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寨背式”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多类型稀土矿化及其成因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芝 王登红 邹新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6-370,共15页
赣南寨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产于寨背复式花岗岩体的风化壳中,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以轻稀土型开采,近年在轻稀土型花岗岩风化壳中发现了重稀土矿。为了探讨轻稀土型花岗岩风化过程中重稀土元素的迁移、分馏和富集机制,本文选择... 赣南寨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产于寨背复式花岗岩体的风化壳中,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以轻稀土型开采,近年在轻稀土型花岗岩风化壳中发现了重稀土矿。为了探讨轻稀土型花岗岩风化过程中重稀土元素的迁移、分馏和富集机制,本文选择了区内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风化壳钻孔(ZK1、ZK2和ZK4)对其进行了全相和离子交换相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钻孔ZK4中离子交换相稀土含量介于14.90×10^(-6)~835.8×10^(-6)之间,并富集轻稀土(LREE/HREE=2.28~10.78);钻孔ZK1中离子交换相稀土含量达1470×10^(-6)(9件样品均值),具有从轻稀土型向重稀土型过渡的配分特征(LREE/HREE=1.30~1.65),并且剖面自上而下显示轻、重稀土逐渐富集的趋势;钻孔ZK2中离子交换相稀土含量为492.4×10^(-6)(8件样品均值),自上而下稀土配分类型从轻稀土型过渡至重稀土型(LREE/HREE=0.43~2.25),且轻稀土富集在全风化层上部而重稀土则富集在下部。三个钻孔的Nb/Ta和Zr/Hf比值与寨背花岗岩过渡相的黑云母正长花岗岩比值范围相近。此类岩石的稀土配分类型具有从轻稀土型(LREE/HREE>3.20)向过渡型转变的特征(LREE/HREE=1.45~2.65,Y/REE=15%~25%,前人称之为中钇轻稀土型)。由此推测:风化壳ZK4的母岩可能是轻稀土型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其稀土配分类型继承了母岩特征。风化壳ZK2和ZK1的母岩可能为中钇轻稀土型黑云母正长花岗岩。ZK2中从母岩释放出的较高浓度的重稀土向剖面下部迁移,逐渐增大了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最终使风化壳的稀土配分类型从轻稀土型转变为重稀土型。与ZK2相比,ZK1具有较高的风化蚀变指数(CIA值),随风化程度增加富集在风化壳上部的轻稀土逐渐向下迁移,而已富集在下部的重稀土部分从剖面中迁出至地表水从而缩小了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剖面ZK1的稀土配分类型均为过渡型。可见,华南地区中钇轻稀土型母岩风化后可形成重稀土矿体/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全相稀土 离子交换相稀土 稀土分馏 寨背岩体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离子型稀土勘查规范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修订建议 被引量:24
2
作者 丁嘉榆 邓国庆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4期96-102,共7页
现行离子型稀土地质勘查规范,与专门针对该矿种的提取工艺技术互不协调,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矿床评价对象不恰当地规定为"全相"稀土,而目前真正可利用的"离子相"稀土,未具体评价,一般工业指标亦以"... 现行离子型稀土地质勘查规范,与专门针对该矿种的提取工艺技术互不协调,出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矿床评价对象不恰当地规定为"全相"稀土,而目前真正可利用的"离子相"稀土,未具体评价,一般工业指标亦以"全相"稀土为依据,规范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执行该规范将导致以下后果:以"全相"指标计算的稀土储量(资源量)大,而可利用的"离子相"稀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当一部分所谓的储量(资源量)没有工业利用价值;"离子相"稀土储量(资源量)估算不准确;矿床评价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误导宏观决策,困扰其后的开采与储量管理工作.另外,该规范规定的矿石"可选性"研究内容,不适应现行提取工艺,不能互相兼容;勘查工程布置缺乏灵活性、适用性;缺乏快速、简便、经济、适用的勘查手段.文中着重针对评价对象和一般工业指标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修订建议,并从工艺角度出发,提出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 地质勘查规范 全相稀土 “离子相”稀土 稀土提取工艺 合理的矿床评价对象 一般工业指标 矿石“可选性”研究 修订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