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缺氧时间调控内源性亚硝酸盐强化N-EPD-CANON工艺脱氮研究
1
作者 李冬 陈晓义 +2 位作者 傅思博 张景昭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70-2480,共11页
采用SBR反应器,以模拟市政污水为进水基质,启动硝化-内源部分反硝化-全程自养脱氮(N-EPD-CANON)工艺.实验通过调控EPD单元缺氧时间考察了单元内亚硝酸盐积累量变化对CANON工艺脱氮性能,功能菌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采用SBR反应器,以模拟市政污水为进水基质,启动硝化-内源部分反硝化-全程自养脱氮(N-EPD-CANON)工艺.实验通过调控EPD单元缺氧时间考察了单元内亚硝酸盐积累量变化对CANON工艺脱氮性能,功能菌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时间为40min时,EPD单元可以有效地捕获进水有机物,同时维持有利于CANON稳定运行的适量浓度的内源性亚硝酸盐.长期稳定运行下CANON反应器的总氮去除率达到86.43%,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达到0.82gN/(gVSS·d).此外,EPS质量分数逐渐增长到69.17mg/gVSS,再通过3D-EEM结合PARAFAC技术对污泥的EPS荧光组分进行分析表明,内源性亚硝酸盐的强化作用能够在不改变EPS组成成分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芳香族蛋白质的含量,有助于污泥颗粒化及其稳定性的提高.微生物群落分析揭示,在EPD系统中Candidatus Competibacter为优势菌属占24.61%,CANON系统中Nitrosomonas的相对丰度为2.67%,这保证了An AOB菌的NO_(2)^(-)-N供应.此外,AnAOB的主要组成部分Candidatus Brocadia菌属的相对丰度也达到了1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工艺 内源部分反硝化 反硝化聚糖菌 市政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周期循环优化CANON工艺脱氮性能
2
作者 李冬 付靓 +2 位作者 赖会彬 李尧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56-4265,共10页
提出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中采用长短周期交替的方式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在长周期采用原位游离氨(FA)抑制NOB,当FA浓度低于NOB抑制阈值时,在短周期采用底物抑制的方式持续抑制NOB的活性.试验设置两组序批式反应器R1、R2,分别... 提出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中采用长短周期交替的方式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在长周期采用原位游离氨(FA)抑制NOB,当FA浓度低于NOB抑制阈值时,在短周期采用底物抑制的方式持续抑制NOB的活性.试验设置两组序批式反应器R1、R2,分别采用不同的长短周期交替模式.结果表明:R1、R2均取得良好的脱氮效果,R2的脱氮效果稍优于R1,R1、R2的总氮去除率(NRE)分别为78.73%、85.41%,出水NO_(3)^(-)-N浓度分别为14.02mg/L和7.21mg/L. R1、R2的比硝态氮生成速率(SNPR)在64d时分别降低至2.88,1.95mgN/(gMLVSS·h),NOB活性均得到了有效抑制.胞外聚合物(EPS)结果分析表明,长短周期交替的策略有利于促进微生物分泌EPS,R1、R2的EPS含量分别从接种时的40.22mg/gVSS上升至86.41和97.79mg/gVS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系统内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R1、R2以Nitrospira和Nitrobacter为代表的NOB生长均受到抑制,Nitrospira相对丰度由接种污泥的2.05%降至0.18%(R1)和0.11%(R2),Nitrobacter的丰度由接种污泥的1.97%降低到0.06%(R1)和0.05%(R2),AnAOB(Candidatus_Brocadia)丰度分别为8.92%(R1)和9.14%(R2),AOB(Nitrosomonas)丰度分别为4.28%(R1)和6.56%(R2),形成良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周期循环 全程自养工艺 短程硝化 亚硝酸盐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全程自养脱氮(CANON)系统不同脱氮效能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22
3
作者 闫媛 黎力 +3 位作者 王亚宜 林喜茂 马骁 陈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5-1492,共8页
从微生物优势菌群构成角度揭示一体式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nitrite,CANON)启动、稳态运行及崩溃的微观机理,有助于优化调控微生物种群、增强CANON的脱氮效能.试验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 从微生物优势菌群构成角度揭示一体式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nitrite,CANON)启动、稳态运行及崩溃的微观机理,有助于优化调控微生物种群、增强CANON的脱氮效能.试验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以间歇曝气方式启动CANON系统(35益依1益),考察了CANON系统从启动、稳定到恶化过程的氮素转化率和微生物活性;同时对污泥样品采用16S r D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考察种泥和不同脱氮效能时期的微生物种群结构.试验结果表明:本CANON系统的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bacteria,An AOB)为Candidatus Kuenenia,氨氧化菌(ammonium oxidation bacteria,AOB)和硝化菌(nitrite oxidation bacteria,NOB)分别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UnculturedNitrospinaceae;系统启动时,An AOB丰度达到0.44%,AOB和NOB分别占总菌的27.61%和1.33%,脱氮效果最佳时的总氮容积去除率达到218.0 mg/(L·d);由于系统溶解氧质量浓度较低(0.15~0.25 mg/L),好氧段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好氧段结束时亚硝氮积累量持续下降,导致缺氧段亚硝酸盐基质不足,An AOB受到抑制;长期运行条件下,反应器内生物多样性及An AOB丰度均有所下降.