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大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
1
作者 王朋岭 巢清尘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0,共1页
2016年3月2—4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lobal Climate Observing System,GCOS)“全球气候观测:通往未来之路”会议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召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气象... 2016年3月2—4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lobal Climate Observing System,GCOS)“全球气候观测:通往未来之路”会议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召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气象局秦大河院士发表大会主旨演讲,来自气候系统观测相关领域与组织机构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全面评估了GCOS计划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作为一个国际协调性的观测系统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阿姆斯特丹 荷兰 世界气象组织 艺术与科学 中国气象局 组织机构 系统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构成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苗晨 刘志春 +2 位作者 张景 张连翀 李国庆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
针对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提出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这一概念,梳理了其实现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具有供给导向、元数据质量不高、无法直接支撑决策和行动等局限... 针对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提出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这一概念,梳理了其实现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具有供给导向、元数据质量不高、无法直接支撑决策和行动等局限性。结合我国参加地球观测组织的计划和成果,详细阐述了面向全球服务的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内涵,并基于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的系统架构,另外就优质数据集研制、信息专题服务以及数据应急响应3个案例阐述了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的实践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观测 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 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 数据共享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科学对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影响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景贵飞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遥感应用已经成为众多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作支撑,各国遥感系统发展风起云涌,可信遥感信息支持执法应用成为用户新的要求。针对地球观测组织在2019年堪培拉部长级峰会上提出的面向数字经济推动由开放数据向开放科学的转变,分析了地球观测... 遥感应用已经成为众多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作支撑,各国遥感系统发展风起云涌,可信遥感信息支持执法应用成为用户新的要求。针对地球观测组织在2019年堪培拉部长级峰会上提出的面向数字经济推动由开放数据向开放科学的转变,分析了地球观测系统需要研究新的互操作模式来指导知识枢纽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对于数据质量的要求,提升科学决策支撑能力。遥感信息独特优势吸引了国际数字技术大企业的关注和参与,讨论了新一代数字技术支持下遥感图像处理新的技术路线,依据遥感科学的概念顾及获取到信息整体链条进行全参数处理,通过构建检验、认证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定量遥感、可信遥感。进一步分析了开放科学目标下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需要在实现数据质量和结果复现下,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整链条式处理信息,建立遥感系统之间新的互操作,实现各国用户执法应用的可信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 开放科学 遥感科学 整链条处理 地球观测系统互操作 可信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气象组织综合观测系统(WIGOS)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文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共8页
回首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以来的60年光辉历程,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所建立的功能强大、标准化的全球观测网,结合开放的数据政策及强大的实时数据交换业务能力,大大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和日趋复杂的... 回首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以来的60年光辉历程,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所建立的功能强大、标准化的全球观测网,结合开放的数据政策及强大的实时数据交换业务能力,大大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和日趋复杂的社会需求,为人类安全和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天气监视计划(WWW)建立的全球观测系统(GOS)是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天气监视计划全球观测系统(GOS)的起源、演进和现状,及其对全球气象业务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描述了滚动需求评估过程的要点,即世界气象组织如何评估观测能力满足用户的过程,这使得我们得以更好地指导观测系统的发展。第三部分给出了全球观测系统到2025年发展的远景的描述,解释了未来观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要点。第四部分阐述世界气象组织新举措: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一个综合、全面和协调的观测系统,它将以高效益成本比和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日益增长的观测需求,提升他们为天气、气候、水和有关的环境领域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织观测系统与伙伴组织观测系统的协调合作,造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天气监视计划 远景 全球综合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气象中心全球资料四维同化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宗申 石曙卫 张跃堂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33-40,共8页
介绍在国家气象中心进行试验的6小时间隔的全球资料四维同化方案及其初步结果。试验表明,这个方案为国家气象中心的准业务中期预报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初始值。
关键词 国家气象中心 四维同化 中期预报 初值化 模式预报 标准等压面 同化系统 初估值 数值天气预报 全球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GOS基带数据预处理系统研究
6
