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膜片钳技术探讨阿霉素对骨肉瘤(OS-732)及其耐药细胞(R-OS-732)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谷贵山 徐莘香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0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OS-732及R-OS—732两种细胞的反应钙离子通道的钙离子电流,同时测定阿霉素单独及与异博定共同作用对两种细胞钙离子电流的影响。结果;OS-732细胞的峰值电流为(-0.2306±... 目的: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OS-732及R-OS—732两种细胞的反应钙离子通道的钙离子电流,同时测定阿霉素单独及与异博定共同作用对两种细胞钙离子电流的影响。结果;OS-732细胞的峰值电流为(-0.2306±0.01)nA(n=10),R-OS-732为(-0.30149±0.04)nA(n=1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阿霉素单独作用,随阿霉素浓度的增大(1~100μg/ml),OS-732细胞峰值电流由(-0.20669±0.09)nA降到(-0.10703±0.06)nA,降低幅度为45.17%。R-OS-732细胞的峰值电流由(-0.28435± 0.04)nA降至(-0.23873±0.03)nA,降低幅度为79.18%。异搏定单独作用,当异搏定浓度为lμg/ml时,OS-732细胞的峰值电流降低幅度为57.4%;R-OS-732细胞的降低幅度为50.81%。当阿霉素浓度为10μg/ml,加入浓度为1μg/ml的异博定时。对于OS-732细胞降低幅度为73.44%,而R-OS-732细胞则为9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钙离子通道 耐药细胞 异搏定 骨肉瘤 异博定 抑制作用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反应 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体外灌流对大鼠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媛恒 谢剑 +4 位作者 黄创明 韦仙琴 林心媚 刘芳铭 李映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体外灌流对SD大鼠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颈部脱臼处死后,开胸剪断主动脉并取下心脏,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法急性分离SD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置于培养皿,以电极外液灌流冲洗。置入微电极...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体外灌流对SD大鼠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颈部脱臼处死后,开胸剪断主动脉并取下心脏,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法急性分离SD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置于培养皿,以电极外液灌流冲洗。置入微电极,充灌电极内液,采用全细胞模式的膜片钳技术检测INa,电流稳定后灌注红景天苷100μmol/L,再次检测INa。绘制电流-电压关系(I-V)曲线、稳态激活曲线及稳态失活曲线,观察灌流前后大鼠心肌细胞INa及相关曲线的变化。结果红景天苷灌流后INa幅值增加。红景天苷灌流后INa I-V曲线下移,但不改变I-V曲线形状、最大激活电位和反转电位。红景天苷灌流前后INa密度最大峰值分别为(-29.71±4.37)、(-58.66±8.21)p A/p F,灌流前后相比,P<0.05。红景天苷灌流前后INa稳态失活曲线的半数失活电压分别为(-66.67±1.57)、(-61.45±1.57)m V,半数失活电压向正值方向移动,斜率因子分别为-10.23±1.30、-7.71±1.12,灌流前后半数失活电压相比,P<0.05。红景天苷灌流前后INa稳态激活曲线半数激活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景天苷体外灌流可使SD大鼠心肌细胞膜INa的I-V曲线下移,增加电流幅值,该作用可能与红景天苷增加钠通道失活电位、抑制电流失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心肌细胞 细胞膜离子通道 钠通道 钠通道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孔膜片钳技术在离子通道电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鹏云 曾晓荣 +1 位作者 杨艳 蔡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6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传统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中存在机械稳定性差,对细胞的损伤大,以及胞内液的被渗析影响与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离子通道调控有关的第二信使物质的正常运行。而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应用二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在细胞膜... 目的:传统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中存在机械稳定性差,对细胞的损伤大,以及胞内液的被渗析影响与细胞内信号转导和离子通道调控有关的第二信使物质的正常运行。而穿孔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应用二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在细胞膜上形成特定的孔道,选择性地允许一些离子和大分子物质,从而使细胞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实验成功率也相应提高。本文就穿孔膜片钳技术在全细胞离子通道电流记录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膜技术 传统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二性霉素B 制霉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的急性分离及瞬时外向钾电流的记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丹 王鑫 +1 位作者 王晞 徐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792-794,共3页
目的在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离子通道时,分离出结构功能完整、生理状态良好、耐钙的单个心肌细胞至关重要,文中主要探讨心肌细胞分离及瞬时外向钾电流记录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改良的体外心脏恒温灌流,酶解消化得到单个心肌细胞,并... 目的在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离子通道时,分离出结构功能完整、生理状态良好、耐钙的单个心肌细胞至关重要,文中主要探讨心肌细胞分离及瞬时外向钾电流记录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改良的体外心脏恒温灌流,酶解消化得到单个心肌细胞,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瞬时外向钾电流。结果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可获得生理状态良好的心肌细胞,并成功的记录到瞬时外向钾电流。结论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方法简便、稳定,细胞存活率高,并且易于进行全细胞膜片钳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分离 瞬时外向钾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银杏叶提取物浓度对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邓芬 肖飞 +3 位作者 李小凤 余震 吴禹 胡长林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761)对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L-型钙离子通道的作用。