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滕广帅 付蓉 +16 位作者 刘惠 王红蕾 王一浩 阮二宝 瞿文 梁勇 王国锦 王晓明 刘鸿 吴玉红 宋嘉 王化泉 邢莉民 关晶 王珺 李丽娟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2-72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树突状细胞(DC)亚群和数量,并探讨DC在IRP发病中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IRP(37例初治、28例恢复)患者及17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Li... 本研究旨在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树突状细胞(DC)亚群和数量,并探讨DC在IRP发病中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IRP(37例初治、28例恢复)患者及17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Lin-HLA-DR+CD123+细胞)、髓系DC(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Lin-HLA-DR+CD11c+细胞)数量、亚群。结果显示,IRP初治组外周血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比例为(0.91±0.64)%,明显高于恢复组(0.39±0.11)%和正常对照组(0.29±0.13)%(均P<0.01),恢复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恢复组mDC占PBMNC的比例分别为(0.21±0.20)%、(0.34±0.21)%,与正常对照组(0.29±0.09)%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pDC/mDC比值为6.75±7.11,明显高于恢复组(1.55±0.93)和正常对照组(1.07±0.43,均P<0.01),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IRP组外周血pDC占PBMNC的比例与Th1/Th2呈负相关(r=-0.347,P<0.05),与骨髓单个核细胞膜表面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606,P<0.05),与CD5+B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709,P<0.05),与血红蛋白(r=-0.381,P<0.01)和血小板水平(r=-0.343,P<0.01)均呈负相关;mDC占PBMNC的比例与Th1/Th2呈正相关(r=0.595,P<0.05),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292,P<0.05);pDC/mDC与Th1/Th2水平呈负相关(r=-0.395,P<0.05),与骨髓单个核细胞膜表面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421,P<0.05),与CD5+B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423,P<0.05),与血红蛋白(r=-0.304,P<0.05)和血小板水平(r=-0.287,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IRP患者外周血pDC数量增多,可能与IRP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燕 王晓敏 +2 位作者 富玲 木拜尔 聂玉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68-471,共4页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50例患者分为A组(未明确诊断组)和B组(明确诊断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正常人)。A组:22例拟诊为IRP。B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9例。对照A组和B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核红细胞、髓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对正常对照组仅进行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检测。结果表明:A组22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20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90.90%。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最多见,其次为IgM型,IgA型较少;B组中2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7.14%。前者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A组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检测能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而且还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血细胞减少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 自身抗体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凤飞 袁长吉 张国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6-178,共3页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造血系统疾病与非造血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病种繁多,病因复杂。本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进行了分类,从临床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各疾病的免疫机制做了重点阐述。同时对免疫相关性...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造血系统疾病与非造血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病种繁多,病因复杂。本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进行了分类,从临床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各疾病的免疫机制做了重点阐述。同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减少/病因 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伴复杂性全血细胞减少1例
4
作者 雷小添 冷蔚玲 +2 位作者 隆敏 谢来平 陈刘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9-1094,共6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治疗中所用抗甲亢药物可导致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全血细胞减少罕见。粒细胞缺乏或全血细胞减少合并甲亢危象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甲巯咪唑导致...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治疗中所用抗甲亢药物可导致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全血细胞减少罕见。粒细胞缺乏或全血细胞减少合并甲亢危象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甲巯咪唑导致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继发甲亢危象、全血细胞减少,同时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抗体异常的甲亢患者。通过完善检查检验鉴别病因,及时给予抗感染、促粒细胞生成、复方碘溶液控制甲状腺功能等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对于甲亢合并严重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早发现和鉴别全血细胞减少的可能病因,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血细胞减少 免疫相关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接Coombs试验方法的应用及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邴丽娟 付蓉 +13 位作者 刘惠 王红蕾 阮二宝 瞿文 梁勇 王国锦 王晓明 刘鸿 吴玉红 宋嘉 王化泉 邢莉民 李丽娟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50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应用骨髓间接Coombs试验方法,并探讨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实验组选取3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IRP 22例,意义未明血细胞减少患者(ICUS)8例〕骨髓上清液和15名缺铁性贫血对照者骨髓有核细胞孵... 本研究旨在应用骨髓间接Coombs试验方法,并探讨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实验组选取3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IRP 22例,意义未明血细胞减少患者(ICUS)8例〕骨髓上清液和15名缺铁性贫血对照者骨髓有核细胞孵育,对照组选取15名缺铁性贫血患者自身骨髓有核细胞与骨髓上清液孵育。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孵育45 min后骨髓造血细胞(CD15+、GlyCoA+和CD34+细胞)膜抗体阳性率,并与其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骨髓直接Coombs试验16例阳性,14例阴性),骨髓间接Coombs试验阳性者共16例,阳性率53.33%;其中8例ICUS患者中4例骨髓膜抗体出现阳性,阳性率50%。