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船舶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建模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褚玥 陈俐 管聪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0,共9页
[目的]为全面评价氢电混合动力船舶的碳减排能力,提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动力系统能量流模型;然后,计算实船营运工况下的耗氢量和耗电量,进而得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后,针对不同电能... [目的]为全面评价氢电混合动力船舶的碳减排能力,提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动力系统能量流模型;然后,计算实船营运工况下的耗氢量和耗电量,进而得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后,针对不同电能来源和氢气来源,对碳排放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某内河渡轮的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柴油动力系统,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在一个营运周期内可以减少30.24%的碳排放。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氢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并非必然优于传统柴油动力系统,故建议采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制氢和发电,以大幅降低碳排放量(最多可减少94.2%)。[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绿色船舶的动力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电混合动力系统 能量流模型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路铺装碳排放的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沛永 逯瑞星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目的]园林工程建造阶段是风景园林项目中碳足迹比重最大的部分,而园路铺装又是工程建造碳排放最多的分项。园路铺装的材料生产、工程建造及运输、使用维护以及材料回收再利用,各阶段都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评估不同面层类型园路铺装的... [目的]园林工程建造阶段是风景园林项目中碳足迹比重最大的部分,而园路铺装又是工程建造碳排放最多的分项。园路铺装的材料生产、工程建造及运输、使用维护以及材料回收再利用,各阶段都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评估不同面层类型园路铺装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可以为园林工程低碳减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5种常见的园路铺装为例,构建园路铺装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厘清并计算各种园路铺装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并将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和评价。[结果]发现25种园路铺装中,生命周期内碳排放量最高的3种园路铺装是胶粘石路面、防腐木路面、石灰岩路面;碳排放量最低的3种园路铺装是混凝土路面、再生骨料混凝土路面和压膜艺术地坪。而将碳排放量进行单位面积和年均处理后,碳排放量最高的3种园路铺装是胶粘石路面、透水混凝土砖路面、砂基透水砖路面;排放量最低的3种园路铺装是再生骨料混凝土路面、压膜艺术地坪和混凝土路面。[结论]将碳排放量计算结果和具体实践结合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园路铺装碳排放量生命周期评价结论:生命周期年均碳排放的高低与面层材料耐久性有较大的关系;混凝土作为园路铺装的基础性结构,在其上增加其他面层的做法会增加碳排放量;以高强、薄型材料作为园路铺装面层材料的路面,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碳排放较低;面层材料的寿命对年均碳排放量的影响高于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工程 园林建造 排放 铺装材料 生命周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生物滞留设施碳排放核算及碳减排策略
3
作者 王建龙 苏笑冰 +1 位作者 王雪婷 秦昊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1126,共8页
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生物滞留设施得到广泛应用,但关于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尚缺乏系统研究。以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中某建筑小区传统生物滞留设施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涵盖材料生产、运输、施工及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框... 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生物滞留设施得到广泛应用,但关于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尚缺乏系统研究。以嘉兴市海绵城市建设中某建筑小区传统生物滞留设施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涵盖材料生产、运输、施工及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框架,并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年修订版)的碳排放因子法,量化评估了该小区内现状生物滞留设施运行寿命为30年的碳足迹。核算结果表明:在建设阶段,材料生产、材料运输、施工过程碳排放量分别为18699.81、10129.95和789.89 kg(以CO_(2)计,下同);在运行阶段,生物滞留设施通过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碳排放量为63100.42 kg/a,由于其对雨水径流总量、污染物削减作用及植物固碳作用,生物滞留设施碳汇量为82706.63 kg/a;全生命周期内生物滞留设施净碳排放因子为−3.43 kg/(m^(2)·a)。从填料选择方面考虑,相同运行条件下沸石填料生物滞留设施在全生命周期内净碳排放因子较小,为−4.53 kg/(m^(2)·a);从生物滞留设施构造方面考虑,倒置生物滞留设施在全生命周期内净碳排放因子较小,为−3.76 kg/(m^(2)·a)。进一步提出了通过选择低碳材料、优化植物和填料配置、改进生物滞留结构的生物滞留设施碳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生物滞留设施 排放核算 生命周期评价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ESGR技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
4