反应末期,Nitrosomonas占总菌群数量的62%,成为优势菌种,而An AOB仅占0.13%,与此时较低的总氮容积去除率(19.3 mg/(L·d))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canon) 16S rDNA宏基因组测序 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对CANON工艺脱氮性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魏致远 罗奇 +3 位作者 畅犇泽 张帅 陈东之 阳广凤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52-157,166,共7页
为探究Fe(Ⅱ)对全程自养脱氮(CANON)系统脱氮性能、颗粒污泥及生物膜特性、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以涂布活性炭的聚氨酯纤维为生物膜填料构建了两组上流式颗粒污泥—生物膜CANON反应器。试验结果表明,在102 d的运行中,进水直接添加Fe(Ⅱ)... 为探究Fe(Ⅱ)对全程自养脱氮(CANON)系统脱氮性能、颗粒污泥及生物膜特性、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以涂布活性炭的聚氨酯纤维为生物膜填料构建了两组上流式颗粒污泥—生物膜CANON反应器。试验结果表明,在102 d的运行中,进水直接添加Fe(Ⅱ)的反应器R_(1)和添加EDTA络合Fe(Ⅱ)的反应器R_(2)的运行效果均比较稳定,但R_(2)具有最佳脱氮性能,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2.6%±7.4%和61.7%±6.5%。相比载体生物膜,颗粒污泥上胞外聚合物含量更高,有利于颗粒污泥生长。CANON工艺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CANON污泥中Nitrospira和Nitrosomonas分别是典型的硝化菌属(NOB)和氨氧化菌属(AOB)。Candidatus Kuenenia是CANON生物膜中主要的厌氧氨氧化菌(AnAO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 颗粒污泥 生物膜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段式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胡石 甘一萍 张树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共5页
自1995年厌氧氨氧化被首次证实以来,基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废水水处理技术和工艺被研究者们所亲睐并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生物脱氮反应,其全程自养,大幅降低工艺所需的曝气,污泥产生量少等特点是传统脱氮方法所不可企及的。... 自1995年厌氧氨氧化被首次证实以来,基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废水水处理技术和工艺被研究者们所亲睐并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生物脱氮反应,其全程自养,大幅降低工艺所需的曝气,污泥产生量少等特点是传统脱氮方法所不可企及的。作为一种新兴工艺,近20多年以来,厌氧氨氧化在反应机理,微生物群落,应用形式等方面的研究都获得了很大的进展。相对于二段式厌氧氨氧化,一体化的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布局更加紧凑,也方便进行实际工程中的控制。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就CANON(一段式全程自养脱氮)的机理、启动方法、运行条件及反应模型等做了介绍,对于CANON工艺在国内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全程自养 canon 机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效能及污泥特性 被引量:30
6
作者 胡石 甘一萍 +2 位作者 张树军 韩晓宇 张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在氨氮浓度梯度升高的条件下,通过控制 DO 等方式在一体化 CSTR 反应器中实现了一体化全程自养脱氮(CANON-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结果表明随进水氨氮浓度(76.05~583.93mg/L)的升高,系统的氨氮... 在氨氮浓度梯度升高的条件下,通过控制 DO 等方式在一体化 CSTR 反应器中实现了一体化全程自养脱氮(CANON-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结果表明随进水氨氮浓度(76.05~583.93mg/L)的升高,系统的氨氮和总氮去除负荷逐渐提高,试验期间无亚硝态氮的积累,反应器后期在高氨氮进水下最高氨氮去除率84.4%,最高去除负荷0.42kg/(m3·d);最高总氮去除率72.0%,最高去除负荷0.35kg/(m3·d).污泥氧消耗速率实验得出好氧氨氧化菌的耗氧速率为169.46 mgO2/(gVSS·h)、硝酸化细菌的好氧速率为39.63 mgO2/(gVSS·h).采用总氮去除量和硝态氮产生量的比值(△TN/△NO3-)表征硝酸化反应对出水氨氮浓度的影响.试验进一步研究了反应器内污泥形态的变化,得出第102d的污泥粒径(86.36μm)比第30d(54.09μm)增加60%,污泥的SEM分析得出实验后期相对于前期污泥表面丝状菌减少,胞外聚合物增多.以上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具备良好的造粒功能,有利于自养脱氮工艺的启动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 canon 高氨 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存在时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启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
7
