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科学对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景贵飞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遥感应用已经成为众多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作支撑,各国遥感系统发展风起云涌,可信遥感信息支持执法应用成为用户新的要求。针对地球观测组织在2019年堪培拉部长级峰会上提出的面向数字经济推动由开放数据向开放科学的转变,分析了地球观测... 遥感应用已经成为众多行业必不可少的工作支撑,各国遥感系统发展风起云涌,可信遥感信息支持执法应用成为用户新的要求。针对地球观测组织在2019年堪培拉部长级峰会上提出的面向数字经济推动由开放数据向开放科学的转变,分析了地球观测系统需要研究新的互操作模式来指导知识枢纽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对于数据质量的要求,提升科学决策支撑能力。遥感信息独特优势吸引了国际数字技术大企业的关注和参与,讨论了新一代数字技术支持下遥感图像处理新的技术路线,依据遥感科学的概念顾及获取到信息整体链条进行全参数处理,通过构建检验、认证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定量遥感、可信遥感。进一步分析了开放科学目标下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需要在实现数据质量和结果复现下,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整链条式处理信息,建立遥感系统之间新的互操作,实现各国用户执法应用的可信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 开放科学 遥感科学 整链条处理 地球观测系统互操作 可信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构成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苗晨 刘志春 +2 位作者 张景 张连翀 李国庆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8,共7页
针对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提出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这一概念,梳理了其实现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具有供给导向、元数据质量不高、无法直接支撑决策和行动等局限... 针对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提出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这一概念,梳理了其实现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具有供给导向、元数据质量不高、无法直接支撑决策和行动等局限性。结合我国参加地球观测组织的计划和成果,详细阐述了面向全球服务的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内涵,并基于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的系统架构,另外就优质数据集研制、信息专题服务以及数据应急响应3个案例阐述了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的实践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观测 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 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平台 数据共享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地球观测系统有望十年内建成
3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6期125-125,共1页
关键词 地球观测系统 全球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及对地球观测的影响
4
作者 王晓光 杨新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4期71-77,共7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与地球本身发展周期的影响,人类面临着愈来愈大的挑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与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等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深刻认识全球变化,制订正确的政策,多个国家建立了对地观测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与地球本身发展周期的影响,人类面临着愈来愈大的挑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与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等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深刻认识全球变化,制订正确的政策,多个国家建立了对地观测系统。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主要内容,并以美国EOS和欧盟GMES为例,论述了对地观测计划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 全球变化 对地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气象组织综合观测系统(WIGOS)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文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共8页
回首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以来的60年光辉历程,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所建立的功能强大、标准化的全球观测网,结合开放的数据政策及强大的实时数据交换业务能力,大大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和日趋复杂的... 回首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以来的60年光辉历程,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所建立的功能强大、标准化的全球观测网,结合开放的数据政策及强大的实时数据交换业务能力,大大促进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级气象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不断增长和日趋复杂的社会需求,为人类安全和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天气监视计划(WWW)建立的全球观测系统(GOS)是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本文首先回顾了世界天气监视计划全球观测系统(GOS)的起源、演进和现状,及其对全球气象业务发展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描述了滚动需求评估过程的要点,即世界气象组织如何评估观测能力满足用户的过程,这使得我们得以更好地指导观测系统的发展。第三部分给出了全球观测系统到2025年发展的远景的描述,解释了未来观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要点。第四部分阐述世界气象组织新举措:WMO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一个综合、全面和协调的观测系统,它将以高效益成本比和可持续的方式,满足世界气象组织成员国日益增长的观测需求,提升他们为天气、气候、水和有关的环境领域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强与世界气象组织观测系统与伙伴组织观测系统的协调合作,造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天气监视计划 远景 全球综合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NT观测资料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精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俞克豪 沈彤晖 +2 位作者 李丽华 宋旭 史浩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6-990,共5页
