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基因表达动态变化研究
1
作者 贾瑞琪 翟华筝 +1 位作者 张晨 汪敬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57-1166,共10页
目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最为显著,但其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的基因组变化,寻找可能的干预靶点。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四血管法制作大鼠... 目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最为显著,但其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分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的基因组变化,寻找可能的干预靶点。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采用四血管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5个时间点(6、12、24、48、72 h)取海马CA1区脑组织进行RNA测序。测序结果采用对比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聚类分析显示,假手术组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模型组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上调基因数目较多。富集分析显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炎症反应、细胞迁移的正向调控、细胞分化的负调控、细胞间黏附的调控,以及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等途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及富集到GO术语和KEGG通路数量有两个高峰,即在12 h和48 h,提示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呈现双相变化。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有多个共同基因和通路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免疫反应及细胞死亡相关基因,其表达呈现双相变化,提示缺血再灌注后存在复杂的通路和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糖核酸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海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窒息法构建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良与评价
2
作者 饶欧阳 李世欣 +2 位作者 胡杰 谢沙 刘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674-6681,共8页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危重症常见的病理损伤,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目前,传统窒息法常用于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模型,但其复苏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较低。为此,通过改良传统窒息法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急危重症常见的病理损伤,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目前,传统窒息法常用于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模型,但其复苏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较低。为此,通过改良传统窒息法构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与传统窒息法进行比较,评估改良窒息法的优势。将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传统组与改良组,分别采用传统窒息法和改良窒息法构建模型。观察大鼠复苏成功率和24 h生存率,采用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评估神经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炎症、氧化应激、凋亡指标。结果表明:与传统窒息法相比,改良窒息法构建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具有更高的复苏成功率和24 h存活率,且脑损伤、炎症、氧化应激、凋亡等情况与传统窒息法比较无明显差异,能够满足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芍总苷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仁强 陈健文 +2 位作者 庞建新 蓝秀键 邱灿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TPG)对全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2min再灌注24h建立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于造模24h后TPG对沙土鼠脑组织含水量、SOD与MDA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同模型组比较,TPG200、400mg/kg...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TPG)对全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12min再灌注24h建立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于造模24h后TPG对沙土鼠脑组织含水量、SOD与MDA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同模型组比较,TPG200、400mg/kg·b.w.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脑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提高,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OD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病理检查表明给药组的病理损伤较模型组轻。结论赤芍总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总苷 沙土鼠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吕建瑞 马宏钟 薛荣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置于42℃中15 min行热休克预处理,全脑缺血6 min后行2 h、6 h、12 h、24 h3、d、5 d再灌注后处死,...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置于42℃中15 min行热休克预处理,全脑缺血6 min后行2 h、6 h、12 h、24 h3、d、5 d再灌注后处死,取海马脑组织行HE染色、JUN蛋白免疫组化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 h JUN蛋白在CA1区开始表达,6 h达到高峰,5 d时仍有表达;CA3区JUN蛋白的表达弱于CA1区(P<0.05);同时CA1区细胞损伤明显。热休克预处理组JUN蛋白表达在CA1和CA3区相应时点减弱(P<0.05),细胞损伤轻微,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过度表达参与了神经元损伤过程,热休克预处理通过下调JUN蛋白过度表达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热休克预处理 c—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蛋白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宏志 陈卫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氨基末端激酶或应激活化激酶(JNK)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构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锥体细胞,免疫印迹检测不同实验组中JNK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各组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明显...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氨基末端激酶或应激活化激酶(JNK)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构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锥体细胞,免疫印迹检测不同实验组中JNK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各组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JNK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存在JNK途径的过度激活,进而导致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氨基末端激酶或应激活化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克索联合左旋多巴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能力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康晓宇 刘丽旭 +1 位作者 王文竹 王云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3-540,共8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与左旋多巴联用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情绪和认知功能,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普拉克索组(n=20)和联合组(n=20)。后3组采用Pul...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与左旋多巴联用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情绪和认知功能,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8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普拉克索组(n=20)和联合组(n=20)。