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明 包宏 王瑶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0,共18页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引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二是相关滥用行为放大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三是使发展中国家面...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研究发现,加密货币引发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了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二是相关滥用行为放大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漏洞;三是使发展中国家面临较高的货币替代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探索构建新的金融治理机构或框架,推动建立全球稳定币监管机制,促进加密货币监管的智能化与精准化,以及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在于:一方面,结合最新的案例与数据,系统提炼了加密货币对全球金融治理的三大核心挑战;另一方面,将加密货币的特性纳入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分析框架,既揭示了其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放大渠道,也拓展了该理论在数字金融背景下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货币 全球金融治理 金融监管 货币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金融治理的新困境与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应对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文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2,共10页
全球金融治理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综合、最复杂的新挑战。诸如体系空心化、国家金融化、金融武器化、货币数字化、债务天量化等新特征使得全球金融体系时常遭遇动荡、失衡、冲突等新困境。中国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势必要应对这些全球金融... 全球金融治理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综合、最复杂的新挑战。诸如体系空心化、国家金融化、金融武器化、货币数字化、债务天量化等新特征使得全球金融体系时常遭遇动荡、失衡、冲突等新困境。中国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势必要应对这些全球金融治理的新难题。因此,应重新认识中国金融发展的独特优势,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不断向复杂化、危机化、动荡化演进的背景下,通过优化国内金融治理体系、推进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等举措,增强国家经济韧性与国际金融竞争力,推动金融体制机制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金融强国”之路必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治理 中国战略 金融强国 金融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软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廖凡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0,共10页
国际金融软法是用以规范国际金融关系、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实践中具有某种实际效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突出表现为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制定和发布的各类国际金融标准。既有条约规则作用有限、金融监管实践复杂多变、关涉敏感主权... 国际金融软法是用以规范国际金融关系、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实践中具有某种实际效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突出表现为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制定和发布的各类国际金融标准。既有条约规则作用有限、金融监管实践复杂多变、关涉敏感主权问题、缺乏争端解决机制,是软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软法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价值,既体现为"中转"价值,即作为向"硬法"演进或转化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更表现为独立价值,即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长期稳定存在并独立发挥作用。在相当程度上,软法在当前全球金融治理中发挥着比硬法更为重要的作用,使得全球金融治理呈现"软法之治"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法 全球金融治理 国际金融软法 国际金融监管 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全球金融治理模式下的中国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黎杰生 洪小芝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6-42,共7页
在当前以国际组织为侧重的多元多层次合作的新型全球金融治理模式下,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改革,努力提高自身在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中国来讲具有长远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同时中国也要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在参与全球... 在当前以国际组织为侧重的多元多层次合作的新型全球金融治理模式下,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改革,努力提高自身在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中国来讲具有长远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同时中国也要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具体内容上,本文建议:中国应积极利用G20的国际协调平台;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积极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对外进行资金援助,团结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讨价还价;积极参与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参与国际监管标准的制定,推动国内监管体系改革;重视区域的金融合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治理 利益 责任 参与方式 中国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金融治理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9
5
