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紫娟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11
1
作者 姜东华 吕世懂 +3 位作者 陈保 罗发美 张怀志 孟庆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56-162,共7页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云南特种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常规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的香气... 采用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云南特种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常规大叶种制成的晒青毛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紫娟晒青茶和紫娟烘青茶香气成分较接近,但比大叶种茶丰富,且差异较大;紫娟晒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咖啡因、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酮、十六烷、植醇、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α-松油醇等;紫娟烘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植醇、咖啡因、芳樟醇、十六烷、芳樟醇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十八烷、茉莉酮、苯甲酸叶醇酯、橙花叔醇、十七烷等;而大叶种晒青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植醇、芳樟醇、咖啡因、β-紫罗酮、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十六烷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香叶基丙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茶 大叶种茶 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香气成分 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塘投毒案件水样中硫丹和硫丹硫酸酯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丹 张云峰 +1 位作者 董林沛 姜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鱼塘水样采用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进行萃取:萃取温度为75℃;萃取时间为60min;氯化钠加入量为0.3kg·L^(-1);样品体积为2.0mL。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样中硫丹(α-硫丹、β-硫丹)和硫丹硫酸酯的含量,在气相色谱分离中采... 鱼塘水样采用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进行萃取:萃取温度为75℃;萃取时间为60min;氯化钠加入量为0.3kg·L^(-1);样品体积为2.0mL。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样中硫丹(α-硫丹、β-硫丹)和硫丹硫酸酯的含量,在气相色谱分离中采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在串联质谱分析中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α-硫丹、β-硫丹和硫丹硫酸酯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1~0.015μg·L^(-1),测定下限(10S/N)为0.003~0.050μg·L^(-1)。以空白水样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83.6%~117%,测定值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6)为2.2%~18%,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3)为4.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串联质谱法 硫丹 硫丹硫酸酯 微萃 全自动在线 鱼塘水 投毒案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黄焖乌骨鸡的挥发性物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胜威 苏伟 +2 位作者 母应春 陈旭 李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110,共4页
以黄焖乌骨鸡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黄焖乌骨鸡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检测,检测到包括烃、醇、醛、酮、酯、醚等在内的119种化合物,其中烷烯烃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为61.83%,其次是含氮含硫化合... 以黄焖乌骨鸡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黄焖乌骨鸡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检测,检测到包括烃、醇、醛、酮、酯、醚等在内的119种化合物,其中烷烯烃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为61.83%,其次是含氮含硫化合物、为32.07%;所鉴定的化合物主要是脂肪氧化降解产物和香辛料挥发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spme) 色谱-质谱(GC—MS) 黄焖乌骨鸡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在发酵酒香气检测上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方 陈维敏 +1 位作者 张岱 王春萍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5年第3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发酵酒 微萃技术 应用 检测 香气 微萃 样品处理方法 spme技术 预处理方法 色谱仪 样品分析 分析 有机溶剂 绿色环保 加拿大 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顶空与顶空-SPME-气质联用法在烟用香料分析中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昊阳 郭寅龙 +1 位作者 张正行 安登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对静态顶空和顶空 -SPME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在烟用香料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顶空 -SPME法更适合于挥发性成分含量较低的香料的研究和质量控制。
关键词 色谱-质谱 微萃(spme) 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便携GC-MS和HS/SPME-GC×GC-TOF MS分析化州橘红与广西橘红成分差异
6
作者 李凯旋 黄罗旭 +4 位作者 吴曼曼 徐经纬 谭国斌 罗思凡 周振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1-639,共9页
为探究不同产地橘红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便携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技术分析化州橘红和广西橘红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便携GC-MS只能初步区分化州橘... 为探究不同产地橘红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便携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技术分析化州橘红和广西橘红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便携GC-MS只能初步区分化州橘红和广西橘红,不能确定化州橘红的特征标志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对GC×GC-TOF MS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根据|p(corr)|>9和|p|>0.06结合VIP>1.1,共筛选出10种化州橘红标志物。该研究为化州橘红药材的质量评价与鉴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红 便携气色谱-质谱 全二维气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 MS) 微萃(hs/spme) 化学计量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泌乳期母乳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闹 葛武鹏 +5 位作者 张艳 高秦艺 何锐 张琦 原卉卉 李帅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4,56,共7页
