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被引量:1
1
作者 郝旭 刘成荫 +4 位作者 姜禹彤 王贺武 邹岱江 钟锐恒 戴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回答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能够减碳多少,建立了针对中国语境下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评估模型。基于一组1030车·天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典型出行数据,使用了与交通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及能耗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为回答中国语境下纯电动微型车能够减碳多少,建立了针对中国语境下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评估模型。基于一组1030车·天的纯电动微型车的典型出行数据,使用了与交通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及能耗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GREET,该模型包括:制造环节(CTG)、能源周期(WTW)和回收环节(GTC)。结果表明:中国内地纯电动微型车的日均出行里程37.2 km,73.1%的日出行里程低于50.0 km;在2021年平均电网、采用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的条件下,纯电动微型车全生命周期CO_(2)当量碳排放为26.8 t,比同级别内燃机汽车低约33%。其中的72%的排放来自纯电动微型车WTW环节,其CO_(2)当量碳排放为19.3 t。电网清洁化程度的提升和动力电池回收比例的增加,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纯电动微型车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微型车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出行特征 GREET模型 制造环节(CTG) 能源周期(WTW) 回收环节(G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建模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褚玥 陈俐 管聪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0,共9页
[目的]为全面评价氢电混合动力船舶的碳减排能力,提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动力系统能量流模型;然后,计算实船营运工况下的耗氢量和耗电量,进而得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后,针对不同电能... [目的]为全面评价氢电混合动力船舶的碳减排能力,提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动力系统能量流模型;然后,计算实船营运工况下的耗氢量和耗电量,进而得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后,针对不同电能来源和氢气来源,对碳排放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某内河渡轮的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柴油动力系统,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在一个营运周期内可以减少30.24%的碳排放。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氢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并非必然优于传统柴油动力系统,故建议采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制氢和发电,以大幅降低碳排放量(最多可减少94.2%)。[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绿色船舶的动力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电混合动力系统 能量流模型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窑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晓莉 宋功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46,共5页
以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平地箍窑为例,通过建构该地区传统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并与同规模现代绿色住宅建筑每平米全生命周期建筑碳排放量进行比较,以定量化方法分析传统地域建筑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窑洞建筑在使... 以黄土沟壑地区典型的传统民居平地箍窑为例,通过建构该地区传统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并与同规模现代绿色住宅建筑每平米全生命周期建筑碳排放量进行比较,以定量化方法分析传统地域建筑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窑洞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减少是相对于建筑自身碳排放量减少更为重要的减排因素.传统窑洞使用低效能的燃料使其在与现代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中失去优势,传统建筑生态效应的发挥仍需依赖整个生命周期高效率的能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窑洞建筑 黄土沟壑地区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效应空间显式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以宁波市为例
4
作者 刘盈紫薇 刘宇鹏 +2 位作者 毛婷 聂宇 陈伟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4,I0002,共10页
[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具有能耗高、排放量大等特点,因此深入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兼具时间动态和空间显式特征的建筑碳效应综合评估... [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具有能耗高、排放量大等特点,因此深入理解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时空特征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兼具时间动态和空间显式特征的建筑碳效应综合评估模型来进行隐含碳和运行碳的排放核算,并以宁波市为例开展了模型应用与验证.[结果]宁波市建筑碳排放总量呈现倒U型趋势,在2002年达到峰值45.23 Mt.其中隐含碳排放占据主导地位,且建材生产与运输阶段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从空间格局上看,中心区的碳排放逐步由建材流入的隐含碳为主转变为建筑运行碳为主,而周边区域则由于快速建设形成了新的隐含碳排放“热点”并逐步向四周“扩散”.[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效应空间显式模型能够精准刻画建筑碳排放的时空格局与构成特征,为城市相关管理部门对建筑碳排放的“感-传-知-控”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基础与可靠的分析能力,可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并逐步持续推进建筑部门的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物质流分析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隐含排放 运行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甲醇多工艺模拟及其经济性和碳排放分析
5
作者 沈蓝欣 林董静 +2 位作者 吴可荆 孙小毛 吴剑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5-239,245,共6页
基于36万t/a的绿色甲醇工艺模型,对煤制甲醇(CTM)、生物质制绿色甲醇(BTM)和CO_(2)直接加氢制绿色甲醇(CHTM)3种工艺的能耗、经济性以及碳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TM单位能耗相较于CTM和CHTM分别减少了10%和14.8%,单位成本相较于CHTM... 基于36万t/a的绿色甲醇工艺模型,对煤制甲醇(CTM)、生物质制绿色甲醇(BTM)和CO_(2)直接加氢制绿色甲醇(CHTM)3种工艺的能耗、经济性以及碳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TM单位能耗相较于CTM和CHTM分别减少了10%和14.8%,单位成本相较于CHTM减少了26.9%。BTM和CHTM均表现为近零碳排放特征,全生命周期单位甲醇碳排放分别为0.142、0.167 t/t,远低于CTM的3.84 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甲醇 经济分析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过程模拟 工艺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产品碳足迹:概念内涵、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夏青 张建华 +1 位作者 梁思哲 杨本晓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深入,产品碳足迹已成为全球贸易供应链的重要竞争力指标,钢铁单位产品碳足迹高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钢铁产品碳足迹研究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及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析产品...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深入,产品碳足迹已成为全球贸易供应链的重要竞争力指标,钢铁单位产品碳足迹高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钢铁产品碳足迹研究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及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析产品碳足迹概念的基础上,基于钢铁产品碳足迹指标数据,分析了钢铁产品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即产品类型、用能结构、工艺流程和减碳技术应用等,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钢铁产品碳足迹的对策建议:加强钢铁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根据下游产业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要求,推动上游产业的产品迭代升级;优化钢铁冶炼的入炉原料及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根据国内废钢资源量,有计划开展短流程工艺推广,最大化体现短流程炼钢的减碳优势;加快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技术、烧结大烟道烟气余热回收及高效发电技术、高炉TRT高效发电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同时要积极探索碳捕集利用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产品 足迹 “双”目标 技术 产业链融合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能源结构 捕集利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发动机尾气CO_(2)捕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泽宇 田新娜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46-2751,共6页
目前,绝大多数远洋船舶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使用传统燃料,对于航运业温室气体而言,船载碳捕集有望成为船舶碳减排的替代方案。首先介绍了船用发动机碳捕集系统并且讨论了相关研究进展。其次论述了碳捕集四个相关性能指标。再者分析了船用... 目前,绝大多数远洋船舶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使用传统燃料,对于航运业温室气体而言,船载碳捕集有望成为船舶碳减排的替代方案。首先介绍了船用发动机碳捕集系统并且讨论了相关研究进展。其次论述了碳捕集四个相关性能指标。再者分析了船用碳捕集对船舶能效指数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接着讨论了醇胺溶液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吸收剂的反应机理。最后对改进性能指标可采用的节能技术研究进行总结。为船用发动机后续研发低能耗、高捕集率的船载碳捕集装置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发动机 船载捕集 船舶能效指数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节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