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钟微 余家康 +1 位作者 夏慧敏 唐志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1056-1057,共2页
目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CA)为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gsdisease,HD)的特殊类型,其病死率相对典型HD明显升高。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37例病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以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37例中,男29例,女8例;年龄1~60d,平均... 目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CA)为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gsdisease,HD)的特殊类型,其病死率相对典型HD明显升高。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37例病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以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37例中,男29例,女8例;年龄1~60d,平均年龄7.6d;35例表现为生后进行性腹胀、呕吐;术前合并小肠结肠炎17例;手术中发现受累肠管长度(共有记录31例):回肠末端受累17例;病变波及近端回肠9例;累及空肠5例。回肠造瘘30例;空肠造瘘4例;回结肠吻合3例。37例病人中,25例患儿带肠造瘘治愈后出院,失访3例,死亡9例。结论:TCA起病较典型HD早,合并小肠结肠炎及肠穿孔比率高,结合钡灌肠及术中病理冰冻活检为早期确诊方法。受累肠管的范围,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正确的手术方式及合适的造瘘肠管选择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方法,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感染及营养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临床分析 预后 治疗 诊断 结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X线诊断(附13例报告)
2
作者 周仲佑 刁胜林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1期40-41,共2页
目的 :探讨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X线表现 ,及其X线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13例 ,均作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检查。结果 :腹部平片显示普遍性小肠胀气 13例 ,出现液平 9例 ,无1例结肠或直肠充... 目的 :探讨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X线表现 ,及其X线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13例 ,均作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检查。结果 :腹部平片显示普遍性小肠胀气 13例 ,出现液平 9例 ,无1例结肠或直肠充气。钡灌肠 (13例 )显示结肠细小 10例 ,3例结肠近似正常 ,有 1例表现结肠缩短 ,1例合并多处穿孔 ,6例排钡延迟。结论 :钡灌肠检查仍是目前X线诊断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X线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章镇宇 孙静 +4 位作者 侯金平 刘清爽 刘伟 李晓庆 王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182-2189,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 TC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确诊的41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 (1)本组病例共4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 目的探讨儿童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 TC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确诊的41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 (1)本组病例共4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2)临床表现以腹胀(90.2%)、胎便排出延迟(82.9%)、呕吐(65.9%)及便秘(63.4%)为主,与其他类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临床表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本组33例患儿术前行了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其中仅7例(21.2%)提示TCA,但32例可见钡剂排空延迟及小肠明显扩张。术前行肛管直肠测压,阳性率71.4%;行直肠黏膜活检,阳性率100%。(4)本组38例接受手术,其中25例行巨结肠根治术治愈,21例治愈患儿获得随访。术中见肠管形态改变情况:7例(18.4%)仅末端回肠痉挛;5例(13.2%)仅全段结肠痉挛;24例(63.2%)全段结肠及末端回肠均痉挛;2例(5.3%)全段结肠及末端回肠外观无异常。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TCA。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小肠结肠炎(47.6%);治愈病例中14例参与生活质量评分,其中生活质量为优的有10人(71.4%),为良的有4人(28.6%)。结论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钡剂灌肠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该病,结合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可确诊该病,通过手术及术后规范化治疗,远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合并新的SOX10突变1例
4
作者 张骜 戴春娟 +4 位作者 赵绪稳 王金虎 杜晓斌 杨福江 胡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6-388,共3页
全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先天性巨结肠中十分罕见的类型,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诊疗上存在一定困难。SOX10基因突变被认为与先天性巨结肠症有关。本文报道1例合并新的SOX10突变的全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以提高临床对此罕见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无神经细胞 SOX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中神经节细胞发育情况及与线粒体酶之间的关系
5
