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通道全自动超声波海底管道铺设质量检验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广文 孙晓明 尤卫宏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研制了用于海底管道铺设质量检验的多通道全自动超声波检验系统。东联港海底管道项目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提高海底管道焊缝质量的检验速度和检验精度。文中主要介绍多通道全自动超声波检验系统的技术原理、设计特点以及系统设计中的... 研制了用于海底管道铺设质量检验的多通道全自动超声波检验系统。东联港海底管道项目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提高海底管道焊缝质量的检验速度和检验精度。文中主要介绍多通道全自动超声波检验系统的技术原理、设计特点以及系统设计中的难点与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铺设质量 多通道全自动超声波检验系统 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通道带乘性噪声系统观测噪声的最优估计 被引量:1
2
作者 褚东升 王璐 陈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5-480,共6页
研究在多通道观测时观测噪声的最优估计问题。就多通道的乘性噪声为对角阵且动态噪声一步相关并与观测噪声在同时刻和过去相邻时刻也相关的复杂情况下给出了在线性最小方差意义下的观测噪声最优滤波估计算法和固定区间平滑估计算法。针... 研究在多通道观测时观测噪声的最优估计问题。就多通道的乘性噪声为对角阵且动态噪声一步相关并与观测噪声在同时刻和过去相邻时刻也相关的复杂情况下给出了在线性最小方差意义下的观测噪声最优滤波估计算法和固定区间平滑估计算法。针对这些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随机系统 乘性噪声 线性最小方差估计 观测噪声估计器 石油地震勘探 水声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通道观测系统数字接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韩雪莲 童智勇 杨汝良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57,共6页
太阳射电观测系统提出信号频段跨度大、观测频点多且频率及频点带宽可变、高精度多通道信号时间同步等要求。在此研究并采用奈奎斯特中频采样、多通道并行数字正交解调、滤波抽取得到数字基带信号。给出适合高倍率抽取的级联高效滤波器... 太阳射电观测系统提出信号频段跨度大、观测频点多且频率及频点带宽可变、高精度多通道信号时间同步等要求。在此研究并采用奈奎斯特中频采样、多通道并行数字正交解调、滤波抽取得到数字基带信号。给出适合高倍率抽取的级联高效滤波器结构和易于工程使用的CIC滤波器幅度补偿方法。采用可编程延迟器实现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要求。完成了基于FPGA的硬件编程与硬件资源评估,使用线性调频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在评估板上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模式下,400 MHz带宽信号在脉冲重复时间内可被滤波抽取输出16路带宽可变的窄带正交基带信号,通带幅度平坦度、相位正交度等指标符合系统要求。最后讨论了硬件资源使用情况和潜在的性能升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观测系统 数字接收机 数字正交解调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多通道观测揭示的东北冷涡异常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尚城 杨向东 +1 位作者 商树荣 顾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88-697,共10页
利用美国气象卫星OLR ,HIRS Tb12 ,ERB ,VIS ,SSMR和SSM I多通道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东北冷涡异常年的全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关键地区的先兆特征 ;对于东北冷涡异常 ,发现了有一个由北半球的海冰 ,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 ,亚洲的季风以及东... 利用美国气象卫星OLR ,HIRS Tb12 ,ERB ,VIS ,SSMR和SSM I多通道的观测资料 ,分析了东北冷涡异常年的全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关键地区的先兆特征 ;对于东北冷涡异常 ,发现了有一个由北半球的海冰 ,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 ,亚洲的季风以及东北地区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组成的影响链存在。由此讨论了影响链上的各因子对东北冷涡异常的作用。结果表明多通道卫星观测资料的综合应用在气候变化的研究和预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多通道观测 东北冷涡 异常特征 EL-NINO 冰雪盖 亚洲季风 东北亚地区 天气系统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徕卡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香港九龙铁路中的成功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文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变形监测系统 铁路公司 全自动 徕卡 香港 计算机工作站 应用 有限公司 测量系统 变形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原理的土壤盐分实时观测系统
6
作者 孟宪萌 尹茂生 +1 位作者 朱炎 刘登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258,共6页
