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PSO网络整定的航空发动机全程滑模控制 被引量:7
1
作者 苗卓广 谢寿生 +3 位作者 何秀然 王海涛 吴勇 白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0-224,234,共6页
针对现代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强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PSO网络整定的航空发动机全程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类全程滑模面非线性函数,函数中含有变参数指数函数,其参数由一种新的自适应粒子群学习算法(PSO)结合RBF... 针对现代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强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PSO网络整定的航空发动机全程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类全程滑模面非线性函数,函数中含有变参数指数函数,其参数由一种新的自适应粒子群学习算法(PSO)结合RBF神经网络来整定。全程滑模控制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全程鲁棒性,同时,由稳态误差收敛速度和滑模抖振幅度建立参数优化指标,用自适应PSO神经网络快速搜索当前的全局最优点。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削弱了抖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全程滑模控制 RBF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空泡航行体的增益自适应全程滑模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吕瑞 魏英杰 +2 位作者 于开平 张嘉钟 王京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7,46,共5页
超空泡航行体在实际巡航时具有其独特的运动特性,同时还存在着流体动力系数的摄动及尾部流体未知干扰等不确定因素,这些都给航行体的稳定控制带来了困难。改进了目前普遍采用的超空泡航行体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全程滑动模态面,采用自适应... 超空泡航行体在实际巡航时具有其独特的运动特性,同时还存在着流体动力系数的摄动及尾部流体未知干扰等不确定因素,这些都给航行体的稳定控制带来了困难。改进了目前普遍采用的超空泡航行体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全程滑动模态面,采用自适应算法对系统不确定性及外界干扰上界进行了估计,设计了基于滑模理论的控制器,并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响应快速,具有很好的鲁棒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理论 超空泡 数学模型 自适应 全程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座椅悬架不匹配干扰估计全程滑模控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朱跃 朱思洪 肖茂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4-660,共7页
针对含有人体动态的座椅悬架系统,通过合理选择状态变量及干扰变量,将地面激励建模成系统的一类可从控制通道输入的匹配干扰,同时考虑模型参数变化这一类不匹配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全程滑模切换函数;结合不匹配干... 针对含有人体动态的座椅悬架系统,通过合理选择状态变量及干扰变量,将地面激励建模成系统的一类可从控制通道输入的匹配干扰,同时考虑模型参数变化这一类不匹配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全程滑模切换函数;结合不匹配干扰估计器,构造了座椅悬架系统控制器;根据Lyapunov理论,证明了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利用座椅位移量和人体加速度量这两个可测输出量,设计了滑模观测器,实现了对状态变量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LQR和传统的滑模控制方法,带不匹配干扰估计的全程滑模控制方法可以使得座椅悬架系统在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变化以及恶劣地况的情况下,获得更佳的动态性能及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座椅悬架 不匹配干扰估计器 全程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穿越频次变步长的离散全程滑模锁相环控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斌 贺建军 +1 位作者 粟梅 孙尧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47-3353,共7页
对于基于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的数字锁相环,为实现更好的实时性和控制精度,更适合新能源并网逆变发电的应用,将一种基于全程滑模的变步长控制策略引入其中。基于同步坐标系数字锁相环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电网电压矢量初始相位角对锁相速... 对于基于同步旋转坐标变换的数字锁相环,为实现更好的实时性和控制精度,更适合新能源并网逆变发电的应用,将一种基于全程滑模的变步长控制策略引入其中。基于同步坐标系数字锁相环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电网电压矢量初始相位角对锁相速度的影响,推导了电网电压矢量的d轴分量相对于原点进行坐标镜像变换的规则。在建立锁相环全程离散切换函数的基础上,根据非理想全程离散滑动模态的运动特点,提出了基于穿越切换面频次的瞬态判定方法。构建李雅普诺夫(Lyapunov)函数讨论了锁相环全程滑模控制的稳定性、存在性及可达性条件,基于此确定了变步长的极值。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此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滑模控制 数字锁相环 并网逆变器 瞬态初值 李雅普诺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离散系统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蔡国梁 周维怀 +1 位作者 郑松 汪浩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3-368,共6页
