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酿酒酵母表面展示NX1101蛋白酶全细胞催化剂制备火麻多肽
1
作者 曲亚通 苏宇波 +7 位作者 王悦 高钢 赵浩含 陈佳 王晓飞 马智峰 朱爱国 陈继康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69-174,共6页
酶解法火麻肽制备具有安全性好、能耗低、营养损失小等优点。研究在综合脱脂火麻仁籽粕蛋白提取以及蛋白水解酶筛选的基础上,以穿梭质粒pYD1为表达载体,将源于牛肠道宏基因组文库中的蛋白水解酶NX1101锚定在酿酒酵母菌株(EYB100)表面,... 酶解法火麻肽制备具有安全性好、能耗低、营养损失小等优点。研究在综合脱脂火麻仁籽粕蛋白提取以及蛋白水解酶筛选的基础上,以穿梭质粒pYD1为表达载体,将源于牛肠道宏基因组文库中的蛋白水解酶NX1101锚定在酿酒酵母菌株(EYB100)表面,并以此重组菌株作为全细胞催化剂制备火麻多肽。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该全细胞催化剂的最适反应pH值为8.0,在pH 8~10酶活稳定性较高,为耐碱性全细胞催化剂;其最适反应温度50℃,在50℃以下时酶活稳定性较高。脱脂火麻蛋白经表面展示表达NX1101的重组酵母全细胞催化剂酶解后,共获得1095个多肽,其中氨基酸数量≤10的短肽数量达140个。全细胞催化剂酶解效率相较常规酶解技术(以碱性蛋白酶粉剂为对照)增加6.5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肽 蛋白水解 性质 细胞催化剂 表面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酵母表面展示技术的耐热木聚糖酶全细胞催化剂的构建及酶学性质研究
2
作者 邓香连 刘清怡 +1 位作者 熊海容 张莉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120-125,134,共7页
木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在饲料、造纸、纺织、食品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使用毕赤酵母表面展示技术,以细胞壁蛋白Gcw61为锚定蛋白,将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的耐热木聚糖酶(DSB)展示在毕赤酵母表面,摇瓶发酵获得的全细胞催化剂的... 木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在饲料、造纸、纺织、食品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使用毕赤酵母表面展示技术,以细胞壁蛋白Gcw61为锚定蛋白,将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的耐热木聚糖酶(DSB)展示在毕赤酵母表面,摇瓶发酵获得的全细胞催化剂的酶活力最高达13510 U/g。然后对DSB的全细胞催化剂和游离酶的酶学性质进行比较分析,2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65℃,最适反应pH均为6.5,但在70℃高温条件和pH 3.0的酸性条件下,DSB全细胞催化剂的稳定性均优于DSB游离酶。此外在高浓度NaCl、高浓度甲醇、多种金属离子(Na^(+)、Ca^(2+)、Ni^(2+))的环境条件下,DSB全细胞催化剂均能维持较高的酶活且稳定性优于DSB游离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木聚糖 细胞催化剂 毕赤酵母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中关键D-乳酸脱氢酶的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3
作者 李鹏 刘兰 +1 位作者 王通 黄筱萍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5-172,共8页
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合成高光学纯度D-乳酸,然而,关键D-乳酸脱氢酶尚不明晰。本文旨在通过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关键D-乳酸脱氢酶及其酶学性质,为进一步改造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合成D-乳酸提供理论依据。半定量PCR初步确定关键D-乳酸脱氢酶,... 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合成高光学纯度D-乳酸,然而,关键D-乳酸脱氢酶尚不明晰。本文旨在通过全基因组测序,鉴定关键D-乳酸脱氢酶及其酶学性质,为进一步改造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合成D-乳酸提供理论依据。半定量PCR初步确定关键D-乳酸脱氢酶,克隆该基因,进行体外表达与纯化,深入研究相关酶学性质。结果表明LDH2(OYT93_08575)编码关键D-乳酸脱氢酶,其最适pH和反应温度分别是pH8和30℃。LDH2对丙酮酸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的K_(m)值分别为0.578 mmol/L及0.275 mmol/L,对丙酮酸的K_(cat)及K_(cat)/K_(m)值分别为45.04 s^(-1)及7.88×10^(4) L/(mol·s),表明LDH2对丙酮酸具有较高催化效率。除了将丙酮酸作为底物以外,LDH2对草酰乙酸及苯丙酮酸也具备一定的催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肠膜明串珠菌 基因组测序 D-乳酸 D-乳酸脱氢 性质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性化细胞乳糖酶与提纯的乳糖酶酶学性质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闫亚丽 王昌禄 +2 位作者 刘会娟 陈庆森 刘建福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36-439,共4页