作者 周军平 董志强 +5 位作者 鲜学福 旷年杰 徐程浩 彭毅凡 李森圣 薛元杰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在页岩气井开采后期,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CO_(2)-ESGR),但目前对于CO_(2)-ESGR技术减碳潜力尚缺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研究。为此,分别以重庆市双槐电厂、涪陵页岩气田作为CO_(2)源和... 在页岩气井开采后期,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CO_(2)-ESGR),但目前对于CO_(2)-ESGR技术减碳潜力尚缺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研究。为此,分别以重庆市双槐电厂、涪陵页岩气田作为CO_(2)源和汇,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CO_(2)-ESGR技术全过程CO_(2)排放量核算模型,进而基于多场耦合作用下CO_(2)、CH_(4)渗流数学模型得到了CO_(2)封存量及页岩气产量,并系统核算了CO_(2)-ESGR全过程CO_(2)排放量,分析了CO_(2)注入压力、页岩中CO_(2)相对CH_(4)的吸附选择性系数(α_(CO_(2)/CH_(4)))等参数对CO_(2)净减排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注入压力和α_(CO_(2)/CH_(4))对于CO_(2)净减排量具有重要影响,α_(CO_(2)/CH_(4))越大,CO_(2)净减排量越大,CO_(2)注入压力增加,CH_(4)累计产量、CO_(2)封存量、CO_(2)净减排量均越大,不同CO_(2)注入压力条件下CO_(2)净减排量为0.85~2.06 tCO_(2)/tCH_(4),而在不同α_(CO_(2)/CH_(4))条件下可达1.59~5.45 tCO_(2)/tCH_(4);②CO_(2)捕集、运输、注入环节是影响CO_(2)-ESGR技术全生命周期CO_(2)净减排量的关键因素,需要考虑不同行业组合、源汇匹配情况对CO_(2)净减排量的影响,进而对全流程CCUS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优化。结论认为:①该CO_(2)-ESGR工程CO_(2)封存量大于CO_(2)捕集、运输、注入及页岩气生产与利用环节的CO_(2)总排放量,可实现CO_(2)-ESGR全过程CO_(2)负排放,说明CO_(2)-ESGR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②下一步研究应综合考虑CO_(2)注入时机、压力、速率等工程参数以及页岩气储层条件等地质因素对于CO_(2)封存量和净减排量的影响,对CO_(2)-ESGR系统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CCUS CO_(2)封存潜力 中和 生命周期评价 CO_(2)-ESGR CO_(2)净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奶牛养殖过程中碳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佳艺 王琳 +1 位作者 焦浩鹏 董利锋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生命周期评价是综合量化评估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一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多个行业中碳排放的相关研究。近年来,由于人为碳排放造成的极端性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奶牛养殖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周期评价是综合量化评估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一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多个行业中碳排放的相关研究。近年来,由于人为碳排放造成的极端性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奶牛养殖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奶牛养殖过程中饲料原料生产、胃肠道发酵、粪便管理及能源使用等环节的碳排放特征,分析了不同生产环节和不同种类的温室气体对奶牛整体碳排放的贡献,旨在为奶牛养殖过程中的碳减排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撑,服务我国农业农村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奶牛养殖 排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碳排放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颖 梁洁林 +1 位作者 李佳霖 薛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对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边界进行界定,将轨道交通产业全生命周期划分为上中下游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在2020年产生的碳...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对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边界进行界定,将轨道交通产业全生命周期划分为上中下游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在2020年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为1149.63万t·CO_(2),引入Kaya等式,综合考虑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等影响因素,使用LMDI分解法处理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2010—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经济产出和人口因素的影响大多为正效应,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多为负效应且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从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碳排放监测与评估机制3个方面为助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的低碳转型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产业 集群供应链 生命周期 排放测算 LMDI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及其区域环境影响
7
作者 刘明奇 张小平 +10 位作者 王瑜 杨志鹏 于昕弘 胡阿古达木 杨国庆 朱颖 曹英楠 刘伟 郑天龙 霍耀强 刘建国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72-3084,共13页
