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解和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邓宇洋 陈师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17-122,共6页
文章使用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将TFP增长率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率、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规模报酬收益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重点考察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TF... 文章使用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将TFP增长率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率、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规模报酬收益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重点考察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TFP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在投入要素方面,资本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劳动要素存在明显的错配;在贡献度方面,虽然前沿技术进步率对TFP增长贡献最大,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也对TFP增长贡献了很多;规模报酬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对TFP的增长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技术效率的变化对TFP的增长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效率 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 随机前沿模型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工资上涨的生产率促进效应再检验——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长江 高波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106,共10页
基于中国2001—2014年分省份数据,本文对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创新"促进效应"进行了检验。首先通过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法,本文核算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技术进步、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的变化,进而以各省份... 基于中国2001—2014年分省份数据,本文对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创新"促进效应"进行了检验。首先通过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法,本文核算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技术进步、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的变化,进而以各省份最低工资水平为工具变量考察了劳动力工资上涨与TFP及各组分变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2001—2014年期间我国TFP年均增长2.09%,支撑TFP增长的首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然后是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增长。技术进步减速是近年我国TFP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第二,总体来看劳动力工资上涨对我国TFP影响并不显著。从TFP组成来看,劳动力工资上涨显著促进了我国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增长,但对技术进步影响并不显著,对规模效率增长则表现为显著负影响。组分检验结果表明,劳动力工资上涨对TFP增长的影响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垂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工资上涨 全要素生产率分解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还是选择:基于企业动态效率的分解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永玲 王雅蓁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考虑企业间互动以及企业动态进入退出的影响,对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将企业间资源配置纳入集聚效应,将企业进入和退出纳入选择效应,更全面分析集聚生产率优势。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制造业集聚兼具静... 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考虑企业间互动以及企业动态进入退出的影响,对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将企业间资源配置纳入集聚效应,将企业进入和退出纳入选择效应,更全面分析集聚生产率优势。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制造业集聚兼具静态和动态优势。对生产率变动分解发现,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主要来源于集聚效应,集聚效应中企业自身进步贡献度最高,随着集聚水平的提高,资源配置作用越来越重要;选择效应贡献随着集聚水平提高也不断提升,企业退出效应贡献度由2.86%提高到12.82%。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集聚效应中的资源配置影响最大。当前中国制造业集聚处于低水平但不断上升状态,因此资源配置优化和低效率企业在竞争中退出的作用将是未来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分解 集聚效应 选择效应 企业进入与退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增长率变化的生产率解释及其短期预测 被引量:18
4
作者 茹少峰 魏博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26,共10页
效率变革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之一。本文通过生产率测算研究潜在增长率变化。首先运用199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结果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由13.49%下降至7.71%,证明了当前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受... 效率变革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之一。本文通过生产率测算研究潜在增长率变化。首先运用199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测算结果为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由13.49%下降至7.71%,证明了当前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受潜在增长率下降影响。其次对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原因从人力资本增长率、物质资本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是导致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增长率、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规模效率增长率三部分,其中技术进步增长率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增长率和规模效率增长率是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最后预测2016—2020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6.32%。短期内我国经济增速还将持续放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潜在经济增长率 要素生产率 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 S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的结构变化和区域差异 被引量:10
5
作者 乔恒 郭昕 +1 位作者 曹大澂 孙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23-29,共7页
采用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相关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省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发现: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在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出现了两次EC... 采用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相关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省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发现: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在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出现了两次ECH同TCH的反向变动;技术效率的解释度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70%的比重。由此提出,当前农业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保证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强农业生产的技术和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分解 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区域发展 农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生产前沿方法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被引量:43
6
作者 傅晓霞 吴利学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本文对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生产率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文章首先介绍随机前沿方法的基本原理、估计方法和在面板数据下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随后评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最新进展和在经验分析中的优势与作... 本文对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生产率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文章首先介绍随机前沿方法的基本原理、估计方法和在面板数据下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随后评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最新进展和在经验分析中的优势与作用,最后总结了在中国行业和地区经济增长研究中随机前沿方法的成果和不足,并探讨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前沿方法 生产函数 技术效率 最大似然估计 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的测算及分解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小平 刘金东 《西部论坛》 2013年第5期61-71,共11页
采用1997—2011年我国31个省区物流业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利用Kumbhakar等(2000)的方法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因素是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因素均... 采用1997—2011年我国31个省区物流业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利用Kumbhakar等(2000)的方法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因素是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因素均存在对技术进步因素的抵减效应;技术效率改进和规模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递减,而配置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上升。进一步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是造成区域间物流业TFP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反映出各省区物流业发展存在较强的阶段差异。提升我国物流业长期发展水平,不仅依赖于先进技术和方法引进带来的技术进步因素,还必须注重提高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配置效率;减少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则需要提升落后地区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随机生产边界模型 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 基尼分解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福祉视角下中国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耕 李素娟 马奇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97-1605,共9页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00-2015年中国30个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对中国生态效率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中国生态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的特点,但整体处于...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00-2015年中国30个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对中国生态效率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中国生态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的特点,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生态效率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西部,中部生态效率相对较低;除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海南外,其余地区都需要调整配比关系来改善生态效率;人类福祉在某些地区已成为制约生态效率的第一影响因素;中国生态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以及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均呈波动中缓慢上升的特点,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则呈下降趋势,除四川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完全得益于规模效率外,科技进步对其他地区均具有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福祉 生态效率 SBM模型 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