通过透性化细胞处理技术和提取纯化两种方法制备乳糖酶,对两种乳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相近,透性化细胞乳糖酶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范围大于纯乳糖酶。K+、Mn2+、Mg2+、Ca2+对两种... 通过透性化细胞处理技术和提取纯化两种方法制备乳糖酶,对两种乳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值相近,透性化细胞乳糖酶pH值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范围大于纯乳糖酶。K+、Mn2+、Mg2+、Ca2+对两种乳糖酶都有激活作用,Cu2+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金属离子对纯乳糖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对透性化细胞乳糖酶的影响。麦芽糖、葡萄糖等糖类对两种乳糖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在完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测定的两种乳糖酶的Km和Vmax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 透性化细胞 纯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半乳糖苷酶全细胞催化制备低聚半乳糖工艺优化
5
作者 段绪果 孙晓军 吴敬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1-65,共5页
β-半乳糖苷酶能以乳糖为底物生产低聚半乳糖。利用前期构建的产β-半乳糖苷酶F441Y重组毕赤酵母为菌种,进行摇瓶发酵并诱导培养。酵母菌体经过离心、洗涤后作为全细胞催化剂用于转化乳糖制备低聚半乳糖。为了提高转化率,首先通过单因... β-半乳糖苷酶能以乳糖为底物生产低聚半乳糖。利用前期构建的产β-半乳糖苷酶F441Y重组毕赤酵母为菌种,进行摇瓶发酵并诱导培养。酵母菌体经过离心、洗涤后作为全细胞催化剂用于转化乳糖制备低聚半乳糖。为了提高转化率,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反应的初始p H、温度、乳糖浓度、加酶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了反应条件,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为:反应初始p H 6.0,反应温度为80℃,乳糖浓度为80%(w/v),加酶量为5 U/m L。在最佳转化条件下,反应24 h,低聚半乳糖的最高转化率为59.9%。与游离酶转化方法相比,该反应体系中的杂蛋白和美拉德反应较少,更有利于低聚半乳糖产品的后续分离。该研究建立的全细胞酶转化方法,具有转化率高、简单易行以及容易操作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 毕赤酵母 细胞催化剂 条件优化 低聚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谷氨酸棒杆菌T6—13细胞的酶学性质研究
6
作者 赵景联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2-29,共8页
比较研究了固定化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和自然细胞的谷氨酸脱氢酶、异拧檬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一些性质。最适pH、温度对二者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基本相似;pH、热稳定性固定化细胞高于自然细胞;底物表观米氏常数谷氨酸脱氢酶,异... 比较研究了固定化谷氨酸棒杆菌细胞和自然细胞的谷氨酸脱氢酶、异拧檬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一些性质。最适pH、温度对二者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基本相似;pH、热稳定性固定化细胞高于自然细胞;底物表观米氏常数谷氨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有所增大,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则有所下降;辅酶表观米氏常数均有所增大。这些是影响固定化细胞应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谷氨酸棒杆菌 细胞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示在巴斯德毕赤酵母细胞表面的内切-1,4-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
7
作者 李靖一 赵男 +3 位作者 谢晶 于宏伟 马雯 郭润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2,91,共6页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毕赤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来改善内切-1,4-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显示,SDS-PAGE显示展示酶(DEG)的分子量为34.1kDa,对CMC-Na有底物专一性。与游离酶(FEG)相比,DEG的最适作用温度和最适作用pH值未发生变化,分...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毕赤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来改善内切-1,4-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显示,SDS-PAGE显示展示酶(DEG)的分子量为34.1kDa,对CMC-Na有底物专一性。与游离酶(FEG)相比,DEG的最适作用温度和最适作用pH值未发生变化,分别为70℃和4.0;对底物的亲和力降低;pH 2.5~8.5时酶活残留率为60%,比游离酶高0.5倍;温度70℃时酶活无损失,残留率为102%,同等条件下比游离酶高1.5倍;DEG重复使用10次以后保留活性仍为65%;而且展示酶对Co2+、Mn2+、Hg2+等重金属离子的耐受力也大大增强。本研究结果表明,展示内切-1,4-β-葡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得到大幅度改善,其酸热稳定性、重金属离子耐受性和操作稳定性均有所提高,DEG作为一种酵母全细胞生物催化剂在各种纤维素降解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切-1 4-β-葡聚糖 毕赤酵母 细胞表面展示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杆菌细胞壁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8