作者 王凌燕 牛会忠 +3 位作者 张丽丽 张莉 刘玲 安会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3-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不同节段肠管肌间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的发育情况及与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NADH-TR)、琥珀酸脱氢酶(SD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异戊烷-液氮快速冷冻组织,酶组织化学法对21例HD手术...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不同节段肠管肌间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的发育情况及与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NADH-TR)、琥珀酸脱氢酶(SD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异戊烷-液氮快速冷冻组织,酶组织化学法对21例HD手术切除的新鲜肠管行NADH-TR和SDH染色,联合HE染色观察不同节段肠管肌间神经丛和神经节细胞的分布情况,应用Image J软件分析NADH-TR和SDH染色的光密度值。结果21例HD患儿年龄2个月~8岁,中位年龄8个月,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5例。HE染色发现移行段和近残端肌间10个神经丛内平均神经节细胞分别为(136.77±102.43)个/cm、(436.49±434.16)个/cm,每神经丛平均神经节细胞分别为(10.11±6.92)个/丛、(27.66±18.09)个/丛,平均神经节细胞面积分别为(7287.74±1535.18)pixel^(2)、(3158.50±985.52)pixel^(2),移行段与近残端相比,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差异与患儿性别、年龄无关(P>0.05)。移行段与近残端每丛神经节细胞NADH-TR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23.02±3.44)、(7.40±0.66)像素/丛,SDH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35.57±3.07)、(11.51±1.66)像素/丛。移行段与近残端相比,各组神经节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移行段与近残端10个神经丛所需肠管长度、平均神经丛个数、平均神经丛面积、神经丛NADH-TR和SDH平均光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移行段和近残端神经节细胞的数目、密度、平均面积、NADH-TR及SDH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移行段平均神经节细胞个数低于近残端,平均神经节细胞面积、神经节细胞NADH-TR和SDH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近残端。这对HD手术切缘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神经丛发育 神经细胞 NADH-TR S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中期疗效分析
6
作者 赵录 金先庆 +1 位作者 李晓庆 周德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105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施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定期对排便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105例无1例死亡,无术中输血、术中并发症,0~3个月平均... 目的观察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105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施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定期对排便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105例无1例死亡,无术中输血、术中并发症,0~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4.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 ml;3个月至1岁平均手术时间71.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 ml;1~3岁平均手术时间77.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 ml;>3岁平均手术时间112.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 ml。术后无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裂开。60例随访6~40个月,5例患儿出现轻度污便,小便均正常,均未出现腹胀、便秘、神经性膀胱、肛门狭窄;其中男性52例,均有阴茎勃起。4例术后2个月左右出现小肠结肠炎。28例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4例存在RAIR反射,1例存在接近于正常的RAIR反射。结论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直肠感受器、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经细胞 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 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研究培养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查定军 王智明 +3 位作者 薛涛 林颖 邱建华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耳蜗螺旋神经节(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点,本研究首先成功培养了急性分离的大鼠SG神经元,然后采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了培养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可从培养的SG神经元记录到动作电位,且不同的SG... 为了深入了解耳蜗螺旋神经节(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点,本研究首先成功培养了急性分离的大鼠SG神经元,然后采用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了培养SG神经元的基本电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可从培养的SG神经元记录到动作电位,且不同的SG神经元具有异质性的放电特征。上述结果提示穿孔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可用于体外培养耳蜗SG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研究,为开展听觉信息传导和调控的功能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神经神经 细胞培养 穿孔细胞膜片钳记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症神经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智勇(综述) 王国斌(综述) +1 位作者 舒晓刚(审校) 陶凯雄(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53-55,共3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 disease.HSCR或HD,也称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或先天性肠神经节细胞缺乏症)是一种以肠道末端肠壁和肌间神经丛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为特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手术是治疗HD的首选方式,但存在术后...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 disease.HSCR或HD,也称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或先天性肠神经节细胞缺乏症)是一种以肠道末端肠壁和肌间神经丛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为特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手术是治疗HD的首选方式,但存在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有学者根据HD形成的机理,提出通过植入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在外界刺激干预下,使神经于细胞在病变部位重新分化形成神经元和神经节细胞,达到治愈HD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神经细胞移植 交感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缺乏 消化道发育畸形 无神经细胞 肌间神经 远期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的病理学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艳(综述) 金先庆(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16-218,共3页
