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来氟米特致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红斑狼疮1例
1
作者 张旭 陶叶琴 曾倩柔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84,共3页
1例50岁女性患者因类风湿关节炎服用来氟米特片20 mg·d^(-1)约2个月后,出现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红斑狼疮。停用来氟米特片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关键词 来氟米特 全细胞减少 红斑狼疮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伴复杂性全血细胞减少1例
2
作者 雷小添 冷蔚玲 +2 位作者 隆敏 谢来平 陈刘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9-1094,共6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治疗中所用抗甲亢药物可导致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全血细胞减少罕见。粒细胞缺乏或全血细胞减少合并甲亢危象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甲巯咪唑导致...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治疗中所用抗甲亢药物可导致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全血细胞减少罕见。粒细胞缺乏或全血细胞减少合并甲亢危象时,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甲巯咪唑导致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继发甲亢危象、全血细胞减少,同时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抗体异常的甲亢患者。通过完善检查检验鉴别病因,及时给予抗感染、促粒细胞生成、复方碘溶液控制甲状腺功能等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对于甲亢合并严重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早发现和鉴别全血细胞减少的可能病因,动态调整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细胞减少 免疫相关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文 吴侠 +4 位作者 李峰敏 郭媛媛 宋辉 董平 于艺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961-1963,共3页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血液学表现,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有相似的临床及实验室表现,鉴别有一定的困难,但由于病因不同而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及特异的骨髓像表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是造血系统的疾病,但也不能忽视...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血液学表现,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有相似的临床及实验室表现,鉴别有一定的困难,但由于病因不同而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及特异的骨髓像表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是造血系统的疾病,但也不能忽视非造血系统疾病,本文重点介绍了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诊断步骤及首诊时的处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避免延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减少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对比骨髓活检与涂片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金盈 任咏薇 +1 位作者 曾维平 闭艺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8-230,共3页
为了解骨髓涂片及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地位及其对疗效判断的价值 ,分析了 71例在我院住院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病人 ,所有骨髓活检标本经处理后塑料包埋 ,切成 3μm厚切片 ,HGF染色。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进行了常规检查。结... 为了解骨髓涂片及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地位及其对疗效判断的价值 ,分析了 71例在我院住院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病人 ,所有骨髓活检标本经处理后塑料包埋 ,切成 3μm厚切片 ,HGF染色。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进行了常规检查。结果表明 :骨髓活检增生度高于涂片 (u =3.0 96 6 ,P <0 .0 5 ) ;误诊率 ( 4 .76 % )低于涂片 ( 35 .71% ) ( χ2 =7.0 791,P <0 .0 5 ) ;9例治疗好转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其骨髓活检恢复正常的时间平均比涂片正常时间早约 4周 ;而白血病的病人骨髓涂片提示缓解的时间要早于活检 ,多数第一次缓解的病人骨髓活检中仍可见到成堆或小片状分布的幼稚细胞。结论 :骨髓活检更能正确地反映骨髓组织的真实情况 ,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活检 骨髓 涂片 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及全血细胞减少1例报道及50例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岩岩 朱婉 +1 位作者 张静萍 陈佰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尤其是导致乳酸酸中毒或全血细胞减少的发病特点。方法报告1例长疗程应用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并对2000-2015年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对患者的年龄、...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尤其是导致乳酸酸中毒或全血细胞减少的发病特点。方法报告1例长疗程应用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并对2000-2015年国内外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反应出现时间、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0例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男女比例为1.78∶1,65岁以上患者占42.0%,肝、肾功能不全者20例(占40.0%),乳酸酸中毒平均出现于用药后5.5周,全血细胞减少平均出现于用药后3.5周。结论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或全血细胞减少更多出现于肝功能受损、长疗程用药和高龄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乳酸酸中毒 细胞减少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黄凤飞 袁长吉 张国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6-178,共3页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造血系统疾病与非造血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病种繁多,病因复杂。本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进行了分类,从临床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各疾病的免疫机制做了重点阐述。同时对免疫相关性... 全血细胞减少症是常见的临床表现,造血系统疾病与非造血系统疾病均可引起,病种繁多,病因复杂。本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进行了分类,从临床特点、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各疾病的免疫机制做了重点阐述。同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减少/病因学 细胞减少/免疫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滕广帅 付蓉 +16 位作者 刘惠 王红蕾 王一浩 阮二宝 瞿文 梁勇 王国锦 王晓明 刘鸿 吴玉红 宋嘉 王化泉 邢莉民 关晶 王珺 李丽娟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2-72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树突状细胞(DC)亚群和数量,并探讨DC在IRP发病中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IRP(37例初治、28例恢复)患者及17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Li... 本研究旨在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树突状细胞(DC)亚群和数量,并探讨DC在IRP发病中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例IRP(37例初治、28例恢复)患者及17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Lin-HLA-DR+CD123+细胞)、髓系DC(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Lin-HLA-DR+CD11c+细胞)数量、亚群。