旨在探究不同泌乳期母乳中本源挥发性风味成分,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母乳化开发提供参考。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初... 旨在探究不同泌乳期母乳中本源挥发性风味成分,为婴幼儿配方乳粉母乳化开发提供参考。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初乳(0~7 d)、过渡乳(8~30 d)、成熟乳(30 d以后)3个泌乳期母乳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初乳、过渡乳、成熟乳中挥发性成分分别有39种、37种、41种,主要包括酯类、醇类、烷烃类、醛酮类、酸类及醚类等6大类,其中酯类成分最为丰富,是最主要的风味物质;不同泌乳期乳中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风味表达亦如此。过渡乳较其他两种乳样中酯类和酸类成分相对含量更高,因而其果香味和汗味、蜡味更浓;而成熟乳因醛、酮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其他两个阶段,赋予了其浓郁的奶香、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微萃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 泌乳期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格特啤酒花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帅 刘玉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9-285,289,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方法,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定性,比较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方法,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定性,比较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水蒸气蒸馏法(Steam distillation,SD)得到的国产努格特啤酒花的挥发性成分,同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定量,并与美国原产地该酒花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HS-SPME法定性了106个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99.11%,而SD法仅定性88个成分,相对含量为94.38%。努格特啤酒花的挥发性成分以碳氢化合物(包括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其次为酯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含有的主要风味成分有β-蒎烯、β-香叶烯、反式-石竹烯、α-葎草烯和L-芳樟醇等,且上述指标均与美国原产地该啤酒花品种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范围一致或接近,表明引种后的努格特啤酒花基本上保持了原产地品种的风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格特啤酒花 挥发性成分 微萃(hs—spme) 水蒸气蒸馏(SD) 色谱-质谱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与PEG20M复合萃取涂层用于洗涤制品中1,4-二氧杂环己烷的测定
9
作者 陈国良 李小龙 隋丽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6-287,共2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洗涤制品中的1,4-二氧杂环己烷。使用自制的萃取头(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与PEG20M复合)于顶空平衡温度80℃下萃取样品40min。萃取物用内壁涂有SE-30固定液的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外标...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洗涤制品中的1,4-二氧杂环己烷。使用自制的萃取头(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与PEG20M复合)于顶空平衡温度80℃下萃取样品40min。萃取物用内壁涂有SE-30固定液的石英毛细管柱分离,外标法定量。1,4-二氧杂环己烷含量为0.35-120μg/g时,其峰面积与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回收率为98.7%-102%;相对标准偏差(n=5)为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complex coating) 微萃(hs—spme) 色谱(GC) 洗涤制品(detergent chemicals) 1 4-二氧杂环己烷(1 4-dioxa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联用测定芥末油中辛辣物质异硫氰酸烯丙酯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华志 牛丽影 胡小松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88,共3页
研究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SPME)技术与气相色谱 (GC)联用测定芥末油中辛辣物质异硫氰酸烯丙酯。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萃取温度、搅拌速度、萃取时间、解吸时间四因素四水平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影响萃取效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萃取... 研究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SPME)技术与气相色谱 (GC)联用测定芥末油中辛辣物质异硫氰酸烯丙酯。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萃取温度、搅拌速度、萃取时间、解吸时间四因素四水平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影响萃取效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萃取温度、搅拌程度、萃取时间、解吸时间 ;以萃取温度 4 0℃、搅拌程度 90 0r/min、萃取时间30min、解吸时间 5min为最理想。该方法在含异硫氰酸烯丙酯 0 .0 2 μL/L~ 0 .6 0 μL/L范围内线性良好 ,相关系数r=0 .996 4;对芥末油中加标异硫氰酸烯丙酯 0 .10 μL/L、0 .2 0 μL/L、0 .30 μL/L ,回收率分别为 91.18%、94 .36 %、10 6 .4 %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2 .32 %、1.99%和 4 .2 7% ;最小检出限为 0 .0 0 5 6 μ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末油 温度 辛辣物质 spme 时间 微萃 效率 GC 影响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O法鉴别金华火腿中的风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74
11
作者 田怀香 王璋 许时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7-123,共7页