碳排放核算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中的重要环节,煤炭行业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文中以典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构建煤炭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模型,量化矿区各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清单,评估露天矿区碳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根据... 碳排放核算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中的重要环节,煤炭行业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文中以典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构建煤炭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模型,量化矿区各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清单,评估露天矿区碳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根据全生命周期理论,将煤矿生产企业的碳排放核算环节分为煤炭开采、煤炭洗选、运输储存、使用消费以及其他步骤,在核算过程中总结归类碳排放来源。其中,直接碳排放包括燃料燃烧CO_(2)排放以及CH_(4)逸散排放;间接碳排放包括净购入电力及水力消耗碳排放。结果表明:露天煤矿年碳排放量为1538178.60 tCO_(2)e,每生产1 t原煤排放二氧化碳(CO_(2))当量数为0.05 tCO_(2)e,露天煤矿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导致的甲烷(CH_(4))逸散排放(占比79.92%)。除此之外,化石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占总碳排放量的13.71%;电力和水力碳排放占比最少(6.37%)。我国近10 a露天煤矿温室气体年平均碳排放量为(3.24±0.77)×10^(7)tCO_(2)e,相当于(5.23±1.24)×10^(8)颗树木1 a的固碳量,或(113.83±27.00)万公顷杨树林1 a的固碳量。同时,按照目前的开采方法和工艺,全国每年会产生超过23亿元的额外经济支出,并且随着露天煤矿开采量的增加而逐年增大。因此,减少煤炭露天开采过程中的碳排放极为重要,尤其需进一步关注逸散环节。研究结果对煤炭行业构建规范的碳排放核算体系、评估其区域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露天煤矿 温室气体 核算模型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深圳市海绵示范区碳排放核算
8
作者 肖湘乾 佘敦先 +2 位作者 夏军 张翔 徐宗学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基于IPCC排放因子核算理论,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考虑海绵城市建设不同尺度不同点位的碳排放来源,构建了海绵城市碳排放核算框架。以深圳市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为例,核算了典型海绵设施以及典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基于IPCC排放因子核算理论,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考虑海绵城市建设不同尺度不同点位的碳排放来源,构建了海绵城市碳排放核算框架。以深圳市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为例,核算了典型海绵设施以及典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了影响碳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全生命周期净碳排放为负值,其碳减排效益大于40 kg/m^(2),透水铺装和透水道路碳排放大于碳汇,其净碳排放为正值;海绵设施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间接碳排放,规划建设阶段贡献了绝大部分的碳排放,绿地固碳是碳汇的主要来源,其次是雨水利用、建筑节能等;建筑小区类海绵城市项目平均运行约12.4 a后实现碳中和,全生命周期30 a内产生的碳减排效益约183.61 t/hm^(2),道路广场类项目在一定海绵设施布局下有望实现碳中和。海绵城市能够发挥显著的碳减排作用,有效推进绿色城市低碳发展,在未来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低碳材料的使用,并合理规划海绵设施建设布局,通过多种碳减排方式提高海绵城市的碳汇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排放 减排 生命周期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空调设备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秀平 屈博艺 +4 位作者 吴俊峰 胡一清 周全 葛坦 宋哲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6,共12页
我国冷冻空调设备碳排放评价、认证认可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较薄弱,为了给研究冷冻空调设备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提供思路,本文对国内外碳排放计算及评价的相关标准和文献进行了详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冷冻空调设备,国内外缺失... 我国冷冻空调设备碳排放评价、认证认可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较薄弱,为了给研究冷冻空调设备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提供思路,本文对国内外碳排放计算及评价的相关标准和文献进行了详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冷冻空调设备,国内外缺失碳排放核算的技术标准,需针对冷冻空调设备的特点,制定其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方法;不同产品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核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需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来确定;建立通用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是必要的,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以及产品能效提升和地区能效差异,技术评价方法需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制定冷冻空调设备的碳排放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空调 排放 生命周期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村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分析——以广东某多层住宅为例
10
作者 郑煜川 黄祖坚 +1 位作者 罗皓 孙怡恒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63,共16页
空心村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产物,造成大量资源能源浪费,为探究空心村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LCCE)特征,选择广东某典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开展案例研究。首先基于实际记录,通过碳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出该建筑LCCE总量为107... 空心村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产物,造成大量资源能源浪费,为探究空心村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LCCE)特征,选择广东某典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开展案例研究。首先基于实际记录,通过碳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出该建筑LCCE总量为1077.95kgCO_(2)e/m^(2),隐含碳排放(ECE)和运行碳排放(OCE)分别占比63.34%和36.66%,与既有研究对比发现因为空心村建而不用或少用的特性使其ECE占比大幅高于其他住宅案例。统计表明ECE主要集中在地基与基础(24.28%)、主体结构(48.41%)和建筑装饰装修(24.2%)三部分。针对主体结构和建筑装饰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发现在理想条件下砖混结构和木质装饰的碳排放量最低,且不同装饰方案的碳排放差距最高达到6.8倍。进一步模拟表明增设光伏屋顶可减排65.01kgCO_(2)e/m^(2)。从政策和设计两个层面提出发展建议,为空心村住宅减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村 建筑排放 隐含排放 运行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因子法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强度研究:以广州地铁21号线为例
