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换热强化的能量传递转换机制及其最小熵产原理 被引量:7
1
作者 卢小平 俞树荣 +2 位作者 余建平 何爱玲 郭丹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36-339,共4页
在线性非平衡区域,对熵产率方程进行了相位拓展,建立了流动换热熵流变化与体系总熵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熵产越小时熵流越大,则换热强度越大。当传热与传质均为自发过程,质量流与热流之间同相位时,两者的相位差越小,流动换热的强度越... 在线性非平衡区域,对熵产率方程进行了相位拓展,建立了流动换热熵流变化与体系总熵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熵产越小时熵流越大,则换热强度越大。当传热与传质均为自发过程,质量流与热流之间同相位时,两者的相位差越小,流动换热的强度越大,它反映了两个正熵产率过程间能量传递的场协同机制;当传热与传质分别为非自发及自发过程,质量流与热流之间反相位时,两者的相位差越大,流动换热的强度越大,它反映了正熵产率过程与负熵产率过程间能量转换的热力学耦合机制。质量流与热流之间由同相位到反相位,分别对应着场协同时的能量传递机制及热力学耦合时的能量转换机制,共同反映了体系流动换热时能量传递转换的最小熵产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相位熵产率方程 场协同 热力学耦合 对流换热 最小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