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和地基天气雷达的频率修正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琼 仰美霖 +3 位作者 陈林 尹红刚 商建 谷松岩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3-360,共8页
通过结合全球降水测量卫星(GPM)反演算法中用到的0℃层亮带模型以及米散射计算,生成了固态、液态以及混合相态3种降水情况下的散射函数查算表;通过与GPM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查算表的精度,表明散射计算的最大偏差小于0.5 dB。基于该查... 通过结合全球降水测量卫星(GPM)反演算法中用到的0℃层亮带模型以及米散射计算,生成了固态、液态以及混合相态3种降水情况下的散射函数查算表;通过与GPM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查算表的精度,表明散射计算的最大偏差小于0.5 dB。基于该查算表,完成了星载Ku波段雷达到S波段雷达的频率修正。对散射函数的分析表明:Ku波段到S波段的频率修正取决于相态以及谱参数(D_(m))。其中,液态降水的频率修正量以负为主,最大不超过-3 dB。混合相态降水的频率修正量随着0℃层亮带高度的不同差异非常明显。固态降水的频率修正在不存在0℃层亮带时均为正,存在0℃层亮带时则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该方法可用于实现星、地不同波段雷达之间的频率修正,为星载雷达探测精度的一致性检验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降水测量卫星 亮带 米散射 查算表 频率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M双频测雨雷达与C波段雷达资料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阳紫蕾 寇蕾蕾 蒋银丰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24,29,共7页
对全球降水测量卫星(GPM)双频测雨雷达(DPR)和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进行分类型降水对比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二者的差异性和相似性。采用几何匹配法将二者的观测数据进行时空匹配,选取典型个例进行层状云和对流性分... 对全球降水测量卫星(GPM)双频测雨雷达(DPR)和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数据进行分类型降水对比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二者的差异性和相似性。采用几何匹配法将二者的观测数据进行时空匹配,选取典型个例进行层状云和对流性分类型降水对比研究,并对2016年15对匹配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通过研究发现,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与GPM星载双频雷达的相关性很好,总体相关系数达0.81,降水回波基本一致,探测差异较小,其中层状云降水相对对流性降水,两部雷达相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降水测量卫星双频测雨雷达 C波段双偏振雷达 时空匹配 几何匹配法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部区域过冲云顶特征
3
作者 徐文浩 刘非凡 +3 位作者 吴宝军 朱豪 祝宝友 雷久侯 《应用气象学报》 2025年第5期630-640,共11页
基于葵花八号静止卫星多通道云辐射数据,发展一种过冲云顶轮廓的有效识别算法,并与全球降水测量卫星过境我国南部陆地与南海区域所标定的过冲云顶数据集对比,评估算法性能,其命中率为87.7%,误报率较传统单通道红外纹理算法降低62.0%。... 基于葵花八号静止卫星多通道云辐射数据,发展一种过冲云顶轮廓的有效识别算法,并与全球降水测量卫星过境我国南部陆地与南海区域所标定的过冲云顶数据集对比,评估算法性能,其命中率为87.7%,误报率较传统单通道红外纹理算法降低62.0%。基于该算法,结合广东雷电野外综合观测试验期间混合长基线天电阵列定位的闪电数据,统计分析2019—2023年5—10月我国南部陆地与南海过冲云顶的演变特征及海陆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南海过冲云顶主要集中于南海东北部近菲律宾海域,亮温普遍低于192 K,局地可达184 K,整体发生频次为南部陆地的2.9倍,南部陆地则以海南岛北部、广西中南部及广东西南部区域为主,亮温较高,为186~195 K;南海产生过冲云顶的雷暴云占比为8.9%,南部陆地相比较低,为6.6%;6—10月南海过冲云顶发生频次较高,7月南部陆地最为活跃;南海过冲云顶全天分布较均匀,昼夜变化不明显,南部陆地呈午后迅速发展、夜间快速减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冲云顶 强对流 海陆差异 云顶亮温 全球降水测量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