作者 翟方帅 孙雅萍 +3 位作者 司光超 张馨文 乔壮明 魏东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为了实现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在处理含有机物废水中的应用,考察有机物存在时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启动、运行工况与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通过低溶解氧和生物膜菌种富集的控制策略,缓解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实现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启动和... 为了实现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在处理含有机物废水中的应用,考察有机物存在时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启动、运行工况与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通过低溶解氧和生物膜菌种富集的控制策略,缓解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实现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启动和功能微生物的富集。结果表明,当进水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600 mg/L时,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启动,在反应器稳定运行期间总无机氮去除率最高达到79.46%;三维荧光光谱显示腐殖酸类和富里酸类物质是主要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显示厌氧氨氧化菌的优势属Candidatus Kuenenia和Candidatus Brocadia的相对丰度分别从0.02%和0.01%增加到10.47%和4.45%,成功实现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工艺 有机物 微生物 三维荧光光谱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全程自养脱氮(A-CANON)工艺处理实际市政污水 被引量:8
8
作者 史勤 常青龙 +3 位作者 谢弘超 张铃敏 赵宇豪 王亚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8-603,共6页
以上海某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市政污水在常温(25℃)条件下先经吸附段(A段)去除回收部分碳源后利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处理的脱氮效果.A-CANON工艺稳定运行175个周期, A段水力停留时间(HRT)=20min,DO=2mg/L, COD去除... 以上海某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市政污水在常温(25℃)条件下先经吸附段(A段)去除回收部分碳源后利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处理的脱氮效果.A-CANON工艺稳定运行175个周期, A段水力停留时间(HRT)=20min,DO=2mg/L, COD去除率始终高于60%,出水C/N降至1.5左右;CANON段出水中COD及TN浓度分别低于50mg/L和15mg/L,NH_4^+-N浓度一般低于5mg/L,基本满足城市污水厂一级A排放标准.16S r D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采用A-CANON工艺后,CANON系统中的优势厌氧氨氧化菌属为Candidatus_Jettenia和Candidatus_Brocadia.其中,Candidatus_Jettenia的丰度由第85周期的1.79%增加到第175周期的13.51%,较同期丰度降低1.4%的Candidatus_Brocadia表现出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CANON工艺可有效处理市政污水并回收其中碳源.为该工艺在市政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望实现市政污水碳、氮处理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全程自养(A-canon) 市政污水 常温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SBR生物膜中全程自养脱氮的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廖德祥 李小明 +2 位作者 曾光明 杨麒 杨国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研究了具有全程自养脱氮作用的生物膜中无机碳源浓度、pH值、溶解氧(DO)对全程自养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HCO3浓度从1.75g/L上升到2.50g/L时,反应体系中的pH值从7.6~8.0上升到8.8左右,氨氮转化率和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急剧下降到53%和... 研究了具有全程自养脱氮作用的生物膜中无机碳源浓度、pH值、溶解氧(DO)对全程自养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HCO3浓度从1.75g/L上升到2.50g/L时,反应体系中的pH值从7.6~8.0上升到8.8左右,氨氮转化率和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急剧下降到53%和48.8%.在进水氨氮负荷为60g/(m3(d)时,最佳DO应控制在0.5~0.7mg/L,此时氨氮转化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 短程硝化 厌氧氨氧化 自由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对序批式全程自养脱氮工艺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冬 崔少明 +4 位作者 梁瑜海 张肖静 苏庆岭 吴青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1-1138,共8页