11
作者 黄亚唯 陈霞 +3 位作者 闫雅斌 袁敏正 卢少锋 罗海枫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6,76,共14页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排放核算是量化减排路径有效性的关键前提,对促进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并以广州地铁21号线为案例进行碳...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碳排放核算是量化减排路径有效性的关键前提,对促进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并以广州地铁21号线为案例进行碳排放核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线路全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总碳排放量达到4676856.43 t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建造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的46.35%;运营阶段中,列车牵引和车站运营的碳排放量分别占比30.06%和23.59%。研究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碳排放计算的核算边界,并深入了探讨广州地铁21号线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强度,为轨道交通系统的碳排放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排放 生命周期评估 广州地铁 排放核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苗圃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体系的构建及量化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12
作者 卫佳晨 冀媛媛 +1 位作者 杨长鑫 刘策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有效减排固碳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以往人们只关注植物的碳汇功能,但对园林苗圃内植物所产生的碳排放却鲜有关注。在本研究中,按照园林苗圃的不同类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CO_(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有效减排固碳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以往人们只关注植物的碳汇功能,但对园林苗圃内植物所产生的碳排放却鲜有关注。在本研究中,按照园林苗圃的不同类型,以天津市内的花圃、草圃、森林苗圃这三类园林苗圃为研究对象,构建其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体系,使用碳排放系数法,选取燃油、水、电,化肥等碳源指标,对上述三类园林苗圃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进行核算。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各苗圃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圃内养护阶段,园林苗圃在养护阶段产生的碳排放约为601890 kg,花圃圃内产生的碳排放约为390180 kg,森林苗圃产生的碳排放约90080 kg。从养护阶段生产区域单位面积所产生的碳排放来看,花圃产生的碳排放为11.54 kg/m^(2),草圃为1.35 kg/m^(2),森林苗圃为0.13 kg/m^(2)。植物在园林苗圃的生产生命周期内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碳源来自电、水、施肥和园艺资材,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实践中应当合理、恰当地使用温室花卉、草皮等植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苗圃 生命周期 排放系数 排放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及减排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凌云 王宇航 +1 位作者 马骏 孙春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3,共9页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保政策部署,推动铁路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积极开展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工作,识别主要碳排放源。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分为建造施工、运营管理2个阶段,重点考虑现场施工、货运装卸...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保政策部署,推动铁路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积极开展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测算工作,识别主要碳排放源。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铁路物流基地碳排放,分为建造施工、运营管理2个阶段,重点考虑现场施工、货运装卸、运转等场景,明确碳排放测算对象及范围。运用排放因子法,构建铁路物流基地各阶段碳排放测算模型。以某铁路物流基地为例,计算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301.41万t CO_(2e),设计能源转型、能效升级、增加碳汇3种减排情景,模拟不同情景下碳排放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能源转型情景减排效果最佳,共减少碳排放17.91万t CO_(2e)。提出绿色集约、能源转型、能效升级、增加碳汇4方面减排策略,促进铁路物流基地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实现我国铁路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物流基地 排放测算 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因子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国际标准比较
14
作者 郭静 白月阳 +2 位作者 齐剑川 李楠 徐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7,共13页
