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最为显著,但其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的基因组变化,寻找可能的干预靶点。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四血管法制作大鼠...目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最为显著,但其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的基因组变化,寻找可能的干预靶点。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四血管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5个时间点(6、12、24、48、72 h)取海马CA1区脑组织进行RNA测序。测序结果采用对比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聚类分析显示,假手术组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模型组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上调基因数目较多。富集分析显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炎症反应、细胞迁移的正向调控、细胞分化的负调控、细胞间黏附的调控,以及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等途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及富集到GO术语和KEGG通路数量有两个高峰,即在12 h和48 h,提示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呈现双相变化。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有多个共同基因和通路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免疫反应及细胞死亡相关基因,其表达呈现双相变化,提示缺血再灌注后存在复杂的通路和调控机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最为显著,但其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的基因组变化,寻找可能的干预靶点。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四血管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5个时间点(6、12、24、48、72 h)取海马CA1区脑组织进行RNA测序。测序结果采用对比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聚类分析显示,假手术组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模型组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上调基因数目较多。富集分析显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炎症反应、细胞迁移的正向调控、细胞分化的负调控、细胞间黏附的调控,以及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等途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及富集到GO术语和KEGG通路数量有两个高峰,即在12 h和48 h,提示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呈现双相变化。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有多个共同基因和通路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免疫反应及细胞死亡相关基因,其表达呈现双相变化,提示缺血再灌注后存在复杂的通路和调控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60896)贵州省基础研究项目(QianKeHeJiChu-ZK[2021]General 505)+3 种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QianJiaoHe KY Zi[2021]210)贵州省卫健委科技基金项目(gzwkj2021-072)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与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ZYY-2021-015)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启动基金[GYZYYFY-BS-2021(01),GYZYYFY-BS-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