作者 朱姁 潘道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62-268,共7页
研究分离纯化发酵乳杆菌细胞壁蛋白酶(cell envelope proteinase,CEP)的方法及其酶学性质。用50mmol/LTris-HCl缓冲液(pH7.8)悬浮菌体,进行超声波破碎,细胞质量浓度为0.06g/mL,破碎功率330W,工作220次(工作时间3s,间隔时间5s),离心取上... 研究分离纯化发酵乳杆菌细胞壁蛋白酶(cell envelope proteinase,CEP)的方法及其酶学性质。用50mmol/LTris-HCl缓冲液(pH7.8)悬浮菌体,进行超声波破碎,细胞质量浓度为0.06g/mL,破碎功率330W,工作220次(工作时间3s,间隔时间5s),离心取上清液即为粗酶液。60%硫酸铵沉淀,Sephacryl S-300 HR凝胶层析,Native-PAGE割胶回收纯化发酵乳杆菌的CEP。用纯化的CEP酶解脱脂乳,酶解液ACE(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抑制率为50%。SDS-PAGE检测CEP分子质量为32.5kD,最适酶反应温度为41℃,最适酶反应pH值为8.0。Mg2+、Co2+、Ca2+对CEP活性有激活作用;Zn2+、Ni2+、PMSF、EDTA对CEP活性有抑制作用,说明CEP为丝氨酸蛋白酶且酶的活性中心结构的维持与金属离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杆菌 细胞壁蛋白 纯化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菜蛾不同亚细胞层羧酸酯酶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腾武 高希武 +1 位作者 郑炳宗 崔建州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7-53,共7页
本文对采自不同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幼虫不同亚细胞层羧酸酯酶 (Car E)的活性分布及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敏感品系和抗性种群 Car E活性亚细胞分布没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群各亚细胞层 Car E活性以线粒体层分布最高 ,占 34%~ 52 % ;... 本文对采自不同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幼虫不同亚细胞层羧酸酯酶 (Car E)的活性分布及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敏感品系和抗性种群 Car E活性亚细胞分布没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群各亚细胞层 Car E活性以线粒体层分布最高 ,占 34%~ 52 % ;微粒体层最低 ,占 7%~ 16 %。抗性种群线粒体层 Car E活性明显高于敏感品系。各种群以上清液层 Car E与 α- NA的亲和力最高 ,且各种群间没有明显差异。云南、北京、武汉、宣化种群(F0 )线粒体层 Car E与 α- NA的亲和力最低。测定的六个种群线粒体层 Car E与 α- NA的亲和力大小依次为 :AVMs抗性品系 (F16) >云南种群 >武汉种群 >台湾敏感品系 >宣化种群 (F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羧酸酯 细胞 米氏常数 性质 蔬菜害虫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模拟加卤酶II.酶学性质 被引量:3
10
作者 祁超 丁兰 +2 位作者 张玉静 刘仔 赵大庆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60-562,共3页
The meso-tetra(α,α,α,α-O-phenylacetylbenzene)porphyrin was used as a complete antigen to elicit monoclonal antibody 1F2 through the immunization and cell fusion techniques. The antibody could combine with Mn porph... The meso-tetra(α,α,α,α-O-phenylacetylbenzene)porphyrin was used as a complete antigen to elicit monoclonal antibody 1F2 through the immunization and cell fusion techniques. The antibody could combine with Mn porphyrin and showed a haloperoxidase activity. The affinities of the antibody for antigen and Mn porphyrin were 4 98×10 -5 mol/L and 7 63×10 -5 mol/L, respectively. When the antibody-Mn porphyrin complex was used to catalyze the halogenation reaction, the Michaelis constant and reactive rate constant κ cat for H 2O 2 were 5 127 0×10 -3 mol/L and 0 483 4 s -1, respectively. The enzyme exchange number κ cat/K m=94 285 1 mo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加卤 meso-四(α α α α-O-苯乙酰苯)卟啉 性质 抗体 人工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在竹浆漂白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环 朱宁 +1 位作者 朱孝霖 韦萍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9-70,共2页