土壤中盐分浓度的观测是研究土壤盐分运移问题的前提与基础,目前所用的土壤盐分浓度观测仪器在完成多点长时间实时观测任务时存在较大的困难,迫切需要研发多点长时间连续观测的土壤盐分实时观测系统。基于单片机原理开发了土壤盐分实时... 土壤中盐分浓度的观测是研究土壤盐分运移问题的前提与基础,目前所用的土壤盐分浓度观测仪器在完成多点长时间实时观测任务时存在较大的困难,迫切需要研发多点长时间连续观测的土壤盐分实时观测系统。基于单片机原理开发了土壤盐分实时观测系统,新研发的土壤盐分实时观测系统主要包括信号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上位机控制单元3个功能模块,可同时对多个土壤盐分传感器所采集的土壤盐分浓度数据进行实时显示、传输、储存,具有反应灵敏、精度高、仪器轻便等特点。通过将该系统应用于一维土柱盐分运移试验中的土壤盐分浓度观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持续稳定运行500 h以上,且工作性能稳定、数据观测准确,证明其在土壤盐分浓度观测中具有可靠性。基于单片机原理的土壤盐分实时观测系统在室内与野外土壤盐分运移试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土壤盐分 实时观测系统 多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观测法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水影响煤储层矿物和孔裂隙结构的新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杜艺 吕春阳 +3 位作者 严世杰 付常青 徐伟丰 桑树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104,共12页
CO_(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CO_(2)-ECBM)技术能够在封存CO_(2)的同时增产煤层气,兼具碳减排和能源开发的双重效益。在深部储层高温、高压、含水状态下,超临界CO_(2)(ScCO_(2))-H_(2)O-煤体系会发生一系列的地球化学作用,进而导致煤储层矿... CO_(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CO_(2)-ECBM)技术能够在封存CO_(2)的同时增产煤层气,兼具碳减排和能源开发的双重效益。在深部储层高温、高压、含水状态下,超临界CO_(2)(ScCO_(2))-H_(2)O-煤体系会发生一系列的地球化学作用,进而导致煤储层矿物与孔裂隙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直接影响CO_(2)-ECBM的有效性。通过室内物模实验,充分利用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AM)具有提供大尺寸高分辨率背散射图像的优势,实现了原位观测,并结合图像处理方法,对反应前后矿物和孔裂隙的参数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由此揭示了不同尺度矿物和孔裂隙在数量、面积及分形维数上的变化规律,形成了研究ScCO_(2)-H_(2)O-煤地球化学作用下矿物变化对孔裂隙影响机理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ScCO_(2)-H_(2)O对煤中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最为显著,而对长石、磷灰石和黏土矿物的影响相对较弱;②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和煤体的溶胀作用促进了新的孔裂隙和裂缝的形成,尤其是在直径大于10μm的孔裂隙;③碳酸盐矿物部分溶解可增加孔裂隙形态的复杂性,而晶胞型充填碳酸盐的完全溶解则会降低孔裂隙的分形维数。结论认为,该研究方法可更直观和科学地揭示ScCO_(2)-H_(2)O-煤地球化学作用下,矿物变化对孔裂隙的影响机理,还可应用于其他研究背景中储层物性原位改造的机理分析,如压裂液作用、微生物作用、酸化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 原位观测 ScCO_(2)-H_(2)O-煤反应 原位定量表征 孔裂隙结构 地球化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量估计的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变增益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5
8
作者 姜伟 裘锦霄 +2 位作者 郑颖 裘信国 朱刚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存在时变负载和模型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惯量估计的变增益自抗扰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关节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并通过频域分析,得到了关节伺服系统二阶状态方程。为了削弱扰动和不确定参数的影响,设计了... 针对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存在时变负载和模型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惯量估计的变增益自抗扰控制策略。首先,建立了关节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并通过频域分析,得到了关节伺服系统二阶状态方程。为了削弱扰动和不确定参数的影响,设计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利用自适应的方法估计惯量,同时结合鲁棒和滑模控制以保持系统稳定性,并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该控制策略下,电机端正弦信号跟踪误差小于0.2 rad,在负载扰动下位置误差小于0.03 rad,较之单一自抗扰控制误差大约减小了40%,具有较强的抗扰动性,提高了关节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 线性扩张状态观测 扰动补偿 变控制通道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技术
9
