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景信号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赵晖 王林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77-679,共3页
骨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早期检测和诊断对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研究人员相继开展背景信号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方面的应用及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WB-DWIB... 骨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早期检测和诊断对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研究人员相继开展背景信号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方面的应用及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WB-DWIBS技术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敏感性、准确性以及与X线、CT、MRI、ECT、PET相比较存在的优势。自2004年报道此项技术,经几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WB-DWIBS在低信号的背景下,突出了病变的显示,大幅提高了病变组织尤其是骨转移灶的检出率,并且在发现恶性肿瘤早期骨转移方面比PE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显示原发病灶和全身脏器转移灶及淋巴结转移,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有益信息。WB-DWIBS扫描速度快,无辐射,有逐步取代PET成为全身恶性肿瘤筛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为新技术,WB-DWIBS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迅速发展,WB-DWIBS在骨转移瘤的诊断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背景抑制 骨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健康小儿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的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凡 秦阳 +1 位作者 朱凯 刘鑫春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864-86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健康小儿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表现,为此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70例健康体检儿,年龄1个月~15岁,按照年龄分成3组:1~12个月、1岁以上~5岁、5岁以上~15岁,在家长知情同意下接受WB-...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健康小儿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表现,为此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70例健康体检儿,年龄1个月~15岁,按照年龄分成3组:1~12个月、1岁以上~5岁、5岁以上~15岁,在家长知情同意下接受WB-MRI检查,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全身扩散加权图像上信号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wBDwI上双肺、纵隔、肝脏、胰腺及周围软组织呈低信号,脑、脾、肾、睾丸及充盈的膀胱呈高信号,各脏器之间信号无明显差异。四肢长管状骨干骺端及骨干信号强度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1个月左右的小儿在WB-DwI上显示四肢骨结构模糊;在2~12个月组长管状骨干骺端表现为高信号者占66.7%,在12个月以上~5岁组占43.4%,5~15岁组为7.7%;长管状者骨干表现为高信号者在2~12个月组占28.6%,1岁以上~5岁组占17.3%,5岁以上~15岁组高信号基本消失。颈部、腋窝、颌下、髂血管周围淋巴结及中下腹、盆腔内部分肠管在WB-MRI上也显示为高信号。结论:WB-DWI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小儿全身检查,图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正确认识小儿WB-DWI正常表现,为临床诊断疾病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磁共振成像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健康人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BS对转化型淋巴瘤的诊断价值及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梦恬 程敬亮 +3 位作者 张勇 孟云 李胤桦 李振乾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WIBS)在转化型淋巴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确诊的转化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转化前后均行DWIBS扫描。针对患者Ki-67病理采集区域测量平... 目的:探讨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WIBS)在转化型淋巴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确诊的转化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转化前后均行DWIBS扫描。针对患者Ki-67病理采集区域测量平均ADC值,同时测量转化前后所有受累淋巴结的ADC值,选取最小值作为ADCmin,最大值为ADCmax,计算两者差值即ADCrange。对转化前后所测Ki-67病理采集区域平均ADC值、Ki-67指数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量化ADCmin和ADCrange对转化型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结果:12例淋巴瘤患者转化前所测Ki-67病理采集区域平均ADC值为(0.76±0.11)×10^(-3)mm^(2)/s,转化后为(0.63±0.13)×10^(-3)mm^(2)/s。转化前Ki-67标记指数为(23±9)%,转化后Ki-67标记指数为(75±12)%。转化前后所测Ki-67病理采集区域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8,P=0.001),转化前后Ki-67标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62,P<0.001),且平均ADC值与Ki-67标记指数呈负相关(r=-0.437,P=0.033)。ADCmin和ADCrange诊断淋巴瘤转化的AUC分别为0.8576和0.9826,ADCmin诊断阈值为0.52×10-3mm2/s,低于此值可诊断为淋巴瘤转化,其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58.3%、100%、58.3%,ADCrange诊断阈值为0.24×10^(-3)mm^(2)/s,高于此值可诊断为淋巴瘤转化,其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100%、91.7%、91.7%。结论:DWIBS结合ADC值的测量有助于转化型淋巴瘤的早期诊断,ADC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淋巴瘤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型淋巴瘤 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KI-67标记指数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