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理论认知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
7
1
作者
廖茂林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1-137,共7页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原则,符合全球环境治理原则,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本文从全球生态文明构建的研究议题出发,系统梳理了中西方国家对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结合联合国《2030...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原则,符合全球环境治理原则,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本文从全球生态文明构建的研究议题出发,系统梳理了中西方国家对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结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价值及其在实践中的表征形式。"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从全球视角出发,对生态文明领域国际合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促进和推动人类社会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传统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在总结历史和现实实践经验基础上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关系,其对实践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倡导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目标和《生物多样性》目标,构筑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经济社会体系;增强绿色价值理念认同,加快发展中国"绿色智造",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绿色理念的深化以及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时代价值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绿色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贡献
被引量:
17
2
作者
郇庆治
余欢欢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习近平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议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推进可持续发展上的系列阐述,数量众多、持续时间长,不仅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而且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或维度...
习近平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议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推进可持续发展上的系列阐述,数量众多、持续时间长,不仅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而且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或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念基础,共谋、共建、共享是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中国致力于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等主要理论,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话语与制度构建的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
文明
思想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全球
环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态特质的学理阐释
被引量:
2
3
作者
孔德生
董冰蕾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F0003,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之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质。从哲学基础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坚持将马克思生态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之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质。从哲学基础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坚持将马克思生态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产物。从实践模式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对以发展主义和生态主义对立为表征的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批判反思,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按照文明观念变革、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型的思路,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从价值指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环境民生的高度,而且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提出要共促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理论与实践的逻辑统一中走向历史纵深,为人类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两个结合
环境民生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欧美学界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及实践的认知评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昕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9,共11页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挑战,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创立的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与政策保障,引起了欧美学界的广泛关注。整体而言,欧美学界从理念之维、政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挑战,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创立的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与政策保障,引起了欧美学界的广泛关注。整体而言,欧美学界从理念之维、政策之维和国际之维三个方面评析了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哲学缘起与文化蕴意、政策转化路径与发展模式,并探析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国角色。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研究已经从“单维”转向“多维”,研究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逐步上升,机制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多数研究比较客观中立,但受到知识结构局限、政治认同差异和国际传播不足等影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与误解。准确把握和评析欧美学界关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对于推进中国绿色方案的国际传播,建设绿色现代化强国,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构并塑造地球生命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生态
文明
思想
欧美学界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地球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碳+”战略引领新时代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被引量:
5
5
作者
薄凡
庄贵阳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3,共5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元化,对生态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环境承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元化,对生态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环境承载力直逼上限,成为制约当前发展的短板,亟待向一种新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型。"低碳+"的核心是建立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发展方式,其全方位转型、宽领域覆盖、大众化创新等内涵,与新时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诉求相契合。实施"低碳+"战略,有助于促进去产能、调结构、补短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城镇化进程中高排放、高污染问题,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
转变发展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型城镇化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理论认知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
7
1
作者
廖茂林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国际部
出处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1-137,共7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8IUE1)。
文摘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原则,符合全球环境治理原则,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本文从全球生态文明构建的研究议题出发,系统梳理了中西方国家对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结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了"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价值及其在实践中的表征形式。"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从全球视角出发,对生态文明领域国际合作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促进和推动人类社会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国传统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在总结历史和现实实践经验基础上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关系,其对实践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倡导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目标和《生物多样性》目标,构筑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经济社会体系;增强绿色价值理念认同,加快发展中国"绿色智造",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绿色理念的深化以及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方面。
关键词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时代价值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绿色智造
Keywords
glob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imes value
nature-based solutions
gree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贡献
被引量:
17
2
作者
郇庆治
余欢欢
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18年度重大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18ZDA003)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021年度重大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研究”(21LLMLA04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习近平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议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推进可持续发展上的系列阐述,数量众多、持续时间长,不仅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而且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或维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念基础,共谋、共建、共享是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中国致力于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等主要理论,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话语与制度构建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
文明
思想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全球
环境治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贡献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态特质的学理阐释
被引量:
2
3
作者
孔德生
董冰蕾
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F0003,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编号:22YJA710011)。
文摘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之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质。从哲学基础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坚持将马克思生态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产物。从实践模式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对以发展主义和生态主义对立为表征的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批判反思,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按照文明观念变革、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型的思路,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层面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从价值指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环境民生的高度,而且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提出要共促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理论与实践的逻辑统一中走向历史纵深,为人类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两个结合
环境民生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Keywords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wo Combinations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Livelihood
Glob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欧美学界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及实践的认知评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昕蕾
机构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9,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研究专项(2022JZDZ011)。
文摘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挑战,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创立的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与政策保障,引起了欧美学界的广泛关注。整体而言,欧美学界从理念之维、政策之维和国际之维三个方面评析了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哲学缘起与文化蕴意、政策转化路径与发展模式,并探析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国角色。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研究已经从“单维”转向“多维”,研究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逐步上升,机制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多数研究比较客观中立,但受到知识结构局限、政治认同差异和国际传播不足等影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与误解。准确把握和评析欧美学界关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对于推进中国绿色方案的国际传播,建设绿色现代化强国,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构并塑造地球生命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生态
文明
思想
欧美学界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地球生命共同体
Keywords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European and American academia
glob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 community of all life on Earth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碳+”战略引领新时代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被引量:
5
5
作者
薄凡
庄贵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出处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23,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5ZDA055)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通过国际合作促进中国清洁绿色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编号:TF0A0276)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深化低碳城市试点示范的政策与机制创新研究"
文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元化,对生态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资源环境承载力直逼上限,成为制约当前发展的短板,亟待向一种新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型。"低碳+"的核心是建立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发展方式,其全方位转型、宽领域覆盖、大众化创新等内涵,与新时代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诉求相契合。实施"低碳+"战略,有助于促进去产能、调结构、补短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城镇化进程中高排放、高污染问题,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低碳+
转变发展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型城镇化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Keywords
"low 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new-type urbanization
global ecolog- 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分类号
F062.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理论认知及实践路径
廖茂林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贡献
郇庆治
余欢欢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态特质的学理阐释
孔德生
董冰蕾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欧美学界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及实践的认知评析
李昕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低碳+”战略引领新时代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薄凡
庄贵阳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