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程度中青年PDR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石蕊 秦静 +2 位作者 龚小羽 李卓明 刘丹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中青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的糖尿病视...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中青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将患者分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增生早期PDR组(E-PDR组)和纤维增生期DR组(F-PDR组),共纳入DR患者53例94眼,年龄(41.66±10.24)岁;其中,NPDR组17例31眼,E-PDR组18例33眼,F-PDR组18例3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0.5 mg)玻璃体内注射,注射部位统一为颞下方角膜缘后3.5 mm,每月1次,连续3次,第1次注射后1周常规行PRP治疗,分别于第一次注射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监测以及裂隙灯检查、裂隙灯下眼底检查、欧堡照相及OCT检查,分别记录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平均厚度(AMT),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前膜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与NPDR组和E-PDR组相比,F-PDR组患者年龄更小(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眼BCVA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与NPDR组及E-PDR组相比,F-PDR组患眼的视力预后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眼CMT及A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但三组患眼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与NPDR组和E-PDR组相比,F-PDR组发生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前膜的风险更高(均为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PDR患者而言,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联合PRP是早期控制病情进展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伴有纤维增殖的PDR患者进行抗VEGF药物注射联合PRP治疗时发生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前膜的风险更高,需要严密随访,必要时需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解除视网膜牵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干眼——评《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
2
作者 冯艳霞 李小磊 +1 位作者 左建霞 李亚楠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2-I0002,共1页
《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由张新媛、肖新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26308。眼科临床上,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眼部并发症,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流手术,属于一种眼底激光治疗方式,对于降低视网膜的耗氧。
关键词 眼部病变 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术 眼部并发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 眼科临床 眼底激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娣 张玲 +3 位作者 杨静 廖沁 黄舸 贾蒙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1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10 g·L^(-1)),待新生血...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1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10 g·L^(-1)),待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眼压控制完全成功者10眼(58.82%),部分成功者7眼(41.18%)。末次随访时7眼(41.18%)矫正视力提高,8眼(47.06%)视力稳定,2眼(11.76%)视力降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相关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及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康柏西普 玻璃体内注射 全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3
4
作者 周爱意 陈凌 +1 位作者 周陈静 权彦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 目的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85例(15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严重DR组包括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和增生早期DR(早期PDR)组,共90眼,HR-PDR组包括HR-PDR 60眼。观察两组患者PRP治疗的效果、术后3个月的视力,分析HR-PDR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DR组PRP术后13.3%(12/90)需要补充激光,16.6%(15/9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2眼发生玻璃出血,1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HR-PDR组PRP术后55.0%(33/60)需要补充激光,30.0%(18/6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5眼发生玻璃体出血,3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PRP术后3个月,严重DR组40.0%(36/90)视力下降,而HR-PDR组65.0%(39/60)视力下降。HR-PDR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50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及颈动脉B超异常。结论 HR-PDR的概念临床意义重大,其病变进展迅速,PRP效果不佳,需要密切随访,及时追加激光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黄斑水肿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9
5
作者 冯希敏 张凤妍 +1 位作者 祁颖 邵敬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水肿(DME)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79眼)重... 目的探讨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水肿(DME)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79眼)重度NPDR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患者HbA1c水平分为4组:A组11例(21眼),患者HbA1c≤6.5%;B组10例(19眼),患者HbA1c>6.5%~8.0%;C组10例(20眼)患者HbA1c>8.0%~9.0%;D组10例(19眼),患者HbA1c>9.0%。所有患者眼内先行注射康柏西普0.05 mL,术后1周内接受常规532 nm氩绿激光PRP治疗。康柏西普的眼内注射频次为每月1次,共3次。所有患眼均行黄斑部OCT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AT)及黄斑部体积(CV)。应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析4组患者间及不同时间CMT、CAT、CV的差异。结果经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不同HbA1c水平和不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患者的CMT、CAT、CV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4组患者CMT、CAT、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A组、B组、C组患者CMT、CAT、CV均较术前下降(均为P<0.05),且随着术前HbA1c水平的增高,下降幅度减小;术后1周,D组患者CMT、CAT、CV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4组患者CMT、CAT、C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抗VEGF联合PRP治疗后重度NPDR患者DME的转归与患者术前HbA1c水平关系密切,HbA1c水平越低,治疗效果越好,HbA1c水平越高,术后DME的消退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黄斑水肿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全视网膜光凝和黄斑光凝联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6
