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社会成本评估的输煤输电经济比较
1
作者 曾沅 王浩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1-297,共7页
分析了输煤和输电全社会成本的构成,将系统投资成本、燃料成本、环境损失成本、可靠性成本之和定义为全社会成本,并提出输煤和输电全社会成本的评估框架,根据单位供电量的全社会成本进行输煤输电经济比较.已有的系统运行模拟方法计及了... 分析了输煤和输电全社会成本的构成,将系统投资成本、燃料成本、环境损失成本、可靠性成本之和定义为全社会成本,并提出输煤和输电全社会成本的评估框架,根据单位供电量的全社会成本进行输煤输电经济比较.已有的系统运行模拟方法计及了机组组合优化模型和安全约束经济调度模型,可以详细评估输煤和输电每一时段的燃料成本、环境损失成本和可靠性成本.评估了输煤与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具体算例,详细分析了输电线路年利用小时数、环境损失成本和可靠性成本对输煤和输电经济比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输煤输电的比较中,考虑可靠性和环境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煤 输电 全社会成本 环境损失成本 可靠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难点问题和重点任务
2
作者 庄甲坤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68,共11页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升国民经济循环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手段,要求从制度层面破除物流领域制度性壁垒,从技术层面提升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从产业层面促进物流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然而,从制度层面看,我国物流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市...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升国民经济循环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手段,要求从制度层面破除物流领域制度性壁垒,从技术层面提升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从产业层面促进物流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然而,从制度层面看,我国物流要素市场发育滞后,市场化改革深度不够,多部门监管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政策协同性不足,税收与收费体系复杂,这些制度性壁垒推高物流领域交易成本。从技术层面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智能仓储与自动化物流技术应用受限,规模化推广难度较大,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体系尚未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有待优化,导致技术赋能不足,制约物流效率提升。从产业层面看,我国物流产业链整合度不高,供应链协同能力不足,区域物流发展不均衡,城乡物流体系建设不足,物流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分散,产业布局与物流网络存在脱节。因此,为系统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以推动区域协同、降低隐形壁垒、健全物流领域标准和规则为重点,降低物流领域制度性成本;以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为重点,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物流效率;以引导供应链融合、优化物流和产业功能区布局为重点,推动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降低物流综合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社会物流成本 困境 成因 重点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政策逻辑、现状挑战与对策
3
作者 于瑶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65,共10页
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降低物流成本工作进行了系统性、前瞻性部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事关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从... 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提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降低物流成本工作进行了系统性、前瞻性部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事关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全社会物流成本高,主要源于单位GDP货运量和管理费用偏高。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依然面临着低线城市规模经济困境、高速资本投资下市场主体风险积聚、无人化替代冲击就业市场以及本土出海物流服务竞争力弱等挑战。基于此,应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综合施策,宏观层面重在物流系统的效率提升与制度优化;微观层面重在助力物流企业优化自身成本,重塑物流基础设施行业利润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社会物流成本 新质生产力 物流企业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20
4
作者 汪旭晖 段怡杰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的新动能,能够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剖析新质生产力内涵和特征,探究新质生产力驱动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的机制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绿色可持续和智能化,符合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的新动能,能够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剖析新质生产力内涵和特征,探究新质生产力驱动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的机制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创新、绿色可持续和智能化,符合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可解构为企业层面的数字化重构力、产业层面的协同进化力、社会层面的创新策源力。在新质生产力驱动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的过程中,数字化重构力是核心、协同进化力是基础、创新策源力是动能。其中,数字化重构力通过智能升级企业层面的物流活动,重塑企业生产运营模式,赋予企业新型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领企业物流从业务价值创造向多维度价值创造转变,有效降低企业层面的物流成本。协同进化力通过优化产业层面的物流链路,形成产业间技术渗透融合新特征、产业内分工协作新格局、平台化产业新生态,加快产业数智化进程、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产业绿色转型,有效降低产业层面的物流成本。创新策源力通过社会层面的物流结构优化、物流体系升级,打造高质量物流生态系统、创新物流商业模式、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物流全面降本。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应大力发展数字化重构力,鼓励企业加快数字物流建设。大力发展协同进化力,以物流业为核心推动现代产业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创新策源力,加快培育社会物流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社会物流成本 数字化重构力 协同进化力 创新策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物流业2024年发展回顾与2025年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蔡进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共6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我国物流业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物流需求总体稳定;二是市场规模继续平稳增长;三是全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四是新质生产力亮点突出;五...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我国物流业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物流需求总体稳定;二是市场规模继续平稳增长;三是全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四是新质生产力亮点突出;五是物流出海步伐有所加快;六是企业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七是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八是绿色低碳物流受到重视;九是治理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十是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物流业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是现代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振实体经济,物流业要充分依靠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产业链供应链完整齐全优势,以降低供应链全链条物流成本为目标,突破物流企业和流通领域边界,向上朝生产和采购领域、向下朝最终消费领域延伸,推动生产组织方式调整,打造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现代供应链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转型升级的高级形态,是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抓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物流业要深化对现代供应链的认识,坚定供应链转型信念,着眼供应链全链条,紧扣供应链转型新要求,形成供应链转型新抓手,把握供应链转型新方向,加快向现代供应链转型升级。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我国物流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2025年及未来一段时期,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系统落实、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战略部署的持续推进,我国物流业将加快向现代供应链转型,并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市场运行保持温和增长;二是提质增效降本走向深入;三是供应链升级加快提速;四是韧性安全水平持续提升;五是数智化转型提档升级;六是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七是产业集群枢纽联动发展;八是绿色低碳物流走向实践;九是从业人员权益得到保障;十是行业治理更加规范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全社会物流成本 现代供应链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布局与选址方案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40
6
作者 葛少云 冯亮 +1 位作者 刘洪 王龙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6-101,共6页
在兼顾充电站运营者和电动汽车用户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社会成本最小化的充电站规划布局的优选模型。在充分考虑路网结构、车流信息和用户路程损耗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提出了充电站选址定容的优化方法。该方法以路口节点... 在兼顾充电站运营者和电动汽车用户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社会成本最小化的充电站规划布局的优选模型。在充分考虑路网结构、车流信息和用户路程损耗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提出了充电站选址定容的优化方法。该方法以路口节点的交通流量来表示路网中的车流情况,以权重来反映车流密度对充电站服务范围的影响,以用户在充电路程中的损耗成本最小为目标进行选址,并利用加权Voronoi图来实现充电站服务范围的自动划分。最后,以全社会成本最小为目标从多种规划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作为规划区充电站最终的规划方案。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模型对于城市区域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优化规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站规划 全社会成本 车流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的含大规模风电电力规划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余贻鑫 周金辉 秦超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41-947,共7页
从全社会成本视角出发,构建了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规划方案评估的总体框架.其中,为计及风电出力波动性的影响,针对给定的规划方案和全年时序的风电出力与负荷数据,通过内嵌机组组合优化模型、计及静态和动态安全约束的经济调度模型(动态... 从全社会成本视角出发,构建了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规划方案评估的总体框架.其中,为计及风电出力波动性的影响,针对给定的规划方案和全年时序的风电出力与负荷数据,通过内嵌机组组合优化模型、计及静态和动态安全约束的经济调度模型(动态安全域边界的超平面形式可使动态安全约束处理难的问题变得十分简易)及校正性控制模型,实现系统运行过程的模拟,从而可详细评估全年每小时的系统燃料、环境、网损成本以及系统可靠性成本.再结合电源的容量成本和电网成本,则可获得方案的全社会成本,实现规划方案的全社会成本评估.最后通过示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风电 全社会成本 价值评估 电力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