作者 洪小芝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8,共4页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成为研究的热点。全球治理的研究以前多集中在国际政治的范畴,从金融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献不多。从金融角度讨论全球治理的文献多集中在2008年后,许多概念和理论并没有统一起来,相关题目也较分散。本...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成为研究的热点。全球治理的研究以前多集中在国际政治的范畴,从金融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献不多。从金融角度讨论全球治理的文献多集中在2008年后,许多概念和理论并没有统一起来,相关题目也较分散。本文试图对全球金融治理及其改革的文献做一系统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治理 经济金融治理治理机制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金融治理的内在张力——等级结构下的网络化治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姚远 《国际展望》 CSSCI 2019年第2期129-148,153-154,共21页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全球金融治理对于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体系的等级结构和国际金融的网络化治理之间的潜在冲突构成了全球金融治理的内在张力。在国际金融体系的等级结构下,国家之间的权威关系、功能和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全球金融治理对于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体系的等级结构和国际金融的网络化治理之间的潜在冲突构成了全球金融治理的内在张力。在国际金融体系的等级结构下,国家之间的权威关系、功能和利益分化以及金融权力的不对称分配是造成核心和外围国家间冲突的潜在因素。在网络化治理中,网络成员在协商过程中的对等关系和基于软法的治理模式使这一治理机制具有"去等级化"的特征。等级结构主要通过两种机制作用于国际金融的网络化治理以实现二者间的张力调和。第一种机制是治理网络之间的横向竞争。核心和外围国家间的功能和利益分化使二者倾向于参与由同类国家组成的治理网络,进而导致网络之间的规范竞争和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碎片化。第二种机制体现在治理网络间的纵向分工中。核心区国家在等级结构中拥有的结构性优势使其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议程设置、标准制定和监督三种功能网络中均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作为国际金融体系内最重要的外围国家,需要在积极参与区域性金融建制的同时保持与发达经济体的紧密合作,提高自身在不同治理阶段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治理 等级结构 网络化治 金融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多元一体”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国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全球金融利益分配与博弈是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构建的核心,也是现行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存在治理主体和治理法制碎片化、治理体制缺乏有效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国际金融组织的权责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平与不合理等弊端之根源。尽管新兴经济... 全球金融利益分配与博弈是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构建的核心,也是现行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存在治理主体和治理法制碎片化、治理体制缺乏有效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国际金融组织的权责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平与不合理等弊端之根源。尽管新兴经济体为全球金融治理秩序的修复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但区域性与辅助性的基本定位决定了其无法对现有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形成实质性挑战。国际社会应树立“共同发展”的全球金融治理理念,凝聚已有治理机构和治理法制的长处,沿循国际政治与法律的路径,构建“多元一体”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利益博弈 “多元一体”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金融治理中霸权稳定论和多边主义思想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洪小芝 《国际展望》 2013年第1期83-94,149-150,共12页
当前全球金融治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到底应该反映主要个别成员国的意志还是平等地反映所有成员国的意志,长期以来,在国际合作领域一直存在类似的争论,即霸权稳定论思想和多边主义思想之间的争论。本文将从多角度对全球... 当前全球金融治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到底应该反映主要个别成员国的意志还是平等地反映所有成员国的意志,长期以来,在国际合作领域一直存在类似的争论,即霸权稳定论思想和多边主义思想之间的争论。本文将从多角度对全球金融治理中的霸权稳定论和多边主义思想进行初步的讨论,进而分析哪一种思想比较适合当前的全球金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治理 霸权稳定论 多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多角度看国际金融组织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洪小芝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19,共3页
从全球层面出发,全球金融治理的主体主要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私人部门三大类。进行有效的全球金融治理,需要明确哪一类主体更为重要这一核心的理论问题。本文认为国际组织是全球金融治理中更为重要的主体。文章将从三个角度:历史的... 从全球层面出发,全球金融治理的主体主要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私人部门三大类。进行有效的全球金融治理,需要明确哪一类主体更为重要这一核心的理论问题。本文认为国际组织是全球金融治理中更为重要的主体。文章将从三个角度:历史的角度、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和经济学供求均衡的角度,对国际组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治理 治理主体 国际组织 重要性 历史角度 国际政治经济学 供求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识与争论——宏观审慎性全球金融治理评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发林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62,共13页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国家和国际金融监管主体就宏观审慎性监管理念和实践达成了基本共识。理念共识表现在对宏观审慎性概念的起源、政策目标和内在逻辑的认知方面,实践共识则主...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国家和国际金融监管主体就宏观审慎性监管理念和实践达成了基本共识。理念共识表现在对宏观审慎性概念的起源、政策目标和内在逻辑的认知方面,实践共识则主要表现在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的国际制度建设方面,具体涉及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测量,以及应对时间维度和跨行业维度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工具。虽然达成基本的观念和实践共识,但宏观审慎性全球金融治理依然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论,包括政策工具分类多样化、机构设置差异化和挑战、政策执行的差异性、有效性整体评估的不足和困难、政策边界模糊及外溢性、大国政策波动及共识弱化。维系共识和解决分歧是保持制度变迁动力和趋势,进而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性监管 全球金融治理 系统性风险 “大而不能倒”风险 顺周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研究——基于金融周期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祖艳 靳睿 彭丽丽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4-110,共7页
结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关于金融顺周期性及其影响的理论反思,首次基于金融周期视角研究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首先剖析了危机前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逆周期机制及防止危机传染机制,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存在不足。其... 结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关于金融顺周期性及其影响的理论反思,首次基于金融周期视角研究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首先剖析了危机前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缺乏逆周期机制及防止危机传染机制,在防范金融危机方面存在不足。其次,梳理了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措施及成效,指出在防范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再次,从推进政策国际协调方面展望了未来全球金融治理体系,通过实证分析各地区金融周期特点,及理论分析政策协调国福利提升情况,提出应以区域金融治理优先的思路,同时以宏观审慎政策局部协调和货币政策向下协调为主推进政策国际协调,并对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治理体系 金融周期 政策国际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金融治理与中国