采用自制简易的Sniffing装置,接GCMS的毛细管柱出口,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HSSPME)法提取的金华火腿的风味物质进行柱后感官嗅闻评价。以乙酸乙酯、2,3戊二酮、己醛、3甲硫基丙醛、1辛烯3醇、壬醛作为... 采用自制简易的Sniffing装置,接GCMS的毛细管柱出口,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HSSPME)法提取的金华火腿的风味物质进行柱后感官嗅闻评价。以乙酸乙酯、2,3戊二酮、己醛、3甲硫基丙醛、1辛烯3醇、壬醛作为已知标准物来标定嗅闻时间与GCMS仪器测定的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的差异。经实验确定,共有26种感官评价,其中有22种化合物可以被明确定性。这些形成于金华火腿长期的发酵成熟过程的风味化合物均对金华火腿的整体风味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火腿 风味物质 风味化合物 感官评价 己醛 微萃 发酵 GC-MS 鉴别 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香气成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廉明 吕世懂 +4 位作者 吴远双 周降生 贺宜龙 王晨 孟庆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7-302,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3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三种乌龙茶之间香气成分上的差异性。...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3种不同发酵程度的台湾乌龙茶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三种乌龙茶之间香气成分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3种乌龙茶中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2种,其中文山包种和冻顶乌龙茶香气成分较接近,但和东方美人茶之间差异较大;文山包种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茉莉内酯、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咖啡因、茉莉酮酸甲酯和β-紫罗酮等;冻顶乌龙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α-法呢烯、橙花叔醇、吲哚、茉莉内酯、香叶醇、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咖啡因、β-紫罗酮、十六酸甲酯和香叶基丙酮等;而东方美人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芳樟醇氧化物、橙花叔醇、十六酸、β-紫罗酮、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咖啡因、香叶醇、己酸-3-己烯酯、香叶基丙酮、植酮和顺-3-己烯醇苯甲酸酯等。经对比发现,不同发酵程度的乌龙茶在香气成分上的相似和差异性可能与茶叶的加工工艺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微萃(hs—spme) 香气成分 发酵程度 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及其膨化制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文艳 刘凌 +1 位作者 吴娜 张晓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7-205,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生板栗粉、煮板栗和3种膨化板栗制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68种挥发性物质,初步认定吡嗪类物质中的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呋...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生板栗粉、煮板栗和3种膨化板栗制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68种挥发性物质,初步认定吡嗪类物质中的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呋喃类物质中的2-戊基呋喃、γ-丁内酯、2-糠醇、2,5-二氢-3,5-二甲基-2-呋喃酮和γ-辛内酯及芳香族类物质中的苯甲醛是板栗的特征风味物质。煮制可提升板栗的香气。膨化板栗片的膨化加工方式对其香气成分影响显著,挤压膨化板栗片的香气物质组成和煮板栗比较相似,微波膨化板栗片中易产生具有枯焦气息的2,4-二叔丁基苯酚,油炸膨化板栗片的挥发性成分最复杂,醛类物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膨化板栗制品 挥发性香气成分 微萃(hs—spme) 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肉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朱瑶迪 邹小波 +2 位作者 黄晓玮 石吉勇 洪兆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74-378,共5页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跟踪考察了不同贮藏温度(25、4、-16℃)下猪肉中挥发性成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5℃条件下,贮藏0、8、16、24h后主要挥发成分为22、25、21、38种,其中0h主要为己醛,占总含量的45%以上,8、16h后主要为3-羟基-2-丁...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跟踪考察了不同贮藏温度(25、4、-16℃)下猪肉中挥发性成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5℃条件下,贮藏0、8、16、24h后主要挥发成分为22、25、21、38种,其中0h主要为己醛,占总含量的45%以上,8、16h后主要为3-羟基-2-丁酮,均为总含量的50%以上,而24h后主要为烷烃类,且出现含硫、氮等成分。4℃条件下,贮藏2、4、6d后主要挥发成分为23、31、33种,2、4d后主要为乙醇,而6d后主要为3-羟基丁醇,均占总含量的40%以上。-16℃条件下,贮藏3、6、9d后主要挥发性成分为26、33、34种,其中3d后主要为乙醇;6d后主要为乙醇和己醛,均占总含量的30%以上;9d后乙醇达总含量的60%以上,且出现含硫、氮成分。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正常猪肉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壬醛、3-羟基-2-丁酮、乙醇等成分,腐败时的特异性挥发性成分为甲硫醇、苯酚、二甲基硫等成分,研究结果可为猪肉新鲜度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挥发性物质 微萃(hs—spme) 气质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藏前后白鲢鱼肉中挥发性成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阳 汪超 +8 位作者 胡建中 廖李 王俊 汪兰 吴文锦 熊光权 程薇 李冬生 乔宇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5,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对白鲢鱼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气质联用仪对提取物进行鉴定,并分析冻藏7天后鱼肉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实验用固相微萃取头吸附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60min后进行GC/MS分析,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对白鲢鱼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气质联用仪对提取物进行鉴定,并分析冻藏7天后鱼肉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实验用固相微萃取头吸附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60min后进行GC/MS分析,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确定46种成分。鱼肉经冻藏后,挥发性成分总含量降低55.11%,其中含羰基的醛类和酮类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84.91%和94.74%。己醛,苯甲醛,1-辛烯-3-醇这3种腥味物质含量分别降低30%,81%和42%;而辛醛,反-2-十二烯醛,十八醛,2,3-辛二酮,甲基壬基甲酮的含量经冻藏后消失;正戊醇,己醇和D-柠檬烯含量分别增加38%,3%和549%;新生成了癸醛、反-2-辛烯醇、庚醇、2,5-己二酮、β-蒎烯等15种化合物。冻藏后,白鲢鱼肉挥发性成分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导致酶解产物同时也是风味主体化合物的量减少。对鱼肉冻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的研究可为以后鱼糜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HP—spme) 色谱-质谱(GC MS) 挥发性成分 冻藏 白鲢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米饭与方便米饭风味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晓娜 王莉 +1 位作者 王韧 陈正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158-160,164,共4页