研究了基因工程菌1020全细胞中嗜热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并考察了含酶全细胞在竹浆漂白中的效果。结果表明,70℃时全细胞木聚糖酶有2个最适pH值,分别为7.0与9.0。该酶湿热稳定性及耐碱性能良好。在90℃,pH值7.0的条件下,全细胞预处理硫... 研究了基因工程菌1020全细胞中嗜热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并考察了含酶全细胞在竹浆漂白中的效果。结果表明,70℃时全细胞木聚糖酶有2个最适pH值,分别为7.0与9.0。该酶湿热稳定性及耐碱性能良好。在90℃,pH值7.0的条件下,全细胞预处理硫酸盐竹浆后,加入用量0.2%的H2O2漂白,白度提高了7%I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嗜热木聚糖 性质 竹浆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eso-四(α,α,α,α-O-苯乙酰苯)卟啉抗体的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兰 刘志强 +4 位作者 刘立岩 赵大庆 祁超 丁天兵 张玉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0-534,共5页
利用小分子meso-四(α,α,α,α-O-苯乙酰苯)卟啉作为全抗原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等技术制备了单克隆抗体(McAb)1F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证明纯化得到的... 利用小分子meso-四(α,α,α,α-O-苯乙酰苯)卟啉作为全抗原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等技术制备了单克隆抗体(McAb)1F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证明纯化得到的单抗是很纯的.McAb1F2的保留时间是2.63 min,亚型为IgG2a,相对分子量为156 678.8.McAb 1F2-卟啉复合物形成时,卟啉Soret带最大吸收峰从408nm红移到416nm,并有增色效应,说明McAb1F2-卟啉是刚性且紧密结合.抗体酶稳定性很高,但比活力只有4.687 5 U/mg,为天然酶HRP的1.899%.抗体酶的Km=20.29 mmol/L,kcat=396.82 min-1,kcat/Km=1.955 7×104L·mol-1·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四(α α α α-O-苯乙酰苯) 单克隆抗体 抗原 过氧化物 淋巴杂交瘤技术 细胞融合 性质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豉中产蛋白酶菌株的酶学性质及风味酶基因挖掘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婉婷 侯宏伟 +5 位作者 贺瑞琦 吴佳辉 郭丽丹 贾爽 张晓妍 汪立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81-188,I0005-I0009,共13页
高蛋白酶活力菌株是促进豆豉成熟的重要发酵剂,除此之外,能分泌风味酶也是优良发酵剂的主要特征之一。筛选高蛋白酶活力菌株,并对菌株中风味酶相关功能基因进行研究,对开发高质量豆豉发酵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透明圈法初筛,蛋白酶活力... 高蛋白酶活力菌株是促进豆豉成熟的重要发酵剂,除此之外,能分泌风味酶也是优良发酵剂的主要特征之一。筛选高蛋白酶活力菌株,并对菌株中风味酶相关功能基因进行研究,对开发高质量豆豉发酵剂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透明圈法初筛,蛋白酶活力测定法复筛出1株高蛋白酶活力菌株B3后对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酶学性质研究,以及确定与风味酶相关的功能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酶。结果表明,优势菌株B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enbank序列号MZ723401.1),蛋白酶活力达到185.6 U/mL。其酶学特性显示,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7.0。对菌株B3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检索到风味蛋白酶基因AprX和ampS,并预测其编码的丝氨酸蛋白酶和氨肽酶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理化性质、高级结构,同时进行系统发育树的建立和多序列比对研究。其中AprX基因全长为1329 bp,共编码442个氨基酸,ampS基因全长为1233 bp,共编码410个氨基酸。两者均编码亲水性蛋白,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都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roup相似性最高。因此,B3菌株蛋白酶活力高并存在编码碱性蛋白酶和脱苦蛋白酶的特征功能基因,是发酵豆豉的潜在优良发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活力 豆豉 鉴定 性质 基因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挖掘、表征及全细胞制备γ-氨基丁酸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骁 池慧兵 +3 位作者 孟凡强 陆兆新 朱萍 吕凤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8-66,共9页
γ-氨基丁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通过谷氨酸脱羧酶(GAD)使L-谷氨酸脱羧而合成。作者首先将酿酒酵母谷氨酸脱羧酶基因进行克隆并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比活力高达66.55 U/mg的重组酶ScGAD。进一步酶学性... γ-氨基丁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通过谷氨酸脱羧酶(GAD)使L-谷氨酸脱羧而合成。作者首先将酿酒酵母谷氨酸脱羧酶基因进行克隆并实现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比活力高达66.55 U/mg的重组酶ScGAD。进一步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ScGAD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为4.0,且在30~50℃、pH 4.0~9.0时表现出优越的稳定性;其动力学参数Km为14.28 mmol/L,对L-谷氨酸具有较好的亲和力。最后通过全细胞制备γ-氨基丁酸(GABA)的最适条件探究,得到GABA生成效率最高的条件为60℃、pH 4.0,在此条件下,100 mmol/L底物L-谷氨酸经全细胞催化可合成GABA 35.9 g/(g·h)。该研究为GABA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羧 Γ-氨基丁酸 性质 细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展示海藻糖合成酶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盛敏 谢定 +4 位作者 文李 焦玲 姜博 方芳 刘雄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5,共7页