建筑碳排放核算是做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建筑行业碳减排和碳管理的重要环节,事关中国“双碳”目标大局的如期实现。中国陆续出台了建筑碳排放核算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建筑碳排放核... 建筑碳排放核算是做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建筑行业碳减排和碳管理的重要环节,事关中国“双碳”目标大局的如期实现。中国陆续出台了建筑碳排放核算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建筑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国外部分先进国家已建立起成熟的基于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且有将碳排放核算标准作为贸易壁垒的意图。了解、对比和借鉴国际标准,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国积极参与下一轮国际竞争,满足国际社会对中国碳排放透明度和可持续性的要求。该研究通过对比国外先进经济体的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相关国际标准,分析各标准具体的核算边界、方法、数据等规约内容,为完善中国建筑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提供参考建议。研究结果为:①中国建筑碳排放核算标准相关标准存在覆盖范围较少、边界划定原则不清、碳抵消结果报告不当、数据不确定性评估缺失等不足;②作为生命周期核算重要参数的建材碳排放因子存在覆盖种类少、缺乏透明度的问题;③中国建筑行业的产品种类规则短缺,使用行业水平碳排放因子无法充分反映不同建材对建筑碳排放结果的影响。因此建议:①考虑标准的可行性,补充和改进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以便能够切实服务和指导中国建筑碳排放评估实践,并与国际标准接轨;②借助新兴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解决方案,构建完全开源、共享、可信的建筑产品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因子不可用、不可信的痛点,为中国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③大力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产品种类规则制定,与碳排放核算标准一同形成标准体系,并在形成环境产品声明后将相关碳排放结果纳入数据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建筑产品的碳排放数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建筑 排放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型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友好性评价
15
作者 赵瑞宁 张媛 朱磊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共8页
旨在系统评估3种主流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在其全生命周期(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中对环境的影响特征。通过运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重点分析各类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在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特征,同时系统对比不同可降解塑... 旨在系统评估3种主流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在其全生命周期(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中对环境的影响特征。通过运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重点分析各类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在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环境影响和能源消耗特征,同时系统对比不同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差异,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数据支持。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学框架,研究重点考察碳排放、能源消耗等核心指标,深入分析其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特征。研究表明,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平均碳排放为3.966 kg CO_(2)e,较传统PE塑料袋(4.835 kg CO_(2)e)减少约18%。值得注意的是,处置阶段的平均碳排放占比高达45.46%,成为最主要的排放环节。在不同类型可降解材料中,聚乳酸(PLA)等基于可再生植物资源的可降解塑料表现最优,其碳排放量最低,且生物降解性能突出。为有效推广可降解塑料包装袋,需特别关注其全生命周期中末端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具体建议包括:(1)在现行垃圾分类体系中单独设立可降解塑料专项分类;(2)完善相关标识体系,优化收运及处置流程;(3)加强回收设施建设,提高可降解材料的回收率与再利用效率。针对无法回收的可降解塑料袋,应优先采用工业堆肥等处理技术实现绿色转化,从而构建“生产-消费-回收-处置”的闭环管理系统,切实应对日益严峻的“白色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塑料 生命周期评价(LCA) 环境影响 排放 末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晓予 曹星煜 宋志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0,共11页
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减排在日本已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为准确开展中日建筑碳排放对比分析带来了难度。文中首先从计算边界、建材统计精度、碳排放因子数量等方面建立了中日同口径的全生... 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减排在日本已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为准确开展中日建筑碳排放对比分析带来了难度。文中首先从计算边界、建材统计精度、碳排放因子数量等方面建立了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基于此对中日案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开展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案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略高于日本,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明显高于日本。此外建筑建材性能对碳排放影响显著,日本建筑利用低碳建材,生产碳排放低,建材使用寿命长,使维护、废弃阶段碳排放均低于中国建筑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生命周期 排放 排放因子 统计分析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效应空间显式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以宁波市为例
17
作者 刘盈紫薇 刘宇鹏 +2 位作者 毛婷 聂宇 陈伟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4,I0002,共10页