作者 于秀玲 徐丽 刘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评价单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单纯采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 目的评价单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单纯采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筛选符合条件的DME患者(共60眼),随机分为3组:单纯注药组(开始时、4周、8周时注药),单纯激光组(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于注药1周行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每组各20眼。比较3组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注药后1、4、8、12周BCVA和CMT与术前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单纯注药组在相应时间点BCVA和CMT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与单纯激光组8周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12周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单纯激光组术后4周BCVA和CMT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12周时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注药组治疗后与术前比较BCVA均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2周与8周时比较BCVA显著升高。单纯激光组术后4周内视力提高不明显,个别患者加重黄斑水肿、视力下降,但8周后与单纯注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DME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C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全视网膜光凝 黄斑格栅样光凝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前后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改变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光 陈晓隆 +4 位作者 王爱媛 赵芳 施丰雪 翟文佳 王晶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2-965,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前后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改变。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前后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改变。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为重度非增殖期及增殖期DR且符合PRP适应证的16例(16眼)患者纳入研究,并行PRP。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采用FFA对所有患眼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进行记录,观察视网膜动脉4个分支主干出现显影的时间、完全充盈的时间,视网膜静脉4个分支主干全部出现层流的时间、完全充盈的时间,计算得出视网膜动脉、视网膜毛细血管、视网膜静脉、视网膜动静脉通过时间,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不同时段的视网膜通过时间的变化。结果 DR患者PRP治疗前视网膜毛细血管通过时间为(1.58±0.99)s,治疗后为(2.19±1.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DR患者PRP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动脉、视网膜静脉、视网膜动静脉通过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RP是DR患者的最重要治疗方式,在PRP治疗后1~3个月视网膜毛细血管通过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最为显著,较PRP治疗前有显著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视网膜循环时间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35
8
作者 周林 李芳芳 冯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NVG患者进行抽样,选取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玻璃体腔注...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NVG患者进行抽样,选取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43%)明显优于对照组(75.86%),且视力、滤过泡及术后1周、1、3、6个月眼压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全视网膜光凝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沭岩 苗林 +1 位作者 陈晗 刘莎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探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伴黄斑水肿患者64例(64眼)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4眼行球后注射T... 目的:探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伴黄斑水肿患者64例(64眼)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4眼行球后注射TA联合PRP治疗)和单纯光凝组(30眼仅行PRP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MT)及眼压(IOP)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BCVA均获得提高,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光凝组患者视力提高更多(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2组患者CMT均降低(P<0.05)。治疗后各阶段联合治疗组CMT均值小于单纯光凝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等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PRP治疗DR并发黄斑水肿时联合球后注射TA可以促进水肿吸收并改善患者视力,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注射 曲安奈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全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辅助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鲁丹 王康 +3 位作者 王艳玲 林鹏耀 李茜 李明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光凝前行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眼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筛选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双眼患有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严重非增生型糖尿...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光凝前行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眼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筛选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双眼患有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严重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4例(48眼)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全视网膜光凝,试验组在行全视网膜光凝前1周先行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20mg。6个月后观察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网膜厚度以及眼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视力相比较,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有所降低,而试验组有所提高,两组治疗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视网膜厚度相比较,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了32.8μm,试验组降低了9.7μ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对照组旁中心凹厚度增加了23.2μm,试验组降低了5.1μ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对照组中心凹周边厚度增加了18.3μm,试验组增加了0.5μ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随访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眼压波动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全视网膜光凝前行后Tenon囊下注射20mg曲安奈德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预防由视网膜激光引起的视力下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Tenon囊 曲安奈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全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EDI-SDOCT观察全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景作乾 柳力敏 陈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9-843,共5页
