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三维全组分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郎兆新 程林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1期16-25,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凝析油气藏模拟计算的拟三维模型,即多层二维三相全组分模拟器。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式压力、显式饱和度和显式组成的方法求解该模型。模型中还引进了包括六个油气状态方程(即PR、SRK、PT、SW、LLS及SHBWR)的相... 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凝析油气藏模拟计算的拟三维模型,即多层二维三相全组分模拟器。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和隐式压力、显式饱和度和显式组成的方法求解该模型。模型中还引进了包括六个油气状态方程(即PR、SRK、PT、SW、LLS及SHBWR)的相平衡闪蒸分析方法和物性参数计算方法。它可用于凝析油气藏一类油气田的开发设计和动态预测。文章还对凝析气藏的衰竭及循环注气开采过程进行了实例模拟计算,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模拟 相平衡 状态方程 拟三维全组分模型 凝析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接元的二氧化碳驱模拟及窜流通道预测方法
2
作者 徐云峰 刘伟 +1 位作者 赵辉 陈奇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8,共11页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通道影响驱油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接元法的CO_(2)驱全组分数值模型。通过将油藏离散为连接单元,利用连接传导率和连接体积表征节点间流动特性,采用全隐式法求解压力、饱和度及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结合路... 针对CO_(2)驱油过程中气窜通道影响驱油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连接元法的CO_(2)驱全组分数值模型。通过将油藏离散为连接单元,利用连接传导率和连接体积表征节点间流动特性,采用全隐式法求解压力、饱和度及组分物质的量分数。结合路径追踪算法表征节点间连通性,同时运用同步随机扰动逼近算法进行历史拟合,实现模型参数的自动反演。结果表明:在概念算例中,模型历史拟合精度达95.17%,单次模拟耗时仅为23.33 s,计算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网格方法的140.28 s;在实际油藏应用中,累产油和累产气的拟合精度分别达到96.1%和94.2%,单井日产油和日产气的平均拟合精度为91.21%;模型能够有效识别RA0050井组中的气窜通道,与示踪剂监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全组分模型 连接元法 流动路径追踪 气窜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KCl及KCl–FeCl_(3)溶液中溶解度的实验及预测
3
作者 程文婷 李杰 +2 位作者 徐丽 程芳琴 刘国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2-652,F0004,共12页
如何将AlCl_(3)·6H_(2)O从众多组分中选择性地结晶分离是从煤矸石中提Al的关键,而AlCl_(3)·6H_(2)O在煤矸石酸浸体系中的热力学平衡数据对于结晶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在25~85℃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溶液浓度下AlCl_(... 如何将AlCl_(3)·6H_(2)O从众多组分中选择性地结晶分离是从煤矸石中提Al的关键,而AlCl_(3)·6H_(2)O在煤矸石酸浸体系中的热力学平衡数据对于结晶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在25~85℃的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溶液浓度下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KCl及KCl-FeCl_(3)溶液中的溶解度。实验发现温度对AlCl_(3)·6H_(2)O在所有溶液体系中溶解度的影响均不明显,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增加;溶液浓度是影响溶解度的主要因素,AlCl_(3)·6H_(2)O在所有溶液体系中的溶解度均随溶液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溶液浓度的增大使得Cl^(–)同离子效应增强。为了提高OLI软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其嵌入Bromley-Zemaitis模型中“Al^(3+)–Cl^(-)”离子对的交互参数进行了修正。随后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它可应用于AlCl_(3)·6H_(2)O在FeCl_(3)、CaCl_(2)及KCl的任意单、混溶液中溶解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l_(3)·6H_(2)O 溶解性 相平衡 热力学性质 全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fault injection model-oriented testing strategy for component security
4
作者 陈锦富 卢炎生 +1 位作者 张卫 谢晓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58-264,共7页
A fault injection model-oriented testing strategy was proposed for detecting component vulnerabilities.A fault injection model was defined,and the fault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tested component based on the fault inje... A fault injection model-oriented testing strategy was proposed for detecting component vulnerabilities.A fault injection model was defined,and the fault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tested component based on the fault injection model to trigger security exceptions.The testing process could be recorded by the monitoring mechanism of the strategy,and the monitoring information was written into the security log.The component vulnerabilities could be detected by the detecting algorithm through analyzing the security log.Lastly,some experiments were done in an integration testing platform to verify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trateg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tegy is effective and operable.The detecting rate is more than 90%for vulnerability compon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nent testing component security fault injection model testing strategy detecting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