是在基因水平上发生的,并且参与了心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20mg/kg剂量的地塞米松对Gs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刺激性G蛋白 信使RNA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治疗
13
作者 朱科明 陈辉 +2 位作者 江来 万小健 邓小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0-691,共2页
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常可引起低氧血症,现就我院资料对肝癌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治疗对策作一分析。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长海医院麻醉科ICU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择期切除术患者78例,均... 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常可引起低氧血症,现就我院资料对肝癌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发生原因及治疗对策作一分析。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长海医院麻醉科ICU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择期切除术患者78例,均为男性,年龄28~59岁。术前:ASAI~Ⅱ级,均未发现明显心、肺、肝、肾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膈面 胸膜反应 胸腔积液 低氧血症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