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定量参数MR_(FDGmax)和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施慧敏 张金洲 +3 位作者 王馨 朱干 赵学峰 汪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 通过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探讨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根据实验分组... 目的 通过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探讨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根据实验分组,对各组大鼠进行CCl_(4)油溶液复合法诱导;诱导完成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显像完成后,分析各组肝脏的MR_(FDGmax)、SUV_(max)、CT值;分别提取各组大鼠血清行肝功能指标(AST、 ALT和ALP)检测,并对正常组、肝炎组及肝硬化组的大鼠肝脏行HE染色,肝纤维化组行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分析各组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MR_(FDGmax)、SUV_(max)值在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54、38.35,P<0.001)。肝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之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7,P=0.693),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25,P<0.001)。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AST、ALT及ALP呈阶段性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32、64.63、145.03,P<0.001);HE染色示正常组肝细胞排列整齐,结构完整;肝炎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性;肝硬化组假小叶形成;肝纤维化组Masson染色示胶原纤维增生,被膜增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α-SMA表达增加,呈阶段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7,P<0.001)。相关性分析示SUV_(max)与MR_(FDGmax)呈正相关(r=0.967,P<0.01)。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α-SMA分别与AST、ALT、ALP呈正相关(r=0.924、0.756、0.934,P<0.01)。结论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通过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变化,对监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阶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动态pet/ct Patlak MR_(FDGmax) SUV_(max) 肝炎 肝纤维化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数显像监测PD-1抗体联合放射治疗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的协同作用及远隔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金洲 施慧敏 +4 位作者 张利亚 苗璟璇 朱干 赵学峰 汪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5-1391,共7页
目的 采用全身动态^(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数显像技术,监测和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检查点单抗与放射联合治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 建立B16F10黑色素瘤小鼠双瘤模型,按... 目的 采用全身动态^(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数显像技术,监测和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检查点单抗与放射联合治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 建立B16F10黑色素瘤小鼠双瘤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PD-1单抗组、单纯放疗组、PD-1单抗+放疗(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完成后24 h对小鼠行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数显像。显像完后之后,分析比较四组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葡萄糖净摄取速率(MR_(FDG))的变化,以颈椎脱臼的方法处死小鼠,取出四组肿瘤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CD8)、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免疫组化分析肿瘤组织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肿瘤组织增殖情况。治疗期间记录远端肿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24 h,原位肿瘤中,空白对照组SUV_(max)及MR_(FDG)值较治疗前升高(P<0.000 1),联合治疗组SUV_(max)及MR_(FDG)值较治疗前降低(P<0.000 1);远端肿瘤中,空白对照组、PD-1单抗组、单纯放疗组SUV_(max)及MR_(FDG)值较治疗前升高,但仅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SUV_(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远端肿瘤中MR_(FDG)值上述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0 1)。远端肿瘤联合治疗组SUV_(max)及MR_(FDG)值较治疗前降低(P<0.000 1)。远端肿瘤治疗后比较各组SUV_(max)及MR_(FDG)值,除单纯放疗组和PD-1单抗组外,其余各组间SUV_(max)及MR_(FDG)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远端肿瘤CD8 T淋巴细胞平均吸光度值高于其他三组(P<0.001);远端肿瘤增殖指数Ki-67免疫组化平均吸光度值低于其他三组(P<0.001)。