目的应用深层成像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SDOCT)观察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 目的应用深层成像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SDOCT)观察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对35例(59眼)NPDR患者行PRP术,以42例(59眼)正常眼作为对照组。应用EDI-SDOCT分别在PRP术前和术后1周测量对照组和光凝组黄斑区各点位脉络膜厚度,比较术后1周较术前的变化,各点标记为: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各扫描线上距离中心凹750μm、1500μm处的鼻侧脉络膜厚度(nasal choroidal thickness,NCT)、颞侧脉络膜厚度(temporal choroidal thickness,TCT)、上方脉络膜厚度(superior choroidal thickness,SCT)、下方脉络膜厚度(inferior choroidal thickness,ICT)、平均黄斑区脉络膜厚度(average macular choroidal thickness,AMCT)。结果光凝组术前、术后1周的SFCT、NCT750、TCT750、SCT750、ICT750、NCT1500、TCT1500、SCT1500、ICT1500、AM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1周SFCT和AMCT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除TCT750和TCT1500术后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外(均为P>0.05),余各点位术后均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其中10眼术后各值低于术前,2眼可观察到术后脉络膜血管孔径较术前增加。结论 NPDR会导致黄斑区脉络膜变薄,PRP术短期内能够明显增加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脉络膜的血管孔径。EDI-SDOCT是用于评价NPDR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有效无创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黄斑区视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文芳 吴强 +3 位作者 宋蓓雯 杜新华 戴友林 杨建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形态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DR患者24例(41眼),行PRP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患者PRP治疗前...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形态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DR患者24例(41眼),行PRP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患者PRP治疗前后患眼的中心视力,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黄斑区视功能的变化与黄斑形态改变,探讨PRP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的变化及其与黄斑形态改变的相关性。结果DR患者PRP治疗后3个月的中心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0.52±0.28、(257.55±124.30)μm,与治疗前的0.57±0.32、(241.15±103.43)μ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7,P=0.22;t=-1.00,P=0.33)。mfERGN1波4、5环及P1波3、5环的反应密度较PRP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3.69、2.23、2.40,均为P<0.05),但各波潜伏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与mfERG的测量结果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PRP治疗虽然没有引起DR患者中心视力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但导致了邻近未接受光凝区域的视网膜功能障碍,表现为mfERG反应密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 黄斑功能 多焦视网膜电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符敏 吴伟 +1 位作者 唐罗生 陆晓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前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状态的变化。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32例217眼随机分为四组:单纯糖尿病组、轻中度非...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前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状态的变化。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32例217眼随机分为四组:单纯糖尿病组、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重度NPDR组和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组,另选取正常对照组26例52眼。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各组患者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状态,比较各组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氉detachment,PVD)的发生率,观察NPDR组、PDR组患者行PRP前后PVD的变化。结果重度NPDR组(48.3%)和PDR组(51.7%)PVD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NPDR组(38.3%)和PDR组(32.8%)PRP术后完全性PVD发生率(38.3%、32.8%)高于治疗前(16.7%、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DR常合并异常玻璃体视网膜界面,PRP可以促进增生期DR患者形成完全性PVD,有利于延缓或者阻止DR病变进展,防止视网膜脱离,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玻璃体后脱离 全视网膜光凝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家欣 吴瑜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PRP治疗的120...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PRP治疗的120例(120眼)DR患者,其中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60例(NPDR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60例(PDR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PRP手术前后使用OCT横向扫描视盘旁RNFL厚度和黄斑区,将视盘旁RNFL和黄斑区分为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4个象限进行扫描,获取各象限及全周平均视盘旁RNFL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和PDR组PRP前视盘上方、下方、鼻侧象限、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降低(均为P<0.05),但颞侧象限RNFL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PDR组PRP前不同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PRP前相比,NPDR、PDR组PRP后各象限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变薄,但只有上方、下方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NPDR组相比,PDR组上方、下方、鼻侧及全周平均RNFL厚度变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PDR和PDR组PRP前各象限及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PDR组较NPDR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PRP前相比,NPDR、PDR组PRP后各象限及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PDR较NPDR组增加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RP对DR患者RNFL有一定损伤,应选择适当的激光能量与曝光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对RNFL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技术联合康柏西普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娅琴 马雪英 +1 位作者 王笃亲 吴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41-1945,共5页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全视网膜光凝(PRP)技术联合康柏西普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NVG患者(112只眼)作为研究组,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VG发生的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全视网膜光凝(PRP)技术联合康柏西普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NVG患者(112只眼)作为研究组,选取同年龄段的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VG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联合组(66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的睫状体冷凝术,研究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疗效、眼压、视力以及血清因子的影响。