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ushdown方法的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及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云 彭涵钰 +3 位作者 裴熠麟 张琴 陈太平 易伟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2,共15页
通过非线性静力Pushdown分析及灵敏度计算方法,对影响多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不确定性参数进行评估。首先以某牛腿-插销杆-角钢连接形式的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子结构静载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该试... 通过非线性静力Pushdown分析及灵敏度计算方法,对影响多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不确定性参数进行评估。首先以某牛腿-插销杆-角钢连接形式的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子结构静载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该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的结构荷载-位移曲线及失效模式均与试验结果较好吻合。在此基础上,对试验过程中的插销杆失效模式进行了参数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可通过增大螺杆直径或采用高强螺杆等方式增强插销杆的抗剪强度,从而有效提高结构二次防倒塌能力;其次,设计了一榀四跨七层的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及相应的现浇结构,分别对拆除首层中柱和边柱两种不同失效工况下剩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进行了非线性静力Pushdown计算;并通过选取包含荷载、材料以及结构几何尺寸等在内的15个不确定性参数,利用Tornado图形法对各不确定性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柱和边柱失效工况下,该多层全装配式框架结构在压拱阶段的极限承载能力分别较现浇结构低约18.5%和22.8%左右;同时纵筋屈服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楼面恒荷载、活荷载及梁纵筋截面积等不确定性参数对采用该连接形式的整体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较大,而混凝土弹性模量、柱纵筋截面积、纵筋弹性模量、箍筋截面积以及梁宽尺寸等参数不确定性对结构性能影响相对较小,在结构设计阶段可忽略其变异性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现浇混凝土结构 抗连续性倒塌 Pushdown分析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范力 吕西林 +1 位作者 赵斌 张继承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105,共9页
本文对2个采用橡胶垫螺栓连接梁柱节点的单层两跨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考察结构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构的强度、刚度、滞回、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此类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当层间... 本文对2个采用橡胶垫螺栓连接梁柱节点的单层两跨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考察结构的破坏模式,研究结构的强度、刚度、滞回、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此类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当层间位移角达到1/25时,结构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采用橡胶垫螺栓连接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良好,结构体系破坏模式为柱底弯曲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 装配式节点 拟动力试验 抗震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0
3
作者 陈子康 周云 +1 位作者 张季超 吴从晓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共11页
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节点和整体性研究方面,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和标准化情况,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节点和整体性研究方面,总结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国内外的工程应用和标准化情况,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和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节点 抗震性能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拆除构件法的全装配式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云 张琴 +2 位作者 胡翔 陈太平 易伟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为研究混凝土全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在2个全装配式试件(PC1、PC2)和1个现浇试件(RC)的中柱移除静力试验及动力试验的基础上,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3个子结构宏模型,将校验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继而设计了2栋7层... 为研究混凝土全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在2个全装配式试件(PC1、PC2)和1个现浇试件(RC)的中柱移除静力试验及动力试验的基础上,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3个子结构宏模型,将校验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继而设计了2栋7层全装配式框架结构(PC1-Frame、PC2-Frame)和1栋现浇框架结构(RC-Frame),采用拆除构件法拆除框架底层的中柱和边柱,对剩余损伤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拆除边柱的倒塌危险性较拆除中柱大,PC1-Frame失效点位移时程曲线振幅比RC-Frame大;在拆除中柱后,PC1-Frame和PC2-Frame在压拱机制阶段的极限承载力分别较RC-Frame低30%和20.5%;在拆除边柱后,PC1-Frame和PC2-Frame在压拱机制的极限承载力分别较RC-Frame低26.9%和22.3%.最后校验了基于等能量原理的简化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并得知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在构件进入塑性阶段后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结构连续倒塌 有限元宏模型 拆除构件法 静动力校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防连续倒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望喜 曹亚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2,共12页
