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现代性语境中的中国式现代化
1
作者 秦川 胡大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5,共11页
随着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汇入,现代性在全球形成。在这一语境中,现代性不复是欧洲的专利,而成为主要经济体之间竞争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表明,现代性已成为不同话语进行碰撞和竞争的全球舞台,它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出统一和分裂的混... 随着世界上大部分民族的汇入,现代性在全球形成。在这一语境中,现代性不复是欧洲的专利,而成为主要经济体之间竞争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表明,现代性已成为不同话语进行碰撞和竞争的全球舞台,它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出统一和分裂的混沌状态,这预示了现代性的转型。中国式现代化,它的自主性现代化道路为其他追求现代化的民族提供了激励;它的民族个性丰富了世界的多样性;它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价值为超越欧式现代性的新文明提供了现实参照。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贡献的提高,作为“全球地方”,中国愈益成为引领新文明探索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全球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评论:全球现代性背景下的知识扩散与传统视野
2
作者 陈晓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17,共4页
在全球现代性背景下中国电影评论逐渐多元化,既关注全球视野下的电影创作和审美,也积极传承本土电影文化的精髓。知识扩散为中国电影评论提供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评论的开放和创新;如何在全球现代性和传统视野之间找到平衡点,避... 在全球现代性背景下中国电影评论逐渐多元化,既关注全球视野下的电影创作和审美,也积极传承本土电影文化的精髓。知识扩散为中国电影评论提供了与世界交流的机会,促进了评论的开放和创新;如何在全球现代性和传统视野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本土文化的边缘化和失语同时成为电影评论界的重要议题。中国电影评论需保持开放,同时坚持对现实主义创作的激励,以此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保持独立性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评论 电影批评 全球现代性 知识扩散 传统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转型如何参与全球现代性的建设 被引量:6
3
作者 邹诗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文化转型 全球现代性 现代规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现代性的反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 被引量:5
4
作者 洪波 赵宬斐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33,共7页
由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性构成了全球化的内在规定。现代性的全球化扩张在展现巨大威力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其矛盾、对立与界限。对全球现代性内在矛盾与界限的检视突显出全球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呈... 由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性构成了全球化的内在规定。现代性的全球化扩张在展现巨大威力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其矛盾、对立与界限。对全球现代性内在矛盾与界限的检视突显出全球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呈现出深度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社会"类本质"的整体存在为逻辑前提,以合作、共享与共赢为核心理念,体现了全球新现代性方案的出场,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引领多元现代性,实现全球善治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现代性 现代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现代性问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塑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7,共9页
全球现代性是这个时代最为本质的特征,其在显示巨大威力的同时,也因全球金融危机、政治动荡、文明冲突、生态瓶颈等等,愈发使我们感受到发展的矛盾与界限。面对全球现代性的资本主义方案带来的人类命运分化,思想家们持三种不同态度对其... 全球现代性是这个时代最为本质的特征,其在显示巨大威力的同时,也因全球金融危机、政治动荡、文明冲突、生态瓶颈等等,愈发使我们感受到发展的矛盾与界限。面对全球现代性的资本主义方案带来的人类命运分化,思想家们持三种不同态度对其加以审思,即全球现代性的"自我修复论""外在断裂论"与"内在扬弃论"。"自我修复论"与"外在断裂论"将全球现代性当作封闭的僵化体加以对待,认为其或是到达极致,或是走向尽头。马克思的"内在扬弃论"则看到全球现代性的自我超越潜能,提出扬弃全球现代性的资本主义方案,走向以"自由人联合体"为目标的新全球现代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方面继承了"内在扬弃论"的立场与方法,以"自由人联合体"为目标旨向,另一方面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目标内容、思维方式、实践策略等维度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从而使其兼具科学性、价值性、现实性与创新性,为全球现代性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现代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现代性的再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共7页