结果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果显示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是NVG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45%vs82.61%),而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均降低,联合组各时间点的眼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增加,其中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血清PDGF-C、VEGF、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PDGF-C、VEGF、TNF-α、IL-6均是NVG发生的危险因素。PRP技术联合康柏西普可改善患者眼压和视力,以及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新生因子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全视网膜光凝 康柏西普 炎症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丽 唐慧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NVG患者60例(80眼),均采用...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NVG患者60例(80眼),均采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PRP治疗,术后随访1~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80眼中手术完全成功70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4眼,手术成功率为95.0%。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35.2±2.8)mm Hg(1 k Pa=7.5 mmHg)、(17.4±1.3)mm Hg、(18.2±1.6)mm Hg、(18.4±1.5)mm Hg,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均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58眼(82.9%),非功能性滤过泡12眼(17.1%);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62眼(77.5%),非功能性滤过泡18眼(22.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等。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PRP治疗NVG能显著控制眼压,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雷珠单抗 全视网膜光凝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时倩倩 刘华 付蓉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72眼)PDR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对...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72眼)PDR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应用全视网膜光凝术进行治疗。两组均行裂隙灯、验光、眼压、眼底等常规眼部检查,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同时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查P1波、N1波5环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等。结果观察组患眼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49.3±118.9)μm和(262.2±28.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36.4±17.8)μm,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眼的1环、2环的术后P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3环、4环、5环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P1波潜伏期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环、2环的P1波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环、4环、5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1环、2环的N1波振幅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环、4环、5环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眼术后3环的N1波潜伏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环、2环、4环、5环的N1波潜伏期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N1波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PDR患者可显著改善视网膜的感光和传导功能,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从而达到部分改善视力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术 多焦视网膜电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6
18
作者 祝莹 张繁友 李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6-947,共2页
目的观察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9例29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E-PRP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 目的观察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9例29眼药物不能控制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联合E-PRP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a的平均眼压分别为(44.38±10.62)mmHg(1kPa=7.5mmHg)、(34.43±9.68)mmHg、(25.31±7.27)mmHg、(22.94±9.74)mmHg、(20.90±11.07)mmHg、(18.30±12.00)mmHg及(18.91±5.27)mmHg,除术后1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术后其他时间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视力下降者4眼,提高者7眼,不变者18眼。并发症主要有眼疼痛14例,葡萄膜炎23例,前房积血2例。结论睫状体光凝联合E-PRP能改善视网膜缺血状态,有效降低眼压,并发症少,为目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光凝 全视网膜光凝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怡 高素珍 +3 位作者 李华 唐于荣 林媛 刘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82-282,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全视网膜光凝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孙丽丽 季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9-952,共4页
目的检测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疗法(bevacizumab injections in vitreous,IVB)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中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消退作用;评估IVB联合全视网膜光... 目的检测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疗法(bevacizumab injections in vitreous,IVB)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中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消退作用;评估IVB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n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PD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行PRP的PDR患者72例(72眼),根据术前是否IVB分为注射组和对照组,注射组在完成IVB 1.25 mg后第7天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并于当天开始第一个象限的PRP,每周1次,共4次完成PRP;对照组每周1次,共4次完成PRP。两组患者均于PRP后4周、8周、12周复诊,并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前节及眼底。结果注射组IVB后1周,BCVA提高,RNV渗漏面积减少,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各时间点BCVA、RNV消退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注射组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为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为P<0.05),两组之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RP能延迟单纯IVB后RNV的复发;联合治疗可更有效地推动PDR中RNV消退,安全可靠,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视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贝伐单抗 全视网膜光凝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