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新—代海洋实时观测系统(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立项
1
作者 陈荣发 《海洋测绘》 2002年第2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海洋实时观测系统 argo 大洋观测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区冰下温盐剖面实时观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德亮 张素伟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3-532,共10页
极区冰下温盐剖面的观测是极区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方面。大量浮冰的存在是极区海洋环境的主要特点,常规的Argo浮标、水下滑翔机等海洋观测设备无法透过冰层完成定位和卫星通信传输,这也是极区冰下温盐剖面资料数量少、时空不连续的主要... 极区冰下温盐剖面的观测是极区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方面。大量浮冰的存在是极区海洋环境的主要特点,常规的Argo浮标、水下滑翔机等海洋观测设备无法透过冰层完成定位和卫星通信传输,这也是极区冰下温盐剖面资料数量少、时空不连续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对极区浮冰下0~200 m深度范围进行温盐剖面观测,基于国产HM2000型剖面浮标进行改进设计,增加冰面通信设备、锚系平台等设备,组成温盐剖面实时观测系统。研制过程中突破感应耦合通信关键技术,创新性地建立岸站控制中心—冰面通信中继—冰下剖面浮标的双向通信链路。本系统于2018年8月在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中顺利完成布放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区 argo 剖面浮标 HM2000 剖面浮标 实时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MIC-2近实时廓线反演对流层延迟及其质量分析
3
作者 胡方鑫 叶世榕 +3 位作者 罗佳 夏朋飞 曾旭平 马鑫程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5,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球大气探测和极端天气预报的精度,提出一种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2代(COSMIC-2)近实时廓线反演对流层延迟方法:指出随着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2代(COSMIC-2)掩星探测深度的加深,通过掩星手段为地表...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球大气探测和极端天气预报的精度,提出一种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2代(COSMIC-2)近实时廓线反演对流层延迟方法:指出随着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2代(COSMIC-2)掩星探测深度的加深,通过掩星手段为地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观测站提供近实时先验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产品成为可能;采用COSMIC-2掩星Level 2近实时产品wetPf2大气湿度廓线获取掩星ZTD,并以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再分析资料(ERA5)作为参考,分高程、纬度、季节评估其反演精度。结果表明,COSMIC-2掩星反演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整体精度较高,10 km高程以下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反演ZTD精度较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信号更优;掩星反演ZTD精度随高程增加而提升,在0~1 km高程范围内精度最低,均方根(RMS)分别为11.33 mm(GPS)、11.54 mm(GLONASS);中低纬度区域(25°N—35°N)反演ZTD精度低于低纬(15°N—25°N)和中纬(35°N—45°N)区域,其中中纬区域精度最高,RMS分别为4.74 mm(GPS)、4.70 mm(GLONASS);掩星反演ZTD精度同样受季节影响,GPS/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双模信号均在夏季反演精度最差,冬季反演精度最高,冬季RMS分别为4.15 mm(GPS)、4.18 mm(GLON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2代(COSMIC-2)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近实时掩星 天顶对流层延迟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上层热含量的分布特征、变化模态及观测手段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晓芬 许建平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1期46-54,共9页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在有关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与西太平洋年际变化事件(ENSO)的关系、热带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变化的主要模态以及热含量估算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表明:(1)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是太平... 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在有关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与西太平洋年际变化事件(ENSO)的关系、热带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变化的主要模态以及热含量估算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表明:(1)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是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异常变化最大的区域,上层热含量异常影响了暖池上空的环流(如南海夏季风、副热带高压系统)特征,进而影响气候;(2)赤道西太平洋温跃层以浅的热含量在ENSO发生之前有明显的积聚,其变化明显领先于赤道东太平洋SSTA的变化,领先时间可达数月之久,从而使热含量与ENSO的相关性,以及利用热含量的变异对ENSO进行更长时间的预报成为可能;(3)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存在纬向变异和经向变异两种模态,其中纬向变异模态占主导地位,且超前经向变异模态;(4)由于海洋深层资料难以获取,各种仪器本身存在系统误差,以及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海洋上层热结构分布与变异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由3000多个浮标组成的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的建成,Argo数据库每年可以提供多达10万个剖面(0~2000m层)的温、盐数据。Argo资料与其它海洋资料的结合,有助于研究全球海洋温、盐度和海流场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准确估算逐月甚至逐年的全球海洋热含量及其季节和年际变化将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含量 暖池 气候变化 全球argo实时观测 热带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ARGO剖面浮标在西北太平洋成功投放
5
作者 陈荣发 《海洋测绘》 2003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海洋观测 argo 全球海洋观测计划 剖面浮标 太平洋 投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太平洋冬季海水层结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志敏 张铭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6,共7页
本文利用最新 ARGO 全球海洋观测网的资料,计算了北太平洋冬季的海水层结,发现北太平洋冬季海水存在层结曲线呈单极值、双极值和多极值等多种结构,本文将其初步概括为 6 类,并对各类层结的温度结构作了分析。
关键词 海水温度 海水盐度 层结 argo全球海洋观测 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