探讨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防连续倒塌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强调了防连续倒塌子结构受力机制的复合与机制转移的全受力过程、楼板和空间受力对受力机制的影响;指出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相关的国内外规范在设计方法、界定倒塌范围、... 探讨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防连续倒塌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强调了防连续倒塌子结构受力机制的复合与机制转移的全受力过程、楼板和空间受力对受力机制的影响;指出结构防连续倒塌设计相关的国内外规范在设计方法、界定倒塌范围、荷载组合、验收标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以下差异值得注意,主要包括初始缺陷、节点/连接与结构体系的关联性、"等同现浇"的内涵与困惑、现有设计方法的适用性;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防连续倒塌研究内容和重点应在整体稳固性分析与量化指标、节点和子结构试验、数值模拟与参数分析、设计方法等方面。这些问题的阐述可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连续倒塌 连接 受力机制 整体稳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P模型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推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红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6,共6页
为了研究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本文根据欧洲研究课题组在最新的实验研究中所采用的往复加载试验模型,利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结构进行推覆分析。结构中的柱子构件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将产生非线性变形,... 为了研究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本文根据欧洲研究课题组在最新的实验研究中所采用的往复加载试验模型,利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结构进行推覆分析。结构中的柱子构件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将产生非线性变形,这种非线性变形的特性是由塑性铰和非线性连接来实现的。本文对于塑性铰与非线性连接的材料属性的评估过程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推覆分析结果与往复试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推覆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预制框架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过程,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较准确的预测,为数值模型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SAP2000 非线性变形 推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侯林兵 种迅 +3 位作者 霍璞 苗启松 陈曦 黄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6-285,共10页
在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间引入耗能连接可形成减震外挂墙板。现阶段缺乏对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试验研究。为此,该文章设计了一榀6层3跨含减震外挂墙板平面框架结构(简称“减震结构”)以及一榀作为对比的... 在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间引入耗能连接可形成减震外挂墙板。现阶段缺乏对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动力响应和减震效果的试验研究。为此,该文章设计了一榀6层3跨含减震外挂墙板平面框架结构(简称“减震结构”)以及一榀作为对比的纯框架结构(简称“抗震结构”),取底部中跨两层作为试验子结构,其余部分作为数值子结构,开展了两结构的混合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含减震外挂墙板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损伤模式和动力响应,揭示了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协同工作的减震机理。结果表明:减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的损伤模式基本一致,均为梁端、柱底先后出现塑性铰,减震外挂墙板未改变主体结构的损伤演化模式;试验过程中,外挂墙板本身以及墙板与结构连接处均未出现裂缝,墙板可将结构层间变形有效传递至消能器;设防、罕遇和极罕遇地震下,减震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较抗震结构分别减小了12.59%,17.68%和10.34%,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外挂墙板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U型金属消能器 混合试验 减震效果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 kV全装配式混凝土户内变电站配电装置楼结构抗震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波 文一茗 +3 位作者 庞瑞 高超凡 孙园园 岳龙飞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在国家电网“两型一化”发展战略引领下,提出了一种新型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户内变电站结构,该结构由全装配式RC框架结构和分布式连接全装配RC楼盖(discretely connected precast RC floor,DCPCF)组成。介绍了... 在国家电网“两型一化”发展战略引领下,提出了一种新型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户内变电站结构,该结构由全装配式RC框架结构和分布式连接全装配RC楼盖(discretely connected precast RC floor,DCPCF)组成。