在常温22-26℃下,接种成熟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污泥至2个相同的SBR反应器,通过设置不同的初期DO及不同的DO梯度,考察了DO控制策略及DO值对CANON工艺脱氮性能,稳定性及污泥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期DO为0.05-0.10mg/L的反应器可以稳... 在常温22-26℃下,接种成熟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污泥至2个相同的SBR反应器,通过设置不同的初期DO及不同的DO梯度,考察了DO控制策略及DO值对CANON工艺脱氮性能,稳定性及污泥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期DO为0.05-0.10mg/L的反应器可以稳定运行,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和85.4%,而初期DO为(0.40±0.5)mg/L的反应器的氨氮和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和0;在反应器运行稳定之后,逐渐增加DO浓度, DO为0,0.2,0.4,0.5mg/L时的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分别为35.95,23.89,31.50,19.25mgN/(L·h),延时曝气2h后反应器仍可正常运行.在一定DO范围内,CANON反应器的活性随着DO的升高而升高,较高DO对接种初期的CANON反应器冲击较大且不可逆,对稳定运行的CANON反应器的影响较小;但是当CANON工艺稳定运行之后,短时高DO对CANON工艺的影响是可逆的.显微镜照片显示稳定运行的CANON反应器内出现了颗粒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 厌氧氨氧化 亚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脱氮研究的新进展——全程自养脱氮工艺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劲松 罗本福 方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105,共4页
介绍了生物脱氮研究的最新进展———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和分析了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机理、自养脱氮工艺实现方式及其特点与技术关键,并指出了今后应着重研究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全程自养 SHARON工艺 ANAMMOX工艺 canon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启动及脱氮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冬 陈冠宇 +4 位作者 曾辉平 田海成 杨航 成朔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188,共7页
在处理低碳氮比废水时,全程自养脱氮工艺表现出了良好的脱氮效果.为此,采用曝气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AUSB)对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脱氮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投加氨氮不加入其他氮源的条件下表现出了73%的总氮去除率,在逐步增加进水氨... 在处理低碳氮比废水时,全程自养脱氮工艺表现出了良好的脱氮效果.为此,采用曝气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AUSB)对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脱氮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投加氨氮不加入其他氮源的条件下表现出了73%的总氮去除率,在逐步增加进水氨氮和降低水力停留时间的过程中系统的脱氮能力得到提升,总氮去除负荷达到0.47 kg/(m^3·d)以上,在本实验开始后的第60天出现了肉眼可见的颗粒.在运行期间,系统内NOB得到有效抑制,Δρ(TN)/Δρ(NO_3^--N)接近于理论值8,经过135 d的运行成功在连续流反应器内启动了全程自养脱氮颗粒污泥.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通过采用增大进水负荷的方式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构建出更适合CANON功能菌种的生长条件,NOB得到逐步淘汰.同时,在多种生物种群的共同作用下,反应器表现出高效的脱氮效果,在人工配水条件下,颗粒污泥连续流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启动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 全程自养 水力停留时间 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自养脱氮体系中硝化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俊丽 王贵学 +1 位作者 肖丽 郭劲松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建立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的基础上,以活性污泥为对照,分析了反应器内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的数量变化,并通过富集培养,从反应器中筛选、分离用于治理氮污染的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研究结果表明,自养脱氮反应器内亚硝化菌数量显著增加,说明亚... 在建立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的基础上,以活性污泥为对照,分析了反应器内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的数量变化,并通过富集培养,从反应器中筛选、分离用于治理氮污染的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研究结果表明,自养脱氮反应器内亚硝化菌数量显著增加,说明亚硝化菌积累是全程自养脱氮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反应器内富集到参与自养脱氮反应的细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参与亚硝化反应的菌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食酸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acidovorans);参与硝化反应的菌株主要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eroni),同时测定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亚硝化能力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eroni)的硝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 硝化菌 亚硝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自养脱氮特性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虹 李道棠 朱章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15,共4页