结果显示,IRP初治组外周血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比例为(0.91±0.64)%,明显高于恢复组(0.39±0.11)%和正常对照组(0.29±0.13)%(均P<0.01),恢复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恢复组mDC占PBMNC的比例分别为(0.21±0.20)%、(0.34±0.21)%,与正常对照组(0.29±0.09)%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pDC/mDC比值为6.75±7.11,明显高于恢复组(1.55±0.93)和正常对照组(1.07±0.43,均P<0.01),恢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IRP组外周血pDC占PBMNC的比例与Th1/Th2呈负相关(r=-0.347,P<0.05),与骨髓单个核细胞膜表面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606,P<0.05),与CD5+B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709,P<0.05),与血红蛋白(r=-0.381,P<0.01)和血小板水平(r=-0.343,P<0.01)均呈负相关;mDC占PBMNC的比例与Th1/Th2呈正相关(r=0.595,P<0.05),与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292,P<0.05);pDC/mDC与Th1/Th2水平呈负相关(r=-0.395,P<0.05),与骨髓单个核细胞膜表面抗体阳性率呈正相关(r=0.421,P<0.05),与CD5+B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423,P<0.05),与血红蛋白(r=-0.304,P<0.05)和血小板水平(r=-0.287,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IRP患者外周血pDC数量增多,可能与IRP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细胞减少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燕 王晓敏 +2 位作者 富玲 木拜尔 聂玉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68-471,共4页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50例患者分为A组(未明确诊断组)和B组(明确诊断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正常人)。A组:22例拟诊为IRP。B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9例。对照A组和B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核红细胞、髓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对正常对照组仅进行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检测。结果表明:A组22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20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90.90%。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最多见,其次为IgM型,IgA型较少;B组中2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7.14%。前者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A组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检测能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而且还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细胞减少 免疫相关性细胞减少 自身抗体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相关的致死性全血细胞减少1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志清 高华强 +1 位作者 周晔 张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9-1390,共2页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不良反应 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192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葛峥 李嘉陵 张建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9-230,共2页
对192例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病因26种,依次为急性白血病(AL)4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5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贫)15例,其他病种55例。AL中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 对192例全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病因26种,依次为急性白血病(AL)4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5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贫)15例,其他病种55例。AL中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居首位(51%),MDS中难治性贫血(RA)最多(76%)。巨幼贫以老年患者居多,骨髓粒、红、巨核三系均有巨幼变。AA均有进行性贫血、出血与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减少 急性 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细胞学检查对9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秦枫 杨泽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285,共3页
目的:分析9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骨髓细胞学特征与病因,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9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进行病因分析。结果: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65例,... 目的:分析92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骨髓细胞学特征与病因,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9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进行病因分析。结果: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65例,占70.7%;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的为27例,占29.3%。其中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20例,占21.7%,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14例,占15.2%,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8例,占8.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9例,占9.8%,脾功能亢进4例,占4.3%,溶血性贫血3例,占3.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2例,占2.2%,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etechia,TTP)1例,占1.1%,Evans综合征1例,占1.1%,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3例,占3.3%。非造血系统疾病包括:肝病性贫血10例,占10.7%,感染性疾病10例,占10.7%,结缔组织疾病3例,占3.3%,骨髓转移癌1例,占1.1%,原因不明3例,占3.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种多,常见为造血系统疾病,但不能忽视非造血系统疾病。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减少 骨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症3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占忠 宣宝和 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减少 临床分析 鉴别诊断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血液学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玉珠 吴涛 +6 位作者 胡晓燕 薛锋 武慧敏 张红岩 马福英 白海 王存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16-516,共1页
患者女性,64岁,2016年9月8日主因“右侧胸部疼痛半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X线片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查血常规示:WBC 1.89×10^9/L,HGB 110 g/L,PLT 71×10^9/L。为进一步明确全血细胞减少原因,
关键词 细胞减少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怡 陆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0期1869-1870,共2页
目的探讨以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合并症、治疗和预后。结果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骨髓细胞呈"... 目的探讨以全血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误诊情况、合并症、治疗和预后。结果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骨髓细胞呈"核幼浆老"改变,以红系为明显,细胞有巨幼样变。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28例。20例行骨髓染色体检查:未见核型异常。58.3%的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片后疗效显著。结论老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道肿瘤。对于有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须强调骨髓检查的重要性,最好开展骨髓染色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巨幼细胞 骨髓检查 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血生胶囊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症45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立新 李来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8-559,共2页
