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被引量:
1
1
作者
郝旭
刘成荫
+4 位作者
姜禹彤
王贺武
邹岱江
钟锐恒
戴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回答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能够减碳多少,建立了针对中国语境下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评估模型。基于一组1030车·天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典型出行数据,使用了与交通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及能耗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为回答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能够减碳多少,建立了针对中国语境下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评估模型。基于一组1030车·天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典型出行数据,使用了与交通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及能耗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GREET,该模型包括:制造环节(CTG)、能源周期(WTW)和回收环节(GTC)。结果表明:中国内地纯电动微型车的日均出行里程37.2 km,73.1%的日出行里程低于50.0 km;在2021年平均电网、采用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的条件下,纯电动微型车全生命周期CO_(2)当量碳排放为26.8 t,比同级别内燃机汽车低约33%。其中的72%的排放来自纯电动微型车WTW环节,其CO_(2)当量碳排放为19.3 t。电网清洁化程度的提升和动力电池回收比例的增加,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纯电动微型车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微型车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出行特征
GREET模型
制造环节(CTG)
能源
周期
(WTW)
回收环节(G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船舶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建模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被引量:
1
2
作者
褚玥
陈俐
管聪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0,共9页
[目的]为全面评价氢电混合动力船舶的碳减排能力,提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动力系统能量流模型;然后,计算实船营运工况下的耗氢量和耗电量,进而得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后,针对不同电能...
[目的]为全面评价氢电混合动力船舶的碳减排能力,提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动力系统能量流模型;然后,计算实船营运工况下的耗氢量和耗电量,进而得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后,针对不同电能来源和氢气来源,对碳排放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某内河渡轮的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柴油动力系统,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在一个营运周期内可以减少30.24%的碳排放。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氢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并非必然优于传统柴油动力系统,故建议采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制氢和发电,以大幅降低碳排放量(最多可减少94.2%)。[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绿色船舶的动力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电混合动力系统
能量流模型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窑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被引量:
4
3
作者
韩晓莉
宋功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46,共5页
以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平地箍窑为例,通过建构该地区传统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并与同规模现代绿色住宅建筑每平米全生命周期建筑碳排放量进行比较,以定量化方法分析传统地域建筑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窑洞建筑在使...
以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平地箍窑为例,通过建构该地区传统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并与同规模现代绿色住宅建筑每平米全生命周期建筑碳排放量进行比较,以定量化方法分析传统地域建筑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窑洞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减少是相对于建筑自身碳排放量减少更为重要的减排因素.传统窑洞使用低效能的燃料使其在与现代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中失去优势,传统建筑生态效应的发挥仍需依赖整个生命周期高效率的能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窑洞建筑
黄土沟壑地区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效应空间显式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以宁波市为例
4
作者
刘盈紫薇
刘宇鹏
+2 位作者
毛婷
聂宇
陈伟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4,I0002,共10页
[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具有能耗高、排放量大等特点,因此深入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兼具时间动态和空间显式特征的建筑碳效应综合评估...
[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具有能耗高、排放量大等特点,因此深入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兼具时间动态和空间显式特征的建筑碳效应综合评估模型来进行隐含碳和运行碳的排放核算,并以宁波市为例开展了模型应用与验证.[结果]宁波市建筑碳排放总量呈现倒U型趋势,在2002年达到峰值45.23 Mt.其中隐含碳排放占据主导地位,且建材生产与运输阶段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从空间格局上看,中心区的碳排放逐步由建材流入的隐含碳为主转变为建筑运行碳为主,而周边区域则由于快速建设形成了新的隐含碳排放“热点”并逐步向四周“扩散”.[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效应空间显式模型能够精准刻画建筑碳排放的时空格局与构成特征,为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对建筑碳排放的“感-传-知-控”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与可靠的分析能力,可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并逐步持续推进建筑部门的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
评价
物质流分析
建筑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隐含
碳
排放
运行
碳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色甲醇多工艺模拟及其经济性和碳排放分析
5
作者
沈蓝欣
林董静
+2 位作者
吴可荆
孙小毛
吴剑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5-239,245,共6页
基于36万t/a的绿色甲醇工艺模型,对煤制甲醇(CTM)、生物质制绿色甲醇(BTM)和CO_(2)直接加氢制绿色甲醇(CHTM)3种工艺的能耗、经济性以及碳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TM单位能耗相较于CTM和CHTM分别减少了10%和14.8%,单位成本相较于CHTM...