作者 甘江英 郭绍光 +6 位作者 何旋 柳聪 孙正雄 李纪云 马浪明 舒逢春 张秀忠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53,共8页
VLBI全球观测系统-VGOS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超宽的记录带宽和超高的数据速率,数据率稳定可达16 Gbit/s。数据回放及解析等预处理工作是数据采集到相关处理的关键步骤。针对国内VGOS数据采集系统,研发了VGOS基带数据预处理系统,分析了高... VLBI全球观测系统-VGOS的数据采集系统具有超宽的记录带宽和超高的数据速率,数据率稳定可达16 Gbit/s。数据回放及解析等预处理工作是数据采集到相关处理的关键步骤。针对国内VGOS数据采集系统,研发了VGOS基带数据预处理系统,分析了高速记录的元数据及基带数据格式,设计实现了数据记录、聚合、解析、重组等预处理模块。通过对预处理系统的研究和测试,分析了其效率提升的方法。利用预处理系统成功对国际VGOS站观测数据进行回放和解析,经过数据的相关处理成功获得了干涉条纹。表明预处理系统可正确处理高速数据,预处理过程中数据聚合速率平均可达到10 Gbit/s,解析效率可达3.6 Gbit/s,满足当前VGOS观测数据的超宽带、超高速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BI全球观测系统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 基带数据 数据预处理 相关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专家王兵研究员
7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王兵,男,1965年5月出生,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站长,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人口资源环... 王兵,男,1965年5月出生,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站长,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外聘博士生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监测 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专家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博士生导师 中国民主促进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大地坐标框架和地球重力场时变测量的进展——2005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科学大会札记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俊勇 党亚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共4页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科学大会于2005年8月22~26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Cairns)召开.会议名称为'动力行星2005'(Dynamic Planet 2005).着重介绍会议在有关完善全球和地区性大地坐标参考框架、卫星重力测量在确定地球重力场时空...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科学大会于2005年8月22~26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Cairns)召开.会议名称为'动力行星2005'(Dynamic Planet 2005).着重介绍会议在有关完善全球和地区性大地坐标参考框架、卫星重力测量在确定地球重力场时空分辨率方面、建立和完善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等方面学术报告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标框架 重力场 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内波对海底精密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凯明 薛树强 +3 位作者 韩保民 肖圳 周杰 李保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4-2061,共8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声呐组合观测技术通常基于具有固定结构的声速剖面实施;由于海洋密度分层导致的内波会导致海洋声速场时空变化。本文探讨了海洋声速误差对水下定位的影响,仿真不同内波影响条件下的四维时空声速场变化,在此基础上,分...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声呐组合观测技术通常基于具有固定结构的声速剖面实施;由于海洋密度分层导致的内波会导致海洋声速场时空变化。本文探讨了海洋声速误差对水下定位的影响,仿真不同内波影响条件下的四维时空声速场变化,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具有固定声速结构的静态声速剖面时,海洋内波对水下定位的影响和采用估计海洋声速梯度的水下定位模型时,海洋内波引起的海洋声速时空变化参数估计问题,验证了该模型可以提取海洋内波影响。研究表明:海底定位精度与内波的振幅、频率、波长等紧密有关,且定位误差主要来源于大尺度低频内波,而小尺度、高频内波更多表现为随机误差从而影响观测精度;而水平梯度刻画极为复杂,单船载观测难以实现,需要进行多载体联合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声呐组合观测技术 内波 声速场 水下定位 定位模型 参数估计 定位误差 水平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100多颗卫星
10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1期40-40,共1页
2020年前,我困将发射100多颗卫星,它们将和其他国家卫星一起织成一张“天网”——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对地球进行监测。这是记者从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第18届全会上获悉的消息。中方有关人士表示,我国在2020年前发射10... 2020年前,我困将发射100多颗卫星,它们将和其他国家卫星一起织成一张“天网”——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对地球进行监测。这是记者从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第18届全会上获悉的消息。中方有关人士表示,我国在2020年前发射100多颗卫星,涉及国土资源、测绘、水利、森林、农业和城市建设等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它们不仅将形成我国自己的对地观测网,还将和其他国家的对地观测平台一起,组成全球对地观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 卫星 全球对地观测系统 发射任务 信息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邀专家简介
11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王兵,男,1965年5月出生,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首席科学家,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的提出者与设计师。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站长,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 王兵,男,1965年5月出生,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首席科学家,森林生态连清技术体系的提出者与设计师。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站站长,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CFERN)管理中心主任,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外聘博士生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专家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森林生态环境 博士生导师 中国民主促进会 森林生态效益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词语
12
作者 朱津 《导航定位学报》 1998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 电子航海图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导航系统 新词语 标准草案 数字式 国际海事组织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数据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