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hirschsprung disease,HD)又称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一种由于肠壁黏膜下层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的先天性肠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诊断HD除了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钡剂灌肠X线片、直肠测压外,病... 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hirschsprung disease,HD)又称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一种由于肠壁黏膜下层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的先天性肠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诊断HD除了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钡剂灌肠X线片、直肠测压外,病理检查仍是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无神经细胞 病理学诊断 肌间神经 阻塞性疾病 黏膜下层 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栋 胡博 詹江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在无神经节细胞症大鼠直肠壁内移植的存活和分化情况,以及对肠道运动和反射功能的改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治疗作用。方法用0.5%苯扎氯铵溶液浸湿造模,造模成功...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在无神经节细胞症大鼠直肠壁内移植的存活和分化情况,以及对肠道运动和反射功能的改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治疗作用。方法用0.5%苯扎氯铵溶液浸湿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只。模型组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提纯好的脐带间充质神经干细胞150汕(浓度107/mL)分3处注入大鼠无神经节细胞肠壁内,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注射。并分别于注射后2,4,8周取材,观察大体表现,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在病变肠管中的成活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表达情况,钡灌肠检查肠道功能情况。结果本组造模成功60例,无试验过程中死亡。模型组移植后2周取材,其中22只移植后可检测到肠壁内移植细胞存活,证明神经干细胞移植成功;4周取材可见分化为神经节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免疫组化可见肠壁内NSE和S-100蛋白表达;8周取材与4周结果相同。注射生理盐水组无一只有神经节细胞存活。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组病变肠段肠壁内神经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钡灌肠结果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前后结肠形态上有明显不同。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NSCs在无神经节细胞的肠壁内可以存活和分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肠神经功能,从而为NSCs移植治疗无神经节细胞性巨结肠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经细胞 神经细胞 移植 大鼠 功能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建玉 宋骤 +2 位作者 杨雪 吴群林 陆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839-2841,共3页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死亡率的影响,明确SGB可否成为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简单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内毒素血症小鼠分为SGB治疗组(颈部注射利多卡因)及对照组(颈部注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死亡率的影响,明确SGB可否成为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简单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内毒素血症小鼠分为SGB治疗组(颈部注射利多卡因)及对照组(颈部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动物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后2、7、14d血清TNF-α、IL-1β、IL-6的变化及2、4、7、10、15、20d累积死亡率的变化。结果:SGB治疗使内毒素血症小鼠2、7、14d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下降;注射LPS后2、4、7、10、15、20d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SGB可抑制内毒素血症小鼠过度的炎性反应,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从而成为有益于SIRS治疗的简单有效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 星状神经阻滞 死亡率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倩仪(综述) 詹江华(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51-454,共4页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也称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其在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的发病率在1/5000左右,而在具有相应同种基因背景的人群中可能会有更高的发病率。HSCR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远端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失或减...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也称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其在欧洲、亚洲以及北美洲的发病率在1/5000左右,而在具有相应同种基因背景的人群中可能会有更高的发病率。HSCR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远端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失或减少,造成病变肠段蠕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经细胞 先天性巨结肠 神经细胞 移植治疗 神经细胞 发病机制 功能障碍 病变肠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结肠节细胞神经瘤1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文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3-1254,共2页