目的:观察健脾生血、补肾填精类中药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口服益血生胶囊(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鹿血、紫河车、黄芪、党参、熟地黄、白术、何首乌等22味组成),并设对照组45例。结果:治疗组有... 目的:观察健脾生血、补肾填精类中药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口服益血生胶囊(阿胶、龟甲胶、鹿角胶、鹿血、紫河车、黄芪、党参、熟地黄、白术、何首乌等22味组成),并设对照组45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改善率100%;对照组有效率52%,改善率75%,两组相比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症有健脾生血、补肾填精、改善骨髓造血机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减少 中医药治疗 急性白血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 复方 补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186例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海燕 陈焯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385-1387,共3页
目的:分析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86例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患者,致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有70例(37.6%),非造血系统疾病有56... 目的:分析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86例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患者,致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是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有70例(37.6%),非造血系统疾病有56例(30.1%)占第二位,而造血系统良性疾病有34例(18.3%),血液难治性疾病有21例(11.3%),还有原因未明的5例(2.7%)。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以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减少 病因 造血系统 误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选择性治疗1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仇红霞 李建勇 +5 位作者 许戟 吕鑫 徐卫 张苏江 吴汉新 邵景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047-1051,共5页
本研究探讨环孢素A(CsA)选择性治疗网织红细胞(Ret)不低且伴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设定入选标准,用CsA对10例入组患者进行治疗,随访6-116月,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列举典型病例演示CsA在再生障碍性贫... 本研究探讨环孢素A(CsA)选择性治疗网织红细胞(Ret)不低且伴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设定入选标准,用CsA对10例入组患者进行治疗,随访6-116月,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列举典型病例演示CsA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伴LDH显著升高患者中的维持治疗作用。结果表明:10例患者诊断不同,但具有相似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其中9例患者对CsA治疗有较好的反应,1例因肺结核终止治疗。结论:Ret不低伴LDH升高可能是CsA治疗全血细胞减少有反应的预测标记物。CsA选择性治疗可获得较高的反应性。CsA维持治疗是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环孢素A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活检与涂片同步观察
18
作者 郑国华 王文明 +3 位作者 丁中奇 王瑞金 李毅 左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119-1120,共2页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同步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及骨髓增生程度的意义。方法 :对 2 5 5例首诊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住院病人 ,同步做骨髓活检及骨髓涂片 ,行骨髓病理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造血系统疾病 196例占 0 ...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同步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及骨髓增生程度的意义。方法 :对 2 5 5例首诊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住院病人 ,同步做骨髓活检及骨髓涂片 ,行骨髓病理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造血系统疾病 196例占 0 77,非造血系统疾病 5 9例占 0 2 3。骨髓切片与涂片增生度相同者 92例 ;骨髓切片增生程度大于骨髓涂片 133例 ( 0 5 2 ) ,骨髓切片增生程度小于骨髓涂片 30例 ( 0 2 8) ;骨髓涂片增生减低和重度减低者 ,骨髓切片显示增生明显活跃和极度活跃有 38例 ( 0 15 )。骨髓切片与骨髓增生程度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骨髓活检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片 细胞减少 骨髓检查 诊断 骨髓增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肝损害和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例
19
作者 秦焕 井晓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1-754,共4页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临床少见的一种危重结核病,它不仅表现为肺内弥漫播散,也可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其他器官。本病初期结核中毒症状多不明显,往往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1-2]。我科曾收治2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均以肝损害和全血细胞减...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临床少见的一种危重结核病,它不仅表现为肺内弥漫播散,也可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其他器官。本病初期结核中毒症状多不明显,往往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1-2]。我科曾收治2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均以肝损害和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经及时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后转归良好。现分析总结本病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便从早期诊断及治疗原则等方面为此类病例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肝损害 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接Coombs试验方法的应用及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邴丽娟 付蓉 +13 位作者 刘惠 王红蕾 阮二宝 瞿文 梁勇 王国锦 王晓明 刘鸿 吴玉红 宋嘉 王化泉 邢莉民 李丽娟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50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应用骨髓间接Coombs试验方法,并探讨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实验组选取3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IRP 22例,意义未明血细胞减少患者(ICUS)8例〕骨髓上清液和15名缺铁性贫血对照者骨髓有核细胞孵... 本研究旨在应用骨髓间接Coombs试验方法,并探讨其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实验组选取3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IRP 22例,意义未明血细胞减少患者(ICUS)8例〕骨髓上清液和15名缺铁性贫血对照者骨髓有核细胞孵育,对照组选取15名缺铁性贫血患者自身骨髓有核细胞与骨髓上清液孵育。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孵育45 min后骨髓造血细胞(CD15+、GlyCoA+和CD34+细胞)膜抗体阳性率,并与其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骨髓直接Coombs试验16例阳性,14例阴性),骨髓间接Coombs试验阳性者共16例,阳性率53.33%;其中8例ICUS患者中4例骨髓膜抗体出现阳性,阳性率50%。实验组CD15+IgM中位阳性率为0.34%,明显高于对照组0.20%(P<0.05);CD34+IgG、IgM中位阳性率分别为0.64%,0.21%,明显高于对照组0.00%(P<0.05)、0.00%(P<0.05);GlyCoA+IgG、IgM阳性率分别为(0.83±0.75)%,(2.12±1.98)%,明显高于对照组(0.47±0.43)%(P<0.05)、(0.68±0.64)%(P<0.01)。CD15+IgG、IgM阳性率分别与CD5+B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GlyCoA+IgG、IgM阳性率分别与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率、骨髓红系比例及树突细胞亚群比例(DC1/DC2)呈明显负相关,与CD5+B细胞比例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部分IRP及ICUS患者骨髓上清液中存在针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抗体(IgG或IgM),且阳性率的高低与疾病的进展呈一定相关性;部分抗体可作用于正常骨髓有核细胞膜蛋白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库姆试验 免疫相关性细胞减少 骨髓细胞膜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