基于36万t/a的绿色甲醇工艺模型,对煤制甲醇(CTM)、生物质制绿色甲醇(BTM)和CO_(2)直接加氢制绿色甲醇(CHTM)3种工艺的能耗、经济性以及碳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TM单位能耗相较于CTM和CHTM分别减少了10%和14.8%,单位成本相较于CHTM减少了26.9%。BTM和CHTM均表现为近零碳排放特征,全生命周期单位甲醇碳排放分别为0.142、0.167 t/t,远低于CTM的3.84 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甲醇
经济分析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过程模拟
工艺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铁产品碳足迹: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夏青
张建华
+1 位作者
梁思哲
杨本晓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深入,产品碳足迹已成为全球贸易供应链的重要竞争力指标,钢铁单位产品碳足迹高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钢铁产品碳足迹研究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及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析产品...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深入,产品碳足迹已成为全球贸易供应链的重要竞争力指标,钢铁单位产品碳足迹高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钢铁产品碳足迹研究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及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析产品碳足迹概念的基础上,基于钢铁产品碳足迹指标数据,分析了钢铁产品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产品类型、用能结构、工艺流程和减碳技术应用等,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钢铁产品碳足迹的对策建议:加强钢铁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根据下游产业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要求,推动上游产业的产品迭代升级;优化钢铁冶炼的入炉原料及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根据国内废钢资源量,有计划开展短流程工艺推广,最大化体现短流程炼钢的减碳优势;加快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烧结大烟道烟气余热回收及高效发电技术、高炉TRT高效发电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同时要积极探索碳捕集利用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产品
碳
足迹
“双
碳
”目标
降
碳
技术
产业链融合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能源结构
碳
捕集利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船用发动机尾气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泽宇
田新娜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46-2751,共6页
目前,绝大多数远洋船舶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使用传统燃料,对于航运业温室气体而言,船载碳捕集有望成为船舶碳减排的替代方案。首先介绍了船用发动机碳捕集系统并且讨论了相关研究进展。其次论述了碳捕集四个相关性能指标。再者分析了船用...
目前,绝大多数远洋船舶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使用传统燃料,对于航运业温室气体而言,船载碳捕集有望成为船舶碳减排的替代方案。首先介绍了船用发动机碳捕集系统并且讨论了相关研究进展。其次论述了碳捕集四个相关性能指标。再者分析了船用碳捕集对船舶能效指数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接着讨论了醇胺溶液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吸收剂的反应机理。最后对改进性能指标可采用的节能技术研究进行总结。为船用发动机后续研发低能耗、高捕集率的船载碳捕集装置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发动机
船载
碳
捕集
船舶能效指数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节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被引量:
1
1
作者
郝旭
刘成荫
姜禹彤
王贺武
邹岱江
钟锐恒
戴锋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清华大学
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出处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协2022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20220615ZZ07110042)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KFY2220)
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专项(桂科AA23062086)。
文摘
为回答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能够减碳多少,建立了针对中国语境下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评估模型。基于一组1030车·天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典型出行数据,使用了与交通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及能耗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GREET,该模型包括:制造环节(CTG)、能源周期(WTW)和回收环节(GTC)。结果表明:中国内地纯电动微型车的日均出行里程37.2 km,73.1%的日出行里程低于50.0 km;在2021年平均电网、采用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的条件下,纯电动微型车全生命周期CO_(2)当量碳排放为26.8 t,比同级别内燃机汽车低约33%。其中的72%的排放来自纯电动微型车WTW环节,其CO_(2)当量碳排放为19.3 t。电网清洁化程度的提升和动力电池回收比例的增加,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纯电动微型车的碳排放。
关键词
纯电动微型车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出行特征
GREET模型
制造环节(CTG)
能源
周期
(WTW)
回收环节(GTC)
Keywords
mini-electric vehicles
life-cycle carbon emission
travel pattern
GREET model
cradle-to-gate(CTG)
well-to-wheel(WTW)
grave-to-cradle(GTC)
分类号
U469.72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船舶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建模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被引量:
1
2
作者
褚玥
陈俐
管聪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0,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E0104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09200)
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QZ2022-Z002)。
文摘
[目的]为全面评价氢电混合动力船舶的碳减排能力,提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动力系统能量流模型;然后,计算实船营运工况下的耗氢量和耗电量,进而得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后,针对不同电能来源和氢气来源,对碳排放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某内河渡轮的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柴油动力系统,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在一个营运周期内可以减少30.24%的碳排放。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氢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并非必然优于传统柴油动力系统,故建议采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制氢和发电,以大幅降低碳排放量(最多可减少94.2%)。[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绿色船舶的动力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氢电混合动力系统
能量流模型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评价
Keywords
hydrogen-electric hybrid power system
energy flow model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 assessment
分类号
U676.3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窑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被引量:
4
3
作者
韩晓莉
宋功明
机构
(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出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4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8374)
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CSC)
榆林市科技局产学研合作基金资助项目(2012cxy3-9)
文摘
以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平地箍窑为例,通过建构该地区传统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并与同规模现代绿色住宅建筑每平米全生命周期建筑碳排放量进行比较,以定量化方法分析传统地域建筑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窑洞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减少是相对于建筑自身碳排放量减少更为重要的减排因素.传统窑洞使用低效能的燃料使其在与现代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中失去优势,传统建筑生态效应的发挥仍需依赖整个生命周期高效率的能源使用.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窑洞建筑