患者男性,55岁,因胃肠功能紊乱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性疾病。电子结肠镜示距肛门口60 cm横结肠肝曲见一枚5 mm息肉(图1),予钳除送病理检查。回肠末端、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光滑,血管网清晰,未见异常分泌... 患者男性,55岁,因胃肠功能紊乱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性疾病。电子结肠镜示距肛门口60 cm横结肠肝曲见一枚5 mm息肉(图1),予钳除送病理检查。回肠末端、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光滑,血管网清晰,未见异常分泌物及糜烂、新生物。临床诊断:横结肠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神经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节细胞神经瘤1例
14
作者 蔡碧莲 文亦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0-871,共2页
患者男性,32岁,因腹胀不适3个月余就诊。查体:全腹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肠镜检查:距肛缘35 cm乙状结肠处,见一大小0.4 cm×0.3 cm×0.3 cm息肉(图1),表面光滑。临床诊断:乙状结肠息肉。病理检查眼观:灰... 患者男性,32岁,因腹胀不适3个月余就诊。查体:全腹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肠镜检查:距肛缘35 cm乙状结肠处,见一大小0.4 cm×0.3 cm×0.3 cm息肉(图1),表面光滑。临床诊断:乙状结肠息肉。病理检查眼观:灰白色组织一粒,大小0.4 cm×0.3 cm×0.3 cm,切面灰白色,质软。镜检:乙状结肠黏膜固有层内见梭形神经纤维细胞增生,排列不规则,其间可见神经节细胞散在及簇状分布。神经节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淡染,核空泡状,多偏位,可见明显的嗜酸性核仁(图2)。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蛋白(图3)、Syn(图4)、CgA、GFAP、NF阳性;CKpan、CD34、DOG1、SMA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细胞神经 神经纤维细胞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大鼠颈上神经节细胞胆碱诱发电流的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殷晓峰 崔文玉 +1 位作者 胡刚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 探讨培养大鼠颈上神经节神经元胆碱诱发电流的反应特征。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颈上交感节神经元上 ,以α7 nAChR选择性激动剂choline为工具药 ,通过喷射给药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研究胆碱诱发电流的电生理学特征。结果 在培... 目的 探讨培养大鼠颈上神经节神经元胆碱诱发电流的反应特征。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颈上交感节神经元上 ,以α7 nAChR选择性激动剂choline为工具药 ,通过喷射给药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研究胆碱诱发电流的电生理学特征。结果 在培养的大鼠颈上交感节神经元上 ,喷射给予α7 nAChR选择性激动剂胆碱可诱发出一内向电流 ,其EC50 值为 8 2 5mmol·L-1,电流包含快、慢两种成分 ,并能被α7 nAChR选择性拮抗剂methyllycaconitine(MLA ,1μmol·L-1)以及α bungarotoxin(α Bgt,1μmol·L-1)明显抑制 ;间隔10、2 0s反复给予胆碱 (10mmol·L-1,1s)可导致诱发电流幅度明显下降 ,电流峰值分别下降为初始幅度的 33 4 %±6 3% (n =3)、32 7%± 5 5 % (n =3) ,持续给予胆碱 (10mmol·L-1,30s)亦可导致该诱发电流幅度明显下降 ,停止刺激后 3min诱发电流幅度可恢复为初始幅度的73 9%± 13 3% (n =10 )。结论 以胆碱激活培养的大鼠颈上交感节神经元α7型N受体 (α7 nAChR)可产生内向电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上神经神经 胆碱 N受体 α7 细胞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血素B抑制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辣椒素诱发的电流反应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灿 陈素 刘向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龙血素B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辣椒素诱发的辣椒素受体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观察龙血素B对辣椒素诱发的辣椒素受体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在-60mV的钳制电位下,辣椒素受体拮抗剂辣... 目的探讨龙血素B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辣椒素诱发的辣椒素受体电流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上观察龙血素B对辣椒素诱发的辣椒素受体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在-60mV的钳制电位下,辣椒素受体拮抗剂辣椒卓平可以完全抑制辣椒素受体电流;②不同浓度的龙血素B溶液对辣椒素诱发的受体电流具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2.0、4.0、8.0和16.0μmol.L-1的龙血素B溶液对辣椒素诱发的受体电流峰值的抑制率分别为15.36%±2.12%、36.41%±2.43%、76.26%±2.16%和96.69%±3.21%(n=10,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9μmol.L-1,Hill系数为2.29。结论龙血素B可以明显抑制辣椒素诱发的辣椒素受体电流,影响痛觉信息的传入,这可能是以龙血素B为重要成分的中药血竭产生镇痛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素B 辣椒素 细胞膜片钳技术 背根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P2X嘌呤受体介导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昌水 徐文苑 梁尚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1pyrazine,TMP)对嘌呤2X(P2X)受体介导反应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新鲜分离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川芎嗪对P2X受体激动剂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 外...