介绍了新型全装配式RC户内变电站结构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某220 kV全装配式RC变电站配电装置楼地震响应规律,并与同型现浇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装配式变电站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结构安全可靠;全装配式变电站受由楼盖参与的高阶振型影响较大,设计时需考虑更多振型的参与;与同型现浇结构相比,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全装配式RC变电站整体结构的楼盖发生了较大的平面内变形,进而使得二者的地震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对结构大开洞楼层进行了楼板应力补充分析,发现DCPCF的应力小于现浇楼盖,结构的不规则布置使部分连接件所在区域出现应力集中,建议对楼板应力集中区域采取加强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全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结构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结构 装配式RC框架结构 装配式RC楼盖 抗震分析 楼板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尺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倪韦斌 王少杰 +3 位作者 乔德浩 吕绪亮 周满 赵立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89-3702,共14页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新民居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二层二跨足尺试验模型开展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基于原位等效代换和修正截面特性,建立适于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简便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装...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新民居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二层二跨足尺试验模型开展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基于原位等效代换和修正截面特性,建立适于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简便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采用"浆锚连接+节点后浇"方案安全可靠,模型终极失效呈"强柱弱梁"破坏特征;一、二层极限位移角分别为1/25和1/48,均大于规范限值,满足"大震不倒"抗震设防要求;试验模型具有较强的承载变形与耗能能力,整体结构对应的延性系数为4.83,满足延性框架要求;中间十字节点呈"X"型剪切裂缝且损坏较严重,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增强。研究成果为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在新民居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建议适度放宽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柱框架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浆锚连接 抗震性能 推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的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华 刘文锋 王召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6,共9页
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是其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基于再生混凝土本构关系的输入、梁柱节点处理、Pushover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建立了基于Pushover的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并基于15栋不同结构... 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是其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基于再生混凝土本构关系的输入、梁柱节点处理、Pushover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建立了基于Pushover的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并基于15栋不同结构高度、再生骨料取代率的模型算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利用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极限状态、屈服状态、四级设防水准状态下,其抗震性能较基准结构有所减弱,其结构弹塑性变形能力未达到规范要求,因此在进行相关的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应强化其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 本构关系 梁柱节点处理 PUSHOVE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骆文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预制拼装构件间,连接钢板的弹性变形和拼接缝延迟了混凝土构件上裂缝的开展。试件A2(新型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屈服荷载比Al(整浇混凝土框架)高出10... 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预制拼装构件间,连接钢板的弹性变形和拼接缝延迟了混凝土构件上裂缝的开展。试件A2(新型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屈服荷载比Al(整浇混凝土框架)高出10 kN,预制装配式框架的弹性阶段承载力相对要好。在开裂前,试件Al、A2的位移和力基本呈线性关系,发生开裂后,残余变形在荷载往复作用下增大,随着荷载的逐级增拥,试件Al、A2的滞回曲线出现逐渐饱满的趋势,增强了试件的耗能性能。在柱顶位移小于10.05 mm时,与试件A1的相对刚度比,试件A2的相对刚度要小;在柱顶位移为10.05 mm时,试件A1、A2的相对刚度比较相近;当柱顶位移比10.05 mm大时,A2的相对刚度要比A1的相对刚度大。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随着位移的增大一直处于增大趋势;在3.9~4.2左右,试件A1和A2的位移延性系数对抗震设计延性要求比较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 框架结构 装配式 混凝土 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参数全约束优化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造价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景文 杨建林 叶伟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前的优化设计一般是将参数简化为一维问题或多维问题,或为全参数优化设计,但约束条件不够充分.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建立了更全面的符合工程设计的全参数全约束优化设计模型,利用MATLAB中的fmincon函数进行寻优计算,它可以同各种结构设... 