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链霉菌P450蛋白酶电子传递途径和全细胞转化系统
1
作者
黄敏红
田永强
陆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综述了链霉菌P450酶参与的生物转化反应,P450酶催化生物合成的电子传递途径,并对构建链霉菌P450酶全细胞系统以及该系统的功用与优化进行讨论。
关键词
P450
电子传递途径
全细胞系统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铜绿假单胞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菌体检测方面的应用
2
作者
李旭
成洋洋
+2 位作者
杨凯
刘本康
李成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2-328,共7页
为实现对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快速微量检测,本研究首先利用全细胞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靶向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适配体。经15轮富集后共获得30个ssDNA序列,比...
为实现对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快速微量检测,本研究首先利用全细胞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靶向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适配体。经15轮富集后共获得30个ssDNA序列,比较吉布斯自由能ΔG和解离常数Kd后,确定适配体Apt_(13)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最佳,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菌体形成的FITC-P.aeruginosa复合物具有荧光,适配体Apt_(13)的加入可猝灭其荧光,而反筛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溶壁微球菌不影响Apt_(13)对FITC-P.aeruginosa荧光的猝灭作用。基于此现象构建了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的荧光系统。通过适配体Apt_(13)对待测样本中荧光的猝灭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在确定Apt_(13)最佳使用浓度及其与P.aeruginosa孵育的最优时间基础上,Apt_(13)猝灭的荧光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在10^(1)~10^(8)CFU/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 CFU/mL,检测可在2.0 h内完成,并可对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实现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全
细胞
指数富集的配体
系统
进化技术
适配体
荧光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链霉菌P450蛋白酶电子传递途径和全细胞转化系统
1
作者
黄敏红
田永强
陆群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系
出处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文摘
综述了链霉菌P450酶参与的生物转化反应,P450酶催化生物合成的电子传递途径,并对构建链霉菌P450酶全细胞系统以及该系统的功用与优化进行讨论。
关键词
P450
电子传递途径
全细胞系统
生物催化
Keywords
P450
electron transport pathway
whole-cell system
biocatalysis
分类号
Q935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绿假单胞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菌体检测方面的应用
2
作者
李旭
成洋洋
杨凯
刘本康
李成
机构
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大连民族大学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2-328,共7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MS-302)
辽宁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LJKZ0520)
辽宁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LJKZZ20220060)。
文摘
为实现对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快速微量检测,本研究首先利用全细胞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靶向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单链DNA(single-stranded DNA,ssDNA)适配体。经15轮富集后共获得30个ssDNA序列,比较吉布斯自由能ΔG和解离常数Kd后,确定适配体Apt_(13)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最佳,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菌体形成的FITC-P.aeruginosa复合物具有荧光,适配体Apt_(13)的加入可猝灭其荧光,而反筛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溶壁微球菌不影响Apt_(13)对FITC-P.aeruginosa荧光的猝灭作用。基于此现象构建了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的荧光系统。通过适配体Apt_(13)对待测样本中荧光的猝灭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在确定Apt_(13)最佳使用浓度及其与P.aeruginosa孵育的最优时间基础上,Apt_(13)猝灭的荧光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在10^(1)~10^(8)CFU/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 CFU/mL,检测可在2.0 h内完成,并可对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实现有效检测。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全
细胞
指数富集的配体
系统
进化技术
适配体
荧光传感器
Keywor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hole cell 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aptamer
fluorometric sensor.
分类号
TS207.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链霉菌P450蛋白酶电子传递途径和全细胞转化系统
黄敏红
田永强
陆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铜绿假单胞菌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菌体检测方面的应用
李旭
成洋洋
杨凯
刘本康
李成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