后3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普拉克索组每天予普拉克索0.5 mg/kg腹腔注射,联合组每天予普拉克索0.5 mg/kg和左旋多巴50 mg/kg腹腔注射,共14 d。造模后3 d、7 d和14 d每组取5只行旷场试验,造模后7 d和14 d每组取5只行Y迷宫试验,造模后3 d、7 d和14 d每组取5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造模后14 d每组取5只行尼氏染色。结果与模型组相比,7 d和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旷场试验穿格次数增加(P<0.05),总轨迹长度增加(P<0.05),平均速度增加(P<0.05),7 d时普拉克索组中心区停留时间延长(P<0.05);7 d和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Y迷宫试验自发交替分增加(P<0.05);7 d和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线粒体膜电位增加(P<0.05),14 d时普拉克索组线粒体膜电位低于联合组(P<0.05);14 d时普拉克索组和联合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结论单用普拉克索即可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情绪和认知功能,联用左旋多巴后有助于线粒体膜电位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普拉克索 左旋多巴 线粒体膜电位 情绪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三味檀香汤散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DND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杰 刘辉琦 +2 位作者 王生兰 曹学锋 吴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90-1792,共3页
目的探讨藏药三味檀香汤散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DND)、TUNEL凋亡阳性细胞数及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藏药... 目的探讨藏药三味檀香汤散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DND)、TUNEL凋亡阳性细胞数及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藏药三味檀香汤散低、高剂量预处理组(藏药低、高剂量组)。硫堇染色下观察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组织学分级(Histological grade,HG)和神经元密度(neuronal density,ND),反映DND程度;分别用TUNEL原位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阳性个数和caspase-3表达的变化,反映凋亡程度。结果藏药低、高剂量组HG级别降低、ND数增高、TUNEL凋亡阳性细胞数、caspase-3表达下降,与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药低、高剂量组间比较,后者作用强于前者,其中ND数、TUNEL凋亡阳性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三味檀香汤散预防给药可能有减轻全脑缺血/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DND、抑制caspse-3表达,进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味檀香汤散 缺血/灌注损伤 DND 凋亡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细胞凋亡及TNF-β和IL-10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全云 丁月东 +3 位作者 汪允珍 赵保建 曾永恒 陈前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海马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A组仅分离股动脉、股静脉和双侧颈总动脉。B组和C组采用股动脉放血,...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海马细胞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5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只。A组仅分离股动脉、股静脉和双侧颈总动脉。B组和C组采用股动脉放血,夹毕颈总动脉30min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经股静脉推注氯胺酮4.5mg/kg。取海马组织行HE染色、TUNEL、免疫组化染色,计数CA1区存活细胞、凋亡细胞、TNF-β和IL-10阳性细胞个数。结果再灌注后12~72h,C组存活细胞明显多于B组(P<0.05),凋亡细胞明显少于B组(P<0.01)。再灌注后6~72h,B、C组TNF-β明显高于A组(P<0.05)。再灌注后6h和72h,C组TNF-β明显少于B组(P<0.05)。再灌注后6h,C组IL-10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A、B型,再灌注后72h明显少于A、B组(P<0.05)。结论氯胺酮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坏死和凋亡,具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缺血-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Β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深低温停循环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修建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95-600,共6页
目的心血管外科手术的脑保护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中观察缺血后处理对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 目的心血管外科手术的脑保护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中观察缺血后处理对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探讨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DHCA组、缺血后处理组。采用改良的四血管法制作DHCA大鼠脑保护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而不电凝及夹闭血管。DHCA组:造模成功后,阻断45 min,开放后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后处理组:建立DHCA模型,在开放时反复进行3个循环的开放15s/阻断15s,然后全面开放。再灌注24h,在各组中分别随机取8只大鼠,制作脑组织匀浆,检测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各组中余下的4只大鼠,制作脑组织病理切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脑海马组织常规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 DHCA组、缺血后处理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炎性因子TNF-α、IL-1、IL-6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而缺血后处理组与DHCA组相比,炎性因子TNF-α、IL-1、IL-6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减少,其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缺血后处理组海马组织破坏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低于DHCA组,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明显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氧自由基代谢,减少了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对DHCA大鼠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保护 炎性因子 组织超微结构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维祖 明亮 +2 位作者 何婷 王绍斌 李卫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Extractofastragalus,EA)对全脑缺血再灌注7d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作用。方法用四动脉阻断法造模,观察背侧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CA1区神经元结构、正常神经元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Extractofastragalus,EA)对全脑缺血再灌注7d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作用。方法用四动脉阻断法造模,观察背侧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CA1区神经元结构、正常神经元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I/R)组比较,EA能改善背侧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抑制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的减少,I/R组为38±11.5,EA(20、40mg·kg-1)分别为63±12.8(P<0.05)和77±16(P<0.01);降低GFAP的表达,I/R组GFAP阳性细胞数为69±10.7,EA三个剂量组分别为53±5.6(P<0.05)、39±7.1(P<0.01)、46±7.6(P<0.05)。结论EA能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7d大鼠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可能与其抑制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AS)过度增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提取物(EA)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