针对参数不确定和外部扰动的不确定离散系统,提出了一种全程离散滑模控制器.为了减少抖动,应用了变结构概念的边界层方法.通过选择离散变结构控制中的最佳边界值,保证了离散系统状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理想滑模面,且无抖振现象.对于常值... 针对参数不确定和外部扰动的不确定离散系统,提出了一种全程离散滑模控制器.为了减少抖动,应用了变结构概念的边界层方法.通过选择离散变结构控制中的最佳边界值,保证了离散系统状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理想滑模面,且无抖振现象.对于常值或变化率小的扰动,给出了扰动补偿器的最佳设计参数,使闭环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 不确定离散系统 饱和函数法 扰动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元补偿的直线伺服系统全程滑模控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宜标 郭庆鼎 孙一丹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2年第6期473-476,共4页
针对直接驱动的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系统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元补偿控制的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 .该控制策略是使控制系统从开始就处于所设计的滑动模态上并将其保持 ,解决了以往变结构控制系统中能达阶段的鲁棒性问题 .通过神经元控制的... 针对直接驱动的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系统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元补偿控制的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 .该控制策略是使控制系统从开始就处于所设计的滑动模态上并将其保持 ,解决了以往变结构控制系统中能达阶段的鲁棒性问题 .通过神经元控制的补偿作用 ,削弱了滑模控制引起的抖振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策略对系统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等不确定因素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补偿 直线伺服系统 全程滑模控制 人工神经元 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血泵的全程滑模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斌 谷凯云 +1 位作者 常宇 刘有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79-285,共7页
目的为消除传统滑膜算法固有的抖震现象对控制器及被控对象的影响,使主动脉内血泵准确地响应人体的生理需求,本文设计了基于全程滑膜算法(global sliding mode controller,GSMC)的主动脉内血泵控制器。方法采用动态干扰补偿算法来估算... 目的为消除传统滑膜算法固有的抖震现象对控制器及被控对象的影响,使主动脉内血泵准确地响应人体的生理需求,本文设计了基于全程滑膜算法(global sliding mode controller,GSMC)的主动脉内血泵控制器。方法采用动态干扰补偿算法来估算主动脉内血泵控制系统的不确定性,并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和体外循环实验来验证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结果由于通过动态干扰补偿算法估算系统不确定性,消除了滑膜算法固有的抖震现象。当系统设定流率为5 L/min时,系统的响应时间为80 ms,并且不存在超调和稳态误差。当控制器的负载转矩增加到0.4 N.m时,控制器的响应时间为25 ms。当输入一个搏动的流量信号作为控制系统的设定流率时,其动态响应时间为80 ms,流速最大误差为0.03 L/min。在体外循环实验中,由于实验中转速信号和流速信号的反馈频率低于理想情况,所以控制器的效果相比于计算机模拟有所下降。实验结果显示,当设定流率为5 L/min时,该控制器的响应时间是0.26 s,流率的误差为0.1 L/min。结论本文提出的控制器可以根据参考流量的要求准确地调节主动脉内血泵,并且对于系统的干扰和不确定性有良好的鲁棒性。由于动态干扰补偿算法的应用,算法的输出不存在抖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血泵 全程滑模算法 动态干扰补偿器 计算机仿真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适应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传江 孙秀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64-69,共6页
针对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为了消除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到达运动并实现对系统不确定量的估算,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器。通过设计一种动态非线性滑模函数,使系统从初始状态即可进入滑模运动,并在控制律的作用... 针对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为了消除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到达运动并实现对系统不确定量的估算,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器。通过设计一种动态非线性滑模函数,使系统从初始状态即可进入滑模运动,并在控制律的作用下使系统运动到期望状态,系统在响应的全过程均具有鲁棒性,克服了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到达运动阶段不具有鲁棒性的缺点。通过设计一种自适应律实现对系统不确定量的辨识估计,以辨识结果实时调整控制器参数,大大削弱了系统的抖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系统 全程滑模 变结构控制 自适应律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全程滑模变结构在轨迹跟踪上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子瑜 李君 +1 位作者 王海涛 宋敬群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62,94,共5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hypersonic reentry vehicle,HRV)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全程滑模变结构轨迹跟踪方法。首先,基于最优化理论设计全程滑模面,使系统的轨线一开始便落在切换面上;其次,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方...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hypersonic reentry vehicle,HRV)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全程滑模变结构轨迹跟踪方法。首先,基于最优化理论设计全程滑模面,使系统的轨线一开始便落在切换面上;其次,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辨识结果自动调整控制律,在保证稳定性的同时削弱抖振;最后,采用Lyapunov定理证明系统的稳定性,并在一定的干扰作用下,将所设计的跟踪算法进行数值仿真,通过与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跟踪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 自适应控制 最优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全程模糊滑模控制设计与仿真