方法:酶加机械分离方法获得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结果:①细胞外给予EGB对正常的高电压激活...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761)对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L-型钙离子通道的作用。方法:酶加机械分离方法获得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结果:①细胞外给予EGB对正常的高电压激活钙通道电流(IHvA)没有影响。②使用β-淀粉肽(1-40)(β-amyloid peptideI-40,AβI-40)后分别使用1μmol/L,10μol/L,20μmol/L EGB,显示L型钙电流(ICa-L)/电压(I-V)曲线逐渐上移,但出现电流峰值的电压不变,这表明EGB可抵消Aβ对IHvA的增强作用。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通过抑制钙离子内流对神经元起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L-型钙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KNJX10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丽萍 冯荦 +4 位作者 吴乐 高蓉 丛宁 程洁 肖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作者运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从东亚钳蝎毒素中分离纯化获得一个长链组分BmKNJX10, 质谱报告结果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14。本文研究其对神经元钾电流的影响。 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 术,观察了BmKNJX10对大鼠背... 目的:作者运用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从东亚钳蝎毒素中分离纯化获得一个长链组分BmKNJX10, 质谱报告结果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14。本文研究其对神经元钾电流的影响。 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 术,观察了BmKNJX10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外向钾电流(IK)的作用。 结果:BmKNJX10以浓度依赖 的方式对IK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刺激电压为+20mV时,10mg/L、30mg/L、50mg/L和70mg/LBmKNJX10对 IK的增大率分别为(17.1±3.9)%(n=4)、(25.1±6.2)%(n=4)、(45.3±2.8)%(n=5)和(70.2±11.1)%(n= 3)。 结论:BmKNJX10具有开放钾通道的功能,可能属于一个新的钾通道毒素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蝎毒素 大鼠 背根神经节 外向钾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昔帕明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钠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宏 赵丽萍 +3 位作者 王昌松 程洁 高蓉 肖杭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地昔帕明(desipramine,DMI)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电流的影响。方法:分离单个大鼠背根神经节,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地昔帕明对内向钠电流(INa)的影响。结果:地昔帕明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Na,即分别加入10,50,100... 目的:研究地昔帕明(desipramine,DMI)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钠电流的影响。方法:分离单个大鼠背根神经节,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地昔帕明对内向钠电流(INa)的影响。结果:地昔帕明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Na,即分别加入10,50,100μmol/L的DMI可使钠电流的抑制率达(5.56±0.62)%,(54.67±13.39)%和(86.63±16.08)%,并且,50μmol/L的DMI可使INa稳态失活曲线左移,V1/2分别由对照组的-(43.71±0.79)mV降低至-(47.91±1.14)mV,k值无明显变化。结论:DMI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Na+通道,并改变通道的失活,这可能是其影响痛觉传导通路,产生镇痛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昔帕明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钠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Y对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NMDA受体电流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8
作者 李琦军 张淑丽 +5 位作者 常军英 白玉娟 穆卫卢 贾东昭 王彦志 李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肽Y(NPY)对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电流(INMDA)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生24 h内SD大鼠大脑皮质,进行原代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培养。将原代神经元分为1、2、3、4组,分别与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 目的观察神经肽Y(NPY)对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电流(INMDA)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生24 h内SD大鼠大脑皮质,进行原代神经元及小胶质细胞培养。将原代神经元分为1、2、3、4组,分别与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1∶1混合。1、2、3、4组加入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分别为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含LPS的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含NPY+LPS的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含NPY+LPS+NPY Y1受体阻断剂BIBP3226的无血清胶质细胞培养液。混合培养液孵育神经元6 h后,采用标准全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神经元INMDA峰值电流密度。结果 1、2、3、4组INMDA峰值电流密度分别为(23.19±1.29)、(38.91±3.29)、(27.09±2.58)、(35.56±3.92)Pa/Pf;与1组相比,2组电流密度增强(P<0.05);与2组相比,3组电流密度降低(P<0.05);与3组相比,4组电流密度上升(P<0.05)。结论 NPY可减轻原代培养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INMDA的影响,避免神经元INMDA过度增高;作用于小胶质细胞NPY Y1受体,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神经肽Y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 N-甲基-D-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对N/OFQ调节大鼠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激活动力学的影响
9