目前的优化设计一般是将参数简化为一维问题或多维问题,或为全参数优化设计,但约束条件不够充分.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建立了更全面的符合工程设计的全参数全约束优化设计模型,利用MATLAB中的fmincon函数进行寻优计算,它可以同各种结构设计软件链接进行参数优化,如本文算例采用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发的PKPM软件中已有的内力计算功能.最后,通过算例将各参数对造价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定性及定量的结论,优化后的结构造价降低显著.与当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相比,本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寻优计算快捷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参数 约束 优化设计 MATLAB PK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轴压比下浆锚连接装配式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倪韦斌 张旭 +3 位作者 王少杰 周满 孙宏宇 吕绪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19-2732,共14页
为研究不同轴压比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浆锚连接+节点后浇”装配方案,设计并制作轴压比分别为0.14和0.28的足尺试件PCFS1和PCFS2,并对其进行低周循环往复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浆锚连接+节点后浇”连接方案安全... 为研究不同轴压比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浆锚连接+节点后浇”装配方案,设计并制作轴压比分别为0.14和0.28的足尺试件PCFS1和PCFS2,并对其进行低周循环往复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浆锚连接+节点后浇”连接方案安全可靠,试件PCFS1和PCFS2初裂分别出现在一层柱底部灌浆口、梁两端竖向拼接处,结构失效均以梁铰破坏为主;试件滞回曲线均呈反“S”形,轴压比增大后滑移现象减轻,捏拢现象显现,极限变形与耗能能力下降,延性降低,但耗能与承载稳定性能均较好,满足延性要求;2个试件各层及整体结构的极限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均满足“大震不倒”抗震设防限值要求。在浆锚连接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实际应用中,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以推迟首条裂缝出现的时间,并在弹性分析时考虑结构的整体空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异形柱框架结构 浆锚连接 抗震性能 轴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Y形偏心钢支撑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郭琪 姜俊 +2 位作者 胡淑军 熊进刚 宋固全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将短剪切型耗能段和Y形偏心钢支撑引入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并结合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可得到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Y形偏心钢支撑结构体系,以更好适应当前抗震要求。为将损伤集中在耗能段和装配式混凝土梁上,提出并研究一... 将短剪切型耗能段和Y形偏心钢支撑引入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并结合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可得到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Y形偏心钢支撑结构体系,以更好适应当前抗震要求。为将损伤集中在耗能段和装配式混凝土梁上,提出并研究一种基于弯剪分离的全装配式混凝土梁-耗能段组合节点、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梁柱-钢支撑组合节点。设计某12层装配式混凝土框架-Y形偏心钢支撑结构体系,并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保证各关键节点性能的前提下,该结构在不同地震下均能满足要求,且耗能段率先剪切屈服耗能,随后不带Y形偏心钢支撑的框架梁发生弯曲屈服,与预期抗震性能相符。另外,带Y形偏心支撑的框架梁-梁间采用铰接连接,可有效降低全装配式混凝土梁柱-钢支撑连接节点的受力,防止框架梁产生塑性铰,使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好和震后功能可恢复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Y形偏心钢支撑 耗能段 组合节点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理论的装配式高延性再生微粉混凝土结构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晓涵 李秀领 +2 位作者 马锐 孙昊东 苏振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5-91,共7页
装配式建筑碳排放与新型绿色建材环境影响评估是研究建筑业减碳路径的重要内容。本工作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理论构建含再生循环过程的装配式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了符合绿色建材生产方式的环境影响评估公... 装配式建筑碳排放与新型绿色建材环境影响评估是研究建筑业减碳路径的重要内容。本工作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理论构建含再生循环过程的装配式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了符合绿色建材生产方式的环境影响评估公式,并运用排放因子法定量计算高延性再生微粉混凝土(High Ductility Recycled Powder Concrete,HDRPC)结构物化阶段的碳排放以及相较于C30混凝土结构全生命周期的减碳量。经计算得出1 m 3的HDRPC与C30混凝土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104 kgCO_(2)e/(MPa·a)和0.193 kgCO_(2)e/(MPa·a),证明了应用HDRPC相较于C30混凝土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当HDRPC回收率取零时,基于核算案例的HDRPC结构仍可比C30混凝土结构节约31.86 kgCO_(2)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高延性再生微粉混凝土(HDRPC) 碳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L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梁柱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2
16
作者 赵斌 吕西林 刘丽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7,共7页