12
作者 张发林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自经济活动出现之初,金融相关问题便一直困扰人类社会。主权国家的诞生使金融问题出现了国内与国际的划分,而全球化的深入打破了这种界限,全球性金融问题频发,对国内和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全球金融治理的需求... 自经济活动出现之初,金融相关问题便一直困扰人类社会。主权国家的诞生使金融问题出现了国内与国际的划分,而全球化的深入打破了这种界限,全球性金融问题频发,对国内和国际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全球金融治理的需求愈发强烈。该书探究全球金融治理的定义、演进与现状,以及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角色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金融治理 主权国家 全球 金融 稳定与发展 全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治理的“新型”最为重要——新的全球治理如何可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庞中英 《国际安全研究》 2013年第1期41-54,155,共14页
旧的全球治理,即国际治理,在回应日益增多增大的全球问题、全球挑战上有着许多失败的记录。新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是很清楚的。但是,新的全球治理到底"新"在何处?新的全球治理应该是关于全球问题和全球挑战的新的理论与实践。... 旧的全球治理,即国际治理,在回应日益增多增大的全球问题、全球挑战上有着许多失败的记录。新的全球治理的必要性是很清楚的。但是,新的全球治理到底"新"在何处?新的全球治理应该是关于全球问题和全球挑战的新的理论与实践。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实现新的全球治理,国际社会如何找到全球治理的"新型",即走向有效的全球治理的方式、手段和模式上的创新。当前,下述三个同时展开的进程可能导致全球治理的转型:第一,改革现存的国际制度,增加新兴大国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二,发展诸如二十国集团这样的相对理想却初生的全球框架。第三,在联合国主导下,建立一系列针对日益增加的全球问题的新的国际制度。中国等新兴大国构成全球治理转型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一些具体的全球治理领域,诸如冲突后管理、金融治理、地区治理,这些国家可以通过提供务实而有效的全球问题解决方案来增强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转型 全球安全治理 全球金融治理 地区治理 新兴大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全球治理改革之基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可金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6,共6页
价值观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全球治理是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一起致力于解决全球问题形成集体行动的活动、关系和过程,没有一定的全球价值指引,全球治理是很难持久的。随着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增多,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形成某些共同持有的全... 价值观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全球治理是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一起致力于解决全球问题形成集体行动的活动、关系和过程,没有一定的全球价值指引,全球治理是很难持久的。随着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增多,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形成某些共同持有的全球价值。比如《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以尊重各国人民平等权利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和“促成国际合作”等价值,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体现的自由、平等、团结、包容、尊重自然和共同责任等价值,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公开透明原则,全球反贫困领域中的能力原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略行为 全球金融治理 《联合国宪章》 全球治理 非国家行为体 可持续发展目标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全球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韧性治理——“一带一路”10周年的金融治理沿革及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丁灏 李国安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117,共13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来,金融服务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通过金融合作机制助推“一带一路”成果由合作伙伴共享。然而,当前“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却面临大国竞争和俄乌冲突的外部压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来,金融服务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通过金融合作机制助推“一带一路”成果由合作伙伴共享。然而,当前“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却面临大国竞争和俄乌冲突的外部压力,加之金融市场的内生性风险,给“一带一路”金融治理带来严峻挑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下“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本文基于生态学的韧性治理理念,系统阐述了金融韧性治理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治理范式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在具体治理实践中,“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应重塑高效响应的韧性治理理念、构造协同共治的韧性治理主体、塑造周密细致的韧性治理体系、采取均衡完备的韧性治理举措和构建切实有效的韧性治理机制,为防范“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金融风险构筑“五位一体”的韧性屏障,搭建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金融治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金融韧性治理 金融风险 全球金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国家治理能力与国家金融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伟光 钟华明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0-81,共22页
