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有约10^(11)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其突触相互连接而组成一个高度复杂的网络,挖掘该网络的信息意义十分重大,将有助于解决人类认知性障碍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本文利用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受试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人的大脑有约10^(11)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其突触相互连接而组成一个高度复杂的网络,挖掘该网络的信息意义十分重大,将有助于解决人类认知性障碍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本文利用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受试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来构造人脑网络模型,再基于图论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网络的异常拓扑属性进行探索.在传统的基于图论方法对人脑网络信息进行挖掘时,都是假设人脑网络模型具有时不变性,因而在构造人脑网络模型时是取整个时间段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构造的,构造出的是一种静态不变的网络,然而fMRI功能像时间序列数据具有不平稳性,难以保证时不变这一前提.因此,在构造人脑网络模型时,应该考虑其时变性的特点,构造一个动态的脑网络,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人脑网络的信息.本文利用取时间窗口,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段计算,构造动态的脑网络模型,再结合图论知识进行分析,从而降低了fMRI功能像时间序列数据不平稳性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受试者不同水平的动态脑网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受试者的全脑动态功能连接网络的单个节点的属性、组网络的属性出现差异,这些网络属性差异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结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connectivity,FC)分析方法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Bvirus-related acut...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结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connectivity,FC)分析方法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B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HBV-ACLF)伴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hepaticencephalopathy,MH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的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与全脑的FC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探究HBV-ACLF伴MH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并以期为HBV-ACLF伴MHE早期诊断提供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采用rs-fMRI技术,观察27例HBV-ACLF伴MHE患者和22例HCs静息态下DMN与全脑的FC情况,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并与数字符号实验(Digit Symbol Test,DST)评分、数字连接实验A(Number Connection Test A,NCT-A)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血氨及白细胞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s组相比,MHE组右侧颞极、左侧颞下回、右侧枕下回及左侧枕中回FC减低(P<0.005);MHE组右侧颞极(颞中回)FC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94,P<0.05);MHE组左侧颞下回FC值与血氨呈显著负相关(r=-0.456,P<0.05)。结论HBV-ACLF伴MHE患者DMN内部功能整合发生了改变,FC减退或中断可能为HBV-ACLF伴MHE患者早期认知减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展开更多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脑科学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中,它不仅能描述功能和网络连接变化,还能预测康复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和监测康复效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fMRI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期脑网络重塑等方面的探索,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难点,以期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fMRI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展开更多
文摘人的大脑有约10^(11)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其突触相互连接而组成一个高度复杂的网络,挖掘该网络的信息意义十分重大,将有助于解决人类认知性障碍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本文利用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受试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来构造人脑网络模型,再基于图论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网络的异常拓扑属性进行探索.在传统的基于图论方法对人脑网络信息进行挖掘时,都是假设人脑网络模型具有时不变性,因而在构造人脑网络模型时是取整个时间段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构造的,构造出的是一种静态不变的网络,然而fMRI功能像时间序列数据具有不平稳性,难以保证时不变这一前提.因此,在构造人脑网络模型时,应该考虑其时变性的特点,构造一个动态的脑网络,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人脑网络的信息.本文利用取时间窗口,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段计算,构造动态的脑网络模型,再结合图论知识进行分析,从而降低了fMRI功能像时间序列数据不平稳性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受试者不同水平的动态脑网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受试者的全脑动态功能连接网络的单个节点的属性、组网络的属性出现差异,这些网络属性差异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文摘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结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connectivity,FC)分析方法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B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HBV-ACLF)伴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hepaticencephalopathy,MH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的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与全脑的FC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探究HBV-ACLF伴MHE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并以期为HBV-ACLF伴MHE早期诊断提供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采用rs-fMRI技术,观察27例HBV-ACLF伴MHE患者和22例HCs静息态下DMN与全脑的FC情况,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并与数字符号实验(Digit Symbol Test,DST)评分、数字连接实验A(Number Connection Test A,NCT-A)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血氨及白细胞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s组相比,MHE组右侧颞极、左侧颞下回、右侧枕下回及左侧枕中回FC减低(P<0.005);MHE组右侧颞极(颞中回)FC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94,P<0.05);MHE组左侧颞下回FC值与血氨呈显著负相关(r=-0.456,P<0.05)。结论HBV-ACLF伴MHE患者DMN内部功能整合发生了改变,FC减退或中断可能为HBV-ACLF伴MHE患者早期认知减退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文摘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脑科学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中,它不仅能描述功能和网络连接变化,还能预测康复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和监测康复效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fMRI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期脑网络重塑等方面的探索,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难点,以期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fMRI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