利用毕赤酵母表面展示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 synthesase,TS,EC 5.4.99.16)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人工合成酵母内源壁蛋白(GPI-modified wall proteins,GCW14)与天蓝色链霉菌海藻糖合成酶组合DNA(GC... 利用毕赤酵母表面展示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 synthesase,TS,EC 5.4.99.16)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人工合成酵母内源壁蛋白(GPI-modified wall proteins,GCW14)与天蓝色链霉菌海藻糖合成酶组合DNA(GCW14-TS),将其亚克隆到pPIC9k载体后转化到GS115酵母菌中,成功构建了pPIC9k-GCW14-TS载体,并将TS展示在毕赤酵母GS115表面,然后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其在30~45℃温度范围都能发挥作用,最适pH为8.5,K^+、Mg^(2+)等金属离子对其有促进作用且重复使用5次后仍然可以保持75%以上的酶活性。该基因工程菌具有海藻糖合成酶固定化酶性质,可用于将麦芽糖转化为海藻糖的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合成 毕赤酵母 全细胞催化剂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巍杰 杨永强 吴尚卓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57,共4页
环保型燃料生物柴油有望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脂肪酶催化动植物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易分离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综述了酶催化法在提高脂肪酸酯产率和减少生产成本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 催化 细胞生物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酶学特性与抗逆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萌 姜文婷 +2 位作者 王雪纯 蒋湘宁 盖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8-86,共9页
【目的】植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是酶促活性氧清除机制中的关键酶之一,对日本落叶松GPX开展酶学特性与抗逆性研究,可以补充和完善林木改良基因资源,也为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抗逆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日本... 【目的】植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是酶促活性氧清除机制中的关键酶之一,对日本落叶松GPX开展酶学特性与抗逆性研究,可以补充和完善林木改良基因资源,也为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抗逆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日本落叶松茎部组织为材料克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研究。诱导、纯化目的蛋白进行体外酶学活性测定,通过点斑试验、生长曲线试验验证GPX抗逆性。【结果】从日本落叶松茎中克隆得到了2个GPX基因,分别命名为LkGPX2、LkGPX3,二者都含有完整的特征保守基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LkGPXs和具有抗逆功能的PmGPX与PeGPX聚为一支。亚细胞定位显示,LkGPX2和LkGPX3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以硫氧还蛋白(Trx)为电子供体进行体外酶学活性测定,LkGPX2与LkGPX3对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氢叔丁醇(t-BHP)和有机氢过氧化物(Cum-OOH)都具有催化活性,LkGPX2对于3种底物的催化活性分别为(0.402±0.037)、(0.424±0.018)、(0.425±0.009)U/mg,LkGPX3对于3种底物的催化活性分别为(0.397±0.027)、(0.449±0.028)、(0.407±0.021)U/mg。大肠杆菌体外逆境处理试验表明,LkGPX2、LkGPX3能够提高大肠杆菌对模拟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的耐受性。【结论】日本落叶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既能起到活性氧清除作用,同时具备一定应对非生物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 细胞定位 性质 抗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全细胞转化高效合成D-阿洛酮糖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扬帆 王雨露 +3 位作者 费康清 俞姝瑶 高雅慧 李子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84,共9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重要的稀少糖,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工业上生产D-阿洛酮糖以生物酶法为主。