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菌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前期研究表明枯草芽胞杆菌YB-05对小麦全蚀病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本试验拟通过研究该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相关酶系的诱导变化情况,解析其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机理。本试验以小...小麦全蚀病菌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前期研究表明枯草芽胞杆菌YB-05对小麦全蚀病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本试验拟通过研究该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相关酶系的诱导变化情况,解析其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机理。本试验以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acc.)Arx et Oliver var.tritici(Sacc.)Walker为靶标菌,加入终浓度为MIC50枯草芽胞杆菌YB-05发酵液,通过显微镜观察菌株YB-05发酵液对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结构和形态的影响,通过酶活力测定检测菌株YB-05发酵液对小麦全蚀病菌胞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防御酶活的影响,同时检测菌株YB-05发酵液在离体/活体条件下对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Ⅲ活力的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经菌株YB-05发酵液处理后,显微镜观察到其菌丝变粗、断裂,顶端膨大,分枝增多;处理8 d后,胞内的PAL、POD、CAT、PPO和SOD活性比对照依次高24.52%、72.67%、81.81%、80.36%和112.48%;离体条件处理,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活体条件处理下差异显著,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分别比对照组分别降低43.95%和55.87%。菌株YB-05发酵液通过结合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相关基因,从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抑制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活力,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的呼吸,进而导致抑制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畸变,从而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的正常生长。展开更多
室内对采自山东泰安、济南、东营等地(市)夏玉米全蚀病罹病根茬分离到的三个菌株1号、5号、6号进行菌丝体、附着枝、瓶梗及瓶梗孢子、子囊壳的培养诱发观察,在形态学上尤其是附着枝,与已知的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中的小...室内对采自山东泰安、济南、东营等地(市)夏玉米全蚀病罹病根茬分离到的三个菌株1号、5号、6号进行菌丝体、附着枝、瓶梗及瓶梗孢子、子囊壳的培养诱发观察,在形态学上尤其是附着枝,与已知的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中的小麦变种(G.graminis var.tritici J.Walker).水稻变种(G.graminis var.graminis Trans.)和燕麦变种[G.graminis var.avenae(Turner.)Dennis.]显然不同,而与玉米变种[G.graminis(Sacc.)Arx et Olivier var.maydis Yao Wang et Zhuvat.nor.]基本一致。因此确认,造成山东夏玉米全蚀病的病原菌为禾顶囊壳菌的新变种——玉米变种.展开更多
【目的】为小麦抗全蚀病育种提供更有效的抗病鉴定方法和便于利用的抗源材料。【方法】以感病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将小麦全蚀病(G.graminis var tritici)菌种制成菌饼或菌粒,设菌饼法、菌粒法、菌粒+菌饼法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调...【目的】为小麦抗全蚀病育种提供更有效的抗病鉴定方法和便于利用的抗源材料。【方法】以感病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将小麦全蚀病(G.graminis var tritici)菌种制成菌饼或菌粒,设菌饼法、菌粒法、菌粒+菌饼法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调查统计病根率、严重度和病茎率,用于筛选有效的抗病鉴定方法;选择22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麦材料,采用优选出的抗病鉴定方法对其进行抗性鉴定,筛选便于利用的抗源材料。【结果】菌饼+菌粒法对宁春4号的致病力明显高于菌饼法和菌粒法,其病根率、严重度和病茎率分别达到100.0%,57.3%和28.6%。22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麦材料间抗病性差异较大,其中小麦-簇毛麦易位系Pm97033的抗病性最强,病根率和严重度分别为11.3%和5.4%;代换系Wan7107次之,病根率和严重度分别为21.4%和10.6%;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TH1)与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强于粗山羊草与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后代。【结论】菌饼+菌粒法是较佳的小麦抗全蚀病鉴定方法;TH1是一个很好的抗全蚀病育种材料。展开更多
文摘小麦全蚀病菌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前期研究表明枯草芽胞杆菌YB-05对小麦全蚀病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本试验拟通过研究该菌对小麦全蚀病菌相关酶系的诱导变化情况,解析其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机理。本试验以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acc.)Arx et Oliver var.tritici(Sacc.)Walker为靶标菌,加入终浓度为MIC50枯草芽胞杆菌YB-05发酵液,通过显微镜观察菌株YB-05发酵液对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结构和形态的影响,通过酶活力测定检测菌株YB-05发酵液对小麦全蚀病菌胞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防御酶活的影响,同时检测菌株YB-05发酵液在离体/活体条件下对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Ⅲ活力的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经菌株YB-05发酵液处理后,显微镜观察到其菌丝变粗、断裂,顶端膨大,分枝增多;处理8 d后,胞内的PAL、POD、CAT、PPO和SOD活性比对照依次高24.52%、72.67%、81.81%、80.36%和112.48%;离体条件处理,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活体条件处理下差异显著,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分别比对照组分别降低43.95%和55.87%。菌株YB-05发酵液通过结合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相关基因,从而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抑制小麦全蚀病菌线粒体复合酶Ⅱ和Ⅲ的活力,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的呼吸,进而导致抑制小麦全蚀病菌菌丝畸变,从而影响小麦全蚀病菌的正常生长。
文摘室内对采自山东泰安、济南、东营等地(市)夏玉米全蚀病罹病根茬分离到的三个菌株1号、5号、6号进行菌丝体、附着枝、瓶梗及瓶梗孢子、子囊壳的培养诱发观察,在形态学上尤其是附着枝,与已知的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中的小麦变种(G.graminis var.tritici J.Walker).水稻变种(G.graminis var.graminis Trans.)和燕麦变种[G.graminis var.avenae(Turner.)Dennis.]显然不同,而与玉米变种[G.graminis(Sacc.)Arx et Olivier var.maydis Yao Wang et Zhuvat.nor.]基本一致。因此确认,造成山东夏玉米全蚀病的病原菌为禾顶囊壳菌的新变种——玉米变种.
文摘【目的】为小麦抗全蚀病育种提供更有效的抗病鉴定方法和便于利用的抗源材料。【方法】以感病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将小麦全蚀病(G.graminis var tritici)菌种制成菌饼或菌粒,设菌饼法、菌粒法、菌粒+菌饼法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调查统计病根率、严重度和病茎率,用于筛选有效的抗病鉴定方法;选择22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麦材料,采用优选出的抗病鉴定方法对其进行抗性鉴定,筛选便于利用的抗源材料。【结果】菌饼+菌粒法对宁春4号的致病力明显高于菌饼法和菌粒法,其病根率、严重度和病茎率分别达到100.0%,57.3%和28.6%。22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麦材料间抗病性差异较大,其中小麦-簇毛麦易位系Pm97033的抗病性最强,病根率和严重度分别为11.3%和5.4%;代换系Wan7107次之,病根率和严重度分别为21.4%和10.6%;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TH1)与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强于粗山羊草与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后代。【结论】菌饼+菌粒法是较佳的小麦抗全蚀病鉴定方法;TH1是一个很好的抗全蚀病育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