实验组CD15+IgM中位阳性率为0.34%,明显高于对照组0.20%(P<0.05);CD34+IgG、IgM中位阳性率分别为0.64%,0.21%,明显高于对照组0.00%(P<0.05)、0.00%(P<0.05);GlyCoA+IgG、IgM阳性率分别为(0.83±0.75)%,(2.12±1.98)%,明显高于对照组(0.47±0.43)%(P<0.05)、(0.68±0.64)%(P<0.01)。CD15+IgG、IgM阳性率分别与CD5+B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GlyCoA+IgG、IgM阳性率分别与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率、骨髓红系比例及树突细胞亚群比例(DC1/DC2)呈明显负相关,与CD5+B细胞比例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部分IRP及ICUS患者骨髓上清液中存在针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抗体(IgG或IgM),且阳性率的高低与疾病的进展呈一定相关性;部分抗体可作用于正常骨髓有核细胞膜蛋白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库姆试验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 骨髓细胞膜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自身免疫性低血糖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史妍 孙艳 +2 位作者 石光 于琼 唐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4-168,I0007,共6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系统改变以及免疫相关性低血糖的临床特点,为SLE并发自身免疫性低血糖(AIH)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症状的SLE并发AI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系统改变以及免疫相关性低血糖的临床特点,为SLE并发自身免疫性低血糖(AIH)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例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症状的SLE并发AI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70岁,因头晕、乏力3个月、加重2周就诊。查体见睑结膜苍白,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显示全血细胞减少,空腹血糖2.34mmol·L-1。行骨髓常规穿刺并观察组织病理形态表现,行风湿系列、糖代谢指标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其他相关检测,并给予相关治疗。患者既往有光过敏史,入院检查显示多浆膜积液,尿蛋白>0.5g·24h-1,全血细胞减少,抗核抗体(ANA)滴度异常,胰腺CT检查未见异常,最终临床诊断为SLE并发AIH。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全血细胞计数上升,血糖恢复正常水平。出院后继续口服糖皮质激素,规律监测血常规及血糖水平。患者全血细胞计数逐渐上升,未再出现低血糖。结论:以血液系统改变为首发症状的SLE容易被误诊,同时并发低血糖时应考虑自身抗体介导的葡萄糖稳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 血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合并全血细胞减少2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毛永华 吴文迅 +2 位作者 谢亚争 高美华 任晓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0-732,共3页
Graves病( Graves disease , GD)是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造血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减低,可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合并全血细胞减少并不多见。检索近20 a国内外报道... Graves病( Graves disease , GD)是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造血系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减低,可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合并全血细胞减少并不多见。检索近20 a国内外报道的GD合并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资料完整的共有18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GD患者2例,报道如下;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做如下阐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血细胞减少 自身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脾切除前后几项免疫指标的变化
8
作者 张筱芬 胡昌泉 +1 位作者 陈尚元 赵复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88-90,共3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组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点的综合征,通常应用中西药治疗,其疗效缓慢。我们采用脾切除法,提高了疗效,但对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如何?各家学者持不同看法。为了探讨再障病例脾切除后机...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一组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点的综合征,通常应用中西药治疗,其疗效缓慢。我们采用脾切除法,提高了疗效,但对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如何?各家学者持不同看法。为了探讨再障病例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我们近几年来对30例再障患者切脾前、后进行了E-玫瑰花形成试验(erythrocytesrosette formation test,ERFT)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ymphocytes blastogenesis test,LBT)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测定,并作了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血细胞减少 免疫功能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中西药治疗 ANEMIA APLASTIC 切除法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被引量:3
9
作者 邓秀芝 王毅力 +1 位作者 高健 张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49-851,共3页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是严重危及受者生命, 与输血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 其发生的条件为输入的血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组织相容性及受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供、受体淋巴细胞相互作...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是严重危及受者生命, 与输血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 其发生的条件为输入的血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 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组织相容性及受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供、受体淋巴细胞相互作用, 激活并使供者的T细胞克隆性扩增, 导致细胞因子释放, 继而损伤受者的细胞和组织,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肝炎、腹泻和全血细胞减少。本病虽少见但其病死率高达90%以上。输血前, 将血液或血细胞进行γ-射线或紫外线照射, 可预防TA-GVH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A-GVHD 免疫功能低下 细胞相互作用 细胞因子释放 血细胞减少 组织相容性 克隆性扩增 紫外线照射 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 临床表现 γ-射线 受者 T细胞 输血前 血液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型奴卡菌致多系统感染并梗阻性脑积水1例
10
作者 汪鑫 寇惠娟 +3 位作者 常崇旺 王景 耿宁 王学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031-4032,共2页
患者女,52岁,列车售票员,主因“咳嗽、发热6个月,间断意识欠清1个月.加重2d”于2012年4月13日入院。30余年前在上海某医院诊断为“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后给予输血及“泼尼松”等治疗。20年前患“肺结核”住院治疗,患“乙肝”... 患者女,52岁,列车售票员,主因“咳嗽、发热6个月,间断意识欠清1个月.加重2d”于2012年4月13日入院。30余年前在上海某医院诊断为“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后给予输血及“泼尼松”等治疗。20年前患“肺结核”住院治疗,患“乙肝”未正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脑积水 多系统感染 星型奴卡菌 血细胞减少 住院治疗 医院诊断 售票员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