结论 联合治疗发挥出的协同作用可以降低远端肿瘤生长速度,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多参数显像能够作为PD-1抗体与放射联合治疗远隔效应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的协同作用的监测方法,可为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评估参数,对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动态pet/ct Patlak SUV_(max) MR_(FDG) 联合治疗 远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动态18 F-FDG PET/CT Patlak显像评价大鼠胶质瘤放疗增敏早期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蔡可 张晴晴 +3 位作者 余文静 薛杨央 汪会 徐慧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动态^(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Patlak显像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24只大鼠C6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齐墩果酸(OA)组、放疗组、OA+放疗组,每组6只。分... 目的探讨全身动态^(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Patlak显像评价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24只大鼠C6胶质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齐墩果酸(OA)组、放疗组、OA+放疗组,每组6只。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行75 min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将荷瘤鼠的左心室时间-活度曲线(TAC)作为输入函数用于Patlak分析获得Ki图像,选取动态PET图像最后一帧用于静态分析,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Ki值、肿瘤体积变化并记录大鼠存活时间。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组织行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治疗前,4组SUV_(max)及K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9、0.858,P>0.05)。治疗后48 h,对照组、OA组的SUV_(max)、Ki值较治疗前升高(t=-10.697、-17.516,P<0.01;t=-19.321、-9.887,P<0.01),放疗组、OA+放疗组的SUV_(max)、Ki值较治疗前下降(t=5.629、6.916,P<0.01;t=7.241、10.490,P<0.01),治疗后48 h放疗组、OA+放疗组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3,P=0.246),而OA+放疗组的Ki值较放疗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1,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i-67及GLUT-1在OA+放疗组表达低于其他3组(F=63.887、40.720,P<0.05),此外,Ki-67及GLUT-1与Ki值均呈正相关(r=0.931、0.936,P<0.01)。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OA+放疗组荷瘤鼠生存时间较其他3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17,P<0.01)。结论OA对大鼠C6胶质瘤有放射增敏作用,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可以评估大鼠C6胶质瘤放疗增敏早期疗效,比PET/CT静态显像更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动态pet/ct Patlak 神经胶质瘤 齐墩果酸 Ki-67 GLU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宽感知动态压缩算法的PET/CT影像传输策略
4
作者 刘琦 王晔绮 +2 位作者 赵国桦 崔勇 林予松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49,共8页
针对网络带宽不断变化以及PET/CT影像数据量大引发的过量传输请求命令,提出一种基于带宽感知动态压缩算法的PET/CT影像高效传输策略,简称T-PCI策略。该策略首先依据序列信息进行影像序列化打包,同时监测当前网络的实时带宽,采用带宽感... 针对网络带宽不断变化以及PET/CT影像数据量大引发的过量传输请求命令,提出一种基于带宽感知动态压缩算法的PET/CT影像高效传输策略,简称T-PCI策略。该策略首先依据序列信息进行影像序列化打包,同时监测当前网络的实时带宽,采用带宽感知动态压缩算法和边压缩边传输机制,实现海量影像传输。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三种常规传输模式相比,T-PCI策略以实时带宽和边压缩边传输为基线,其传输总时间可降低19%~58%,有效提高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传输 医学影像 pet/ct 带宽感知 动态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MD-PSMA PET/CT显像在中高危前列腺癌初始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严叶青 梁胜 +5 位作者 杨斌 邹仁健 马玉飞 蔡利生 王辉 傅宏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73-881,共9页