由于传统酶法存在步骤烦琐、成本高、产物纯化分离难等缺点,已难以满足工业生产需要。近年来,全细胞合成体... D-阿洛酮糖是一种重要的稀少糖,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工业上生产D-阿洛酮糖以生物酶法为主。由于传统酶法存在步骤烦琐、成本高、产物纯化分离难等缺点,已难以满足工业生产需要。近年来,全细胞合成体系以其低成本、便操作、易分离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一种来源于Caballeronia insecticola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ase)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在生产安全菌株枯草芽孢杆菌WB800中的高效异源表达,并以D-果糖为底物全细胞催化合成D-阿洛酮糖。为了提高DAEase的表达量,通过设计构建含有不同组成型启动子的重组菌株对其表达进行了优化。并对全细胞反应体系的条件(温度、pH值、金属离子、细胞浓度)进行了优化,探究了不同底物浓度下D-果糖的转化效率。结果表明:启动子PylbP介导下的重组DAEase在枯草芽孢杆菌WB800内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重组DAEase全细胞反应的较适温度为65℃,较适pH值为9.5,较适金属离子为5 mmol/L Mg^(2+)。采用全细胞方法以500 g/L D-果糖为底物制备D-阿洛酮糖,4 h内反应基本达到平衡,转化率为30.06%。研究旨在为D-阿洛酮糖工业规模化生产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枯草芽孢杆菌 启动子 细胞体系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棘孢曲霉β-葡萄糖苷酶催化合成APG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霞艳 刘端玉 郑穗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5-210,共6页
使用毕赤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棘孢曲霉的β-葡萄糖苷酶作为全细胞催化剂,以葡萄糖为底物,在水-醇双相体系中逆水解合成C6-C10烷基糖苷。讨论了含水量、葡萄糖添加量、全细胞催化剂添加量、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值和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的影... 使用毕赤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棘孢曲霉的β-葡萄糖苷酶作为全细胞催化剂,以葡萄糖为底物,在水-醇双相体系中逆水解合成C6-C10烷基糖苷。讨论了含水量、葡萄糖添加量、全细胞催化剂添加量、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值和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与商品酶苦杏仁β-葡萄糖苷酶、Novozym188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ovozym188不适合逆水解合成APG,苦杏仁β-葡萄糖苷酶反应所需时间短,但最终转化率不如全细胞催化剂。在5 mL反应体系中,合成HG的最优条件:葡萄糖0.1 g,全细胞催化剂0.05 g,10%pH 3.0 buffer;合成OG的最优条件:葡萄糖0.2 g,全细胞催化剂0.05 g,15%pH3.0 buffer;合成DG的最优条件:葡萄糖0.2 g,全细胞催化剂0.2 g,20%pH 3.0 buffer;放置55℃200 r/min恒温振荡器中,反应时间为72 h,HG和DG的最大产率分别为11.69%和3.58%,而OG的产率则在96 h到达最大值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表面展示 Β-葡萄糖苷 细胞催化剂 烷基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及伊蚊来源半胱亚磺酸脱羧酶的性质解析
20
作者 郑文慧 刘佳伟 +2 位作者 刘子铭 周哲敏 刘中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0-36,共7页
原核来源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活性较低,是限制生物法合成β-丙氨酸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将目光由原核来源转向真核来源,意在寻找具有更高催化活性的酶。该文通过基因合成获得埃及伊蚊来源半胱亚磺酸脱羧酶,并添加sumo标签实现了其在大... 原核来源L-天冬氨酸-α-脱羧酶的活性较低,是限制生物法合成β-丙氨酸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将目光由原核来源转向真核来源,意在寻找具有更高催化活性的酶。该文通过基因合成获得埃及伊蚊来源半胱亚磺酸脱羧酶,并添加sumo标签实现了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酶学性质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重组酶可催化L-天冬氨酸生成β-丙氨酸,比酶活力为(5.00±0.074)U/mg,添加sumo标签后比酶活力为(5.40±0.129)U/mg;最适反应条件为40℃,pH 6.0;带标签酶的稳定性要明显优于野生型,在50℃处理30 min后酶活力仍保留40%,在pH 5.0~8.0酶活力都维持在80%左右。利用大肠杆菌自身的天冬氨酸裂解酶与重组半胱亚磺酸脱羧酶相偶联,实现了从富马酸到天冬氨酸的一步转化,产物的摩尔转化率达到93.03%。该研究中半胱亚磺酸脱羧酶对于L-天冬氨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为β-丙氨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亚磺酸脱羧 L-天冬氨酸 Β-丙氨酸 性质 细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