为比较不同时段和不同技术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的差异,基于CONT08、CONT11、CONT14、CONT17和IVS-R1/R4定期观测的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数据进行地球自转参数解算。同时,利用与CONT观测同时段的GPS数据参与解算,并以IERS提供的EO... 为比较不同时段和不同技术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的差异,基于CONT08、CONT11、CONT14、CONT17和IVS-R1/R4定期观测的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数据进行地球自转参数解算。同时,利用与CONT观测同时段的GPS数据参与解算,并以IERS提供的EOP14 C04序列作为参考值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CONT17与其他3组CONT观测值相比具有更高的极移解算精度,精度提升约40%,但UT1-UTC精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CONT观测比其他类型VLBI观测数据具有更突出的优势,如极移精度提升约30%,UT1-UTC精度提升约45%;VLBI和GPS观测技术比较显示,前者在解算UT1-UTC上更占优势,而后者在解算极移上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地球自转参数 连续加密观测 日长变化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掩星观测中电离层延迟对LEO卫星轨道误差的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蒋虎 黄珹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6期646-649,共4页
从Haselgrove和Budden方程出发 ,模拟了GPS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过程。利用GPS/MET实验中 5组GPS和LEO卫星的实际轨道 ,分别模拟了无LEO卫星轨道扰动和有轨道扰动情况下的GPS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 ,并生成了对应的电离层延迟量。以同步... 从Haselgrove和Budden方程出发 ,模拟了GPS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过程。利用GPS/MET实验中 5组GPS和LEO卫星的实际轨道 ,分别模拟了无LEO卫星轨道扰动和有轨道扰动情况下的GPS信号在电离层中的传播 ,并生成了对应的电离层延迟量。以同步生成的模拟精度序列为参照 ,就掩星观测中电离层延迟对LEO卫星轨道误差的响应程度进行了估计和分析。初步结果显示 :在掩星观测中 ,电离层延迟对LEO卫星轨道误差的响应比中性层延迟要弱得多 ,这可能同采用了电离层掩星观测的采样频率比中性层采样频率低两个数量级的技术手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电离层 地球低轨道卫星 LEO GPS 掩星观测 轨道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传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3期2-6,共5页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 综合自然地理学近年来,有三个方面发展趋势比较明显: 1.自上而下的理论深化 (1)自然区划研究:十年动乱前开展了二次全国性自然区划研究。第一次在50年代早期,由罗开富进行综合区划,出版了一个包括部门和综...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 综合自然地理学近年来,有三个方面发展趋势比较明显: 1.自上而下的理论深化 (1)自然区划研究:十年动乱前开展了二次全国性自然区划研究。第一次在50年代早期,由罗开富进行综合区划,出版了一个包括部门和综合区划的文集;第二次在1958年完成,共出版了八本专著,从而奠定了我国农业自然区划的区域分异基础。也可以说,间接影响到后期的国土经济学的发展。 (2)土地类型的研究:打倒四人帮后,70年代后期开始对土地类型的研究很重视。区划研究主要为分区评价服务,类型研究进一步深入,可为规划服务,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利用开发规划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自然区划 地球表层 过程的非同步性 建设地理学 系统 综合地理学 发展趋势 土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名科学家认为:地球“健康”状况欠佳
9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6年第1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地球生态系统 科学家 健康 生态系统评估 国际合作项目 人类福利 尺度综合 全球范围 政府决策 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GPS观测量确定GEO转移轨道的用户卫星姿态
10
作者 Werner Enderle 张康华 《控制工程(北京)》 2000年第6期42-47,共6页
用GPS观测量确定像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这类大椭圆轨道的用户卫星轨道和姿态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例如对于航天器来说,敏感器可以减轻重量,缩小体积,降低功耗。从卫星测控方面来说,可以减少跟踪和测控任务的工作量,因而能降... 用GPS观测量确定像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这类大椭圆轨道的用户卫星轨道和姿态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例如对于航天器来说,敏感器可以减轻重量,缩小体积,降低功耗。从卫星测控方面来说,可以减少跟踪和测控任务的工作量,因而能降低运营成本。除了这些,也能提高发射和早期轨道阶段(LEOP)的遥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GEO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GPS定姿接收机 卫星姿态敏感器 全球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基GNSS掩星事件预报方法分析
11