为增进对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缘起的理解,本文利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2002—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多个角度使用多个指标衡量国家金融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 为增进对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缘起的理解,本文利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2002—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多个角度使用多个指标衡量国家金融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仅使得企业和家庭等微观经济主体金融化,还对国家金融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原因之一。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发展中国家金融化主要是为规避发达国家溢出的或者国内经济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发达国家并非如此,而是为攫取其他经济体的利润。第三,国家治理能力会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家治理能力主要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来减轻全球经济金融化,而不是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债务影响的渠道。在经过使用工具变量,主成分分析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实证结果仍保持一致。本文研究表明,我们需要保持各国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透明性与稳定性,并要有意识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水平以抑制全球经济金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国家金融 国家治理能力 全球金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金融软法及其硬化——以国际信贷法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涂亦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84,共6页
国际金融软法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却可能产生实际法律效果的行为规范,它的形成和发展,缓和了全球治理与国家主权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国际社会解决全球性金融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它以一种通过共识—共进—协调的方式实现国际治理的规范,是全... 国际金融软法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却可能产生实际法律效果的行为规范,它的形成和发展,缓和了全球治理与国家主权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国际社会解决全球性金融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它以一种通过共识—共进—协调的方式实现国际治理的规范,是全球金融治理中最主要的治理工具,并且呈现影响力日渐增大、执行力日渐增强即"硬化"的趋势。国际金融软法趋向硬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权利义务主体范围的不断扩大及其内部经济理性的驱使和外部压力的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软法 全球金融治理 执行 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问题评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发林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72,共19页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发展成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内容,并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理念。危机十年后,宏观审慎性监管在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战略和微观实践中发展起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具体...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针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发展成全球金融治理的核心内容,并逐渐成为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理念。危机十年后,宏观审慎性监管在中国金融监管的宏观战略和微观实践中发展起来,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具体包括系统性风险识别的不足与困难、政策工具的银行导向与行业割裂、机构设置协调乏力、执行效果全面评估的困难等。通过详述这些问题,本文为推动中国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如下政策着力点:积极响应G20信息缺口动议,加快金融统计的综合化、标准化和法治化进程;加强对非银行非保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监管;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性风险综合评估体系;增强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和合作,解决金融监管行业割裂、形式合作和协调乏力的问题;推进宏观审慎性金融监管政策执行和效果的整体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性 全球金融治理 系统性风险 顺周期性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金融安全观的演进与评估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发林 姚远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58,153,154,共33页
国际金融安全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安全议题,也是当前国际秩序转型期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国际金融安全具有主客交融的属性,既涉及物质层面的客观威胁,又涉及观念层面的威胁认知。金融安全研究的三种基本逻辑是权力竞争、利益互动和安... 国际金融安全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安全议题,也是当前国际秩序转型期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国际金融安全具有主客交融的属性,既涉及物质层面的客观威胁,又涉及观念层面的威胁认知。金融安全研究的三种基本逻辑是权力竞争、利益互动和安全建构。从全球金融治理的视角可以将国际金融安全观界定为核心治理主体对国际金融风险的来源和性质的认知。风险来源和风险性质是国际金融安全观的两个核心内涵,分别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层级和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一个识别国际金融安全观的理论框架。基于这一框架,二战结束以来国际金融安全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货币体系安全观、“完美市场”安全观、微观审慎安全观和宏观审慎安全观四个阶段,它们在风险的来源与性质以及治理的层级、逻辑、模式弹性与效力等维度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下,国际社会的金融安全意识在弱化,大国间的金融安全观分歧和竞争正逐渐侵蚀全球金融治理的共识基础,国际金融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安全观 国际金融风险 全球金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历程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礼卿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经历了“启动与快速发展”“调整与平稳发展”“回升与持续发展”三个阶段。尽管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还有一定差距,但作为国际货币,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交易媒介、计价手段和储藏工具三大功能... 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经历了“启动与快速发展”“调整与平稳发展”“回升与持续发展”三个阶段。尽管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还有一定差距,但作为国际货币,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交易媒介、计价手段和储藏工具三大功能。为使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有必要深刻理解货币国际化的客观规律和相关国际经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创造条件,激发境外机构和个人使用与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具体举措包括实现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保持出口贸易大国地位、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高度重视地缘政治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开放 全球金融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