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法鉴别乳杆菌和明串珠菌
1
作者 陈锡赉 王荣民 +2 位作者 顾以林 沈国惠 汤丹剑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4-22,共9页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种乳杆菌(14株)和3种明串珠菌(3株)进行全细胞脂肪酸组成分析。根据细胞脂肪酸组成和特征峰的峰形可以把测试菌株分为5群。用这方法9株中只有3株的菌种得到鉴别。而用微机对脂肪酸组成进行聚类分析,可使...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种乳杆菌(14株)和3种明串珠菌(3株)进行全细胞脂肪酸组成分析。根据细胞脂肪酸组成和特征峰的峰形可以把测试菌株分为5群。用这方法9株中只有3株的菌种得到鉴别。而用微机对脂肪酸组成进行聚类分析,可使除干酪乳杆菌1042(不典型菌株)和阿拉伯聚糖乳杆菌以外的所有测试菌株均能鉴别到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脂肪酸 乳杆菌 明串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伯克霍尔德溶磷菌的筛选和溶磷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云华 吴毅歆 +2 位作者 杨绍聪 何鹏飞 何月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2,共5页
【目的】从磷矿区植物根围土中,筛选出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菌株及优化溶磷培养条件.【方法】通过稀释凃板法分离、筛选菌株,并进行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 DNA测序鉴定;正交试验优化溶磷培养条件.【结果和结论】筛选出22株具有溶磷能力... 【目的】从磷矿区植物根围土中,筛选出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菌株及优化溶磷培养条件.【方法】通过稀释凃板法分离、筛选菌株,并进行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 DNA测序鉴定;正交试验优化溶磷培养条件.【结果和结论】筛选出22株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其中菌株YN2014102的溶磷能力最强,在10 g·L-1的磷矿粉培养基中能释放244.75 mg·L-1水溶性磷.经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和16S r DNA测序,该菌株被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10 g·L-1的磷矿粉、28℃、摇床转速为180 r·min-1的条件下培养5 d,溶磷效果最好,达277.08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磷细菌 磷矿粉 气相色谱分析 全细胞脂肪酸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泡菜中中度嗜盐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琦 田伟 +5 位作者 李芳 刘森 贾春 林洪斌 向文良 车振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64-268,共5页
从四川泡菜盐卤中分离获得54株中度嗜盐菌,所有分离菌株皆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ZQ1和ZQ4最适NaCl生长质量浓度为7g/100mL,ZQ26最适NaCl生长质量浓度为12g/100mL。其余51株菌的NaCl生长质量浓度范围为0~20g/100mL,最适生长质量浓度6g/100... 从四川泡菜盐卤中分离获得54株中度嗜盐菌,所有分离菌株皆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ZQ1和ZQ4最适NaCl生长质量浓度为7g/100mL,ZQ26最适NaCl生长质量浓度为12g/100mL。其余51株菌的NaCl生长质量浓度范围为0~20g/100mL,最适生长质量浓度6g/100mL,不产生吲哚,酪素水解、明胶液化、淀粉水解和马尿酸水解为阴性,过氧化氢酶和脂酶为阴性。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54株菌分别属于细菌域的Virgibacillus、Staphylococcus和Oceanobacillus属。菌株ZQ1、ZQ4与Virgibacillus halodenitrificans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菌株ZQ26与Staphylococcus cohnii的相似性为99%,其余菌株与Oceanobacillus oncorhynchi在16S rRNA水平上相似性为98%~99%。作为优势菌的O.oncorhynchi在16S^23S rRNA ISR水平的分析进一步表明:51株O.oncorhynchi被分成5个亚类,这5个亚类的代表菌株ZQ30、ZQ35、ZQ36、ZQ42和ZQ52的全细胞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皆存在差异。这一结果暗示盐卤中的O.oncorhynchi菌在种内水平上已经发生了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中度嗜盐菌 16SrRNA 16S-23SrRNAISR 全细胞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走马楼东吴竹简蚀斑微生物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曾维政 陈锐 +10 位作者 宋少华 方北松 谈静泉 唐雅丽 罗雪松 汪杨 张珞珍 辛晓红 汪力工 金平 方呈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0-56,共7页
竹简为我国古代早期文字记录的一种重要载体。湖南长沙竹简博物馆珍藏了一大批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期东吴竹简,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以吴简为材料,从竹简中分离微生物,获得10株细菌纯培养,并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多相分类学鉴定。根据... 竹简为我国古代早期文字记录的一种重要载体。湖南长沙竹简博物馆珍藏了一大批走马楼出土的三国时期东吴竹简,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以吴简为材料,从竹简中分离微生物,获得10株细菌纯培养,并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多相分类学鉴定。根据其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脂肪酸组份的测定以及部份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10个菌株划归为4个属。这些菌株可作为进一步探讨竹制品文物的微生物腐蚀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楼东吴竹简分离与鉴定全细胞脂肪酸组份16S R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两个分离自海南尖峰岭的木本豆科植物根瘤菌菌株的多相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程涛 焦如珍 高俊莲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0-386,共7页
对分离自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木本豆科植物的2个根瘤菌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进行了鉴定。这两个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模式菌株Rhizobium miluonense CCUAU 41251T的相似度分别为98.28%和98.51%。对这两个菌株进行全细胞脂肪酸组... 对分离自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木本豆科植物的2个根瘤菌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进行了鉴定。这两个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模式菌株Rhizobium miluonense CCUAU 41251T的相似度分别为98.28%和98.51%。对这两个菌株进行全细胞脂肪酸组分和全细胞醌组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在组分上与模式菌株较为一致,但在含量上稍有差异。RIF200835和RIF200845这两个菌株的DNA G+C mol%含量分别为63.68%和60.56%,介于根瘤菌G+Cmol%含量范围(57%65%)之内。这两个菌株的看家基因atp D、gln II、rec A和rpo B,不同于模式菌株,而独立聚成一个分支。研究结果表明,菌株RIF200835和RIF200845可能为根瘤菌属Rhizobium中的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全细胞脂肪酸组分 细胞醌组分 看家基因 DNA G+C mol%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