作者 张平 杨周胜 +1 位作者 陈京 杨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3,共5页
讨论了地震台站数据采集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电磁干扰类型 ,以及抑制干扰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论述了信号通道、滤波器使用和浮置技术措施以及接地技术在抗干扰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效果。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抗干扰技术 电磁干扰 信号通道 滤波器 浮置技术措施 接地技术 地震前兆 地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4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数据集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艳芸 周文君 +10 位作者 张孝良 武传胜 Zayar Phyo Mohd Zeeshan 鲁志云 温韩东 沙丽清 宋清海 梁乃申 刘玉洪 张一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243-254,共12页
亚热带森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大气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通过呼吸作用排放的碳是大气CO_(2)的主要来源,土壤碳库的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因此目前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大... 亚热带森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大气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通过呼吸作用排放的碳是大气CO_(2)的主要来源,土壤碳库的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因此目前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大小及动态变化特征受到广泛关注。云南哀牢山是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森林分布区。本研究依托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全自动多通道观测系统开展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连续测定,经过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将2010-2014年的土壤呼吸的监测数据收集与整理,包括土壤5 cm温度(Ts)、土壤10 cm含水量(SWC)和土壤呼吸(Rs),并形成日、月和年尺度三类数据集。本数据集对于揭示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正确评估土壤有机碳排放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对土壤呼吸组分尤其是土壤有机碳排放的影响提供经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多通道观测系统 土壤呼吸 气候变化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的欧洲气象卫星计划
11
作者 盛永伟 《遥感信息》 CSCD 1994年第4期40-41,37,共3页
发展中的欧洲气象卫星计划盛永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十分重视同国际伙伴的合作,已同NOAA(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和EUMETSAT(欧洲气象卫星组织)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应EU-METSAT主任J.Mor... 发展中的欧洲气象卫星计划盛永伟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十分重视同国际伙伴的合作,已同NOAA(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和EUMETSAT(欧洲气象卫星组织)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应EU-METSAT主任J.Morgan博士的邀请,笔者有幸于1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应用 空间研究组织 红外成像仪 地面系统 光谱通道 扫描辐射仪 在轨运行 降水指数 运行中心 地球观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激电法在斑岩型铜钼矿找矿突破中的成功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彦峰 张旭 +5 位作者 陈儒军 姚红春 常富国 曾佩 何馨 向毕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62-,共1页
<正>传统激电法受电磁耦合感应、观测参数少、测量通道少、抗干扰能力弱等因素影响,探测深度一般不超过300米、无法区分矿(如黄铜矿、辉钼矿、闪锌矿等)与非矿(如黄铁矿、碳质地层、磁铁矿等)异常(焦彦杰等,2015),并且二维探测效... <正>传统激电法受电磁耦合感应、观测参数少、测量通道少、抗干扰能力弱等因素影响,探测深度一般不超过300米、无法区分矿(如黄铜矿、辉钼矿、闪锌矿等)与非矿(如黄铁矿、碳质地层、磁铁矿等)异常(焦彦杰等,2015),并且二维探测效率低、精度差、成本高,对深部探测无能为力。针对传统激电法的缺点和不足,我们提出了精密激电法。精密激电法采用分布式多通道观测系统,一次可布置100~800道并行采集,相当于100~800台传统激电仪同时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电 铜钼矿 并行采集 斑岩型 深部探测 观测系统 探测深度 测量通道 探测效率 同步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