全球现代性是一种新的现代性,它在很多方面是全球化在当代的终结。随着在性别、民族形态等层面上彼此不同的"跨国资本家阶级"及相似阶级的出现,阶级的结构已经覆盖了全球。全球现代性在国家、文化、文明间的彼此认知中,越来... 全球现代性是一种新的现代性,它在很多方面是全球化在当代的终结。随着在性别、民族形态等层面上彼此不同的"跨国资本家阶级"及相似阶级的出现,阶级的结构已经覆盖了全球。全球现代性在国家、文化、文明间的彼此认知中,越来越多方面地受到了同一族群内部差别的制约。它重新建构了全球关系的网络,摧毁了现代性的欧洲中心模式的普遍主义预设,更多地维护文化差异性,肯定传统(或文化遗产)与现代性的相容性。可以说,当代全球现代性是一种后欧洲中心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现代性 欧洲中心模式 文化差异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欧亚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性(下) 被引量:2
7
作者 德里克 胡大平(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83,共7页
在现代性反思过程中清理欧洲中心主义遗产,并不意味着转入其他地方中心主义立场,而应从欧亚大陆在现代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入手。正是从这一角度看,当前的全球状况并非简单地源自现代性早期阶段——即欧洲主导的现代性——的发... 在现代性反思过程中清理欧洲中心主义遗产,并不意味着转入其他地方中心主义立场,而应从欧亚大陆在现代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入手。正是从这一角度看,当前的全球状况并非简单地源自现代性早期阶段——即欧洲主导的现代性——的发展,而是包括亚洲和其他地方参与的结果,特别是,在这一阶段上的现代性,直接提出了根据多样的和别样的现代性来否定先前遗产的要求。在这一意义上,用"全球现代性"来描述当前状况具有更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既有现代性历史叙事的反思,提出了以欧亚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性的理论空间及其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 欧亚视角 全球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欧亚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性(上)
8
作者 德里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6,共8页
在现代性反思过程中清理欧洲中心主义遗产,并不意味着转入其他地方中心主义立场,而应从欧亚大陆在现代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入手。正是从这一角度看,当前的全球状况并非简单地源自现代性早期阶段——即欧洲主导的现代性——的发... 在现代性反思过程中清理欧洲中心主义遗产,并不意味着转入其他地方中心主义立场,而应从欧亚大陆在现代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入手。正是从这一角度看,当前的全球状况并非简单地源自现代性早期阶段——即欧洲主导的现代性——的发展,而是包括亚洲和其他地方参与的结果,特别是,在这一阶段上的现代性,直接提出了根据多样的和别样的现代性来否定先前遗产的要求。在这一意义上,用"全球现代性"来描述当前状况具有更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既有现代性历史叙事的反思,提出了以欧亚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性的理论空间及其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 欧亚视角 全球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辨正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武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138,共6页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价值维度与理想诉求,其实质是别一种文化反思、文化批判,即对当下"世界主义"视野中的人类生活文化,即"文化间性"进行的普遍理性反思和整体智性批判。人性是文化全球化的理论依据;对公共性的不懈追...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价值维度与理想诉求,其实质是别一种文化反思、文化批判,即对当下"世界主义"视野中的人类生活文化,即"文化间性"进行的普遍理性反思和整体智性批判。人性是文化全球化的理论依据;对公共性的不懈追求构成了文化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明晰价值的限度及其实践化解路径,有可能消除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论迷茫与现实困惑。文化全球化的关键是全球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生成,而不仅仅是全球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教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 全球现代性 真实 公共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康德以来普遍历史观念的评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托马斯.麦卡锡 陈常燊 《哲学分析》 2010年第4期85-99,123,共16页
我们试图对康德以来的普遍历史观念稍作评论。这种反思的前提是从普遍历史的过去视角以及在实践上规划好的未来的视角看来的对全球性现状的思考,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是试图通过指出可怕的后果或者任何其他方式,为人类恐怖的非人道行... 我们试图对康德以来的普遍历史观念稍作评论。这种反思的前提是从普遍历史的过去视角以及在实践上规划好的未来的视角看来的对全球性现状的思考,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是试图通过指出可怕的后果或者任何其他方式,为人类恐怖的非人道行为的历史记录进行辩护。首先通过对发展的思想中什么是活的、什么是死的这个问题的回答,对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的历史哲学作一些反思;其次,对历史哲学中的"进步的辩证法"及其后关于社会变革的一般理论提出某些思考,并对"进步"的成本和收益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最后,从上述的批判历史反思的视角来对全球现代性的当代话语稍作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普遍历史观念 进步的辩证法 全球现代性的当代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正在打开的书
11
作者 胡亚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共1页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 《批评的历史维度》 美国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王逢振 全球化和〈单一的现代性〉》 孙文宪 《艺术世俗化的意义——论本雅明的大众文化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