以消化污泥脱水液为基质 ,两级串联悬浮填料床反应器的NH+ 4 -N平均表面负荷为 3~ 4g (m2 ·d) ,总的全程自养脱氮率达 6 5 %~70 %。对反应器中的生物膜污泥采用批式实验 ,研究了全程自养脱氮的特性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只有在DO... 以消化污泥脱水液为基质 ,两级串联悬浮填料床反应器的NH+ 4 -N平均表面负荷为 3~ 4g (m2 ·d) ,总的全程自养脱氮率达 6 5 %~70 %。对反应器中的生物膜污泥采用批式实验 ,研究了全程自养脱氮的特性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只有在DO限制 (如 0 8mg L左右 )条件下 ,生物膜污泥才能进行彻底而正常的全程自养脱氮作用 ;全程自养脱氮的适宜pH范围约在 7 5~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 悬浮填料床反应器 批式实验 PH值 生物 垃圾渗滤水处理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C/N及HRT快速启动全程自养脱氮工艺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月雷 李军 +2 位作者 卞伟 李芸 杨巧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3,共7页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采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先以反硝化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低基质含量配水通过逐步降低进水C/N及水力停留时间的策略快速富集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之后在低曝气条件下进一步缩短HRT以模拟生活污...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采用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先以反硝化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低基质含量配水通过逐步降低进水C/N及水力停留时间的策略快速富集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之后在低曝气条件下进一步缩短HRT以模拟生活污水富集氨氧化细菌(AOB),基于对反应器内脱氮性能和不同阶段功能菌动力学活性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功能菌演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CANON工艺在75 d内成功启动,反应器氨氮去除率超过了93%;将该工艺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实现了高效的脱氮性能,反应器内anammox对NH_4^+-N降解速率μ(NH_4^+-N)与异养菌对COD的降解速率μ(COD)的比大于1.0,与反硝化菌的NO_3^--N降解速率μ(NO_3^--N))比大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 C/N 水力停留时间(HRT) 启动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自养脱氮反硝化除磷处理城市污水的启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钰 夏云康 +3 位作者 印雯 张星星 徐乐中 吴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为将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模拟城市污水。结果表明,进水NH_(4)^(+)-N质量浓度100 mg/L时,调节停曝时间比(60 min:45 min→45 min:45 min)启动耦合工艺,55 ... 为将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模拟城市污水。结果表明,进水NH_(4)^(+)-N质量浓度100 mg/L时,调节停曝时间比(60 min:45 min→45 min:45 min)启动耦合工艺,55 d后达到85%以上的碳氮磷去除效果。随后降低进水NH_(4)^(+)-N的质量浓度至50 mg/L,耦合系统运行严重失稳。通过减少溶解氧含量(质量浓度0.6 mg/L→0.4 mg/L)和提高硝化液回流体积比(200%→250%),抑制亚硝酸氧化菌(NOB),恢复并增强优势菌种在低基质环境的适应性,完成耦合工艺处理模拟城市污水的启动,共历时102 d。反应器TN、PO_(4)^(3-)-P、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7%、85.8%、92.3%,证明耦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 反硝化除磷 耦合 城市污水 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展望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超超 张星星 +3 位作者 王垚 汪宇光 夏云康 吴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4,共7页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因其具有无需碳源、脱氮效率高和节省基建及运行成本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青睐,被视为极具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对CANON工艺的反应原理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应用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基于CANO...