目的·评估^(18)F-MD-PSMA PET/CT在中高风险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初始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67例中高危PCa患者采用^(18)F-MD-PSMA PET/CT进行... 目的·评估^(18)F-MD-PSMA PET/CT在中高风险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初始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67例中高危PCa患者采用^(18)F-MD-PSMA PET/CT进行初步分期;患者在^(18)F-MD-PSMA PET/CT检查前2周内接受常规成像(conventional imaging,CI),包括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和全身骨显像(bone scintigraphy,BS),其中25例患者同期进行了^(18)F-FDG PET/CT检查。评估^(18)F-MD-PSMA PET/CT对初始分期的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ficity,SPEC)、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准确率(accuracy,ACU),并将结果与^(18)F-FDG PET/CT、mp-MRI和BS的结果进行对比。以术后病理的T、N分期结果及临床随访的骨转移结果为参考标准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18)F-MD-PSMA PET/CT及CI在诊断原发灶累及范围、区域淋巴结转移、骨转移方面与参考标准的一致性,计算Kappa系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在67例PCa患者中,38例接受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且有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其中分别有27例和1例患者同时接受了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mp-MRI和^(18)F-MD-PSMA PET/CT诊断包膜内病灶的检出率均为100%,诊断双侧腺叶内病灶的SEN分别为26.3%和63.2%,SPEC均为75.0%。与病理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18)F-MD-PSMA PET/CT诊断包膜外侵犯(extraprostatic extension,EPE)、精囊腺侵犯(seminal vesicle invasion,SVI)、膀胱颈侵犯(bladder neck invasion,BNI)的一致性均高于mp-MRI。Fisher确切概率法显示,2种检查方法诊断EPE、SVI的SEN(P=0.226,P=0.491)和SPEC(P=1.000,P=0.342),以及诊断BNI的SEN(均P=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基于淋巴结数量分析,^(18)F-MD-PSMA PET/CT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高于mp-MRI(Kappa系数分别为0.555和0.137);Fisher确切概率法提示2种检查方法的SEN和SPE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2,P=0.829)。基于患者分析,^(18)F-MD-PSMA PET/CT与病理结果一致性高于mp-MRI(Kappa系数分别为0.850和0.313);两者SE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诊断骨转移方面,基于骨病灶数量分析,^(18)F-MD-PSMA PET/CT与随访结果的一致性高于BS(Kappa系数分别为0.500和0.299);Fisher确切概率法提示2种检查方法的SE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9)。基于患者分析,^(18)F-MD-PSMA PET/CT与随访结果的一致性高于BS(Kappa系数分别为0.953和0.766);两者的SE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18)F-MD-PSMA PET/CT检测后,21例(31.3%)患者的风险分层上升,1例(1.5%)风险分层下降;32例(47.8%)患者的初始分期改变,其中27例(40.3%)上调,5例(7.5%)下调。结论·^(18)F-MD-PSMA PET/CT在诊断中高风险PCa患者的双侧腺叶内病灶、EPE、SVI、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骨转移方面,相比CI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改变了部分患者临床分期及转移状态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初始分期 ^(18)F-MD-PSMA pet/ct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全身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PSMA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探测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沈聪 郑安琪 +3 位作者 刘翔 袁网 李磊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9-295,共7页
目的比较99mTc-MDP SPECT和18F-PSMA PET/CT对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灶的探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前列腺癌、并行同期99mTc-MDP SPECT和18F-PSMA PET/CT全身成像的患者83例。由2名... 目的比较99mTc-MDP SPECT和18F-PSMA PET/CT对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灶的探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前列腺癌、并行同期99mTc-MDP SPECT和18F-PSMA PET/CT全身成像的患者83例。由2名主治以上核医学医师采用双盲法判读,比较不同PSA水平及不同Gleason评分下两种成像方法对骨转移患者的检出能力是否具有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不一致骨转移病灶的位置和数量;分析PET/CT检出骨质以外的转移病灶的能力。结果 18F-PSMA PET/CT较99mTc-MDP SPECT能发现更多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P<0.001)。当TPSA<10 ng/mL或>20 ng/mL时,PET/CT对骨转移的检出率高于全身骨扫描(P<0.05);Gleason评分>8分时,PET/CT对骨转移的检出率高于全身骨扫描(P<0.05)。PET/CT阳性而骨扫描漏诊的病灶主要位于胸部骨质、脊柱骨、骨盆骨;骨扫描阳性而PET/CT漏诊的病灶也是胸部骨质多见,且核素摄取低,SUVmax平均2.62±0.47(1.60~3.30),与代谢较高的肝脏、脾脏或唾液腺相邻。骨质以外发现淋巴结转移21/51(41.18%)例,肺内转移5/51(9.80%)例,肝转移1/51(1.96%)例。结论 18F-PSMA PET/CT显像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明显优于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且可发现骨质以外的转移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全身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