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速充液旋压时全膜润滑临界条件确定 被引量:3
1
作者 汤勇 叶邦彦 +1 位作者 曾志新 夏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15-818,共4页
采用电阻法对超高速充液旋压内螺旋翅片铜管时全膜润滑临界条件进行了研究 ,利用旋压接触面之间的电阻变化 ,确定了形成全膜润滑的临界条件 ,同时对影响全膜润滑油膜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全膜润滑油膜形成主要取决于旋... 采用电阻法对超高速充液旋压内螺旋翅片铜管时全膜润滑临界条件进行了研究 ,利用旋压接触面之间的电阻变化 ,确定了形成全膜润滑的临界条件 ,同时对影响全膜润滑油膜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全膜润滑油膜形成主要取决于旋压速度和润滑油特性 ,其中旋压速度是影响全膜润滑油膜能否形成的关键条件。全膜润滑形成对轴向拉力、扭转偏角和表面粗糙度值均有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旋压 超高速 全膜润滑 内螺旋翅片 铜管 临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增压旋压时全膜润滑的临界条件及影响
2
作者 汤勇 周德明 +3 位作者 叶邦彦 曾志新 夏伟 潘声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8,共4页
采用电阻法对超高速增压旋压内螺旋翅片铜管时的全膜润滑进行了研究 .利用旋压接触面之间的电阻变化 ,研究了形成全膜润滑的临界条件 ,同时对影响全膜润滑油膜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全膜润滑油膜的形成取决于旋压速度和... 采用电阻法对超高速增压旋压内螺旋翅片铜管时的全膜润滑进行了研究 .利用旋压接触面之间的电阻变化 ,研究了形成全膜润滑的临界条件 ,同时对影响全膜润滑油膜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全膜润滑油膜的形成取决于旋压速度和供油压力 ,其中旋压速度是影响全膜润滑油膜能否形成的关键条件 ;全膜润滑的形成对扭转偏角和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较大 ,但对轴向拉力的影响很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旋压 超高速 全膜润滑 电阻法 临界条件 内螺旋翅片铜管 旋压速度 供油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润滑到边界润滑的过渡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文中 王顺 +1 位作者 胡元中 王慧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2-35,共4页
摩擦副在工作中经历不同的润滑状态,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从全膜润滑到边界润滑的过渡。数值实验显示,从全膜到边界润滑是个光滑的过渡过程。对于光滑表面,在较低速度下过渡到混合润滑;而对于粗糙表面,全膜到混合润滑的过渡发生在... 摩擦副在工作中经历不同的润滑状态,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从全膜润滑到边界润滑的过渡。数值实验显示,从全膜到边界润滑是个光滑的过渡过程。对于光滑表面,在较低速度下过渡到混合润滑;而对于粗糙表面,全膜到混合润滑的过渡发生在较高速度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流润滑 混合润滑 数值模拟 粗糙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盘点接触下有机摩擦改进剂对矿物油润滑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安丰阳 郭峰 +2 位作者 刘成龙 鞠超 王晓波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78,共9页
目的探究在全膜润滑状态下,矿物油中不同官能团极性的有机摩擦改进剂分子原位吸附对球-盘点接触润滑状态的影响。方法利用球-盘油膜润滑试验机对500SN和分别含有质量分数为4%油醇、4%油酸酰胺和4%油酸的500SN(分别标记为500SNOH、500SNC... 目的探究在全膜润滑状态下,矿物油中不同官能团极性的有机摩擦改进剂分子原位吸附对球-盘点接触润滑状态的影响。方法利用球-盘油膜润滑试验机对500SN和分别含有质量分数为4%油醇、4%油酸酰胺和4%油酸的500SN(分别标记为500SNOH、500SNCONH2和500SNCOOH)进行油膜厚度和摩擦因数的测量,通过接触角测量仪(CA)、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吸附在钢球表面上的有机摩擦改进剂进行表征。结果在相同试验工况下,500SNOH、500SNCONH2和500SNCOOH的中心膜厚和摩擦因数均低于500SN,并且降幅随着有机摩擦改进剂分子官能团极性的增强而增加。其中,在卷吸速度为32 mm/s、滑滚比为0.05的工况下,500SNOH、500SNCONH2和500SNCOOH的中心油膜厚度与500SN相比分别下降了15.32%、22.58%和26.61%;在滑滚比为0.05的工况下,500SNOH、500SNCONH2和500SNCOOH在卷吸速度为1~512 mm/s范围内的平均摩擦因数降幅最高,与500SN相比分别下降了6.07%、15.79%和24.57%。结论验证了不同官能团的有机摩擦改进剂分子均能够在钢球表面通过原位吸附形成疏油边界膜,从而降低了润滑剂对钢球表面的润湿性。同时也验证了有机摩擦改进剂分子官能团极性越强,疏油边界膜的润湿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膜润滑 有机摩擦改进剂 500SN 厚度 摩擦因数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弹性模量与滑动高副的润滑性能