作者 刘宾 张绍成 +1 位作者 何友林 虢盛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星基掩星观测时长通常仅有几十秒,特别是在升星掩星观测中,需要快速实现负高度角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掩星观测时长的问题,基于先验轨道信息辅助的开环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切线高度的掩...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星基掩星观测时长通常仅有几十秒,特别是在升星掩星观测中,需要快速实现负高度角卫星信号的捕获跟踪,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掩星观测时长的问题,基于先验轨道信息辅助的开环跟踪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切线高度的掩星事件快速预报方法,以辅助掩星接收机快速捕获和跟踪GNSS掩星信号,从而保证掩星观测数据质量和有效观测时长:对地球局部曲率中心进行修正,得到更为精准的切线高度;然后设置掩星事件的判决条件,采用极值的方式快速预报出符合阈值的掩星事件;最后对全球内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曲率中心的修正距离最大值可至45 km,曲率半径波动范围可达到65 km,足以影响掩星探测的准确预报。基于气象、电离层和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2)实测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掩星预报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掩星漏报率低于3%,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掩星漏报率约14.5%,且预报掩星开始时间大多提前5~10 s;证明基于切线高度的掩星预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星基掩星事件的预报,以辅助接收机准确捕获和跟踪信号,提升掩星观测资料的数据量和有效观测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掩星 掩星预报 地球曲率改正 开环跟踪 气象、电离层与气候星座观测系统(COSMI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被引量:58
12
作者 陈述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3-197,共5页
2 0世纪我国地理学的成就是空前辉煌的 ,奠定了现代化的科学基础。 2 1世纪面对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需要把全球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进步和时、空分辨率的提高 ,已使全球化同步动态监测成为现实 ,... 2 0世纪我国地理学的成就是空前辉煌的 ,奠定了现代化的科学基础。 2 1世纪面对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需要把全球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进步和时、空分辨率的提高 ,已使全球化同步动态监测成为现实 ,“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研究提高了对城市化与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再认识 ;增强了地理战略决策和参予工程规划、设计的能力。地理学本来就是取法自然、又以人为本的综合性学科 ,从来就很注重探索时间规律与空间格局及其转换 ,通过全球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2 1世纪的地理科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全球 网络 知识经济 现代化 对地观测技术 数字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东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 大气CO2浓度 地球系统 全球变暖 科学研究 研究工作 科学系统 温室效应 变化规律 温室气体 关系研究 时间序列 时间尺度 变化趋势 全球温度 平均温度 复杂性 全方位 多元化 CH4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GOS与同步S/X VLBI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的精度评估
14
作者 马慧斌 秦文振 +2 位作者 江丹 耿昌亮 彭鑫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5年第9期894-898,904,共6页
为评估当前VLBI全球观测系统(VGOS)观测数据解算地球自转参数(ERP)的精度,基于2019—2023年VGOS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同时选取与VGOS观测数据同时段传统S频段、X频段的VLBI观测数据参与解算,以IERS提供的EOP 14 C04序列作为参考值进行精度... 为评估当前VLBI全球观测系统(VGOS)观测数据解算地球自转参数(ERP)的精度,基于2019—2023年VGOS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同时选取与VGOS观测数据同时段传统S频段、X频段的VLBI观测数据参与解算,以IERS提供的EOP 14 C04序列作为参考值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在选取的实验数据时段,VGOS观测数据的时延拟合后残差加权均方根(WRMS)的平均值为16.77 ps,显著优于同时段传统S/X VLBI测量数据的30.97 ps。在ERP解算方面,VGOS和传统S/X VLBI的全球网络站观测数据的解算结果存在差异,其中,VGOS解算ERP极移分量的精度不如传统S/X VLBI,UT1-UTC精度与传统S/X VLBI测量相当。进一步选取以并址站为核心的实验站进行分析表明,VGOS测量能够提供更高精度的ERP解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VLBI全球观测系统 地球自转参数 时延拟合后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巍 《河南农业》 2017年第16期61-62,共2页
遥感技术作为地球信息科学的前沿技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对地观测技术和信息获取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地球信息技术手段,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农业生产 应用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地球信息科学 对地观测技术 地球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863重点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16
作者 李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十一五” 特征参量 科学研究院 地球观测 地球系统 全球变化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P22 大地测量学
17
《导航定位学报》 2011年第4期18-36,共19页
CH20111916卫星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的点质量调和分析=Point-mass Harmonic Analysis of Satellite Gradiometry Boundary Valu eProblem/吴星(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张传定,王凯∥测绘学报.-2011,40(2).
关键词 地球动力学 全球定位系统 大地测量 测绘学 电离层延迟 中国地震 精密单点定位 观测数据 精度分析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普知识
18
《新疆农垦科技》 2021年第4期70-70,共1页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极端天气风险进一步加剧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2020年,全... 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极端天气风险进一步加剧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2℃,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蓝皮书》显示,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平均温度 气候系统 气象观测记录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综合观测 科普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