采用足尺模型对比试验方法对现浇高强混凝土梁柱组合件、预制混凝土结构高强混凝土后浇整体式梁柱组合件和高强预制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梁柱组合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开裂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强度与刚度退化特性、耗能能... 采用足尺模型对比试验方法对现浇高强混凝土梁柱组合件、预制混凝土结构高强混凝土后浇整体式梁柱组合件和高强预制混凝土结构全装配式梁柱组合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开裂破坏形态、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强度与刚度退化特性、耗能能力、节点核心区域的剪切变形、梁端与柱端的转动变形等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高强预制混凝土结构后浇整体式梁柱组合件与现浇高强混凝土结构梁柱组合件具有相同的抗震能力,全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梁柱组合件的抗震性能和主要抗震性能指标与现浇高强混凝土梁柱组合件和预制混凝土结构后浇整体式梁柱组合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实际工程应用,应采取必要措施增加全装配式节点的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预制混凝土结构 梁柱组合件 装配式节点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界面软索连接拼缝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黄远 许铭 张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7,共6页
对5个设置界面软索连接的全装配混凝土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包括3个墙与墙连接试件及2个楼板与楼板连接试件.并采用目前已有的界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拼缝抗剪承载力主要由软索受拉产生的界... 对5个设置界面软索连接的全装配混凝土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研究,包括3个墙与墙连接试件及2个楼板与楼板连接试件.并采用目前已有的界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拼缝抗剪承载力主要由软索受拉产生的界面抗剪摩擦力和软索自身的销栓力组成,试件呈现良好的延性.针对试验结果,深入分析了软索连接拼缝的受力及破坏机理,采用合理的计算假定,提出了软锁连接拼缝抗剪性能的三折线受力模型,理论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比较理想,可为全预制混凝土结构软索连接拼缝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 拼缝 界面软索 剪切性能 界面受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唐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9-113,共5页
研究了BIM技术在在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借助标准化BIM模型库,采用组合式设计方法,在BIM模型数据库将根据相应的标准化模型选择最适合的组合方案,从而对于各个混凝土建筑户型进行多样化的组合选择和考虑设计;各专业... 研究了BIM技术在在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借助标准化BIM模型库,采用组合式设计方法,在BIM模型数据库将根据相应的标准化模型选择最适合的组合方案,从而对于各个混凝土建筑户型进行多样化的组合选择和考虑设计;各专业内部及专业之间的冲突在BIM平台进行协同,对设计流程进行优化,使设计效率得到提高;以BIM为基础的混凝土剪力墙构件设计步骤进行优化改革,对于其中的各个专业要求和规范进行了更完善的补充,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我们建筑构件在设计步骤上流程更加合理优化,质量控制更为全面,为同类工程应用BIM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剪力墙 装配式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全装配式混凝土梁柱-钢支撑组合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海 龚良勇 +2 位作者 胡淑军 郭琪 熊进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8-209,共12页
提出一种新型全装配式混凝土梁柱-钢支撑组合节点,是实现装配式混凝土框架-Y形偏心钢支撑结构预期抗震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校正的有限元方法对5种考虑不同因素的腹板开洞型抗剪连接键进行研究,以得到其受剪承载力和损伤模式。随后... 提出一种新型全装配式混凝土梁柱-钢支撑组合节点,是实现装配式混凝土框架-Y形偏心钢支撑结构预期抗震性能的关键问题之一。采用校正的有限元方法对5种考虑不同因素的腹板开洞型抗剪连接键进行研究,以得到其受剪承载力和损伤模式。随后对基于合理分析模型、材料参数、单元接触、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等分析方法的新型节点研究表明,在不同地震水平往复力作用下,组合节点的滞回曲线表现为弹性,即未进入塑性和耗能。另外,在达到最大负向、正向位移时,抗剪连接键、对穿螺杆和支撑连接板仍处于弹性状态,混凝土损伤值和损伤区域均较小,即该新型组合节点具有高承载力、可全装配、功能可恢复等特点,可满足相应结构对该组合节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Y形偏心钢支撑 组合节点 抗剪连接键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兰国冠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地震灾害是现今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其中房屋坍塌是导致人类生命与财产出现损失的关键因素,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便成为现今社会减震救灾的重要课题。现今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领域对混... 地震灾害是现今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其中房屋坍塌是导致人类生命与财产出现损失的关键因素,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便成为现今社会减震救灾的重要课题。现今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领域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十分常见,但关于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研究却较为稀少,为了更好地分析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促进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本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对不同震级下,剪力墙结构的应力计算、极限荷载以及变形能力等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建筑 剪力墙结构 抗震性能研究 增量动力分析法 混凝土框架结构 极限荷载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