作者 李晓红 王艳丽 +2 位作者 张宇 刘程伟 曲丽辉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ERK-1/2对N/OFQ调节大鼠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激活动力学的影响,初步探讨N/OFQ调节大鼠皮层神经元IK的ERK-1/2途径。方法研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ER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N/OFQ调节大鼠皮层神经元IK激活动力... 目的研究ERK-1/2对N/OFQ调节大鼠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激活动力学的影响,初步探讨N/OFQ调节大鼠皮层神经元IK的ERK-1/2途径。方法研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ER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N/OFQ调节大鼠皮层神经元IK激活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在ERK-1/2抑制剂U0126存在情况下,IK激活曲线的V1/2由给药前的(-42±3.7)mV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为(-39.9±5.9)mV(P<0.01)。IK激活曲线的κ由给药前的(21.6±8.1)mV变为给药后的(22.9±3.8)mV(P<0.05)。结论 U0126可以显著抑制N/OFQ对IK激活曲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K-1/2 延迟整流钾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孤啡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CCK阳性、阴性神经元电生理特性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阳慧 魏晓菲 +2 位作者 司军强 马克涛 李丽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胆囊收缩素(CCK)阳性(CCK+)、阴性(CCK-)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的差异。方法用CCK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标记CCK+神经元与未被标记的CCK-神经元(分别为CCK+组及CCK-组),观察细胞形态,检测静息状态下的静息电位...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胆囊收缩素(CCK)阳性(CCK+)、阴性(CCK-)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的差异。方法用CCK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标记CCK+神经元与未被标记的CCK-神经元(分别为CCK+组及CCK-组),观察细胞形态,检测静息状态下的静息电位(Vm)、膜阻抗(Rm)、膜电容(Cm)、时间常数(Tau);用100 pA(500 ms)去极化电流诱发CCK+神经元和CCK-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记录动作电位的频率、时间间隔(ISI)、幅值(Amp)、动作电位达幅值中点的时间(HW)、动作电位上升(10%~90%)的时间(RT)、动作电位下降(90%~10%)的时间(DT)和发放频率;在灌流外液中加入50μM AP-5和5μM NBQX,记录细胞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的频率。结果 CCK+组细胞长径、短径、胞体面积均大于CCK-组(P均<0.05)。CCK+组细胞静息状态下Rm大于CCK-组,Tau小于CCK-组,P均<0.05。两组Vm、C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CK+组动作电位频率、HW大于CCK-组,ISI、RT小于CCK-组,P均<0.05。两组Am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CK+组神经元sIPSC的发生频率高于CCK-组,P<0.05。结论 CCK+神经元的传递速度快于CCK-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胆囊收缩素 神经元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神经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脉饮颗粒抗心律失常的多种离子通道靶点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璐 赵明 +2 位作者 魏执真 苏敬泽 李英骥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150-1157,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调脉饮颗粒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多种心肌离子通道的作用,探讨调脉饮颗粒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靶点。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0.1 mg/mL和1 mg/mL调脉饮颗粒对重组表达的人源性心脏离子通道靶点快速延迟整流钾通道(rapidly... 目的通过研究调脉饮颗粒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多种心肌离子通道的作用,探讨调脉饮颗粒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靶点。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0.1 mg/mL和1 mg/mL调脉饮颗粒对重组表达的人源性心脏离子通道靶点快速延迟整流钾通道(rapidly activating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uim channel,Ikr,hERG)、钠通道1.5亚型(sodium channel subtype 1.5,NaV1.5)、钙通道1.2亚型(calcium channel subtype 1.2,L-type,CaV1.2)、慢激活延迟整流钾通道(slowly activating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uim channel,IKs,KV7.1)、超快延迟整流钾通道(ultra-rapid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IKur,KV1.5)、瞬时外向钾通道(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hannel,Ito,KV4.3)、内向整流钾通道(inward rectifier potassium channel,Kir2.1)、ATP敏感性钾通道(ATP 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钙通道3.2亚型(calcium channel subtype 3.2,T-type,Cav3.2)、乙酰胆碱敏感性钾通道(acetylcholine-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KAch)、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电流亚型2(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ion channel subtype 2,HCN2)和HCN4以及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心肌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dericed cardiomyocyte,IPSC-CM)动作电位和心脏钠钙交换电流(Na+-Ca2+-exchanger,NCX)的作用。结果 0.1 mg/mL调脉饮颗粒显著抑制CaV3.2(18.94%±2.19%)和NCX(28.46%±9.74%)电流,1 mg/mL调脉饮颗粒显著抑制hERG(43.29%±0.09%),CaV3.2(34.72%±0.61%),KATP(38.44%±2.67%),HCN4(30.64%±1.94%)和NCX(64.25%±25.29%)电流,并显著增加KV7.1(34.49%±4.53%)电流(P<0.05);同时调脉饮颗粒可以引起IPSC-CM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延长心脏的有效不应期。