10
作者 米文鹏 洪成华 杨建飞 《兵工自动化》 2008年第9期14-15,18,共3页
结合模糊控制器和变结构控制器的各自优点,给出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模糊滑模控制,同时为消除模糊滑模控制的能达阶段,在控制器中引入全程滑模因子,最终实现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全程模糊滑模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模糊滑模控制 全程滑模变结构控制 姿态控制系统 全程滑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全程积分滑模控制仿真试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清文 赵海滨 +1 位作者 刘冲 陆志国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9,共4页
以2阶Duffing混沌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程积分滑模控制器进行镇定控制。在全程积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中,采用全程积分滑模面和指数趋近律,并采用Lyapunov理论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证明。在全程积分滑模控制器中,为了削弱抖振采用饱和... 以2阶Duffing混沌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程积分滑模控制器进行镇定控制。在全程积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中,采用全程积分滑模面和指数趋近律,并采用Lyapunov理论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证明。在全程积分滑模控制器中,为了削弱抖振采用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全程积分滑模控制仿真试验系统,能够进行Duffing混沌系统的镇定控制,对外部干扰信号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该仿真试验将理论学习和编程实现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对混沌控制和全程积分滑模控制的理论理解和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积分滑模控制 指数趋近律 Duffing混沌系统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非线性积分滑模的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立伟 魏维 +2 位作者 张超 刘辉 修三木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917-3924,共8页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是一个强耦合、多变量、非线性的系统,滑模控制已经逐步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中。针对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未达到滑模面前鲁棒性差等缺点,结合趋近律设计了一种具有全局鲁棒特性的以非线性积分滑模面为基础的转...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是一个强耦合、多变量、非线性的系统,滑模控制已经逐步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中。针对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未达到滑模面前鲁棒性差等缺点,结合趋近律设计了一种具有全局鲁棒特性的以非线性积分滑模面为基础的转速控制器。所设计的控制器因为包含了非线性积分函数,使得在尽量小的超调量下增加了系统的响应速度,观测器的引入使系统具备了一定的抗扰动能力。通过仿真证明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该控制器使系统具有较好的伺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交流伺服系统 非线性积分 全程滑模 转速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型H6桥单相光伏逆变器无功补偿调制及并网电流波形改善控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斌 粟梅 +2 位作者 林小峰 孙尧 王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0-1060,共11页
为满足新的并网标准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补偿功能的要求,针对非隔离型H6桥单相光伏逆变器,该文提出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分段调制策略。分析与讨论了H6桥单相拓扑输出无功功率时,在输出电压过零点及电流过零点,并网电流产生畸变... 为满足新的并网标准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无功补偿功能的要求,针对非隔离型H6桥单相光伏逆变器,该文提出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分段调制策略。分析与讨论了H6桥单相拓扑输出无功功率时,在输出电压过零点及电流过零点,并网电流产生畸变的原因。采用比例–积分–谐振(proportion integration resonance,PIR)控制器来抑制并网电流的直流分量。并通过构造PIR全程滑模面,推导并网电流滑模控制律,平滑了H6桥在两种调制模式的过渡过程,改善了并网电流的波形控制。最后,搭建了5 k V?A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实验系统,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调制方法与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隔离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无功补偿 比例–积分–谐振控制器 全程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