研究了5个大米品种新鲜米饭及其方便米饭的风味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并以NIST、Wiley质谱库匹配检索以及相对保留指数(RI)对化合物进行鉴定。5个品种共检测到31种风味物... 研究了5个大米品种新鲜米饭及其方便米饭的风味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并以NIST、Wiley质谱库匹配检索以及相对保留指数(RI)对化合物进行鉴定。5个品种共检测到31种风味物质,其中以醛类、醇类、酮类及呋喃等为主。与新鲜米饭相比,除了2-丁基呋喃没有检测到外,方便米饭风味成分变化不大,只有风味强度的减弱。结果表明,方便米饭风味具有一定优越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萃(hs—spme) 色谱-质谱(GC—MS) 对保留指数(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中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婷婷 胡连花 王雅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1862-11863,11899,共3页
对目前常用的啤酒中风味物质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对各种方法作出比较并归纳了它们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指出啤酒中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的研究动态,旨在能为啤酒中风味物质的深入分析研究及相关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风味阈值 分析 微萃(spme) 色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酿酒白葡萄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莎莎 范文来 +2 位作者 徐岩 李记明 于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3-198,共6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提取贵人香、霞多丽和雷司令3种酿酒白葡萄中的挥发性的香气化合物,对其中36种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其中2-乙基-3-甲氧基吡嗪在国产白葡萄中属首次检测到。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比较...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提取贵人香、霞多丽和雷司令3种酿酒白葡萄中的挥发性的香气化合物,对其中36种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其中2-乙基-3-甲氧基吡嗪在国产白葡萄中属首次检测到。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比较3种酿酒白葡萄品种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发现己醛、β-蒎烯、p-伞花烃、1-己醇、顺-3-己烯-1-醇、糠醛、2-乙基-1-己醇、4-萜品醇、苯乙醛和1,1,6-三甲基-1,2,-二氢萘(TDN)是不同品种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人香 霞多丽 雷司令 微萃(spme) 色谱-质谱(GC-MS)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菌的差异挥发性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海游 胡昊 +4 位作者 李淑军 钟读波 胥志祥 孙磊业 韩丰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为了弥补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对滞后的缺陷,构建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用于探究黄曲霉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并结合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分析豆腐干中黄曲霉菌差异性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结果表明黄... 为了弥补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对滞后的缺陷,构建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用于探究黄曲霉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并结合代谢组学和基因组学分析豆腐干中黄曲霉菌差异性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结果表明黄曲霉菌的差异性代谢物包括1,2,3-三甲基-苯、均三甲苯、乙醇、十六烷酸甲酯、2,4-二叔丁基苯酚、乙酸、三氯甲烷、1-丁醇、1-甲基-3-(1-甲基乙基)-苯。特别地,乙酸、乙醇和1-丁醇在黄曲霉菌代谢网络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基因组信息 黄曲霉 色谱-质谱法(GC-MS) 微萃(hs/sp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款特种麦芽风味物质和感官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于淼 马明娟 +4 位作者 毋思敏 苏红旭 陈霞 苏晓霞 郭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46-250,265,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GC-O-MS),对六款不同色度的特种麦芽(高香麦芽、饼干麦芽、焦香麦芽、结晶麦芽、巧克力麦芽和黑麦芽)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鉴定,从六款特种麦芽中一共鉴定出风味化合物41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GC-O-MS),对六款不同色度的特种麦芽(高香麦芽、饼干麦芽、焦香麦芽、结晶麦芽、巧克力麦芽和黑麦芽)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鉴定,从六款特种麦芽中一共鉴定出风味化合物41种,其中醛类20种、吡嗪类7种、醇类4种、酚类1种、杂环化合物类9种。采用Rate That All Apply(RATA)感官评价方法对特种麦芽的感官特性强度进行打分,结果表明,随着特种麦芽颜色的加深,其甜香果香逐渐降低,咖啡味和烟熏味逐渐增加。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立特种麦芽风味物质与感官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杂环化合物的协同作用解释了巧克力麦芽和黑麦芽的主体风味,不同种类吡嗪化合物的协同作用解释了饼干麦芽的主体风味,但该模型对高香麦芽、焦香麦芽、结晶麦芽的主体风味解释欠佳,有待下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麦芽 微萃( hs- spme) 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 GC-O-MS) Rata-All- That-Apply ( RATA) 偏最小二乘回归( PLSR) 风味物质 感官特性 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