结论调脉饮颗粒延长IPSC-CM动作电位时程和对NCX、hERG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主要机制,抑制CaV3.2钙电流和HCN4窦房结起搏电流,可能起到降低心率的作用,增强KV7.1电流可能抵消抑制hERG通道引起的过度的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和QT间期延长,其对KATP的抑制作用可能起到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脉饮 离子通道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后早期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觉传导通路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崔欣 汤欣 史学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觉传导通路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50只8 d龄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双眼形觉剥夺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在正常光照环境下饲养(12 h白天/黑夜交替环境),于视觉发育关键期后期(生...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双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觉传导通路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50只8 d龄健康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双眼形觉剥夺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均在正常光照环境下饲养(12 h白天/黑夜交替环境),于视觉发育关键期后期(生后38-44 d)利用眼电生理诊断系统观察比较两组大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中P100波潜时及振幅的差异,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两组大鼠视皮层单个神经元固有膜特性值的差异。结果双眼形觉剥夺组PVEP中P100波的潜时值为(95.67±14.67)ms,与正常对照组的(83.66±10.82)ms相比明显延长(P=0.002);双眼形觉剥夺组PVEP中P100的振幅为(3.02±1.02)μ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7.42±1.65)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双眼形觉剥夺组与正常对照组视皮层神经元细胞的膜电容分别为(50.01±15.86)pF和(45.18±19.09)pF,膜电阻分别为(58.85±14.15)MΩ和(55.84±12.03)MΩ,时间常数值分别为(43.60±12.09)ms和(37.52±10.84)ms,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生后早期双眼形觉刺激不足对视觉传导通路信号传递有延迟作用,但对视皮层单个神经元细胞的固有电生理学特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双眼形觉剥夺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固有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Kunming and C57BL6/J Mice 被引量:1
13
作者 Teng Wang Mu Qin +2 位作者 He Huang Hong-liang Li Cong-xin Hua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2年第2期80-87,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lterations of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substantial mechanism and find the stable arrhythmia mouse model in Kunming (KM) and C57BL6/J (C57) mice. Methods Electroca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lterations of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substantial mechanism and find the stable arrhythmia mouse model in Kunming (KM) and C57BL6/J (C57) mice. Methods Electrocardiogram recording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QT interval in vivo, and mono- phasic action potential of right and left ventricular epicardium was recorded to elicit changes of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in conventional and programm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ES). Transient 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 (Its,) was recorded via whole-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 in single right and left epicardial myocytes. Results QT interval was prolonged in KM mice relative to C57 mice (62.51±4.47 ms vs. 52.59±4.85 ms, P〈0.05). The APD at 50% repolarization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epicardium (18.60±0.91 ms vs. 12.90±0.35 ms), and APDs at 50% (17.31±6.05 ms vs. 12.00±3.24 ms) and 70% repolarization (36.13±5.32 ms vs. 2 1.95±8.06 ms) of the right ventricular epicardium in KM mice were significantly pro- longed compared with C57 mice, respectively (all P〈0.05). KM mice were more sensitive to PES-induc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25%, 3 of 12 hearts), and especially to Burst-induc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50%, 6 of 12 hearts) compared with C57 mice, which were 20% (2 of 10 hearts) and 30% (3 of 10 hearts) respec- tively. It,, densities both in the 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 epicardial myocytes from KM mic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C57 mice, respectively (all P〈0.01). Conclusion Our data showed that KM mice with tile prolonged QT interval and APD are ruiner- abilities to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hich are attributed to lower Ito densities in ventricular myocytes ob- tained from KM mice than that from C57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QT interval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transientoutward potassium current Kunming mouse C TBL6/J mouse ARRHYTHM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