5
作者 刘红旗 雷天觉 钟国华 《洛阳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84-88,共5页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证明,降低滑动高副中材料的弹性模量,可显著地改善其润滑性能,易于实现全膜润滑。
关键词 润滑 弹性模量 材料 滑动高副 全膜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环接触下油性添加剂对聚α-烯烃油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樊赛生 荆兆刚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32,共7页
为研究全膜润滑条件下油性添加剂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球-环光弹流油膜测量试验台对PAO10(聚α-烯烃)以及分别含有质量分数0.2%硬脂酸、0.2%棕榈酸和0.2%肉豆蔻酸油性添加剂的PAO10(分别记为PAOS、PAOP和PAOM)进行膜厚和摩擦因数的测量... 为研究全膜润滑条件下油性添加剂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利用球-环光弹流油膜测量试验台对PAO10(聚α-烯烃)以及分别含有质量分数0.2%硬脂酸、0.2%棕榈酸和0.2%肉豆蔻酸油性添加剂的PAO10(分别记为PAOS、PAOP和PAOM)进行膜厚和摩擦因数的测量,研究在球-环接触下油性添加剂对PAO10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膜润滑状态下,硬脂酸、棕榈酸和肉豆蔻酸3种油性剂对PAO10油的膜厚和摩擦因数都有影响;随着卷吸速度的增加,膜厚随之增加,PAOM、PAOP和PAOS的膜厚小于PAO10膜厚,并且随着油性添加剂链长增加依次减小,其中PAOS膜厚最小;滑滚比对油性剂作用有明显影响,随着滑滚比增加油膜受到的剪切应力增加,导致油性剂吸附效应降低;PAOS、PAOP和PAOM膜厚和摩擦因数降低主要因为是油性剂在钢球表面形成的吸附膜具有疏油性,而且随着油性剂分子链长增加固液界面间的结合能力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性添加剂 PAO 摩擦因数 全膜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驱动轴向柱塞泵/马达配流副摩擦转矩影响因数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毛飞宇 何士举 +2 位作者 王雷 王海峰 邓海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157-162,共6页
为考察双侧驱动轴向柱塞泵/马达配流副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对其摩擦转矩特性的影响,在考虑油液黏压特性下,建立配流副物理模型,推导全膜润滑摩擦转矩公式,仿真分析压力、油膜厚度、密封带宽度、腰型槽中心角以及转速对摩擦转矩的影响。... 为考察双侧驱动轴向柱塞泵/马达配流副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对其摩擦转矩特性的影响,在考虑油液黏压特性下,建立配流副物理模型,推导全膜润滑摩擦转矩公式,仿真分析压力、油膜厚度、密封带宽度、腰型槽中心角以及转速对摩擦转矩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流副间摩擦转矩随压力增大而稍有增大,腰型槽中心角对摩擦转矩的影响较小;摩擦转矩随油膜厚度增大而减小,在增大到10μm后摩擦转矩趋于稳定;减小密封带宽度、降低转速能有效减小摩擦转矩。研究可为改善双侧驱动轴向柱塞泵/马达配流副润滑效果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驱动 黏压特性 摩擦转矩 全膜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滚子轴承的极限偏斜角判定方法研究
8
作者 刘勇 邱明 +1 位作者 张海 谷晓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7-192,共6页
提出一种判定全膜弹流润滑下圆柱滚子轴承滚子极限偏斜角的方法。以NU206E圆柱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偏斜状态下的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模型,通过拟合偏斜角与最小油膜厚度的关系曲线,结合膜厚比公式,探究全膜弹流润滑下的滚子极限偏... 提出一种判定全膜弹流润滑下圆柱滚子轴承滚子极限偏斜角的方法。以NU206E圆柱滚子轴承为研究对象,建立偏斜状态下的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模型,通过拟合偏斜角与最小油膜厚度的关系曲线,结合膜厚比公式,探究全膜弹流润滑下的滚子极限偏斜角。结果表明:当滚子偏斜后,滚子与滚道间的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分布不再关于Y=0截面对称,而是一端油膜压力增大、油膜厚度减小,另一端相反,并且压力的变化更为明显,引起了接触压力集中的现象;随滚子偏斜角的增大,最小油膜厚度减小,压力集中于一端的现象越加明显;当滚子偏斜角大于极限偏斜角时,轴承不再处于全膜弹流润滑状态,润滑效果变差。研究成果可为偏斜状态下轴承润滑状态的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偏斜角 弹流润滑 偏斜滚子 有限长线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