黄土沟壑地区
计算方法
Keywords
whole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s
Yaodong
ravine of loess plateau
method of calculation
分类号
TU98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效应空间显式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以宁波市为例
4
作者
刘盈紫薇
刘宇鹏
毛婷
聂宇
陈伟强
机构
区域与城市生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厦门市城市代谢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厦门市城市环境智慧管理重点实验室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4,I000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1298)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揭榜挂帅”项目(IUE-JBGS-202201)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基金(2022307)。
文摘
[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具有能耗高、排放量大等特点,因此深入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兼具时间动态和空间显式特征的建筑碳效应综合评估模型来进行隐含碳和运行碳的排放核算,并以宁波市为例开展了模型应用与验证.[结果]宁波市建筑碳排放总量呈现倒U型趋势,在2002年达到峰值45.23 Mt.其中隐含碳排放占据主导地位,且建材生产与运输阶段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从空间格局上看,中心区的碳排放逐步由建材流入的隐含碳为主转变为建筑运行碳为主,而周边区域则由于快速建设形成了新的隐含碳排放“热点”并逐步向四周“扩散”.[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效应空间显式模型能够精准刻画建筑碳排放的时空格局与构成特征,为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对建筑碳排放的“感-传-知-控”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与可靠的分析能力,可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并逐步持续推进建筑部门的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生命周期
评价
物质流分析
建筑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隐含
碳
排放
运行
碳
排放
Keywords
life cycle assessment
material flow analysis
building whole-life-cycle carbon emission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
operational carbon emission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色甲醇多工艺模拟及其经济性和碳排放分析
5
作者
沈蓝欣
林董静
吴可荆
孙小毛
吴剑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
浙江臻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5-239,245,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B2500400)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023ZY1032)。
文摘
基于36万t/a的绿色甲醇工艺模型,对煤制甲醇(CTM)、生物质制绿色甲醇(BTM)和CO_(2)直接加氢制绿色甲醇(CHTM)3种工艺的能耗、经济性以及碳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TM单位能耗相较于CTM和CHTM分别减少了10%和14.8%,单位成本相较于CHTM减少了26.9%。BTM和CHTM均表现为近零碳排放特征,全生命周期单位甲醇碳排放分别为0.142、0.167 t/t,远低于CTM的3.84 t/t。
关键词
绿色甲醇
经济分析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过程模拟
工艺对比
Keywords
green methanol
economic analysis
full life-cycl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process simulation
process comparison
分类号
TH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铁产品碳足迹: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夏青
张建华
梁思哲
杨本晓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服务型制造研究院
北京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基金
工业和信息化部课题项目“工业节能诊断数据分析”(MIB2277540)。
文摘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深入,产品碳足迹已成为全球贸易供应链的重要竞争力指标,钢铁单位产品碳足迹高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钢铁产品碳足迹研究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及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析产品碳足迹概念的基础上,基于钢铁产品碳足迹指标数据,分析了钢铁产品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产品类型、用能结构、工艺流程和减碳技术应用等,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钢铁产品碳足迹的对策建议:加强钢铁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根据下游产业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要求,推动上游产业的产品迭代升级;优化钢铁冶炼的入炉原料及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根据国内废钢资源量,有计划开展短流程工艺推广,最大化体现短流程炼钢的减碳优势;加快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烧结大烟道烟气余热回收及高效发电技术、高炉TRT高效发电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同时要积极探索碳捕集利用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
关键词
钢铁产品
碳
足迹
“双
碳
”目标
降
碳
技术
产业链融合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能源结构
碳
捕集利用技术
Keywords
steel products
carbon footprint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carbon reduc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chain integration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s
energy structure
carbon capture and utiliza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TF4 [冶金工程—钢铁冶金]
X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船用发动机尾气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泽宇
田新娜
机构
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46-2751,共6页
基金
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22QB1406300)。
文摘
目前,绝大多数远洋船舶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使用传统燃料,对于航运业温室气体而言,船载碳捕集有望成为船舶碳减排的替代方案。首先介绍了船用发动机碳捕集系统并且讨论了相关研究进展。其次论述了碳捕集四个相关性能指标。再者分析了船用碳捕集对船舶能效指数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接着讨论了醇胺溶液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吸收剂的反应机理。最后对改进性能指标可采用的节能技术研究进行总结。为船用发动机后续研发低能耗、高捕集率的船载碳捕集装置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船用发动机
船载
碳
捕集
船舶能效指数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节能技术
Keywords
marine engine
onboard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
lifecycle carbon emissions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分类号
TQ013 [化学工程]
TQ015 [化学工程]
TQ127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郝旭
刘成荫
姜禹彤
王贺武
邹岱江
钟锐恒
戴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船舶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建模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褚玥
陈俐
管聪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窑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韩晓莉
宋功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效应空间显式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以宁波市为例
刘盈紫薇
刘宇鹏
毛婷
聂宇
陈伟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绿色甲醇多工艺模拟及其经济性和碳排放分析
沈蓝欣
林董静
吴可荆
孙小毛
吴剑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钢铁产品碳足迹: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
刘夏青
张建华
梁思哲
杨本晓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船用发动机尾气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泽宇
田新娜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