[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具有能耗高、排放量大等特点,因此深入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兼具时间动态和空间显式特征的建筑碳效应综合评估... [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具有能耗高、排放量大等特点,因此深入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兼具时间动态和空间显式特征的建筑碳效应综合评估模型来进行隐含碳和运行碳的排放核算,并以宁波市为例开展了模型应用与验证.[结果]宁波市建筑碳排放总量呈现倒U型趋势,在2002年达到峰值45.23 Mt.其中隐含碳排放占据主导地位,且建材生产与运输阶段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从空间格局上看,中心区的碳排放逐步由建材流入的隐含碳为主转变为建筑运行碳为主,而周边区域则由于快速建设形成了新的隐含碳排放“热点”并逐步向四周“扩散”.[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效应空间显式模型能够精准刻画建筑碳排放的时空格局与构成特征,为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对建筑碳排放的“感-传-知-控”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与可靠的分析能力,可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并逐步持续推进建筑部门的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物质流分析 建筑生命周期排放 隐含排放 运行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交通标线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18
作者 余梦君 吴闻秀 +4 位作者 司晶晶 邹晓勇 马云飞 刘倞 骆晓凌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48,共6页
【目的】量化道路交通标线的碳排放。【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从材料生产、施工建造和养护维修3个阶段建立道路交通标线碳排放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库。采用SUMO仿真软件量化标线养护维修阶段的交通延误碳排放,形成完整的碳排... 【目的】量化道路交通标线的碳排放。【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从材料生产、施工建造和养护维修3个阶段建立道路交通标线碳排放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库。采用SUMO仿真软件量化标线养护维修阶段的交通延误碳排放,形成完整的碳排放量化框架与核算模型。通过上述数据库和核算模型对比分析水性和热熔型道路交通标线的碳排放量。【结果】水性道路交通标线碳排放总量为288.62 kgCO_(2)e/(100 m^(2)),呈现“养护维修>施工建造>材料生产”的排放特征,其中养护维修阶段占比62.73%,且以交通延误排放为主。热熔型道路交通标线碳排放总量达854.66 kgCO_(2)e/(100 m^(2)),材料生产与养护维修阶段碳排放分别占比43.41%和43.36%,各阶段碳排放显著高于水性道路交通标线。【结论】实现对道路交通标线的碳排放量化,开发快速开放交通的标线材料是降低水性道路交通标线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标线 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 交通延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闪速炉熔炼共生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分配问题
19
作者 崔素萍 张端 +3 位作者 孙博学 孟令钦 杨兆宁 聂祚仁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0-1178,共9页
金属镍生产是典型的多元素共生冶炼过程,清单分配问题是制约其生命周期评价准确性的重要技术因素。以共生反应最为密集的硫化镍矿闪速炉熔炼流程为研究对象,采取边界扩展、物理关联、质量分配等多种清单分配方法,在Ni、Cu、S这3种元素... 金属镍生产是典型的多元素共生冶炼过程,清单分配问题是制约其生命周期评价准确性的重要技术因素。以共生反应最为密集的硫化镍矿闪速炉熔炼流程为研究对象,采取边界扩展、物理关联、质量分配等多种清单分配方法,在Ni、Cu、S这3种元素之间进行CO_(2)排放分配。边界扩展分配计算结果显示,非金属共生元素与金属产物之间的分配结果为29.86%,金属共生元素之间的分配结果为70.14%。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边界扩展方法对于中间态产物的适用性较差;物理关联分配结果准确,但需要大量流程工艺参数支撑;质量分配易于计算,但其准确性取决于共生产品之间的物理化学属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 清单分配 冶金 金属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及发电结构转型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佩宁 梁肖 +3 位作者 官雨捷 赵义馨 毛保华 薛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为评估中国电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并研究其转型达峰路径,首先提出全国和各地区电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因子测算模型,测算历年全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其次利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不同电力转型情景下2022—2060年我国电... 为评估中国电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并研究其转型达峰路径,首先提出全国和各地区电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因子测算模型,测算历年全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其次利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不同电力转型情景下2022—2060年我国电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及其达峰情况。研究表明:(1)2011—2021年我国发电结构转型取得一定成效,全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因子由763.94 g/(kW·h)降至557.73 g/(kW·h);但清洁能源发电减少的碳排放量无法平衡火电增加的碳排放量,全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仍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由36.1亿t增至46.8亿t。(2)发电结构清洁化和煤电减碳技术进步是降低全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的重要举措。(3)快转型情景、基准情景、慢转型情景下我国电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可分别于2025、2027、2030年达峰,基准情景的碳排放量峰值为52.05亿t,2060年碳排放量为15.78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 生命周期 排放因子 发电结构 情景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