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因其具有无需碳源、脱氮效率高和节省基建及运行成本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青睐,被视为极具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对CANON工艺的反应原理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应用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基于CANON工艺的典型耦合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CANON工艺工程应用的瓶颈并提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工艺 厌氧氨氧化 生物 耦合技术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自养生物脱氮工艺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凯 李雪莹 +3 位作者 韩松 任治军 焉芷尧 刘宇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52-2259,共8页
全程自养生物脱氮工艺(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具备有机碳源投加少、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因此综述了全程自养生物脱氮工艺的机理、影响因素,分... 全程自养生物脱氮工艺(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具备有机碳源投加少、能耗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因此综述了全程自养生物脱氮工艺的机理、影响因素,分析了温度、pH、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基质浓度等因素对脱氮效果的影响,为全程自养生物脱氮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生物工艺(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 canon) 污水处理 影响因素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负荷对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19
作者 印雯 张钰 +3 位作者 张星星 陈亚 徐乐中 吴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93,共5页
采用改进型厌氧折流板(ABR)-膜生物反应器(MBR)反应器,以中高NH4+-N含量(≥200 mg·L-1)废水为研究对象,构建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工艺,以实现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结果表明,不同NH4+-N负荷下稳定运行后,系统内TN去除率几乎不... 采用改进型厌氧折流板(ABR)-膜生物反应器(MBR)反应器,以中高NH4+-N含量(≥200 mg·L-1)废水为研究对象,构建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工艺,以实现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结果表明,不同NH4+-N负荷下稳定运行后,系统内TN去除率几乎不受影响,均保持在92%左右,而系统除磷率与COD去除率在NH_(4)^(+)-N负荷为0.632kg/(m^(3)·d)时效果为佳,分别达到96%与91%,出水COD分别为0.32、18.19 mg/L。当NH_(4)^(+)-N负荷由0.316 kg/(m^(3)·d)逐渐提升至0.474、0.632、0.790 kg/(m^(3)·d)时,分别经过56、50、35 d后,系统NH4+-N去除率重新达到95%以上,耦合工艺在不同NH4+-N负荷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自养 反硝化除磷 耦合 NH4+-N负荷 电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一体式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特征对比
20
作者 夏琼琼 尚巍 +4 位作者 郑兴灿 张文安 王雅雄 孙永利 李鹏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9-284,共6页
针对采用一体式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活性污泥反应器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进行了超过400 d的考察,并对两者的运行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活性污泥CANON反应器经过长期运行,内部的污泥絮体首先聚集形成了生物膜,生物膜经... 针对采用一体式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的活性污泥反应器和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进行了超过400 d的考察,并对两者的运行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活性污泥CANON反应器经过长期运行,内部的污泥絮体首先聚集形成了生物膜,生物膜经刮擦脱落后可进一步形成颗粒污泥;转化形成的颗粒污泥系统对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6%和81.8%。在MBBR中,系统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受曝气的制约,平均值分别为87.0%和72.9%;另外由于生物膜的保护,长期运行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将难以被抑制。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显示,生物膜中的氨氧化菌(AOB)、N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OB)相对丰度分别为5.66%、2.99%和21.10%,而颗粒污泥中这3种功能菌的相对丰度分别为7.62%、0.34%和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全程自养 长期运行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颗粒污泥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