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1pyrazine,TMP)对嘌呤2X(P2X)受体介导反应的作用。方法 在大鼠新鲜分离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川芎嗪对P2X受体激动剂激活电流的影响。结果 外加ATP(1~1 000 μmol·L^-1)可引起DRG神经元产生激活电流(n=102),ATP-激活电流(IATP)显示快失敏和慢失敏两种形式的内向电流。预加川芎嗪(0.1~10 mmol· L^-1)后,大部分(89.2%,91/102)受检细胞可观察到ATP(100 μmol·L^-1)-激活电流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川芎嗪 (1 mmol· L^-1)使α,β-meATP (10 μmol·L^-1)-激活电流减小。预加川芎嗪(1 mmol·L^-1)后ATP(1~1 000 μmol·L^-1)激活电流的剂量-效应曲线明显下移。预加川芎嗪(1 mmol·L^-1)前后ATP(100 μmol·L^-1)的I-V曲线反转电位值不变,均接近0 mV.川芎嗪(1 mmol·L^-1)可明显抑制被前列腺素E2(100 μmol·L^-1)或P物质(0.1 μmol·L^-1)增大的ATP激活电流。通过微电极胞内透析注入PKA抑制剂H89(10 μmol·L^-1)至胞内,使川芎嗪(1 mmol· L^-1)抑制ATP(100 μmol·L^-1)激活电流的作用减小。结论 川芎嗪可能是通过PKA系统以及P2X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细胞外环的变构调制点影响P2X受体激动剂在大鼠DRG神经元的激活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背根神经 嘌呤2X受体 细胞膜片钳记录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P2X_3受体介导心肌痛伤害性信息作用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桂林 梁尚栋 +3 位作者 徐昌水 高云 许宝华 张春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致心肌痛伤害性剌激后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SCG)细胞P2X3受体在心肌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缺血组和对照组大鼠新鲜分离的SCG神经元P2X受体激动剂激活电流及P2X3...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致心肌痛伤害性剌激后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SCG)细胞P2X3受体在心肌痛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缺血组和对照组大鼠新鲜分离的SCG神经元P2X受体激动剂激活电流及P2X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对P2X受体激动剂激活电流的作用。结果①大部分受检细胞对ATP(1~1000μmol.L-1)敏感,ATP-激活电流(IATP)显示快失敏和慢失敏两种形式的内向电流,心肌缺血组IATP明显高于同一浓度时对照组的IATP。②在心肌缺血组SCG细胞,P2X3受体选择性激动剂α、β亚甲三磷酸腺苷(α,β-meATP)产生激活电流,而在对照组SCG细胞只有极少数细胞有此反应,且电流幅度小。③P2X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100nmol.L-1)对心肌缺血组和对照组ATP(100μmol.L-1)-激活电流均出现抑制作用,且同一浓度的A-317491对心肌缺血组IATP的抑制作用较对照组IATP的作用更为明显。A-317491(100nmol.L-1)使心肌缺血组和对照组SCG细胞α,β-meATP(10μmol.L-1)-激活电流减小,对心肌缺血组的抑制作用更明显。④心肌缺血组和对照组SCG细胞ATP(100μmol.L-1)-激活电流的I-U曲线反转电位不变,均接近0mV。结论心肌缺血后P2X受体激动剂在SCG神经元激活电流增大,P2X3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317491可抑制P2X受体激动剂激活的电流。因此,颈上交感神经节细胞的P2X3受体可能参与心肌痛伤害性感受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P2X3 受体 心肌痛 颈上神经 A-317491 细胞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ng Evans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电生理学发育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中山 阴正勤 +1 位作者 王仕军 王宗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927-1929,共3页
目的研究Long Evans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电生理学特性,认识视觉发育过程中视网膜神经元成熟的细胞内机制.方法取出生后3~31 d Long Evans大鼠,制备视网膜片,寻找RGCs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目的研究Long Evans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电生理学特性,认识视觉发育过程中视网膜神经元成熟的细胞内机制.方法取出生后3~31 d Long Evans大鼠,制备视网膜片,寻找RGCs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给予不同强度去极化脉冲,诱发动作电位.结果 33只Long Evans大鼠共获得94个RGCs,按动作电位类型RGCs分为单锋型、瞬变型和持续型,在视觉发育不同阶段,3种类型的RGCs所占比例不同,在电生理特性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视觉发育过程中,RGCs的电学特性逐渐成熟,动作电位的幅度、频率存在差异,提示不同类型的RGCs在编码及传递时间、空间视觉信息中具有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细胞 膜片钳细胞记录 电生理学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无名 吴湘如 +4 位作者 殷敏智 马靖 梁鑫 施诚仁 张忠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巨结肠(HD)、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IND)和肠神经节减少症(I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比较其发病年龄、性别、病变累及肠段和预后等的差异。结果 238例...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巨结肠(HD)、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IND)和肠神经节减少症(I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比较其发病年龄、性别、病变累及肠段和预后等的差异。结果 238例患儿中,138例(58.0%)由直肠黏膜活检明确诊断。其中单纯HD122例,中位确诊年龄9个月,男女比为4.3︰1,均未累及全结肠;单纯IND 45例,中位确诊年龄14个月,男女比为1.05︰1,33.3%累及全结肠;单纯IH 2例,分别为12、18岁的男性,全部累及全结肠;HD合并IND 59例,中位年龄13个月,男女比5.56︰1,16.9%累及全结肠;HD合并IH 10例,中位年龄为11.5个月,全部为男性,80.0%累及全结肠。五组患儿诊断时年龄、男女性别比、累及全结肠比例以及患儿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直肠黏膜活检是诊断儿童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的主要方法。HD发生率较高,病情较轻,预后好;单纯IH和HD合并IH发生率最低,病情最重,预后最差;单纯IND和HD合并IND居于前两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神经元性发育异常 神经减少 病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