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残性全硬化性硬斑病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警兮 刘笑纯 +1 位作者 徐秀莲 姚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患者男,26岁。因右下肢皮肤硬化萎缩20余年,腹部皮肤硬化萎缩5年余,于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20余年前患者右下肢出现黄豆大斑片,质硬。逐渐形成大面积硬化斑块。后皮肤及肌肉萎缩,右腿功能缺陷。5年前患者左侧腹部出现红色斑片,... 患者男,26岁。因右下肢皮肤硬化萎缩20余年,腹部皮肤硬化萎缩5年余,于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20余年前患者右下肢出现黄豆大斑片,质硬。逐渐形成大面积硬化斑块。后皮肤及肌肉萎缩,右腿功能缺陷。5年前患者左侧腹部出现红色斑片,后皮损逐渐扩大,并融合成不规则暗红色硬化斑块伴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斑病 全硬化性 致残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方莹莹 陶玉倩 +3 位作者 吴琪 徐俊 钟思陶 黄如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已确诊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病例 ,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 5例经病理或免疫学检查证实的SSPE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  5例均有高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肌阵挛、锥体束损害及特征性... 目的 通过分析已确诊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病例 ,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 5例经病理或免疫学检查证实的SSPE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结果  5例均有高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肌阵挛、锥体束损害及特征性脑电图改变 ,早期临床表现常为智能减退。病理改变为脑的灰质和白质均广泛受累 ,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袖套状浸润 ,胶质细胞增生 ,白质片状脱髓鞘改变 ,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核及胞浆内可见嗜伊红包涵体。本组 4例符合以上改变 ,部分电镜下见可疑病毒颗粒。血清及脑脊液麻疹抗体阳性可助生前诊断SSPE。本组 4例死亡 ,1例呈缄默状态。结论 有上述临床特点的患者应尽早行血清及脑脊液麻疹病毒免疫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本病预后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硬化性脑炎 慢病毒感染 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临床诊治分析:附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兴泳 孟祥武 +3 位作者 汪银洲 张旭 雷惠新 江秀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814-1819,共6页
目的:总结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和脑电图改变以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2例 SSPE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收集文献40篇,病例数加本文2例... 目的:总结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脑脊液和脑电图改变以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2例 SSPE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收集文献40篇,病例数加本文2例共计116例。SSPE 好发于儿童、青少年时期(5~20岁),男:女=3.7:1,部分患者幼儿时期有麻疹病史,典型病例隐袭起病,慢性进展。病理特征是脑内广泛炎性反应和核内包涵体。颅脑 CT 或 MRI可见颅内多发脱髓鞘病灶。脑脊液和血清麻疹病毒抗体滴度和比值升高。特征性脑电图为广泛性周期复合慢波。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预后差。结论 SSPE 早期诊断困难,典型病例依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脑电图和脑脊液改变可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硬化性脑炎 麻疹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1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史梦婷 徐源 +2 位作者 刘维亮 贺电 于云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23-625,共3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由于缺损型麻疹病毒慢性持续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SSPE的病理改变侵及双侧大脑半球的皮质和白质以及脑干。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现在发达国家已罕见,而...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由于缺损型麻疹病毒慢性持续感染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SSPE的病理改变侵及双侧大脑半球的皮质和白质以及脑干。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现在发达国家已罕见,而发展中国家仍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硬化性脑炎 麻疹 周期性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 意识不清 四肢抽搐 无力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彩燕 李舜伟 +2 位作者 崔丽英 王建明 彭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93-97,共5页
患者女性,21岁。主因间断发热7月余,伴言语障碍、意识障碍、肢体不自主抽动及大小便失禁6月余,于2007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2007年3月20日)因"受凉"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40℃,自服"感冒药"和阿莫西林后体温下降;但随之... 患者女性,21岁。主因间断发热7月余,伴言语障碍、意识障碍、肢体不自主抽动及大小便失禁6月余,于2007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2007年3月20日)因"受凉"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40℃,自服"感冒药"和阿莫西林后体温下降;但随之双手出现白色小水泡,米粒大小、呈透明状,伴疼痛、瘙痒,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外用药"涂于患处皮肤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硬化性脑炎 麻疹病毒感染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